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为何会促进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 | “抗疫心力量”中财系列科普之?
疫情为何会促进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
赵 娜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北京 100081
自如火如荼的疫情阻击战以来,我国人民表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护人员日夜奔忙,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群众宅在家里做好个人防护,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各方共同努力保证物资供应……。目前为止,全国疫情已出现转机,虽然胜利未至,但是曙光在前。从2003年的“SARS事件”,到今天的“新冠状病毒”疫情,每次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都会自动成为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国家有难,匹夫有则,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的爱国主义情绪背后有着重要的心理机制,灾难时刻,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
疫情下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的心理机制
内群体偏好降低死亡焦虑
本次疫情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将国民暴露在“死亡凸显”的情境中,增加了个体的焦虑和恐慌程度。死亡凸显会增加爱国主义情绪的唤醒。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成果最丰富、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人不同于动物,人有思想,能意识到“生必有终”,因此常常会陷入一种恐慌和焦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世界观防御假设认为人们通常会通过支持自己所属的文化世界观来缓解这种不良情绪。相关研究表明,当在个体受到死亡威胁时,他们会更加遵守内群规范,更偏爱国货,更愿意与群体外的成员划清界限等方式来支持国家。
支持所属文化增强控制感
控制感(feeling of personal control)是指个体对外部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能够预测、解释、影响甚至改变的程度,是个体行为的首要动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总是在努力的去捍卫自身控制感。控制感的缺失,会增加个体的焦虑感、抑郁水平甚至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控制感缺失的极端表现为习得性无助。当人们面临疫情这样的灾难时,随着各城市封城、乡村封路,从媒体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每天死亡数字的攀升,使个体的控制感受到严重威胁,缺失感逐渐加剧。这种情况下,个体会通过获取代理控制来增加自己的控制感,如寄希望于强有力的其他群体或机构的帮助。他们也会通过支持所属文化和所处大群体来补偿个体控制感的缺失,表现为更加热爱和依赖自己的国家。
情感联结强化国家认同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一直将国家作为身份认同和自我界定的对象。爱国主义是“对国家的积极认同感和情感依恋”,是国家认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当他们知觉到外在威胁和感受到外界压力时,不仅表现为控制感缺失,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受到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感知到的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和自豪感,在自我、小家和国家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接,进而可以获得强烈的归属感,使得国家认同感增强。其中重要的表现在于更加明晰自己的国家与其它群体的边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共患难”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
“场”理论认为,外部压力能使个体的心理张力增强,进而促使群体采取实现共同目标的一致行为,最终达到内外心理力场的平衡。在“疫情”这个外部压力的施加下,全国人民的张力系统会趋于一致,使得彼此的心理基调达到同步,对外部压力产生一个同向的抗压反射。这种力量会减少民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最终“万众一心”的采取同步行动实现共同目标。外部压力越大,内部凝聚力越强。这次突发而来的疫情,给整个中国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此压力面前,群体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团结,共同对抗,全国一盘旗,国家的凝聚力大大的提高。
理性爱国,勿盲目排外
爱国主义是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表现。当然,在全民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倡导理性爱国。首先,已有研究将爱国义分为感性爱国主义和理性爱国主义。感性爱国主义是一种刻板的、一成不变的依恋,对国家毫无疑问的积极评价,不能容忍任何批评;而理性爱国主义则以对国家的批判性忠诚为特征,允许在希望国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机驱使下进行合理质疑。真正的爱国应当包容一些合理的质疑和批评,为纠偏留有空间。
其次,国家认同水平增加的同时,人们会更加明晰本群体与外群体的边界,随之对外群体的防御心理也会增加,而这一点从长远来看会有消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间休戚与共。即使抗疫也需要全球合作。因此,不能局限于认同自身的小群体,盲目排斥其它群体及文化,更不应以消极敌意回应他人的善意之举,而应该怀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携手合作,共克难关,共享人类文明的美好成果。
重视特殊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此时间应该是加强儿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疫情期间,复工、返学时间延期。在“停课不停学“这一特殊时期,应把握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要时机。通过呈现国家符号、文化符号和历史符号等来唤起、建立安全的文化依恋。教育孩子能正确区分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正确看待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赵娜 副教授
作者简介:赵娜,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研究兴趣:人际信任、消费心理、决策行为。
来源:社会与心理学院
原标题:《疫情为何会促进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 " “抗疫心力量”中财系列科普之?》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