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基本上是儒家的。但是儒家有个方法论叫做中庸之道。这个中庸之道其实就是过犹不及,存在就是合理的思想,也就是说,什么阶段用什么样的指导方法,它是善变的,是理性的,是可以随时变化的,所以,这个又让我们中国人崇信道家思想,有了根据。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总是两种思想在支配着自己的头脑,一种是儒家,一种是道家。这两种思想互相缠绕,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

  在政治的治理上,中国始终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他希望用德治的方法,换取民心,以恢复周礼,建立一个大同世界。而孟子则是把孔子的人仁者爱人的思想,扩展为仁政,希望统治者能以民为本,建立一个王道的世界。

  这种思想是理想主义的。因为一个社会的统治,绝不能靠道德规范这样的软约束,还要有强力的国家机器去治理,这就产生了以严刑峻法为主导的法家思想。但是法家思想仅仅依靠法治,也是不行的,所以要道德与法治并重。

  但是道家的思想,给统治者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治国的谋略,他希望统治者不要去瞎折腾,要让民间自我成长,老子说这叫做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种思想在一个朝代建国之初,在经历了巨大的动乱之后,用来治理国家特别有效,所以在西汉初年,统治者用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就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在后世,统治者也基本上是遵循这个规律。一开始运用黄老之术,让民间自由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就用儒家的秩序和道德来规范社会发展。所以说,儒家和道家思想,在政治治理上,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呢?是不是也存在儒家和道家共同存在的现象呢?

  事实上,正是如此。

  在中国人的心中,一般都住着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孔子是积极进取的入世派,老子是清静无为的出世派。孔子提倡的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孔子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得有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努力,即使是知其不可,也要去做。人生的价值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人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要有道德操守,所以,孔子说,你一定要努力,不努力就是白瞎了人生一趟。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偏偏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有的时候你努力了,但是未必能有好的结果。再者说,我们常常会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是为了功名利禄,是为了锦衣玉食,是为了身后名?老子从人的失败感和幻灭感中,看到了人生的真谛。老子认为,这世界是自然而然的,你不要和世界作对,而是要和自己的心灵和谐相处,因此,老子说,人生就是要清静,就是要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和谐,才能完美。老子的这个思想,我们叫做无为的出世派。

  中国人相信,存在就是合理,什么有用我们就用什么指导思想。一般来说,人在年轻时候,总是想着做一番事业,都想有高官厚禄,有美酒美名,于是大家就拼命读书,拼命做官。但是人一旦到了中年和晚年,会发现,有时候我们拼来的,不过就是一阵风,一场梦,一下子就没有了,人又是何苦来呢?

  这个时候,道家思想就开始起作用了。道家不喜欢在庙堂,不喜欢带官帽子,他们喜欢山川河流的大自然,喜欢浮云一般的隐居生活,喜欢五湖烟海的逍遥,他们喜欢做隐士。所以,这个思想,就给了那些人到中年万事休的人,给了官场失意甚至是情场失意的人,一个安慰,原来生活并不一定是拼那些东西,原来回到大自然中,同样也可以睡个好觉。

  所以,儒家思想是人生得意时候的催化剂,道家思想是人生失意时的麻醉剂。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得意,也有失意。所以,中国人一半是儒家,一半是道家。用孔子的话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就是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

  这就是中国人的“滑头”之处!总有一种生活方式,适合你,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

上一篇:《破碎归巢》:裘德洛职业生涯最佳“双面玛莎”导演新作 可与“寄生虫”相提并论
下一篇:盘点《中国机长》里的熟面孔:李现镜头少却很圈粉,baby演技提高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