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我就不参加了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前排提醒,本文存在轻微剧透

  《南方车站的聚会》(下称“《南方车站》”)在上映前,获得了很多的期待: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戛纳主竞赛的华语片,《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神隐五年之作,还有胡歌、桂纶镁和廖凡加持。

  “夜的诗人”刁亦男是一个黑色电影的信徒,他的镜头从《白日焰火》里东北工业城市,转到了《南方车站》里的昏暗城中村。

  从北到南,刁亦男把自己撕裂了,胡歌和桂纶镁帮忙把撕裂后的碎片拼起来,完成了一副极具“五彩斑斓”的黑色画卷。

  如果说瑰丽的风格和视效组成了一个耀眼的戏台,当观众期待满满地坐下时,却发现一切都没准备好。那么再好看的霓虹画卷,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一部没讲清楚的片子

  抛开对黑色暴力美学的尝试和对突破华语犯罪片叙事风格的盛赞,先把《南方车站》当成一部待价而沽的叙事片,观影前后,观众最关心的都是: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看完《南方车站》,没有记住南方,车站,也没有记住聚会,只记住了胡歌全程冷对镜头的表演,还有桂纶镁僵硬的嘴角,讲不清楚她在哭还是笑。

  “讲不清楚”,既是该片风格探索的特点,也是剧情创作的硬伤。

  潮湿和错杂的夜晚,暴雨似枪声,颓废黑暗的紧窄巷道,驳杂与凌乱的城中村,躁动与生猛的灰色人潮……一幅幅细节完善的速写,勾勒出南方某城市底层社会的糜离,一种朦胧浑沌的、不清不楚的氛围。

  而纵然以现实主义犯罪电影作为基底,黑色幽默作为辅料,却掩盖不了食材原料口感的不尽如意。

  枪杀、黑帮、警察、陪泳妓女……这些元素企图引导人一步步深入千转百折绕而不明所以的悬念中,悬着悬着,却反倒没了念想,在浑沌迷蒙的黑色剧场里,叙述者自己先迷了路。

  再来看看叙事本身。故事发生在一个南方城市,一个底层江湖。

  近年来,无数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体的现实主义华语片都对诠释“江湖”情有独钟。贾樟柯的人情道社会是一种江湖(《江湖儿女》),毕赣的西南水乡郊野也是一种江湖(《路边野餐》),走商业路线的小人物悲喜剧《无名之辈》也是一种江湖模样。

  它们有着一些共通特点:方言,旧城区,善恶有着模糊的交接地带,男性为叙事主角,且必定要有一个女性味道十足的女人。

  《南方车站》把传统印象中江湖该有的元素都堆砌起来了,有了污浊坑洼,乱象频生,有了“道儿上的兄弟”和血腥与情欲,甚至好几个场景的配乐、灯光都有了种江湖武侠风,就连“悬赏”这一设定也是中国古代官民衔接场上的典型元素。

  但这些“江湖”音符被大杂烩式地溶在一块儿,却构不成一曲连贯的旋律。

  胡歌为何失语

  《南方车站》固然明白江湖由人构成,且竭力讲一个“边缘人”的故事。

  “边缘人”一直是黑色犯罪片里说一不二的主角。身处社会底层的芸芸众众,身上却都有着传统江湖角色的侠义精神和浪漫情怀,面对着这个浑沌而高压的时代,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游走在社会与法律边崖,不断向外放泄无处投掷的困顿,以填补内心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绝望和抵触。

  周泽农(胡歌饰)是一个深陷命运泥潭的逃犯,一个不断挣扎的底层人。但根据剧本,他应该也算是一个残酷、粗鲁,却有着真实亲情、爱情能力的亡命徒。

  胡歌饰周泽农

  如果这个人物形象塑造足够饱满,《南方车站》就必定会是一部有着丰富内核的叙事佳作。

  不同于以往黑帮片那些浓烈的爱恨情仇,刁亦男人为地给周泽农设计了一个为情所困的泥潭,而且是简单、纯粹的亲情。

  胡歌的表演固然可圈可点,身为一个早已得到公众肯定的演技派,他努力学习方言、酝酿情感,最后被抓捕时的吃面场景,超大特写镜头无疑是对演员微表情和动作细节拿捏的肯定。

  但这次,面对镜头,观众或多或少会感受到胡歌的失语。

  胡歌的失语,是缘于周泽农的失语。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偷车贼周泽农,因帮兄弟追仇误杀了警察,警方对其下发通缉令悬赏三十万,周泽农四处逃窜的同时,也想方设法要找到自己的妻子杨淑俊,只是因为“想把三十万悬赏金留给妻儿”。

  五年未见妻儿的常年惯犯,突然决定把悬赏金留给家庭,而非先行逃命。不足两小时的篇幅未为能够铺垫主人公自身的故事背景和情感基础,如此一来,人物动机未免站不住脚。

  包括开头部分的为弟兄出头雪恨,也没有得到充足的人物关系铺垫。

  而周泽农妻子杨淑俊(万茜饰),也是一个没有“立起来”的人物形象。丈夫消失五年,刘爱爱(桂纶镁饰)去找她时,她当即答应了去见周泽农,在关键时刻犯了羊角风,那此后又陷入退缩和躲避,没有再在剧情的推动和反转上起到任何作用。

  万茜饰周泽农妻子杨淑俊

  另外,为了完成以“人”为主的叙事,《南方车站》从聚会开始,以聚会结束。

  全片共有四次“聚会”,第一次是在酒店地下室里黑帮盗窃团伙分地盘;第二次是警察在馄饨面馆的大街上逮捕行动;第三是周泽农和刘爱爱“开房”;最后一次则是结尾两人吃面的场景。

  四次聚会的主体从悍匪变成警察,某种程度上,影片的完成度被这一从动到静的切换和顺延提升了。

  然而,四次聚会在叙述的渐进上并没有起到实在的推动作用。追捕逃犯,被重重各怀鬼胎的中间人物搅得扑朔迷离,遗憾的是,那层朦胧黏滞的迷雾到最后并没有被拂开,既没有看到鲜明的血痕,也没有呼应现实的拔得云开。

  有了人,有了声光电色,却没了灵魂内核。无论是演员还是角色,都成了表演的傀儡,台词寥寥,内心世界描述缺席,对剧情的掌控力流于孱弱。“道义”、“家庭”和“亲情”在这部片里都成了空寡的符号。

  哦对了,还有“爱情”。

  爱情线浅尝辄止

  刘爱爱问周泽农:“没想过跑吗?”

  “往哪里跑?”

  “往南撒,一直往南。”

  周泽农回答,“我就想把钱留给屋里(家里)。”

  这段对话发生在影片约后1/3处的海边。杀人在逃犯周泽农面对警方和黑帮双面夹击时,面对刘爱爱的提问,说了这么句前不着边后不着调的话。

  除了胡歌,片中最有表演发挥余地的角色,就是桂纶镁的“刘爱爱”了。

  桂纶镁饰刘爱爱

  “蛇蝎美人”几乎是所有黑色电影的必备主角,桂纶镁够妖娆,她仰躺在小舟上划水的场景,在无垠的黑夜和深海衬托下,把女性独有的柔媚和清冽呈现到了极致。

  她身上必然也有着话语江湖电影里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其中一张电影海报上,分别处于两个空间的桂纶镁和胡歌被放到了一起,桂纶镁大头像占据画面左边2/3,远景有一个正在撕绷带绑伤口的胡歌,但画面运用了一个小视觉技巧:桂纶镁渔夫帽的白色丝带,成了胡歌的绷带。

  这幅海报至少映射了一个要素:周泽农和刘爱爱两个男女主角之间,必定是有着某些关联的。这种关联当然不是主体与意外卷入者的客观碰撞,而是存在着情愫、情感的羁绊。

  但电影并没有交代清楚,周泽农与刘爱爱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磁场。只是因为刘爱爱是周泽农兄弟华华(奇道)相熟的陪泳女,所以用她作诱饵,诱惑,只是因为刘爱爱对那两万块悬赏心有所念吗?

  若隐若现的线索不是没有。

  桂纶镁出场的第一个画面,镜头给了刘爱爱墨绿色皮包一个特写,皮包上挂着一个形似飞鸽图案的圆形挂坠。而有着相同图案的还有周泽农手背上的纹身,镜头好几次都给了那个鸽子图案特写,却没有顺延着交代下去。

  在车站餐饮区的座位上,刘爱爱去买啤酒,周泽农在这时看到了她皮包上的挂坠,两个人之间第一次,也是影片唯一一次,有了某种情感共振。

  鸽子图标到底代表什么?它与二人之间、与各自命运有着什么具体联系?周泽农的纹身与其家庭妻儿又有什么关系?

  似有似无的故事刚刚掀开一个角,就被人物欲言又止的神情噎回去了。

  从后来的叙述中也看得出,刘爱爱这个角色对周泽农也是有着暧昧情愫的。除此之外,在男性势力的多方压迫下,同样生于困境的她也有着独占钱财的野心,也以作为一个女性的身份,对周泽农的妻子杨淑俊有着恻隐之心。

  导演刁亦男则在采访中解释两位主角的关系:两个角色在强大的压力下,始终是两个孤单的灵魂。他们俩之前没有用明言去表达某种温暖的问候,但是他们用行动向我们传达彼此之间某种微妙的情愫。

  遗憾的是,这种意识屡次出现都点到为止,下一秒就转而进入又一轮回的场景描摹。继续开始枪杀、追捕、躲藏,而情感线的点到为止,让原本应该被解答的谜题就这么不了了之。

  黑色犯罪电影有那么难拍吗?

  国产黑色犯罪电影,在文艺风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五年前,《白日焰火》的成功是对刁亦男的一次鼓舞,他更加沉浸在暴力美学的逻辑里。

  《南方车站》全片充斥着比《白日焰火》还要强劲的血腥画面,枪杀、车祸,死伤镜头毫无避讳,口味之重被认为是近几年国产黑色电影里的第一梯队。

  光从一张海报上就可以看出其黑色风格的浓烈,胡歌半张脸对着镜头侧光,投射出阴暗的另一半轮廓。

  让古今中外观众都感到肾上腺飙升的“黑色电影(Film Noir)”,皆有着几个共通特点:底层社会为主体、社会道德沦丧或价值观的失落与迷茫为主题;人物的悲观主义和怀疑、压抑阴暗心理;清一色的绝望、荒诞,阴郁的氛围,极端摄影角度、严谨构图和模糊光影等,每一帧都充斥着表现主义风格。

  然而迄今为止,内地尚且没有一部足以有代表性的黑色电影。在越来越逼狭的影视生存境遇下,创作者开始不断尝试如何在文艺与商业的平衡木上巧取妙夺。

  但这终究不是一件靠“拍得好看”就能解决的问题。

  或许多数人还能想起去年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同样是城中村,有着更高密度的阴黯潮湿、更压抑的城市密集氛围。

  电影通过底层和边缘人群的纠葛,希望反映出资源稀缺和社会问题,但是仍然难逃情绪表达和风格刻画过多,最终靠离奇巧合、市井奇情撑起一个空心故事的结局。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毋论类型,目前的国产电影都普遍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市场化和个人表达的夹缝中,谋求戏剧张力和影像风格的平衡。使得影片既抓得住观众的欣赏习惯,又不丧失在各层面进行艺术探索和打磨的勇气。

  近年来慢慢出现了一个趋向:浓度过纯的文艺片,会受到观众对内容与叙事的严格挑剔与评判。最终在口碑与票房双赢的院线电影,往往不会是它们,而是摸清了观众胃口、精准输出的“半文艺”片。

  太过清汤寡水,没人买账,太油腻烈辣,观众会觉得不健康。像《南方车站》这样强硬地把悍匪与文艺风格糅合起来,仿佛给人一种难以消化的不耐受症。

  就在去年,被誉为“国产犯罪片教父”的曹保平在国内悄然上映了一部黑色犯罪片新作《铤而走险》,却惨获豆瓣评分6.1。

  《铤而走险》剧照

  熟悉的原料和配方——底层社会、拥挤的城市旧区、侦查与追捕、从头至尾悬着观众的一颗心,最后却没有满足观众对剧中人的反转期待,叙事也沦为平寡,悬念从始至终“悬而未决”,甚至在观影上造成了一定的阴郁黑暗审美疲劳。

  反观四年前揽获评分高达8.1的《烈日灼心》,虽然是框定在较为传统的公安刑侦架构里,其成功之处却在于站稳叙事根基,巧妙融合商业类型片的通畅手法,对味观众胃口。

  或许,今天我们需要的华语片不是力求把黑色元素结合写实主义,描绘出淋漓尽致的现实,而是在表现主义的魅惑外表下,坚守对讲好故事的核心追求。

  黑色电影的风格本身就是一剂迷药,它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喧宾夺主。

  作者 | 肖瑶

  排版 | STAN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猜你还想看

  围观

  北约七十岁,已经“脑死亡”?

  故事

  水滴筹就这样变成了故事汇

上一篇:“写小说是先起题目还是先写作?”河北无极知名作家付秀莹这样说……
下一篇:迪士尼《冰雪奇缘2》特别中文预告 配音演员齐上阵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