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索》很好的体现了,多种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首先,这是一部探究主观精神世界的科幻影片,它所展现的主题是宇航心理学:即面对超长星际旅行任务时,人类心里的状况与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未来星际旅行的挑战。

  其次,影片的大背景就是一次这样的旅行,主人公的父亲作为人类探索的先驱不断前行。最先到达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为人类探索宇宙不断突破。

  抱着坚定的信念,永不回头。

  而随行的其他人员所发生的心理变化更是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由此所产生的冲突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影片基于这几种模式,对不同任务下的人类个体心理状态进行描述,细致入微,把握的非常到位,很好地体现了多种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尤其是对人性弱点的刻画——伪装,表里不如一,是一针见血,非常到位。并且通过人设的反应,个人感觉也是对未来星际任务所需要的人类心理性格要求给了很好的建议。

  克利福德是探索地外文明的"利马计划"的领头宇航员,到达太阳系边界海王星轨道后,展开了在已知宇宙中探索其他文明的工作。

  这项工作的结果表示——没有其他文明;这让克利福德不能接受,他拒绝相信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利马计划"中的部分参与者坚持立刻返程回到地球。

  因为工作已经完成,而克利福德却希望大家留下来继续深挖。这个矛盾导致内乱,最后克利福德通过减舱压的方式杀掉了所有反叛者,当然无辜者也没能幸免。

  男主角的父亲最终选择自我放逐于宇宙深空之中,潇洒之极,深刻而有力地体现了导演对人类哲理的思考,这种西西弗式的反抗精神,尼采般的酒神精神与存在主义相呼应。

  对美国梦中失败者的刻画是导演的风格之一。

  男主角见到父亲前广播视频中20世纪初的爵士歌舞正是美国梦的体现,而父子的精神则是对此精神的发展升华;正如男主角最后继承了父亲的原则,任务为重,顾全大局。

  话已说尽,不悲天悯人,是为得体。

  然而理性有限,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泰勒的话来说,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哲理精神也不能给人予归宿,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最终如何选择?

  另外,片中旁白是一种隔离的视角,男主已经把自己当成世界之外的观察者,自然毫无波动,这种视角更接近于神,但人就是人,当不了神,只会被逼疯。

  在这样的语境下,男主的寻父是既是救赎也是毁灭,既是弑父也是自杀,他选择了伸手,而埋葬了那个滑向黑洞的自己。

  也正是如此,这片与以寻父为主题的《星际穿越》,以及与唤醒母性、强调社会性和孕育的地心引力不同,它从一开始就在"阉割",爱与孤独在天平的两端,选择任何一边都是对另一个自己的抹杀与放逐,而这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因为里面跟外面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后,电影不乏对人类航空硬件的真实还原和对未来航空事业进展的些微遐想。

  但主题还是对人类生存边界的思考,以及夹杂着对乌托邦的讽刺。"孤独"一词横贯全片,它既是罗伊的桎梏,也是克利福德的桎梏,更是整个人类探索茫茫宇宙"荒诞性"的一瞥。

  总之,影片以第一人称平静叙述主角一段工作经历,过程中没有意外和震撼感,也没有父子情的触动,有的只是执行任务、孤独感、回归地球回归生活,三观得到升华和修正完美得像朵假花。

  每一次有挑战、难度、创伤等的经历过后,心理状态的刷新必然会发生变化,总归不是也为了过审吧,最后的回归,正得让人不忍直视。

上一篇:《哪吒之魔童降世》影史第二!但想超越战狼2基本无望
下一篇:激情过后的冷静 速度与激情5重点车解析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