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滂沱大雨中的新海诚世界系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随着高畑勋离世,宫崎骏年迈,新海诚作为中生代动画导演的排头兵,正逐渐登上日本乃至亚洲动画界票房与口碑的顶点。

  如果说宫崎骏是用前蒸汽时代和田园风情创造出跨越文化、种族的童话征服全球,那么新海诚则是聚焦大都市钢筋水泥里的小清新,一举俘获了年轻观众的心。

  作为亚洲动画新一代的扛把子,虽然和前辈一样坚持手绘作画,但新海诚显然更具科技含量。

  尽管始终保持着每一帧皆可做屏保的严要求高标准,但较《你的名字》里众多的拉伸转场镜头和远景描摹不同,东京作为《天气之子》的主要发生地,大量的实景特写对于新海诚这个细节狂魔来说还远远不够。

  针对影片设定下东京复杂的天气变化,新海诚把全片1700多个相关镜头请教了气象学专家,一一确认无硬伤,才将之搬上大银幕。

  观影过程中可以感受到3D效果以及音画契合度上都有了显著提升,看来经过了三年的洗礼,新海诚更坐实了“壁纸狂魔”的绰号。

  既然是动画,除了画面,剩下的就是故事了。

  三年前,《你的名字》用壮美画面讲述了“相爱却错过的男女”这一经典爱情故事,轰动院线。

  时隔三年,《天气之子》成为新海诚开始通过一段属于青春期特有的躁动、不完美的爱情来反推社会现实的尝试。

  但如果要让我来形容这个带有突破意味的故事的话,便是两个字——仓促。

  而这一大缺点也让本片如同无数庸作那般,败在了“刻奇的世界观”和“敷衍的剧情编排”上。

  首先《天气之子》比《你的名字》更寡淡了,或者说,缺少了后者关于不同时间线和身体交互的新鲜感。

  就像是把《你的名字》比作一片薄荷,刚入口时清凉,且后劲足。而《天气之子》则像一份常食,就餐之前便知道是什么味,吃起来也不过如此。

  于是为了让我们吃起来够味,新海诚费尽心思从民俗学神秘学那儿挪了一套可以操纵天气的超能力设定来。

  但奇幻设定在给观众带去新奇感的同时,应该也要思考一下它能为故事进行怎样的服务,这才是重中之重。

  《你的名字》在这一点上就做的很成功。黄昏之时的相遇,到分开后的忘记名字,穿越时空的设定非常巧妙地对情感部分进行了烘托渲染。

  横向对比《天气之子》就可以很明显地察觉到这一次的败笔所在了。

  晴女这一设定除了满足一下设定和主要矛盾,并没有对男女主的情感产生任何作用,即便拿掉晴女这个设定,你会发现两人的情感毫无影响甚至会更好。

  新海诚这回花了太多笔墨去叙述(反思)社会现象,并没有把奇观设定与之有机结合在一起,虽有突破,终归是舍本逐末。

  以往新海诚电影里的主角都是随波逐流的,都是孤独的。

  《天气之子》里以帆高和圭介互为影子交替映射成人世界的抉择艰难和少年时期不顾一切。但却因为故事目的之直白导致片头占卜老奶奶就交代了阳菜未来的命运,因为都猜得到新海诚没有搞悲剧结尾的勇气,所以故事的悬念性约等于零。

  而且剧本有两条主故事线:

  故事线A:天气下雨→晴女→牺牲自己→拯救

  故事线B:离家出走→未成年人→枪支→警察

  看电影的我们想看的其实是A线,真正关于天气之子的故事,但剧情完全是靠着B线推动的。

  新海诚用实践证明他不善于讲述逻辑严密的故事,整部《天气之子》在叙事方面也只能用力不从心来形容。

  前部过于缓慢,中部提不起来,高潮直接祈祷+跳鸟居就能零成本把人救回来太仓促了。

  而帆高离家出走的动机没有一个清晰的描写,导致观众很难带入他的处境然后共情,在到进入云端的时候对云上世界的描绘也是不够的,就只是叫醒阳菜,接着高速下坠,最后两人双臂抓在一起,明显情绪就没起来,如果是大量如鱼一样的水滴冲击帆高形成高坡,把拯救阳菜的行动再加大难度会更好吧。

  影片后半部分,当警察来到了圭介被雨水淹没的地下工作室,在说起为了再见一次阳菜而不计后果逃出警署的帆高时,圭介为什么会突然流泪,缺失了内心的阐释,单纯的镜头语言似乎显得有些突兀而苍白。

  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新海诚的成名作《秒速五厘米》。

  诚然,《秒速五厘米》那贯穿全片的内心独白或许有违电影的叙事逻辑,但却也将作品的诸多细节进行了细致的雕琢,而这也正是《天气之子》最大的短板。

  倒不是说非要用台词,你只要能完成信息传达用什么方法都无妨,可惜《天气之子》唯独缺少了对内心活动的传达,情节的转折会让很多观众摸不着头脑,人物性格的塑造也自然不够饱满,尤其是对于圭介和夏美这两位重要角色的刻画。

  新海诚的故事里一直延续着某种矛盾——浪漫情感和现实世界的对抗和冲突。

  在《秒速五厘米》里,两颗相爱的心需要面对的是不可逾越的距离。

  在《言叶之庭》里,男女主人公的暧昧情感间,隔着年龄、身份、伦理。

  在《你的名字。》里,能够互换身体却不知对方的名字,更是再明显不过的隐喻。

  《天气之子》严格遵循着新海诚的一贯路线——在召唤晴天拯救世界和成全男女主的相聚之间,本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我相信新海诚完全清楚极限二选一的问题有多难选,毕竟怎么选都众口难调,索性立马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该大团圆还得大团圆,没在三年雨下不停这点上搁哪怕再多一滴的笔墨。

  决定既然已经做下,再纠结导演到底是极端还是浪漫这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而我恰恰认为片尾褒贬不一选择,才真正找回了从《星之声》到《秒速五厘米》阶段,即属于新海诚世界系故事的内核。

  《天气之子》中因天气异常最终导致东京成为水城,但有趣的是东京并没有被荒废。过去通勤靠轨道,如今通勤靠行船,也许在处理不动产的时候爆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新海诚很聪明地略过了,所以影片最后所呈现的东京,只是一个加上了泽国和阴雨滤镜的东京。

  没有人知道谁改变了世界,甚至没有人关心,大人们不知道阳菜是需要被献祭的巫女,或者他们只是单纯的不相信帆高口中那过于中二的因果关系,三年前的帆高如果不去争取,大人们也不会对阳菜的牺牲心怀感激,而就算出于自私,停止了献祭,也没有人会谴责他们,帆高所背负的罪,是离家出走和非法持械,而不是水淹东京。

  实际上,雨天的东京与晴天的东京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只有日复一日的忙碌才是不变的旋律。

  而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有比不停下了三年雨还要棘手的事需要去面对,东京湾不过是变回了两百年前的模样罢了,这种在异常世界下的日常,不正是曾经新海诚世界系作品所带来的孤独体验么?

上一篇:香港十大影帝一人一部王晶电影,周润发《赌神》,那么周星驰呢?
下一篇:巴黎圣母院重建靠《刺客信条》?盘点育碧那些疯狂的现实考究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