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有你便是晴天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当初和你一起看《你的名字》的人,有没有陪你去看《天气之子》?”

  这句话勾起了我对《天气之子》这部电影的兴趣,因为《你的名字》无论是从构图、色彩或是故事情节完全是我的取向,既然是出自同一导演之手,我自然对它也抱了很大的期待,看完电影之后失望有,惊喜也有。

  离家出走的高中生帆高在寸土寸金的东京中身无分文,必须快速的找到一份工作。无奈之下帆高每天去肯德基吃最便宜的玉米羹,阳菜送给他一个汉堡,帆高一直铭记在心。后来在街上看到阳莱似乎遭遇了不好的事情,帆高奋起救下阳莱,虽然可以算是一场乌龙,但帆高和阳菜的也变得亲近起来,也由此揭开了整个故事的主线。

  在一次偶然中帆高得知原来阳菜是一位晴女,只要她祈祷,天空就会散去阴霾,迎来晴天。帆高想到他们可以凭借阳莱的这份能力,给饱受阴雨天气的东京市民带来阳光,还能挣到钱。有得必有失,上天赋予的特殊能力也是如此。

  《天气之子》的画面保留了新海诚一贯的风格,画面清新绝美,无可挑剔。尤其是在结尾的时候,帆高和阳菜从天空落下来的时候,那一刻的画面带给人的美好是不言而喻的。新海诚对水和天空和天空的描绘真的是让人啧啧称奇,在《天空之子》有大量雨水和天空的元素,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同时新海诚对人物表情的细节也都展现的特别棒,很多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微表情全部被导演抓到了,并活灵活现的在大屏幕中诠释出来,更容易使观众融入到剧情,我觉得这是动画电影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新海诚将这一部分也做的很好。

  让我失望的是,《天气之子》的整个叙事节奏完全是混乱的,作品中人物的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男主帆高作为一名高中生为什么了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东京?作品关于枪的场景也出现了两次,情节并未将枪是怎么出现在帆高的手中交代清楚,作品的人物和故事的脉络都并没有按照一般影视剧的叙事方式表达,所以导致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看似都有自己的主线,但是形象不够丰满,略有些单薄,刚开始看的时候,甚至会产生一种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剧情的错觉感。所以作品的前半部分让我略感失望。

  在网上找了功课之后发现这种剧情某种程度的缺失,也是新海诚自己独有的魅力,剧本文字的不足,他用精致的画面补足,之前的作品也吃了很多剧情设计上的亏,《你的名字》打破了观众对新海诚的固有影响,剧情完整精巧。《天气之子》对剧情的设定上,也让不少人感叹原来的那个的新海诚又回来了。

  惊喜的点在于结局,我感觉观众对这个结局多少都有一些意外,阳莱作为一名晴女,必须要将自己祭天,才能换来东京的晴天,阳菜决定牺牲自己,但帆高拼尽自己的全力,把阳菜带回到地面,同时在这里也诞生了整部作品绝美的画面,也是整部剧的高潮部分。一直以来高大的英雄主义精神一直都是舍己为人,以及舍小我成全大局,各种影视作品的相关主旨都是这样的。但新海诚不一样,他并没有将剧情按照常理那样发展下去,而是另辟蹊径。这也是不少人批判他传达这种“自私”的想法,使很多人不理解。不过新海诚自己也曾表示过,“影片中结局可能会造成大家意见不一甚至会有分歧,但影片的目的并不是想做主流让人思考的大电影。”

  相反,我很喜欢这个结局,大概是看多了差不多的结局,所以对这种不一样的表达,怀有很大的兴趣和新奇。帆高的做法并算不上自私吧,东京的大雨滂沱并不是他们造成的,只不过是因为阳莱自己虔诚的真心祈祷,才获得能让天气短暂变得晴朗的能力。东京的大雨是早已在发生的事情,让他们两个还是十几岁的小孩子去牺牲自己,牺牲自己喜欢的人,不觉得这样的想法才是真正的自私吗?

  电影中的老婆婆有一句台词是:“原本的东京就是一片海。”还有叔叔说的那句话:“这世界早就疯狂了”。仔细的想想,帆高的做法也并没有什么错,世界安好有怎样,那个时候自己喜欢的人都不在了,有了这世界又如何,如果阳菜真的牺牲自己去拯救整个东京的雨天,那从此以后对帆高来说,这样的晴天有什么意义呢。这个结局其实很真实,在现实生活中别说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十几岁高中生,即使是思想完全“健全”的大人在这样的选择面前也会有很多犹豫的时刻吧。

  帆高的不顾一切,堵上一切的勇气就为了可以和阳菜在一起,正是这样的执着才将帆高和阳莱的爱情渲染的更加坚定、纯真。这样的爱情才足够引起人的憧憬和向往,谁不想成为别人挚爱的存在呢。

  《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同样是出自新海诚之手,所以难免会被大众拿来比较。《你的名字》时获得了很多的好评,也使新海诚被更多国人认识,可谓是名誉、票房双丰收,而《天气之子》的评价却是两极分化的,一半人觉得很好,一半人觉得不如《你的名字》,不过纯情的爱恋的主旨依然未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天气之子》的这种对爱情的诠释。在这种世界与你的致命选择下,越是复杂的反差的环境之下,越会觉得简单的珍贵。

  大爱是爱,但也不能忽略了小爱的存在并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去谴责任何人,我们也该去接受不同的选择和聆听不同的声音了。

  (作者:小岳)

上一篇:2016年最受年轻人宠爱的手机原来是它
下一篇:戛纳团宠《寄生虫》:揭露了超现实主义下的现实主义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