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是怎样发展与昌盛?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到德宗贞元年间(742—805),是密宗的发展昌盛时期。在这半个世纪之内,由于不空及其弟子们的大力弘扬,以及诸代帝王的直接支持,密宗迅速达到了鼎盛阶段,不仅在首都长安形成以大兴善寺、青龙寺为主的密教中心,而且遍布全国,洛京汴州、吴越南岭、巴蜀河西、燕晋五台,都有密宗僧人的活动踪迹。及至海外诸国,近者如朝鲜、日本,远者如爪哇、印度,也都有人前来求取密法。密宗僧人也有前往印度等地传法者,实际上唐都长安也是当时东亚密教的中心。

  不空(705—774),法名智藏,密号(登坛灌顶号)不空金刚,梵文,音译阿目佉跋折罗,肃宗为了表示尊崇,不指其名,但称其号,故至德三年(758)正月之后行用不空之号。不空祖籍北天竺,居家摩揭陀国耆阇崛山,父婆罗门种姓,母康居(今乌兹别克之撒马尔罕一带)人。早年父母双亡,抚育于舅家,便随母姓。10岁时,随舅东迁武威,定居祁连山北之昭武城。

  

  据《大广智三藏和尚之碑》记载,不空13岁随舅游历太原府,不久入长安,事师金刚智,15岁落发,取名智藏,进而授菩提心戒,引入金刚界曼荼罗,灌顶掷花,得号不空金刚。开元十二年(724),20岁时于一切有部戒坛进具戒。开元十八年(730),金刚智在大荐福寺译《文殊五字经》《观自在瑜伽法要》等经,不空充当笔受。开元二十九年(741),金刚智敕准归国,不空随侍前往。自长安而洛阳,至河南广福寺,金刚智灭寂,不空时年37岁。

  天宝元年(742),不空为求取四千颂瑜伽教法,前往师子国求法。是年初,不空率弟子含光、惠辩及俗弟子李元琮等初至南海郡(治今广州),应南海郡采访使刘巨鳞的再三请求,在法性寺建立道场,灌顶传法,度人亿千。这是不空首次传法度人,也是密宗初次传播于岭南。十二月,不空登昆仑商船启程。经诃陵国界,于次年末到达师子国海口城,受到国王尸罗迷伽的热情欢迎,留宫中供养七日。后敕不空住佛牙寺,该寺为三十年前金刚智居住并传播金刚乘的地方。是时金刚乘在当地已有很大的发展,有普贤阿阇梨者,“位邻圣地,德为时尊”,不空就拜他为师,供献金宝锦绣等物,从受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教法及五部灌顶。

  之后不空又遍访师资,研习密教及诸经论。《行状》说:“自尔觉无常师,遍更讨寻诸真言教,并诸经论五百余部。本三昧诸尊密印,仪形色像,坛法标帜,文义性相,无不尽源。”后不空又渡海到印度诸国,遍礼圣迹,咨访密教。天宝五年(746),携带师子国王尸罗迷伽王奉进的国书及金璎珞、《般若》梵夹、诸宝、白等以及所求经论五百余部,又从海路返国。至年底或翌年初回到长安。

  不空从师子国留学归来,受到了唐玄宗的重视。先是有司敕住鸿胪寺,不数日便敕请入内,建立曼荼罗坛场,玄宗受五部灌顶,之后移住净影寺。是岁夏季大旱,不空入内祈雨,得赐紫袈裟绢200匹。后来又依敕止风效验,“帝倍加敬,恩名号为智藏”,即赐予大广智不空三藏的名号。这时也开始了他的译经事业,从师子国带来的梵夹有不少是此时译出。

  不空在回来后的两三年之内,开坛灌顶、译经传法、祈雨止风,打开了中兴密宗的局面。但到了天宝八年(749),玄宗因故敕其“许归本国”。不空被勒令归国,行至韶州(今广东韶关一带),以路次染疾,寄止不前。至天宝十二年(753),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奏玄宗,说不空“行次染患,养疾韶州,令河西边陲请福疆场”。于是不空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岭南流放生活,北赴河西。途经长安,敕准止栖保寿寺。月余之后,即赴河西。十三年,抵达武威,受到哥舒翰等人的迎候,得到一切供给。不空在武威期间,与哥舒翰、封常清、田良丘等一批有势力的军政人物结下深厚关系,也与皇太子李亨有联系,为他以后显居高位起了很大作用。

  不空在武威住开元寺,设灌顶坛,开翻译场,大事弘密。《贞元录》载不空“译佛经,兼开灌顶,演瑜伽教,置曼荼罗,使幕官僚咸皆谘受五部三密,虚往实归”。《行状》载:“节度已下,至于一命,皆授灌顶。士庶之类,数千人众,咸登道场。”不空在武威应哥舒翰之请,也翻译了不少经轨,主要有《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由司马行军、礼部郎中李希言笔受;《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均由节度判官、监察御史田良丘笔受。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发生安史之乱,哥舒翰、田良丘等入朝平叛。翌年正月,皇太子监国,五月皇太子下敕河西,急诏不空入朝,不空立即起程,赶赴长安。自此不空结束了长期流放充边的生活,开始了他一生中的辉煌时期。

  不空到长安,敕住大兴善寺。不久长安失守,玄宗逃往四川,皇太子拥兵北上,并在灵武建号称帝。不空也就在此紧急关头,暗中为肃宗出谋划策,取得了政治资本。《行状》记载说:“至德中(757),銮驾在灵武、凤翔。大师常密使人问道,奉表起居,又频论克复之策。肃宗皇帝亦频密谍使者到大师处,求秘密法,并定收京之日,果如所料。”《碑铭》亦载:“至德中(757),肃宗皇帝行在灵武,大师密进《不动尊八方神旗经》,并定收京之日,如符印焉。”

  这些记载为档案史料所证实,后来不空在至德三年(758)正月二十三日的上表中奏道:“及陛下北巡,不空虽不获陪侍,弟子僧含光等归从西出,又得亲遇銮舆。崎岖戎旅之间,予闻定册之议。不空虽身陷胡境,常心奉阙庭,频承密诏,进奉咸达。”充分证明在长安沦陷期间,不空确与肃宗有过密切往来,曾为肃宗提前登上皇位并克复长安出谋划策。他的弟子含光等后来从武威东来时,正遇肃宗北上,便随侍左右,效力驾前。

  平定安史之乱后,不空深得肃宗的崇信,凡建坛兴法,均得大力支持,肃宗及诸中宫臣僚亦对不空及其所弘之密教深信不疑。肃宗在回答不空进宝生像的批语中就说:“诸佛仪形,优昙希现。如来密藏,神咒难思。师大启空宗,能持秘印,以兹正法,弘护朕躬,倍受奉行,深为利益也。”宫苑都巡使史元琮上表说:“臣窃观度灾御难之法,不过秘密大乘。大乘之门,灌顶为最。”“其道场有息灾、增益之教,有降服、欢喜之能。奉此功力,以灭群凶,上滋圣寿无疆,承此兆久清泰。”他把平定安史之乱、肃宗登基皇位归结为密法的功效。肃宗信其教,崇其人。至德二年(757),为示尊崇,不斥智藏之名,但称不空之号。

  不空亦积极向肃宗传法,并发展密宗。乾元元年(758)九月一日,不空向肃宗进献虎魄宝生如来一躯,并梵书《大随求陀罗尼》一本。表中称:“像能光明洞彻,如陛下光宅四维。明能威似魔怨,如陛下威降万国。”还说:“谨按《金刚顶经》,一切如来成等正觉,皆受宝生灌顶。乃至陛下玄功格天,正法理国,事与时并,若合符契。伏愿少修进念,缄而带之,则必持明照回,广王化于东户;本尊敷佑,延圣寿于南山。”乾元三年(760)闰四月,应史元琮奏请敕准,不空在大兴善寺为国开灌顶道场。八月,奉敕率弟子三人到终南山智矩寺修功德。

  同时,不空也在肃宗的支持下再开译场译经。乾元元年(758)三月,上表请求搜补译诸寺遗存之梵夹。既得敕准,广搜中京慈恩、荐福等寺,东京圣善、长寿、广福诸寺,及州县舍寺村坊所藏的义净、流志、善无畏、宝胜等带来的遗存梵夹,未译的译出,破损的加以修补。六月十一日,祠部又下告牒,令不空在兴善寺开译场传译密典及大小乘经论,由此不空之传译事业大进一步。

  自后至代宗朝,不空大量翻译显密经轨,据其《三朝所翻经论入目录流行表》及诸经录的著录,不空在大历七年(772)前译71部、96卷,之后译40部、44卷,前后共译111部、140卷。其中显教经典13部20卷,密教经轨88部120卷。密典中属于金刚顶系统的有29部33卷,持明系的有23部31卷,以瑜伽法改编为经法系的有14部14卷,陀罗尼系的有12部15卷,胎藏系的有3部3卷,其他的有2部2卷。另外,其中有8部8卷属不空撰述。

  不空组织译经,参加助译者大都是当时在两京乃至全国有名的僧人,有的是其弟子。其中有怀感、飞锡、子翷、建宗、归性、义嵩、道液、良贲、潜真、慧灵、法崇、超悟、慧静、圆寂、道林等人。不空兼通梵汉,有不少经属自己单独翻译。不空译经直接得到皇室的支持,所需经费或由国家支付,或由诸王大臣捐助,其中还有地方官吏,如鄜坊等州都防御史杜冕曾有一次捐助五千五百余贯。

  不空在代宗时期,以大兴善寺为中心,译经传法,建寺造院,度僧授戒,广修功德,大大发展了密宗的势力,提高了密宗在佛教诸宗中的地位。而他自己作为释门领袖,影响和左右着代宗的宗教政策,实际上他扮演了代宗高级顾问的角色。他的地位,如圆照所说“冠绝今古,首出僧伦”。不空的一切宗教活动,除了发展本宗之外,紧紧围绕着护王护国这一主题,直接为皇室政权服务,因而才得到皇权的全力支持。

  不空在代宗时期广开灌顶道场,光大门庭,扩大了密宗的势力和影响。广德元年(763)十一月十四日,经奏请敕准,每年夏中及三长斋月建立灌顶道场。表称:“毗卢遮那包括万界,密印真言吞纳众经。准其教,宜有顿有渐,渐谓声闻小乘登坛学处,顿谓菩萨大士灌顶法门,是诣极之夷途,为入佛之正位。顶谓头顶,表大行之尊高;灌谓灌持,明诸佛之护念。超生出离,何莫由斯。”故建立灌顶道场,“严净花以开觉,使有识而归真。庶边境肃净,圣躬万寿”。此灌顶道场初设内禁,后置大兴善寺。

  大历三年(768),开坛灌顶,“近侍大臣、诸禁军使,敕令入灌顶道场,道俗之流,别有五千余众”。可见其弘法之盛。不空经常举行规模宏大的祈雨息灾及修功德等法事活动,其中大历五年(770)七月,往五台山修功德,至太原设万人斋。代宗敕“取太原府诸邑官钱物,准数祗供,勿使阙少”。可见其规模之空前,重视程度之高。

  不空度僧授戒,继兴一切有部戒律,史称他“一切有部独为宗师”。大历六年(771)三月,不空先在大兴善寺设立施戒方等道场,四月,保寿寺临坛大德慧彻等人奏请不空开坛授戒,其奏文称:“伏以三藏国师释门墙堑,四海瞻仰,两京宗承。清净戒坛,事资宿德。伏请登坛秉法,为众授戒。”祠部下牒敕准。翌年六月,不空奏请修葺荐福寺戒坛院,代宗敕赐院额,抽诸寺名行大德律师七人,四季为僧敷唱戒律,六时奉敕为国修行三密法门,每年为僧置立戒坛。《行状》记载,不空之登坛受戒弟子有两千。

  不空还大兴念诵讲经活动,为李氏王朝祈福。大历二年(767)二月,不空奏请在化度寺文殊师利护国万菩萨堂,置念诵僧十四人,于每年三长斋月建道场为国念诵。所选大德为“或业茂真言,学通戒律。或敷宣妙旨,转读真乘”者。三月二十六日,奏请在五台山金阁、玉华、清凉、华严、吴摩子五寺,各置道行僧二十一人,常转《仁王护国般若经》和《大乘密严经》。大历五年(770),奏请在太原大唐兴国太崇福寺净土院,置灌顶道场,简择十四僧为国常诵《佛顶尊胜陀罗尼》。号令堂于三长斋月、每年十斋日,合寺僧奉为高祖至肃宗七圣转《仁王经》。

  不空倡导讲经演法,亦成一时风气。大历六年(771)二月,奏请章敬寺大德惠林在保寿寺开讲诸经。七年八月,奏请超悟法师在化度寺开讲《大涅槃经》。八年,奏请京城两街各置一寺,讲新译《大虚空藏经》。其中章敬寺大德元盈法师在保寿寺开讲,资圣寺大德道液法师在西明寺开讲。不空译出《文殊功德经》之后,奏请天下新置的文殊院中长时宣讲,大寺七僧,小寺三僧,宣讲念诵。此外,大历二年(767)三月,不空奏请原五台山吴摩子寺改名大历法华之寺,常为国转《法华经》。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凡国家举行较大的佛教法事活动,大都由不空奏请进行。而这些活动也完全超出了密宗的法事范围,当然密宗的势力和影响也由此得到发展和扩大。

  不空在代宗时期大力建造寺院,永泰二年(766),不空上表呈请,愿舍衣钵于五台山建造金阁寺,得到敕准,由其弟子含光主持兴建。《宋高僧传·道义传》载,是年“蒙敕置金阁寺,宣十节度助缘”。《旧唐书·王缙传》载:“缙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台山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供给金阁。金阁寺从大历元年(766)开始建造,经五年建成。《旧唐书·王缙传》载:“五台山有寺金阁,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计钱巨亿万。”

  后来日本入唐僧圆仁巡礼至五台山,亲见金阁寺规模,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描述说:“阁九间、三层,高百尺余。壁跂椽柱,无处不画。内外庄严,尽世珍异。颙然独出杉林之表,白云自在下而叆叇,碧层超然而高显。”金阁寺有坚固菩萨院、七佛教诫院、普通道场、经藏阁、持念曼荼罗道场、普贤堂等院堂道场。可见,不惜巨亿而建造的金阁寺,规模宏伟,尊像雕饰富丽堂皇,独出五台诸寺。

  在建造金阁寺的同时,不空又奏请在五台山另建玉华寺。大历三年(768)十一月敕准,由兴善寺上座行满准金阁例检校营造。另外,又奏请修造五台山六处普通供养舍。大历七年(772),不空奏请天下寺院置文殊院。翌年冬,奏请在大兴善寺建造文殊阁。《行状》载,凡出库财约三千万数,代宗自为阁主。上梁之日,特赐千僧斋饭,并上梁赤钱食物。不空称:“自佛法东来,向欲千载,古之王者岂不修福?弘益广大,实未有如今之皇上!”代宗崇佛之极,此话不为过。

  不空在肃、代二朝,通过其宗教活动及相关的政治活动,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旧唐书》说他“通籍禁中,势移公卿”并不过分。不空所享有的崇高地位和对皇帝产生的影响,是一般公卿所望尘莫及的,他以一个僧侣的身份所受到的特殊礼遇和拥有的权势,也是史无前例的。永泰元年(765),代宗制授特进试鸿胪卿,仍赐号大广智不空三藏,此为正二品文散官。大历九年(774)六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此为从一品文散官。又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此为从一品爵位。七月,赠司空,此为正一品职事官位。前后十年之间,不空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他与皇室的密切程度和所能产生的影响,再无第二人可与之匹敌。

  不空在经济上也颇具势力。《旧唐书》说他“争权擅威,日相凌夺。凡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除了享受正二品的厚禄外,他还得到皇帝的大量赏赐。据《行状》记载,大历三年(768)不空在兴善寺立道场,代宗赐瑞锦褥12领、绣罗幡32口,价值千万。大历五年(770),不空从五台山修功德回来,赐束帛甚厚。六年(771)春,敕赐道场绣罗幡24口、绣缦天1个、绣额1个。同年十月圣诞日,奉进所译经论并目,赐绢510匹。是年,赐乳牛5头并犊。七年(772)春,赐绢100匹。修文殊阁,凡出正库财约三千万数。八年(773)春,赐绢200匹。五月,译《萨路荼王经》,赐绢220匹。九年(774)正月,赐采60匹,四月赐绢300匹。

  按不空《遗书》中所说,不空临终时积金87两,银220.5两,嘱施入金阁、玉华二寺。不空属下还有田庄,广福寺金刚智塔院亦有庄园,翻经院所属田庄有鄂县汝南庄并新买地,御宿川贴得稻地、御南菜园,还有祥谷柴庄(似为封户)。

  大历九年(774)春,不空患病,代宗存问再三,史称中使名医,相望道路。五月七日,不空作遗书,托付弟子慧朗等及大兴善寺直岁慧达、典座明彦、都维那法高、寺主道遇、上座潜真等。六月十五日上《临终陈情辞表》,并奉进五钴金刚铃杵及银盘子、菩提子、水精念珠并合子等。同日入寂,行年70岁,法腊50岁。代宗特此辍朝三日,降中使宣慰徒众,并赐绢300匹、布200端。十八日,敕令诸弟子特着孝服,行孝子丧仪。又手诏所需米面油柴诸物供给,并手诏择地建塔及葬日诸事。七月五日,敕赠司空。六日,葬于凤翔之南少陵原。是日赐谥号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毗荼之后,于住院起塔。

  (注:配图来源于网络)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9%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不良执念清除师》首播好评,小恐怖喜剧,奇幻幽默
下一篇:♀♀到《爱情而已》吴磊的崛起也有两个硬伤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