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的职场哲学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穿普拉达的女王》是2006年的片子。我记得它曾经风靡一时的狂热,安妮海瑟薇带着贝雷帽,美的不可方物。

  只是美则美矣,当时印象却不深刻。近来重看,可能是工作多年的缘故,又因为最近烦恼种种,反倒是看出了一些其他的意味来。这电影既是一部时尚大片,又何尝不是一部职场教育片?

  最触动我的场景,应该毒舌的Nigel对Andy说的那段话,Andy没有给Miranda订到暴风雨夜的机票,被Miranda批了一通,失望之下,对Nigel倾诉:

  她讨厌我,Nigel。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做。事情做对了,好像是应该的,她连谢谢都不说。但如果事情做错了,她就是个巫婆。

  Nigel说:辞职好了。我可以在五分钟内找到一个非常想要这份工作的女孩顶替你。

  Andy辩解:我不想辞职,这不公平。我只是想要为自己的努力赢得些奖励。

  Nigel说:Andy,现实点。你根本没有努力。你在抱怨。你希望我对你说什么?要我说:真可怜,Miranda又欺负你了,可怜的Andy。是吗?醒醒吧,六号女生,她只是做她的工作。你知道吗?你工作的这个地方,负责出版近百年来顶尖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比艺术更伟大,因为你生活在这种艺术之中。你以为这只是本杂志,这是希望的灯塔……你不知道这里员工的艰辛,更糟糕的是,你根本不在乎。在这里,更多人是热爱这份工作,而你是被迫的。你还抱怨她为什么不亲吻你的额头?每天给你的作业批个金色五角星。醒醒吧!

  职场里面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遇到问题,发现问题,极力寻求解决途径的,一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还有一类是遇到任何事情抱怨不断,埋怨不停的。

  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客观得认清自己的状态。人对自己的高估,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120分,即使在旁人看来,可能连60分的及格线都够不上。就像Nigel说的,你没有在努力,只是在抱怨。

  身在职场,负能量总是难免。负能量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一旦产生一个点,可以无限生长,吞噬一切。办公室里面有一个负能量满满的抱怨者,很快就能蔓延成一片。

  抱怨者从不反省自己,只责怪他人。责怪领导事儿多,责怪同事比自己优秀,责怪下属太差劲儿。责怪公司太苛刻,责怪国家太混乱,责怪世界一团糟。抱怨者一般都爱窃窃私语,从来不思考解决问题。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就是问题的一部分甚至产生的根源。

  在正能量的人,也无法抵挡整片黑暗。

  尤其是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坚定的立场,来抗衡负能量。所以在择业的时候,选择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很重要。如果已经身在其中,至少要有独善其身,不与抱怨为伍的意志吧。

  Nigel最后那两句话很有意思,说你还抱怨她为什么不亲吻你的额头,每天给你的作业批个五角星?

  想了一想,做工作全靠外在动力,特别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心理,其实还是一种内在虚弱吧。

  在片子结尾的时候,Miranda对Andy说,看到她身上有很多与自己相像的地方,会为自己做出选择。

  Andy表示不赞同,反驳说自己不会像Miranda出卖了Nigel那样做。

  但是Miranda说:你已经做了。对Emily(Andy取代她去参加了巴黎时装周)。

  Andy说:我没得选择。

  Miranda说:你选择了。你选择了超越她。

  这段对话的借鉴意义,在于,职场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地方,没有进步,或者进步不如他人,就会被取代,甚至被淘汰。

  Andy比Emily晚入职许久,而且对时尚完全无感,但是后来居上,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Miranda的认可。影片虽有夸张和美化的成分,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工龄、资历、专业都不是决定因素,快速的成长和对工作的胜任,才是关键。工作能力、综合实力才是一个人得以发光的原因。

  身在职场,并不会因为你是个善良或者诚实或者忠诚或者其他优秀的素质,就可以免于这种残酷。

  这种残酷是基于整体环境的提升和个人能力没有达到同步提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居安思危,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必须时刻对此有清醒的认知,并且保有适度的焦虑,不断去倒逼自己的成长。

  所有的停滞都是退步,但愿我们都认得清这一点。

  影片的结局未免理想主义,更真实的结局,或许Andy会成为另一个Miranda吧。忘记了初心,彻底成为职场的斗士。

  但是瑕不掩瑜,我仍认为,职场人都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关于“个人形象如何影响自信、关于职场如何不玻璃心、关于工作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关于如何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关于职场不进则退的残酷、关于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的重要性、关于绝对的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和关于职场保有自我意识的重要性”等等。

上一篇:解析张艺谋缘何成为影视公司的“唐僧肉”
下一篇:《幸福终点站》幸福有终点吗?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