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出现假性出勤综合症,怎么办?树立分界、建立秩序、创造心流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疫情原因,导致节后开工时间一推再推,往年10天左右的春节假变成了近一个月的“假期”。但是将这段时间定义为假期,又不太准确,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被迫”宅在家里。《澎湃新闻》做过一项名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生活方式与心态调查”,调查结果为:6成人几乎天天待在家中,另有1/3表示只是偶尔外出,仅有3%频繁外出。

  这种宅的状态让很多人大呼想要快点开工。但是顺利复工后,有些职场人的状态是,尽管嘴上说想上班,身体却很诚实:人在公司,但是心思无法很专注集中在工作上。上班时心神不定、做事精力无法集中、失落、烦躁不安等。这种状态,被人力资源行业称之为“假性出勤”。

  随着疫情被控制的越来越好,公司也陆陆续续开工了。复工在即,但是无心工作怎么办?今天我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复工开始阶段,如何快速摆脱“假性出勤”,进入工作状态】这个话题,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假性出勤”状态是一种心理状态,先讨论一下内在心理原因: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

  同时,任何心理状态都有直接外界诱发原因,这次的主要外在环境原因是:疫情导致的生活状态“断层”,由此,我们可以谈论一下这种状态下面的具体心理特征。

  最后,这次涉及到的面和人非常广,几乎每一个人都涉及到。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复工后,对于可能高发的“假性出勤”状况,应该采取的措施:树立分界点、建立秩序感、创造心流体验。

  01“假性出勤”的心理原因: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

  “假性出勤”往往会出现在长时间休假结束后,开始工作初期的某一段时间内,也就是说“假性出勤”的状态不会一直存在,随着工作慢慢步入正轨,找到工作的节奏感后,这种状态会消失。

  其实,我们现在对这种状态应该有比较直观的体验,因为我们绝大多数职场人在这次疫情中,都被迫进入长时间的在家状态,而一个人如果从长时间稳定状态中出来,改变为另一种长时间稳定状态,其转换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用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来解释。

  “动力定型”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比较稳定地从事某一活动,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前后和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

  “动力定型”的特点是当它已经形成后,一旦有关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就自动地出现。所以动力定型又称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

  放假前我们我们生活处于相对规律的状态,聚焦于工作学习,这是一种“动力定型”。在家里宅了以后,如果我们没有特意计划安排的话,可能每天就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状态,这是另一种“动力定型”。在这两种“动力定型”之间切换时,就有原有“动力定义”被破坏和新的“动力定型”的建立。当新的“动力模型”还没建立起来时,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和不适应。

  这就是为什么突然闲下来会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开始上班后注意力无法集中、内心觉得烦躁焦虑的深层次心理原因。但是当新的“动力定型”建立起来后,我们又会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定力定型”的解释告诉我们,当出现上述状态时,不要焦虑、也不要有压力,只要我们做一些期身心调整,就可以有效改善不适应的症状,并且一定能恢复到正常工作生活状态。

  了解了心理原因后,我们要需要了解一下这种心理原因导致的具体心理特征,方便我们进行针对性改善。

  02 “假性出勤”的具体特征:节前节后的“断层”行为特征

  《澎湃新闻》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生活方式与心态调查”显示,人们因为疫情被迫宅在家里时,男性前三的活动为上网、聊天和游戏,女性前三的活动为上网、聊天和睡觉。

  但是因为疫情原因,在家宅的延长,大家普遍进入了“无聊”的恐慌,网友纷纷在网上晒自己因为无聊而干的奇葩事情:

  当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比较贫乏,无法体验到乐趣时,我们就会觉得无聊。无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普遍的一种情绪,当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比较贫乏,无法体验到乐趣时,从而产生的冷漠、孤独、抑郁、无助等不愉快的复合情绪状态。

  2014 年曾经发在《Science》上的著名研究发现,当让人们在房间里独自一人待上 6-15 分钟,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思考、想事情时,他们甚至愿意选择给予自己适度的电击(不会对身体有害,但会产生疼痛感),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放纵自我、无聊到想要被电击的生活状态,跟工作状态完全“断层”了,节奏被打乱,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或者即使知道要做什么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这种“断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陌生感。

  李未鹏在《暗时间》里说道,我们的大脑在进行任务切换时,就跟电脑的操作系统进行切换时一样,会有“残存信息”需要清理。因此当我们从放假状态回到工作状态时,我们大脑里有大量的假期状态的信息,刚上班时,可能脑海还回放着节日的情景。

  很多人在第一天工作时,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产生的一种疏离感和陌生感。

  2、生活节奏从混乱到有序的慌乱感

  假期在家时,我们无所事事、漫不经心,身心均以“怠速”状态运行。每天过的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干什么。无聊了就刷视频、刷累了就睡觉、醒来饿了就吃东西,这样一种散漫的生活状态,跟我们上下班打卡、任务定时要完成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因此我们会产生一种束缚感,同时在新的“动力定型”建立期间,我们完全处于他律状态,缺反自我掌控感,从而会产生慌乱感。

  3、没有目标、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失落感。

  刚复工那段时间,一切都还没有步入正轨,对自己每天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都没有很清晰的认知。没有目标时,人就很容易处于一个“游离”的状态。心理学家说人的很多空虚和倦怠,正是来自于目标感的缺失。

  当我们知道了“假性出勤”导致的3个具体心理特征:陌生感、慌乱感、失落感后,我们就可以采用具体的策略,分别应对具体的心理特征,以使我们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复工。

  03“假性出勤”的应对策略:建立分界点、建立秩序感、创造心流体验

  人的精神状态,类似于一个弹簧,如果被压得太紧或者太过放松,都会让我们失去弹力。长时间的无所事事、漫不经心,就是处在过于放松的状态,如果要回到原来工作的状态,就会产生一种心理“落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手段,让自己迅速恢复到工作状态。

  一、建立心理分界点,完成从“宅之一族”到“全职职场人”的状态转换

  长假期间,我们就相当于“宅之一族”。要想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消除对工作内容和环境的陌生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事情,从心理上建立一个分界点,完成角色转换。

  上班前一天总结回顾自己去年一年的工作,跟家人朋友聊一聊工作感悟看自己的新年规划和工作目标,幻想自己达成工作目标时的荣誉感和满足感,让我们精神重新振奋起来上班时选择干练、清爽的衣服,如果可以,最好穿正装,通过外在形象影响内心状态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清理自己的办公桌面,粉碎掉不需要的文件,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有用的资料,则快速的一件一件浏览,让自己回忆起当初工作时自己的状态如果可以,找领导聊聊他对我们新一年的工作的期望以及近期小组的重点工作任务可以建议领导或者HR,开一个复工大会,展望公司的未来跟全面的战略目标.....通过这一系列的小事情,不断的告诉自己假期结束了,激活自己的工作意识和状态。

  其实,我们学会了这种树立心理分界点的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复工后的状态调整,也可以持续用在平时正常职场生活中,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日剧《“我,到点下班”》中,女主角每天工作事务繁多,但从来都是到点下班。为此,她可以忍受半天不喝水,把时间的水分都挤干,争分夺秒地干活,高效且执行力强。对于她,下班的那个具体时刻,就是她的重要心理分界点,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然后能得到“双赢”。

  二、列好复工后的工作清单,重新获得自我掌控感

  人都有安全感的需求,这种安全感来自于自我掌控感,也就是说我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么做的预期结果是什么。而这种自我掌控感,则来自于秩序感。如果我们处于无序的状态,则一直会烦恼、焦虑接下来要干什么。

  《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的作者,在书中指出以下三类事情会时不时的冒出来,影响我们专注力,从而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

  你还没有明确地认定它们的预期结果是什么。你还没有确定你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到底是什么。你还没有把关于预期结果和即将采取行动的提示信息存到大脑以外安全可靠的地方。而排除这些干扰,获得秩序感的解决方法,就是列工作计划,书中称之为“衣柜整理术”。所谓衣柜整理术,就是按照整理衣柜的方式,对需要做的事情进行大清理。

  “衣柜整理术”分为五个步骤:

  捕捉:清空衣柜。收集所有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情,放在“工作篮”里;明确意义:衣服分门别类。梳理“工作篮”中每件事情的意义和下一步措施;组织整理:衣服各就各位。将梳理完的“工作篮”中的事情进行分类存储;深思:定期整理衣柜。回顾自己工作情况,思考自己的行动计划是否达到了想要的效果;行动:挑选衣服。选择最佳的行动。当我们进入秩序感后,我们就会获得自我掌控感,我们会觉得,就算再加宅了那么久,复工后,我们也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工作。最后,我们需要填补内心的失落感,进入真正的工作状态。

  三、创造心流体验,填补内心的失落感,进入真正的工作状态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曾观察到一些人在工作时几乎是全神贯注的投入,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他将这样一种状态称为心流。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这样一种心流状态能很好的填补复工后心里的失落感。

  在《心流》一书中,作者就如何创造心流体验,给出了一下三点建议:

  1、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除了工作、运动、哪怕是打扫房间、喝一杯茶你都能很享受,就能做到将各式各样的活动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

  2、培养自得其乐的个性。

  3、控制自己的精神能量,将它专注于既定目标,有所成长,精益求精。

  如何将这三点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可以从工作内和工作外共同来追求。

  工作时间内,根据每天的工作计划给自己设定一个“专注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尽量减少外部干扰。如果公司有内部通信系统,这段时间内关闭手机,同时关闭邮件来件提醒、QQ消息提醒等跟外部联系的通信手段。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切换工作任务,集中注意力做一项工作。因为放假期间形成了随时刷手机上网的习惯,所以一定要克服自己想玩手机的冲动。如果可以,把手机交给同事保管。

  业余时间内,不要通过刷抖音、段子等方式来打发时间,杜绝一切视觉冲击的娱乐手段。做那些能让我们事后产生愉悦感和充实感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做完后会觉得更加的空虚、疲劳的事情,玩乐器、读书、练书法、写作、运动、学一道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04 结语:

  “假性出勤”往往不是员工有意主动一上班就摸鱼,只是一种心理现象,但是它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在复工后,人性化关怀所有员工的心理状态,给予一些理解和支持。而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也要主动认知到自己的心理特征变化,主动进行调整,要有职业精神。

  面对疫情,面对复工,面对状态调整,我们职场人要用专业主义来一起共渡难关。最后,我们用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中对专业主义的定义,来一起共勉:

  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理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

  【欢迎关注学习委猿】每日更新、专注职场个人成长、一起升职加薪!

上一篇:《上海堡垒》失败了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垮掉?
下一篇:baby在跑男里一些超美的瞬间,一个比一个惊艳!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