《小丑》口碑大爆,DC终于崛起,可没上映就几千人打分是啥操作?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神仙打架。

  娄烨的《兰心大剧院》、是枝裕和的《真相》、波兰斯基的《我控诉》、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婚姻故事》 ……

  还有一部,豆瓣已经爆了。R级漫改电影,《小丑》。

  1

  这部讲述DC人气角色小丑前史的《小丑》,一出就带着光环,呼声很高,不仅有望金狮,甚至还要冲奥。

  威尼斯首映后,的确也够爆炸。“最棒的超级英雄片”、“世界准备好迎接小丑”,各种溢美之词开始往上堆。

  这片也对得起热度。刚出,豆瓣9.7,IMDb9.6。

  阵容,硬,两大男神影帝。《角斗士》、《她》、《卢旺达饭店》的杰昆·菲尼克斯;《教父2》、《美国往事》、《出租车司机》的罗伯特·德尼罗。

  电影,又高又硬。放出的预告片段落,影帝级表演果然不同反响。

  杰昆·菲尼克斯把小丑悲剧性的那句“只需要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能成为疯子”,演活了。

  

  看着挺成功的一部电影,但现在评分有点不对劲。

  这两天的豆瓣,分数从9.7分掉到9.2分。出现了看上去正常,实则离奇的操作。

  “看过”从300人左右到2000多人,可电影根本没上映啊!8月31日威尼斯只是展映,10月4日美国才正式上映。这两天“看过”的人从哪儿来?

  《小丑》在威尼斯场次并不多,而豆瓣评分打星,至少应该经过看片—打分—评论—“看过”,才是正常流程吧。

  请问,这两天冒出来的2000人,“看过”是什么意思?

  是威尼斯中国豆瓣分会场加映《小丑》?还是大家都在威尼斯买了影厅站票?

  或者导演给热情的中国友人寄了一份拷贝?威尼斯展映有人电话长途给大家口述剧情?

  这个未解之谜到底是什么?本着求知的心态,职业的精神,巴塞君专门去研究了这些穿梭时光隧道打分的人们,在说什么。

  2

  豆瓣评论中,媒体场次国内有人去看,评论也比较翔实,令人信服。

  就像MTC(国外影评人平台)和烂番茄两网的评分,相对真实。

  但这种认认真真打分的,是绝对少数。评论画风,大多相当奇特。

  这部电影的豆瓣分数分布,由绝大占比的五星和将近一成的一星构成,其他分段几乎可以忽略,这绝非正常分布情况。

  五星打分中,有没看因为期待打五星的,有因为预告打五星的,有直接因为是小丑打五星的……

  没看过打五星,固然是迷惑行为。但没看过打一星,又是什么怪病?

  不喜欢没关系,口味不同不必强融。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有自己话语的权利。

  但没看过就给人评价,未免有点过分,那评价还有什么意义。

  差评没什么正常评论,全是情绪宣泄。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评论都写着两个字是‘黑子’。

  还有部分人点“看过”,可能是对豆瓣“看过”两个字有什么不太正确的认识。

  所有评论中,还有最迷惑的一类人,平衡使者。

  要么五星,要么一星,还有把自己伪装成理中客,给个平均值三星,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并没有看过,直接评分。

  豆瓣警察么?哪来这么强的使命感,人家豆瓣分数用得着你来平衡?

  嘴上说是平衡,心里全是立场。本质不过借平衡之名,为自己的观点站台,无论是捧是踩。

  差评能看到的其实不多,豆瓣有机制能进行一定分数保护,像折叠、隐藏非正常打分;评价人数不足不开分等等。

  但架不住互撕这一出,没看过的人疯狂打分,这谁顶得住啊。

  总不能真的上传票根验证“看过”吧。那国内没上映、通过种种科学找资源方式看到的电影,还有英剧美剧日剧韩剧,评分咋整?

  国内豆瓣如此,国外依赖网友评分的网站IMDb也没差不太多。IMDb有4000多打分,威尼斯首映,绝不可能满足这个数量的观众。

  3

  评分网站分数失常,原因多了去了,一个分数也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这次《小丑》还没正式上映,就遇到两家粉丝大战,比较特殊。

  好好的一部电影,搞成了大型撕x,“看过”里不少直接站队,DC、漫威两家粉丝的互撕(一星评价不少被折叠)。

  他们互撕之强烈,措辞之凶狠,几乎快达到粉圈的险恶程度,是这次打分人数大失衡的重要原因。

  这个时刻,立场早就比电影本身艺术水准更重要。看没看过不要紧,上来先亮身份。看法不同?往死里喷你。

  但分数不是永久确定,国外上映,国内看到,必然会有一次次评分动荡。只保持短短一段时间的数字,不具备任何意义,何苦?

  不过小丑银幕形象,也是个比较特殊的问题。

  作为常年稳居美媒票选TOP100漫画反派角色第一的DC头牌,银幕上有过不止一个经典形象,还总由演技派主演,难免吵得不可开交。

  比如古早且经典的蒂姆·波顿版《蝙蝠侠》,影帝杰克·尼克尔森出演小丑,这个小丑,够邪。

  最近的有《自杀小队》,杰瑞德·莱托仿佛年轻版的小丑,和小丑女来了场甜甜的恋爱,有点癫。

  不过这两版,影响力都比不上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中《蝙蝠侠:黑暗骑士》希斯·莱杰的小丑。

  本来他把小丑就已经演的炉火纯青,演员希斯·莱杰的去世,更让这个角色有了特殊意义,蒙上一层不可超越的神话色彩。

  甚至因为这部《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年电影上映,国外互联网打分平台IMDb,围绕影史第一电影的名头,爆发过一场打分大战。

  天涯论坛当时的帖子

  《蝙蝠侠:黑暗骑士》与《教父》争夺影史第一,电影粉丝互打一星,结果导致《肖申克的救赎》趁势登顶,到如今也稳坐影史第一宝座。

  如今前五

  打分是主观行为,打分平台的作用是汇聚众多主观,从而产生相对客观的大众观感。

  像国内某宝、美国亚马逊各种购物网站的刷好评,好像司空见惯。但当电影评分也成了粉丝争夺话语权的舆论场,这个分数也在失去意义。

  人们披上公正客观的外衣,用 “我说句公道话”、“不是粉丝纯路人”、“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当开场白,就要开喷了。

  搞到最后,真话就是假话,假话又可能是真的。谁能想到有这么一天,网上冲浪操作不是难事,判断信息的真假,成了新兴技术活?

  但这已经是现实。

上一篇:小花仙:童话世界之伊瞳,化身为长发公主,夏安安吃惊围观
下一篇:《食神》电影中,周星驰做的“佛跳墙”究竟是道什么菜?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