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两场改革,正如火如荼!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高瞻远瞩地为北京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谋篇布局。

  在全市各政务服务中心,一次提交、“e”窗通办、一天办结、统一发证的一条龙服务为企业带来极大便利。 和冠欣摄

  改革释放活力,创新决胜未来。过去一年间,北京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加快审批、提速融资、减税降负……世界银行去年的营商报告中,北京得分跃居全球第28位。

  与此同时,科创领域的另一场改革也开始精准发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30条、职称评定新规……一项项体制机制束缚被破除,“三城一区”高质量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营商优化、科技创新正为北京经济结构升级注入新动能。

  科技“战疫”

  营商优化结硕果

  星夜疾驰。一辆京牌大货车在2月1日凌晨赶到武汉,车上载着雷神山医院急需的CT机。

  整个春节假期,位于亦庄的GE医疗北京工厂灯火通明。这里是医疗器械领域最先进的工厂之一,全球四分之一的CT机诞生于此。这台名为“天眼”的CT机除了能三步完成检测、节约30%扫描时间,还可以实现全自动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医患接触,正是抗击疫情的急需装备。

  “这个春节的年夜饭都成了加班餐。”生产经理冯健说,马不停蹄的工作让她眼睛里布满血丝。生产车间里,与她一样放弃假期、选择返岗的员工有几百人。

  人的问题解决了,零部件供应也是挑战。一台CT设备需要6000多个零部件,涉及国内外近150家供应商。各地零部件工厂能否复工生产?又能否以最快速度运抵亦庄?

  “这张紧急证明成了我们的‘通关宝典’。”紧急时刻,GE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公司总经理陈和强收到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本市相关部门的证明信,协调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紧急复产供货。

  海外供应链,考验着通关速度。过去两年,北京连推三版营商改革方案,通关便捷化成为重要着力点,当大宗货物刚装上飞机,GE医疗就可以向海关提前申报,等到货物运抵机场,直接就可以办理通关手续。去年,该公司大宗货物进口通关时间最快从过去的四五天变成不到两天。

  这一次更加紧急。春节假期里,亦庄海关专人协调“加急”办理通关,CT机零部件抵达首都机场后几个小时就完成通关,再火速发往生产线。

  在世界银行去年的营商报告中,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78.2分,相当于全球第28名。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更成为检验北京政务体系高效运转的“试金石”。

  打破藩篱

  激发科创新活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同时,精准发力于科创领域的另一场体制改革也如火如荼。

  2020年1月1日,《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探索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源头、权益、动力、体制机制等问题,让科技成果“有的转”、科研人员“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

  过去,科研人员取得的研究成果,要么归国家,要么归单位。一旦因审批繁琐或拖沓,原本可以快速投向市场应用的科研成果,很容易错失良机,被束之高阁。

  清华大学科研人员李十中对此深有体会。

  苦心研发15年,他手中的高粱秸秆变乙醇汽油和环保饲料技术成果引起了国内一家民营企业的关注。看准技术背后的广阔市场前景,企业有意出资5000万元进行产业化。然而,按照当时的规定,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从学院、到学校,再到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希望能快速投产的民企等不及,合作最终流产。

  科研成果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下,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北京决意提供更大的改革动力。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正是瞄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堵点”,明确提出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个人也可全部或部分拥有。李十中当年遇到的体制障碍,因条例出台迎刃而解。

  除了为科研成果转化扫清障碍,北京科技体制改革也为转化路上的“帮手”注入满满动力。

  “不要让教授坐到谈判桌前。”在美国硅谷高校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只要科技服务业足够发达,教授、科学家只需专注科研,无需亲自操刀“下海”转化,科技成果也能源源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转化一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就可申报副高!”2019年秋天,一批科技服务人员迎来好消息。北京市启动首次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价,昔日的“科技黄牛”得到充分认可和激励。在中关村,比着重技术交易环节的“技术经纪人”更进一步,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的“技术经理人”群体正在崛起,让教授、科学家们可以专注于实验室,无需为成果转化烦忧。

  中关村创业大街近貌。 武亦彬摄

  机制重整,改革赋能。“三城一区”成为改革的“试验田”,一项项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被打破。

  去年4月,中关村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政策出台,过去因周期长、风险大、短期效果不明显而“高处不胜寒”的颠覆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共性技术,从此有了长期、动态、精准的支持。

  不设行政级别和人员编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安排经费使用,打破编制考评条条框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型研发机构在京成立。

  去年10月,“科创30条”发布,推进审批权下放至“三城一区”、生物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京津冀互认、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审批备案时间压缩……重点聚焦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科研管理改革的30条举措,为北京科创高地的建设进一步集聚着新动能。

  建设提速

  主平台成果泉涌

  如今,“三城一区”作为北京科创中心主平台,正进入加速跑的阶段。

  在未来科学城,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里最近迎来一支团队,专职“破围墙”。春节刚过,这支来自米格实验室的团队就已经开始远程办公。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一个一头连接实验室、人才等资源优势,另一头对接外部企事业单位创客的平台搭建起来。

  “通过建立共享平台,我们打破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的围墙,吸引外部创客团队共享实验室、人才等资源,一起搞科研。”米格实验室创始人闫方亮告诉记者。

  有“破围墙”的,还有根本就不设围墙的。

  去年底,怀柔科学城新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这其中,有一个地块格外引人注目,地块上的五个项目分属不同的科研院所,但彼此间不设围墙。

  建设一座具有国际品质的科学城,需要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来统筹城市空间,而不是割裂成独门独院各自闭门搞科研。正是立足于开放共享的理念,怀柔科学城有了“五项一地”这个城市小街区的探索。

  这五个项目中,两个属于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如何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新材料;另两个项目来自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如何将化学所在实验室合成的新材料,通过化学工业化的手段向产业转化,几个平台间刚好形成承接转化关系;还有一个项目是综合中心,可供上述四个研究平台以及周边科研机构共享实验室、会议室、科技展示等资源。

  正是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过去一年来,承载北京科创重任的“三城一区”成果斐然。

  未来科学城生命谷企业百济神州,实现了其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以“突破性疗法”的身份在美国“优先审评”获准上市,实现了中国原研新药美国上市零的突破。

  “中国芯”也从“跟跑”进入“并跑”的收获期:龙芯中科20年磨一剑,自主研发推出新一代通用处理器3A4000;寒武纪云端芯片寒武纪思元270获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瞄准芯片设计“金字塔尖”,中关村科学城开源芯片源码创新中心成立,将推动全球标准创建。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市民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互动。饶强摄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涓滴而成江海。科技创新正为北京经济结构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的比重合计为36.6%,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近40%。

  从改革先行搭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四梁八柱,再到政府营商赋能,北京科创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并以加速涌现的丰硕成果,不断刷新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影响力。

  专家点评

  北京样本价值高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表示,创新是驱动城市新旧动能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创新将驱动区域产业结构迭代升级,可提升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丰富程度、技术含量,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和服务化方向升级。创新也是同一产业结构内部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主要驱动力,将驱动第二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转型升级。

  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后期开始,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区域产业支柱,经济增长新动力基本来自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也将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替代和改造。

  创新也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政府效能和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大大优化了政务环境和方便了市场主体的进入及其经营;信息技术的利用也大大提升了市场监管效率,从而优化了市场环境等,使得城市的营商环境得以改善。

  营商环境改善与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互为支撑。北京营商环境改善使得中国在世界各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排名中不断上升。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2019年中国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达到31位,比2018年上升了15位。北京和上海两个超大城市是代表中国的评估样本,中国在世界排名中的上升自然少不了北京的贡献。北京拥有的科技基础和创新能力成为吸引大量新经济市场主体进入和经营的重要前提,这自然也提升了北京的营商环境。

  亲历者说

  先行先试 永不停步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翟立新

  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关村要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怎么示范、怎么引领?要答好这道题,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的脚步不能停。一年来,我和同事们走访联系企业6000家次,摸排调研创新主体遇到的困难。

  翟立新

  几个月前,一项中关村的颠覆性技术登上全球顶尖科学杂志《Nature》封面。作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比国外主流人工智能芯片处理速度提升10倍,效率提升6倍。这得益于我们于去年初启动了颠覆性技术项目征集并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天机芯”这样的颠覆性技术在全国有了首个专项政策支持文件。

  随着一系列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政策的推出,两年来我们共挖掘78家前沿技术企业,总估值超1100亿元。

  中关村将不断向前,努力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50年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曹政 孙奇茹 赵语涵

  流程编辑:TF015

上一篇:3100万拍下巴菲特午餐的,原来是位中国90后!马云门徒VS“币圈贾跃亭”
下一篇:除了釜山行、熔炉,这些韩国电影也值得进你的收藏清单!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