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夜,无数个“我”的故事,汇聚成《我和我的祖国》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题记:还有不到20天,万众瞩目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就要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70年前的天安门,通过文字的记载,重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由无数个“小我“”,汇集成的“我和我的祖国”。

  第一面国旗的故事——赵文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终讨论通过的,并把国旗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五星红旗”,此时离开国大典仅剩3天了。

  9月30日政协闭幕式和10月1日开国大典都需要国旗的第一次庄严亮相,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式的国旗缝纫重任就交给了会场美术女工赵文瑞,赵文瑞买来红绸黄缎,按照国旗制作尺寸要求整整40个小时,不吃不睡才赶制出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9月30日下午1点,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闭幕式上,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满台红光,四壁生辉,掌声经久不息。

  而更为艰巨的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那面国旗,重任则压在了北平国营永茂实业公司职工共产党员宋树信身上。

  9月29日上午宋树信接到任务,立刻开始采购,但当时中国物质匮乏,他买到红绸,可买不到好黄绸缎,宋树信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布店都没有收获。

  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全北京最大的布店瑞蚨祥,几乎带着哭腔请求布店老师傅找一找黄绸缎。老师傅一听这是为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干脆暂停营业,和布店几个小伙计开始翻箱倒柜,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总算在地窖里面发现一段三米长的质量上好的黄绸缎。

  原材料的问题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只有一尺宽的黄绸没办法完整裁剪出国旗上最大的五角星,只能采用拼接工艺。宋树信无权决定,只能把方案层层上报,最后上级同意把最大的五角星拼接一个尖的方案。

  方案通过后,已经是9月30日的夜晚,离开国大典只有十几个小时了。于是宋树信和最优秀的纺织工人一起连夜精心赶制两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的巨幅五星红旗,五角星拼接的地方处理非常细腻完美。

  这面极具意义的五星红旗如今珍藏在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里。

  第一根旗杆的故事——林治远

  有了国旗,如何升旗?

  在天安门整修工程中,修建国旗旗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根据整体设计要求,国旗旗杆应该建在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旗杆高度应与天安门城楼最高点等高。高度应为35米。

  如今要建造一根35米高的旗杆,设计一个电动马达,可以说许多小工厂都能拍胸脯保证。但是在刚刚解放,百废俱兴的70年前,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建造旗杆和电动升旗这两项重任都交给了一个人:林治远。

  林治远,号裕民。1913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广东潮阳人。1935年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当时担任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负责人

  林治远首先要解决旗杆的原料。找一件35米高的整件旗杆原料在当时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林治远把重点放在了可以拼接到35米高度的原材料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京自来水公司,林治远找到了全部4种型号的自来水管,将4根口径不一的自来水钢管嵌套并且精心焊接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根旗杆。

  但是4根焊接起来的自来水管子,总长度只有22.5米,距离设计高度35米还有12.5米的距离。

  有人说,多焊接两根管子上去不就完了吗?

  其实当时只有4种口径的管子,已经全部用上了,把两根同口径的管子焊接成旗杆还要保证强度,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基本不可能。

  情况再次逐级上报,最后上次同意旗杆按22.5米高度修建。这一高22.5米的旗杆在天安门足足矗立了42年,直到1991年5月1日,我国重新修建了国旗杆,旗杆总高度为32.6米。

  旗杆问题解决了,如何设计自动升旗设施并按照到旗杆上呢?

  林治远找来了建设局从事机电工作的技术员梁昌寿,俩人并肩研究自动升降开关设施。

  自动升降开关有三大诉求:1、国旗能够自动升降;2、升旗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相一致;3、国歌奏毕,国旗正好升到旗杆顶端并自动停止。

  粱昌寿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机械装置用以控制升降速度,接着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一旦升降速度装置碰到两端的钢球,就可以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切断电源。

  设计方案很快通过审查,并得到批准。

  为了开国大典那天,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就能操纵升降开关,林治远设计从旗杆下引出一条导线,将它从整修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道路工程时埋设的钢管中横穿而过,跨越金水桥河,再顺着天安门城楼东南角上升至城楼中央,与天安门城楼上安装的开关连接在一起。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林治远、梁昌寿俩人奔波于旗杆与天安门城楼之间,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查看自动升降设施运行情况。

  9月下旬,天安门旗杆修建完毕,脚手架全面拆除。

  9月30日下午,由赵文瑞缝制的长5米、宽3.3米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怀仁堂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亮相。

  接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送到天安门进行预试。结果,五星红旗顺利升上了旗杆顶端。

  9月30日夜晚,林治远、梁昌寿为了保证第二天升旗绝对顺利,又来到天安门广场,做最后一次试验。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意外发生了!!

  试验中在红旗升到顶端后,马达没有断电,将试验的红旗直接绞进杆顶端的滑轮里面,导致红旗卡在马达里,马达转不动,旗帜卡在22.5米的高空也取不下来,脚手架早就拆掉了……

  事关重大,北京市建设局赵鹏飞副局长亲自指挥救急,消防队带来了云梯,但是云梯高度太矮,根本够不到

  最后群策群力,找来了熟练棚彩工的兄弟俩人。他俩穿上铁鞋,登上云梯顶端,再攀登到旗杆顶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绞在滑轮里的红旗取了下来。

  林治远、梁昌寿立即动手进行检修,然后通宵反复进行试验。林治远怕重大紧要关头旗杆装置再出差错,在经得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同意后,派技术员梁昌寿守候在旗杆下,假如主席按动电钮后国旗升到顶还不停住的话,梁昌寿立即动手切断电源。

  作为一段伟大历史的见证,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和旗座,如今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并陈列在博物馆院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近日放出管虎导演的《前夜》预告片,就讲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夜,第一面五星红旗和天安门广场上第一根国旗旗杆的故事,欢迎大家在9月30日走进影院,一起重温那段激昂青春的时光!

  参考资料:

  【开国大典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

  【开国大典6小时】

  【天津扶轮中学走出的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旗杆设计者——林治远】

  【开国大典的国旗杆由自来水管焊接而成--文化--人民网】

上一篇:《疯狂的外星人》:生活本就如此荒诞,杀不死你的,终将成就你
下一篇:《上海堡垒》票房遭滑铁卢,导演编剧道歉后,又一位演员发声了!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