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理想式微的年代,无问西东,是清华人的脊梁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当初看《无问西东》,纯粹是因为朋友单位发福利有了几张电影票,所以已经很久没有进过电影院的两个人就在鬼使神差的驱使下选了这部影片。对于这部电影的内容也是知道一些的,它诞生在清华一百周年校庆的前提下,名字也是取自清华校训的其中一句“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所以,对这部属性如此明显的“电影”,我一开始是拒绝的,毕竟谁也不想花一两个小时去看一部宣传片。可是耐不住朋友这个人是张震的“死忠粉”。

  影片开始,我不太能找到一个吸引我的亮点,总感觉说是宣传片都有点抬高了,明明就是四个风格不一样的MV,而且对于一个有些许MV拍摄经验的人来说,有的地方还是不够精细。本来是带着这种近似黑粉的心看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已经被感动。

  既然是清华校庆,那么自然是要有清华的学子来架构整个故事。四个时代,分别取自北洋军阀时期、抗日战争的西南联大时期、文革动荡时期、以及现在。四个时代的清华学子在面对人生节点的犹豫和抉择。前后跨越上近百年,但是每一代的清华人都殊途同归:不忘初心,遵循本心。

  第一个故事就是男神张震饰演的清华毕业生张果果,他是一家的奶粉公司的高管,但是却被成为高层之间博弈的牺牲品。他现在面临两个问题:要不要将牺牲他的虚伪上司的违规材料交给敌对公司;要不要停止继续资助很有可能死缠烂打的四胞胎家庭。

  他很矛盾,多年的商场经验让他有时候会模糊生命的含义,他在纠结。纠结究竟是要选择遵从商场定律不择手段,还是坚持相信人性美好的初心。这是个很大命题,他自己一个人很难完成决断,或许可以从同为清华学子的前辈那里找到答案。

  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所代表的故事的时间线是在1923年,正是民国变迁的时代,彼时的吴岭澜意气风发,但是很快就迷失在人生方向中,这个在文学方面天赋异禀的学生被“理工科才是实业”给困住了

  1924年,泰戈尔访华,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人类的文明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她的灵魂的纯美表现。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应得在这个方向里尽你们的贡献。”当时站在台下的吴岭澜看着泰戈尔以及站在他身边那些先生们,他们自信的探讨着文学的价值和美好,终于醍醐灌顶,投身文学,遵从本心,无问西东。这个故事是在整个片子中做短的一个,但却是四个故事的灵魂所在。

  1937年,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为勉民族教育惨遭毁灭,国内多所大学迁入云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彼时的吴岭澜已经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他在纷飞的战火中动情的给学生念泰戈尔的诗。而沈光耀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沈光耀出身于南方富庶之地,成年之后,背上求学。父母对他的期盼本就是享受生命,而非执迷官场,追逐名利。但是如今国将不国,偌大的国土竟然容不下以张干净的课桌,而此时恰巧碰上招飞。面对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匹夫有责的决心,沈光耀决定弃笔从军,遵从内心无问西东。他开着战机给难民空投食物,在这群孤儿里有个孩子叫陈鹏,他和其他孤儿一样靠着这些食物活了下来,在60年代成为一名优秀的清华学子。

  陈鹏、王敏佳、李想三个有理想的年轻人,最终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陈鹏最初将爱情放在事业前面,拒绝了研究所的邀请,但是被爱情背叛之后重新投身科研。李想将事业放在友谊和爱情的前面,终于如愿以偿得到援疆的机会。王敏佳受尽凌辱后,随陈鹏去了遥远的家乡。陈鹏安顿好王敏佳之后,踏上科研旅程,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遵循本心,无问西东。援疆之后的李想,除了遵从本心之外,还记住了另外一句话:“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他的一生都在赎罪,为了救同伴而牺牲,生前最后一句话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而被他救的两个同伴就是第一个故事里张果果的父母,至此整个故事完整了,这是属于清华的新的薪火相传。最终,张果果走上了和前辈们一样的道路,没有向敌对公司交出上司的违规材料,继续选择资助四胞胎家庭,这使得他是满足的,是快乐的,他同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清华人的风骨。或许之后,张果果资助的四胞胎也是清华人,他们是希望,像张果果在窗户上画的彩绘一样,人生五彩斑斓。

  整个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是一部文人的史诗。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在上课,忽然一阵急雨打在铁皮的屋顶,急促而嘈杂,年迈的老师苍劲的声音被雨声打断,不能继续,于是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字儿。雨水打湿了老师的肩膀,但是老师并不在意,学生也没放在心上,全都凝神听雨。沈光耀打开窗户,老翁在雨中垂钓、学生在雨中跑步、雨水滴答,泉水叮咚。

  战火中的师生在尘土飞扬的地方上课,老师动情的念着泰戈尔的诗,听闻噩耗的母亲没有号啕大哭,而是给前来报信的两个学生端了一碗莲子茶,说“喝点水润润喉在走”,类似感人的场景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这部电影拍出了文化人最理想的状态。电影试图告诉大家理想主义的存在,即便自古以来理想在利益面前土崩瓦解无数次,但它依旧存在。林徽因可以在动荡年代把客厅当沙龙,但是在孩子问她入股敌人来了怎么办,轻松一句“投江便是”便可作答。这就是文化人的脊梁。

  正如清华那句“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人先要培养气量和见识,而后在世文字艺术,立德立言,只要是对的,不要问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学问。这点正好契合了电影的主旨:只要是对的,遵从本心,无问西东。

  物质丰厚理想式微的年代,哪怕是表达最淳朴的理想都会被嘲笑,但这时我们就要做到,遵从本心无问西东,这是清华人的谦逊,也是文化人的风骨。

上一篇:英现实版“长发公主”蓄发14年近20年未洗头
下一篇:《缝纫机乐队》影评:屌丝有几个懂音乐的?你拍给谁看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