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13年了,观众为何一直“琢磨”姜文这部电影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2009年,姜文决定要拍一部商业片“回回血”。

  此前, 他寄予厚望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只卖了1800万票房,差点搞得他破产。

  

  这次他看中了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觉得这是一个能搬上大荧幕的好故事。

  片名还没想好时,姜文就给影视圈的两个大咖发出了邀请,一个是内地实力演员葛优,一个是香港老牌影星周润发。

  在给周润发的信中,姜文这样写道——

  “片中,兄将分身异术,同饰真伪,定为兄之演技提供辽阔空间,创影林之美谈。”

  这些话周润发看没看懂不重要,关键是给出的片酬他拒绝不了。

  

  而给葛优的信中,姜文如此写道:

  “愚弟有新片,除愚弟外,尚有发哥亮相,你也来吧。”

  

  葛优同样无法拒绝。

  发出邀请不久,一直琢磨剧本的姜文,在一次回家途中,突然灵光乍现脑中蹦出7个字:让子 弹飞一会儿。

  这几个字其实在姜文的潜意识里藏了好久,只是在此时才具象化。

  从《鬼子来了》到《让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觉得市场不喜欢自己的电影,是因为没有给够时间让观众“消化”。

  大家说看不懂《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觉得没什么看不懂的,别着急,只是没飞到而已。

  于是,他将新片正式定名为《让子 弹飞》。

  

  这个名字,定下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2010年12月底该片上映,最终斩获了6.76亿的票房,尽管不是当年的票房冠军,但这部电影的讨论度是最高的。

  可能姜文自己也没想到,这片子能飞这么久。

  直到13年后今天,该片一直是各大网络平台讨论的热门电影。

  各种对该片深度解读的文章和视频层出不穷,年轻人们更是将其称为国内影坛30年来的“神作”。

  豆瓣电影的评分,已经破9。

  

  B站的评分更是高达9.9分,该平台甚至在2021年度晚会中,还专门搞了一个该片的舞台剧。

  

  13年过去了,网友为啥一直在琢磨这部片子?

  

  其实该片在刚上映后,是有两种声音的。

  有人说,如果拍完这部电影姜文宣布退休,他会被封神。

  

  也有人觉得该片叙事不清,逻辑混乱,油腔滑调加东拼西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像该片的名字一般,以前那些对该片的批评声,逐渐消失,甚至是反转。

  一位观众在11年后,将以前打出的一星,改成了五星。

  

  这些态度的改变,其实很大的功劳在于观众对该片的解读。

  本来一部商业片,看完图一乐就过去了,但这部片子却激发了观众的讨论欲。

  也归功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很多观众在看完网上解读该片的文章后,产生了一种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感觉。

  

  不得不说,该片中的台词,是经过仔细研究和打磨的。

  “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你要是不体面,我就帮你体面”“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谁赢,他们帮谁。”“他们帮谁,谁赢。”

  像这样简单顺口又蕴含道理的台词,在该片中随处可见。

  不但充满释放了男性荷尔蒙,还能让观众产生思考。

  台词乍一听诙谐过瘾,细细品过之后却又带着几分酸楚,可能这就叫功力吧。

  

  而这些东西,观众怎么理解都可以。

  姜文可能只是觉得这么拍很有意思,但怎么理解是观众的事情,就像“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著作,每个读者的体会出来的东西不完全一样。

  比如电影开头中“马拉火车”的场景,被不少人解读成其他含义的东西,其实历史上清朝是真出现过用马来拉火车的滑稽场面的。

  

  连片中的地名“鹅城”,也被不少人解读成“饿城”,寓意此地没有油水可刮,与影片中没有出现的“康城”,形成鲜明反差。

  

  种种解读下,虽然片子越炒越热,但有些过度解读,也让姜文头上冒起了冷汗。

  后来在上节目时,“矮大紧”这样问姜文:你为什么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夹带“私货”。

  姜文答道:哪个导演不夹带“私货”?

  

  “矮大紧”挖了个“大坑”让姜文跳,姜文就往导演的“艺术个性”上扯,处理得很巧妙,也能看出他的谨慎。

  

  该片能取得成功,演员的演技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至今还令观众津津乐道的三位“大咖”对戏的场景。

  张麻子(姜文饰)和汤师爷(葛优饰)赴黄四郎(周润发饰)摆下的鸿门宴。

  酒桌上,张麻子想报仇,汤师爷为发财,黄四郎要权力。

  

  三人的心眼加起来有八百多个,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大戏。

  而最终这场戏,在三人的对话中达到高潮。

  师爷,高!县长,硬!黄老爷,又高又硬!

  精彩到让人想再看一遍。

  周润发把黄四郎这个人物的狡诈狠毒,表现得十分出众。

  上一秒还面带微笑侃侃而谈,下一秒就变成面目狰狞的大恶人,表情转换如此快又如此自然,不得不佩服发哥的演技老练。

  

  姜文就更不必说了,一个好导演如果演起戏来,还真就没演员什么事了,他们往往比演员更能抓住角色的特点,就像冯小刚在《老炮儿》中不俗的表现。

  

  但演技最到位的,还是葛优。

  姜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张麻子我能演,黄四郎我也能演,但汤师爷,除了葛优我想不出来谁能演好。

  在笔者眼中,葛优的演技有个特点——悲喜难分。

  

  葛优在表演中,往往能在瞬间将两者进行转换,而且还很合理自然。

  既能从滑稽中叠加悲怆,又能从伤悲里释出滑稽,两者相互辉映交替转换,让观众拍案叫绝。

  而“汤师爷”这个角色,又完全贴合了葛优“悲喜难分”表演特点。

  两者结合,产生出1+1>2的效果,让观众对“汤师爷”这个“贪婪,好色,怕死”人物,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好感。

  

  戏份不多的演员,也是个顶个的出彩。

  大帅哥陈坤,把偶像包袱抛得一干二净,在剧中扮演黄四郎的手下“胡万”。

  这是个纯纯的反派角色,“六子”就因他而死。

  

  戏份不多但十分重要。

  陈坤用精湛的演技告诉如今的偶像们:帅气的脸也是能演“奸佞小人”的。

  很多陈坤的粉丝,看完电影后觉得编剧没必要“写死”胡万啊。

  

  后来热衷解读该片的网友给出答案——

  麻匪都是“筒子”和“条子”。陈坤却叫“胡万”。肯定不能留。

  电影中原来处处藏着小彩蛋。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该片的热度,尤其是一些二次创作的视频,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该片的精彩。

  同时,年轻人发现这部13年前的片子,其中的很多台词,放在如今发生的事情中,也挺适用。

  比如“懂王”的支持者闯宫时,有媒体发布了一张人们疯抢办公桌椅的照片。

  

  机智的网友立刻联想到该片中的场景和对话:“县长,这两把椅子归我了。”

  

  罗永浩为还债开始直播带货时,也曾一度拉不开面子。

  他的粉丝则借用“汤师爷”的那句“挣钱嘛,生意,不磕碜”来劝解老罗。

  

  然后这句话很快在年轻人中传开,当他们为了金钱而折腰时,总会用这句话来自嘲,以化解心中的无奈。

  甚至是官媒也开始引用。

  

  在网友们一次次的解读之下,该片甚至演变成了一种“谶纬之学”(对未来的一种预言)。

  网友将剧中的经典台词,糅合到一些社会痛点之中,配上略显“阴阳怪气”的文案,以此输出年轻人的观点和态度。

  从一些二创热播视频的标题中,就能看出一二。

  

  《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资本》

  《鄙人,川建国》

  《老板,你是了解我的》

  这种戏谑的表达方式,在如今的网络上,大受年轻网友的欢迎。

  

  而这种传播方式,13年前的姜文哪能想得到?

  结语

  有网友说,这部片子是三十年来最好的华语电影,堪称“神作”。

  说得对,但也不完全对。

  姜文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心中憋着一口气,他要证明自己能用文艺片的方式拍出一部卖座的商业片。

  《太阳照常升起》的失败,让姜文知道,有些事是要仔细讲给观众听的,不然大家看不懂。

  

  所以在影片中,姜文用了大量在影评人眼中显得有点啰嗦的台词,来给观众讲故事。

  而这些啰嗦的台词中,又包含了很多隐喻,一个本来很简单的故事,被姜文包装成了饱含深意的东西。

  打个比方,就如同是为了一碟醋,包了一顿饺子。

  饺子香不香不重要,关键醋的味道能传很远。

  高讨论度的对白,在互联网上不断发酵,引起网友们进行二次创作的热情,这才是该片被讨论了13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后来的这些事,姜文想不了这么远。

  也许他当时,只想把故事给观众讲得明白点。

上一篇:主场爆冷尚有挽回余地,失去矮中卫的曼联该以何种姿势冲线?
下一篇:炸了!马斯克的星舰首飞失败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