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钉子户张秉爱:1992年全村搬迁她不走,如今结局令人唏嘘
阴影往往伴随着光线而生。喧嚣的城市下,沉淀着许多苦难不为人知。麻绳总是挑着细的地方断。往往被苦难缠身的人,更容易被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
人生总是在被迫选择的路口,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也有人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被生活裹挟着无法动弹,只能被旋涡淹没,麻木地继续前行着。
转眼之间,三峡工程的建立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有的人换了一个城市幸福地生活着,而有些人仍停留在原地成为了有名的“钉子户”。
这个“钉子户”就是张秉爱。
那么,有着更好的选择,更好的机会,为什么她会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固守在原地呢?
湖北省内山水秀丽,风景宜人。其中河流以长江最为闻名。但是靠近三峡的地区多为山区,地势崎岖,靠近江面或者江水湍急的地方更是山谷嶙峋不齐。
在这样的环境中,交通并不方便。近三峡处村落大多都是依山而建,而光是建于山上或是建于山下的便利程度都是天壤之别。
山下的居民出行较为便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闲暇时还可以出门寻一处地方做会儿零工,收入水平在人们的辛勤劳作下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而山上的居民虽说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上下山都不方便,更别谈进、出货物来售卖了。所以建立在山上的村落只能勉强糊口,根本无法设想有好的生活质量。
二十世纪中期,秉爱出生在一个建立于山上的村落中。她渐渐地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很快便到了她出嫁的年龄。
姑娘哪有不期盼自己婚姻幸福美满的呢?张秉爱自然也对自己的婚姻充满粉色的幻想。
那时的她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玩伴,她只是幻想过有一天能够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少年共同走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张秉爱的父母一直在并不富裕的生活中苦苦挣扎,自然非常清楚地明白如果自家闺女继续在山上的村落生活下去,将来有一天也会和她的父母一样,在贫困中度过一生。
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家境也好,彩礼也罢,为了能够将利益最大化,也为了自家闺女着想。在综合考量一番后,张秉爱的父母做出了决定。
他们决定将张秉爱许配给山下一个素未谋面,并且腿部有残疾的人家。那时候的张秉爱正值18,青春大好的年龄,也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龄。这样的消息对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张秉爱十分痛苦,她苦苦哀求自己的父母,不想去完成这桩婚事。
她还如实对父母坦白,告诉他们自己其实已经有了男朋友,有了心仪的对象,虽然各自家庭都不算富裕,但是只要有感情,彼此珍惜,互相扶持,一定可以过得很幸福。
即便是这样,张秉爱的父母也并没有做出让步。相反地,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们强迫张秉爱和她的男朋友分手,并且完成这桩婚事。
张秉爱每日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小小的少女却已经明白了忧愁是什么滋味。被家中人逼迫,张秉爱最终还是完成了这桩婚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个并不开放的年代,父母的命令大过天。张秉爱虽是伤心欲绝,甚至用绝食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但终究也是无可奈何。
她最终走向了全然陌生的地方,走向了左右邻里都羡慕着的“好地方”,走向了未来再也无法离开的地方。
嫁入夫家后,张秉爱的生活并不如她之前所幻想的那般美好。尽管说结婚对象换了一个并不喜欢的人,但是在彼此尊重的情况下,婚后的生活应该也还算幸福。
但是张秉爱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因为丈夫的残疾,再加上丈夫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并没有多受家中重视。
在张秉爱大婚的那一天,婆家也仅仅只是送了她一些很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有点寒酸的东西。
这让张秉爱无法接受,她甚至想转身就跑,却被大家一齐拦下。张秉爱的父母更是劝说她,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地。
张秉爱看着自己的父母,仿佛从未认识过他们一样。他们似乎只对金钱和好处有所体会,为了这些,一切都可以放弃。
没有办法,再不情愿,张秉爱也只能留了下来。一开始,张秉爱和丈夫并没有过多的接触,两人之间也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由于不受重视,再加上丈夫残疾。绝大多数时间家中的重活都是张秉爱一个人承担,偶尔张秉爱的父母会下山来帮助她,婆家很少会主动来帮助张秉爱。
过度操劳加上心灵上的疲惫,张秉爱的第一个孩子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好在张秉爱的丈夫并不是全然没有体会。慢慢地,张秉爱的丈夫也会在张秉爱干完活回到家中的时候,给她捏捏酸痛的胳膊和腿,让她能够拥有喘息的机会。
生活也就这样每一日都没有什么变化,也似乎看不到尽头。一日又一日,所有的期待都不复存在,有的仅是麻木和习以为常。
但是就在风平浪静的某一天,这种麻木的生活有了变化。
三峡水电站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水利工程项目,因防洪等需求应运而生,自建设成功后为我国的防洪发电等立下汗马功劳。
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以及防洪的一些硬性需求,使得居住在周围的居民需要挪到更适合居住的地方去。
但是因为三峡边上大多都是祖祖辈辈都一直在同一片地方生活了一辈子,所以劝说大家搬迁的事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1992年,正式确定要建立三峡大坝,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三峡工程移民条例。这个消息一传到众人耳里,大家都炸开了锅,对这件事大多数人都抱着喜忧参半的态度。
喜的是,他们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居住,生计上的事只会更加便利。忧的是,如果答应移民,他们就要离开这片生活了许多年的土地,到全然陌生的地方去。
在众人的讨论声中,彼时已经孕育了两个孩子的张秉爱也知道了这件事。当时张秉爱的家正好在水线175米以下的地方,正是第一批搬迁的名单。
一刹那,她的脑子一片空白。长时间的操劳让这个已经从少女蜕变成妇女的女人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件事。
她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离开了一直赖以维生的土地,该如何一个人养活残疾的丈夫和嗷嗷待哺的孩子。
当时对于外迁居民的待遇非常地好,每个人在这样的优待下渐渐地都放下了心里的芥蒂,选择了外迁。
一时间,大家陆陆续续地都带着满面的笑容和对生活的希望来到了政府给他们安排的居住地。
但是,张秉爱和他们的反应则截然不同。任凭工作人员跑断了腿,嘴皮子都说干了,张秉爱也没有松口。
在大家多次地了解和劝说下,张秉爱才将自己的担忧一一告诉给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这时候才了解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才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残疾的丈夫无法工作,一双孩子年纪尚小,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只能由张秉爱填补,如果搬走,那么平日里还能来帮着搭把手的张秉爱的父母也无能为力,生活的压力就更大了。
张秉爱自然是更相信自己辛辛苦苦劳作的土地,好歹在这里,再辛苦也有亲戚可以帮忙,一旦外迁可就说不定未来会怎样。
工作人员通过询问和邻里走访确定了张秉爱的情况确实如她所说,如果搬走的话,生活的压力就太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给了张秉爱第二个选择,那就是后靠,也就是在原本的居住地的基础上往后边靠。
张秉爱最初对这个选择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她心里,只要不离开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一切都好说。
但是后面一问工作人员才知道,后靠的地方离她栽种的土地距离比较远,而且上头给她批个宅基地的事也遥遥无期。
张秉爱顿时感觉到了强烈的不安和无助。她的态度也变得十分强硬,坚决住在原本的村落中不挪窝,任凭谁劝都没用。
村子里大家基本上都迁走了,只剩下了一片不飘炊烟的房屋和一片片无人耕种的土地。张秉爱看着这一切,目光中透露着孤独与寂寞。
虽然生活一地鸡毛,但是张秉爱并不想放弃。她把村子里其他无人耕种的田地都慢慢栽种了起来,一个女子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努力地改善着家里的生活。
对于张秉爱来说,除了村里无人烟之外,更令她崩溃的则是家里两个孩子的学业问题。当时因为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选择了外迁,村子周边唯一一所学校也搬离了这里。
两个孩子想要上学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每天上、下学都很辛苦。但是两个孩子都明白为什么母亲不愿意外迁,所以从来没有喊苦叫累,不想给母亲添加更多的负担。
张秉爱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很欣慰孩子们能够这么懂事,但是也很心疼自己的孩子,于是更加奋力地在田里耕种,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1998年,六年时光匆匆逝去,村子里面的人除了张秉爱基本上都搬干净了。
由于长江水位已经上涨至135米,在现实的残酷和工作人员的催促下,张秉爱仍旧没有同意外迁,而是选择带上家当,在比家高一些的地方搭了个简易的棚子临时居住。
又过了一段时间,长江最终还是温柔地将张秉爱原本的家拥入怀中,将原本的记忆就此掩埋。
由于此前宅基地一直没批下来,张秉爱在原本的家中居住。现在因为现实问题,不得不换地方住,虽然宅基地已经批复下来,但是还是距离新的田地比较远,来回并不方便。
而且她因为要负担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再加上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长身体的年龄,因此并没有攒下多少钱。
无奈之下,张秉爱搭建了几个简易的临时大棚,搭在自己的田地边上,勉强维持着生计。
好在不久之后,负责这件事的工作人员们知道了张秉爱一家的窘境,给他们了一些补贴。张秉爱就在公路边买了几个窝棚,将其余剩下的所有都用来支撑孩子们上学。
因为张秉爱生长的环境,导致张秉爱从小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她不想让自己的两个孩子没有书读,没有学上。家里苦了谁都能忍受,就是不能苦了孩子。
再加上当时张秉爱的儿子即将参加高考,张秉爱努力地把一切最好的都献给儿子,希望他能够走出大山,走到自己希望的地方去。
可是出于种种原因,张秉爱的儿子并没有考上大学。但是生活总要继续,并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下脚步。
二十一世纪初,张秉爱的儿子在高考落榜后便选择了去当兵,被分配到了新疆。
因为想要让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稍微轻松点,所以张秉爱的儿子在当兵期间尽可能地攒下自己所有的钱,将这些钱寄给了母亲。
在张秉爱的儿子退伍后,他便回到家乡,拿着这笔钱给家里搭了个房子,随后就去广东担任了一名保安。
有一个纪录片的导演一直想要拍摄关于三峡周边村民的独特生活,但是正好赶上了三峡工程村民外迁,于是便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拍摄外迁相关的内容。
正好,她知道了张秉爱一家的故事,于是将她的惆怅全部写进了纪录片《秉爱》中。纪录片上映后,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她几十年的挣扎,被浓缩在几个小时里,呈现给了世人。
纪录片的导演邀请张秉爱到北京来观影。她只是默默地看完了这部记载着她人生的影片,要了一张和天安门的合影后,便头也不回地回到了她的家中。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都并不理解张秉爱的拒不外迁的选择,冷眼看着这一切,觉得她是咎由自取,落得如今下场谁也怪不得。
但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是自己亲身经历,没有亲身在这样的困境中挣扎,又如何能够轻易对他人的遭遇有所评价?
张秉爱有很多身份,她首先是一位母亲,其次是他人的妻子,最后才是一名女子。
她的这一辈子,几乎没有时间为自己落泪,没有香水,没有化妆品,没有漂亮的衣裳,唯一的一次远距离出行还是应邀在电影院近距离直面自己的痛苦。
留给她的永远是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永远是孩子们稚嫩的双眼,永远是丈夫疲惫的脸庞,永远是吱呀作响的生活。
但是这个坚强的女子,用她那原本稚嫩的肩膀扛下了一切,奋斗到今天,面对生活或许有过迷茫与无助,或许有过痛苦与逃避,但最终无一不是勇敢抬头直面生活。
或许我们也应该明白,生活永远无法逃避,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和面对。
高昂起头吧,哪怕明天再痛苦。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海诚亲曝创作秘辛《铃芽之旅》灵感来自日本311大地震
下一篇:西宁春耕启幕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