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病不起的中国人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俗话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小病输掉一头牛,大病卖掉一栋楼”,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得坊间流传着这些“经典”的段子。7月2日,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因病致贫返贫户达388.2万户,折射出了国人“病不起”的现状。

  近日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迅速“火”了起来,这部影片剧情改编自真实事件:江苏私企老板陆勇,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他吃了两年瑞士进口的正版“格列卫”(每盒售价2.35万),总共花费60万人民币,这让中等收入水平的他倍感力不从心。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勇了解到印度有种疗效相当的仿制“格列卫”,每盒200块的售价跟正版药相比,简直是病友福音,他把这款药通过QQ病友群推荐给了广大急需药物的白血病患者,一来二去,他成了病友群的“印度代购”,由此卷入了生活和法律的漩涡中。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一位身患白血病的老太太被警察扣押时说的一段话,直指人心:“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吗。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药的人还不知道吗?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这部电影切入中国人病不起、死不起、因病返贫、高价药不堪重负的现实困境,很写实,“以药养医”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道硬坎。“天价”抗癌药,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也是导致众多患者一病致贫,为看病倾家荡产,一人生病,拖垮全家的主要原因。那么,患者就必然要为这么贵的药埋单或是在被病痛击垮前,早早被生活判下“死刑”吗?不一定。

  首先,要放宽医疗服务的准入制度,用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去调控医疗市场,释放我国医疗服务巨大的供给潜力。很多问题都是非市场化造成的,由于非市场的政策,很多民营资本无法进入医疗领域,从而减少医疗服务的供给。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所言:“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最基本的政策着眼点就是动员更多的资源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用之所以有巨大改善的基本经验”。任何效率都是通过竞争出来的,新药专利期到期后药价会断崖式下跌,放宽市场准入制度,使得与专利药生物性、有效性一致但便宜很多的仿制药进入国内市场,药品的价格会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低。

  其次,要严加把关新药审批。同是新药审批,2004年中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美国FDA仅受理了148种。这一数字差异,反映出两者对新药认定和新药审批权力的根本差异。而正是新药审批权力的滥用,导致为民众谋求福利的行政降价力量败给了审批力量。之所以药品价格越降,百姓购药的费用却越大,中国药品审核体系的扭曲是重要原因。尽管一些药品的价格按照国家规定降低了,但是在药品审查体制上存在着巨大漏洞。企业完全可以“老药翻新”,换一个包装,一个名称,老药眨眼间变成了新药,而获得单独定价的权力,不受降价令约束。

  第三,国家还可以加强立法强制许可仿制药品。按照约定,各国可以在本国出现公共健康危机的时候,实施药品强制许可,即使是专利期内的药品,也可以进行强制仿制。在欧美市场,对于超过专利期的药品,迫于仿制药竞争压力,药厂多会主动降价,否则销量可能大幅下跌。万艾可在其他国家专利到期后,不乏降价先例。在泰国,万艾可降价约30%,澳大利亚每粒万艾可售价不到20元人民币。如影片中所描述,印度在药物方面是开放“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所以各药店有大量的价廉物美的仿制药可见。中国虽然有“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但出于种种考虑,中国并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中国《专利法》颁布至今30年,未曾实施过一例“专利强制许可”。 而是很多过了专利期的药品仍然采用原研药模式来维持原价,这需要从根本上重视。通过立法强制许可仿制药品,提高创新研发能力,推动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环境,生产出高质量的创新药品和仿制药品,让百姓用得起药是当务之急。

  我国在加强专利药品创新发展、加快境外新药国内上新速度、推动研发仿制药的同时,也要注重推动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药价可在合理范围内降低,但审评的标准绝对不能降。且给国家一些时间,毕竟我们是人口第一大国,发展中国家,还面对着无止境的各类医疗药品的需求。要坚持:虽然道路艰难,但决不放弃给生命一次喘息的机会,让百姓吃药不再两难。

  文/覃琪凇

上一篇:《冰雪奇缘2》内地上映时间确定,将与北美同步播映,你期待吗
下一篇:开花植物的最爱:磷酸二氢钾,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你了解吗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