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隐藏在经典中的彩蛋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11月15日,经典的《海上钢琴师》在国内上映,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带着它优美的旋律,再次响彻银幕。

  本片主要介绍了被遗弃在豪华邮轮上的男孩1900,靠着超凡的钢琴天赋,成为了邮轮乐队的灵魂人物。但他却沉醉在自己的乐曲和航船上,甚至面对爱情和金钱的召唤,也终生从未离开轮船、踏足陆地的故事。

  时隔这么多年,再次看到这部电影,我们不单纯的谈音乐、也不用任何艰难晦涩的专业名词来解释这些海上钢琴曲“有多好”。而是想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部电影里,隐藏着哪些“彩蛋”?

  1、传奇姓氏与意式优雅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意大利人“朱塞佩·托纳托雷”,也许听到这个名字会觉得很陌生、甚至有些拗口。但对意大利来说,“朱塞佩”却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姓氏。

  因为举世公认的歌剧大师:朱塞佩·威尔第,冠以同样的姓氏,亲手开启了响彻欧洲、并影响至今的传奇。

  除了耳熟能详的《茶花女》《游吟诗人》《假面舞会》等等经典歌剧之外,甚至“意大利第二国歌”都出自威尔第之手。

  朱塞佩·威尔第 经典歌剧《茶花女》

  而本片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继承朱塞佩·威尔第的精神衣钵,把浪漫、优雅而古典的气质,在《海上钢琴师》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甚至本片主人公1900那份漠视现实、沉醉在自我精神家园的心态,也像极了当下的意大利人和希腊人——即使现实社会和经济情况恶化到举步维艰,依然不妨碍他们每年漫长的度假、以及几千场的舞会、剧目。改变?恐怕是不可能的。

  我们很难说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但对这种心态描写最到位的,就是余秋雨先生说的“死前细妆”:

  绝望的时间拖的太长,竟渐渐趋于平静。虽知死期临近,但却还有时间,且自己依然精力充沛、耳聪目明,于是就细细妆扮起来。早已不在乎明日、不在乎观者、不在乎评论,把最精微的心思投入其间。

  余秋雨《行者无疆》

  无论世事变迁,依然沉醉在旧日的迷梦中

  所以《海上钢琴师》的男主角1900,宁肯守着报废的邮轮报废被炸掉,宁肯用自己陪葬,也绝不迈出半步。守着自己华丽的梦,一同葬身海底。

  这种沉醉在旧日迷梦里的意式优雅,宁肯去死也不改变“体面生活”的价值观,在大环境的加速衰败中,显得尤为悲凉。

  1900至死没有下船半步

  2、乐器店与《奇迹唱片行》

  《海上钢琴师》采用了与《泰坦尼克号》相似的叙事结构:用后人的交谈,勾勒出对往日如梦繁华的回忆。

  这部影片主要是男主角在邮轮上的好友、乐队小号手Max,在下船后由于生活窘迫,不得不把自己心爱的小号给当掉。

  于是在乐器店里,通过跟老板的交谈,逐渐勾勒出了整个故事的面貌。

  寒冷的夜里,乐器店闪烁着温暖的灯火,金色和木色的乐器堆满小店,各种黑胶唱片散落其中。落魄的小号手一边交谈,店主一边播放着海上钢琴师弹奏时录制的黑胶唱片。

  这一幕,像极了《奇迹唱片行》:

  孤独的、失眠的、或是无处可去的……形形色色的人来此寻找唱片,或者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而唱片店老板Frank,只要你告诉他此刻的心情,或者讲讲你的故事,他总能为你找到最合适的唱片。

  说出你的故事,他总能为你找到合适的唱片

  可惜《奇迹唱片行》里没有奇迹,Max光顾的乐器店也无法拯救他的生活。

  人说到底,还是要自己拯救自己的。靠坚毅的内心,在寒冬中裹紧衣裳,坚定的走下去。

  3、电影构图与印象派绘画

  《海上钢琴师》的画面感,深深体现了意大利人近乎固执的浪漫。

  在船上宴会厅举办的舞会,从光影、色彩到构图,几乎每一帧都在致敬著名印象派大师埃德加·德加的名画《两个芭蕾舞女》。

  德加《两个芭蕾舞女》

  这种在兼顾宫廷画派古典主义的同时印象主义的画风,使我们既能看到雍容华贵的内核,又能感受到表现方式的活泼多变。

  就像一个有钱人无论怎么活泼可爱,举手投足间仍然带着贵气。

  电影中舞会的镜头

  既然提到印象派,怎么能不说他的灵魂人物莫奈呢?于是当电影的镜头转到甲板上。

  当看到下面这幅图……嗯,好像不用说什么了。

  电影镜头VS莫奈名画

  (甚至藤椅和帽子都是同款)

  所以意大利文青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做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暗戳戳的憋足了劲……

  4、钢琴掌声中,艺术的民主化

  欣赏音乐的基本礼仪是,坚决不好随便鼓掌或者叫好。对于传统意义而言,这是区分“体面人”和“粗鲁人”的标志之一。

  而《海上钢琴师》却有意打破了这一点,当主人公1900在弹琴时,琴声无数次的淹没在掌声中。

  甚至一曲结束,1900竟然像足球运动员一样被众人举起来抛向天空。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导演这个“体面人”糊涂了么?

  1900被众人举上天空

  这个关于音乐的答案却藏在美术里。

  大约半年前,在国家大剧院负一层的水下展厅,举办的画展上,中央美院L博士给我做艺术导览,他在一副抽象画前,说了一段我终生难忘的话:

  艺术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不是让原本就懂得美的人更加懂得美,而是让即使不懂美的人,站在你作品面前,有勇气表达他们的看法、获得他们美的体验。

  抽象画让“艺术”走下神坛,拉近了艺术与“普通人”的距离,让普罗大众“敢于”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打破了艺术欣赏的“阶级”,实现了“艺术的民主化”,这就是现代艺术的觉醒。

  1900在三等舱给穷人演奏,背后的掌声此起彼伏

  所以,当1900的钢琴声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中和欢呼声中,让我看到了艺术对每个人的拂照。这就是导演伟大的地方。

  5、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刚刚谈到“淹没”,那我们就聊聊《被淹没和被拯救的》这本经典名著与本片的通相通之处。电影贯穿始终的是主人公1900在音乐方面的“江湖地位”难以撼动,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刺儿头,爵士乐的头牌人物来踢馆。

  音乐的门类浩如烟海,那为什么本片把唯一一个衬托对比的机会给了“爵士乐”?

  因为是爵士乐的出现,让美国人终于摆脱了欧洲列强眼中的“暴发户”形象,终于不用在艺术上臣服于传统的欧洲话语体系,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形式,终于让自己的声音,登上了大雅之堂。

  来踢馆的爵士乐“大师”被1900虐成了菜鸡

  这种扬眉吐气的振奋,让电影开头大声呼喊的“American!”的时候,整个“美国”只用了三个意象作为代表:自由女神像、摩天大楼、爵士乐。

  这一美国精神的代表,在《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一书中,甚至成了对抗二战的心灵慰藉。由此可见,爵士乐之于美国,不亚于京剧之于中国。

  影片中美国的代表:自由女神像、摩天大楼、爵士乐

  6、《月亮与六便士》

  最后,讲一点本片的浪漫主义情怀:

  当所有人都在热切规劝1900张开双臂拥抱金钱、拥抱所谓“新大陆”的时候,1900却依然坚定的拒绝了一切。我们很难说他是对是错,但也许毛姆给出了答案: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上一篇:《罗生门》-对人性的探索,你一辈子都很难看清的人性
下一篇:能与华晨宇、腾格尔、一起进入总决赛,《头号玩家》功不可没!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