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是真敢说,没他就没武侠片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前段时间,杨紫琼凭借《瞬息全宇宙》拿下奥斯卡最佳女主。

  而上一次让杨紫琼如此大放异彩的华语电影,可能还要属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再次让中国武侠走进西方视野,让他们在中国武侠的世界里沉醉,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人值得感谢——

  《大侠胡金铨》

    为什么要感谢胡金铨?他和李安在现实中,甚至没什么交集。

  1997年胡金铨在台湾去世时,李安的《卧虎藏龙》还有三年才会问世。

  但在武侠电影的世界里,胡金铨的影响,从未随着他肉身的逝去,而消失不见。

    这部关于胡金铨的纪录片,长达220分钟,在豆瓣被打出了8.8的高分。

  导演邀请了胡金铨生前的好友们,以及受他影响的后辈们,一同来讲述他的艺术世界。

    胡金铨,中国香港男导演,是香港新派武侠的开创者,在世界电影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或许听到名字,一些内地观众不太熟悉,但提到《龙门客栈》,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没错,是他导演的。

    徐克那版由张曼玉指导的《新龙门客栈》,正是改编自胡金铨的《龙门客栈》。

  在纪录片里,徐克聊起,当时给一位没看过胡导电影的朋友,放映胡导的电影。

  结果朋友说,跟你的电影这么像的?

    徐克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高兴,反而说,胡金铨是他师父。

  甚至,徐克在德克萨斯州的大学念书时,研究的就是胡金铨的电影。不难看出他对胡金铨的推崇。

  这不是胡金铨唯一一个“徒弟”。

    吴宇森,这个拍出了经典香港电影《英雄本色》的导演,直言不讳地说,在电影中,枪声结束音乐才缓缓响起。

  这个节奏,是从胡金铨那儿学来的。

  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压抑的情绪突然释放,造成观众内心更大的冲击力。

    胡金铨之所以让人如此心甘情愿拜师,首先肯定是他别具一格的电影手法。

  其次,其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也是不能不提的。

    胡金铨出生于清末的官绅家庭,父亲是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母亲是国画家。

  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让他从小便能沐浴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之中。

  与父亲一样博古通今,接受西式教育,也受母亲中国古典绘画中的感召,胡金铨的DNA注定他拍摄出来的武侠电影,不仅限于打打杀杀。

    热爱京剧的胡金铨,首先将武打的招式与戏曲相结合。

  让一招一式都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这种动作风格,让打戏在具有真实性的同时,又融合了戏曲的表演感。

  可以说推动了动作电影的可看性。

    胡金铨电影最引人入胜的还属他所创造的空间。

  台湾知名制片人焦雄屏提起他导演的《龙门客栈》,在同一个空间内连续构建不同的场景,上下楼梯、栏杆,甚至是挂着的干辣椒,都为电影贡献了戏剧性。

  在这点上,焦雄屏认为,李安很好地传承了胡金铨。

    《卧虎藏龙》中,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在客栈打斗时的那一幕,摄影机不断穿梭移动在狭小的空间,充满惊险感,没有浪费一个镜头,像极了胡金铨的手笔。

  诗意,中式的意境,是胡金铨导演空间的重中之重。

    李安提到,胡金铨很好地启发了他,那就是电影得有“气韵”。

  所谓“气韵”,即南齐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命题,是古代绘画艺术的“六法”之一。

  它要求体现自然万物和人精神的结合,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胡金铨的电影中,以自然来写人的精神,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时候打到了“变态”的地步。

  《侠女》中,为了突出侠女内心的荒芜,构建萧索的场面,在她遗弃的旧宅里,种满了衰败的芒草。

  但灯光一打,芒草全都烧坏了。

    胡金铨当即决定,再在场景内种植芒草,于是全剧组等了一年,芒草再次长起来,才继续开拍。

  放到如今这个快餐影视时代,这是完全不敢想的事。

  别说给你种芒草了,一个剧组采用实景而不是抠图,都能拿来吹。

    李安在这样的影响下,可以说是真的学到了。

  《卧虎藏龙》里最有名的,就是那场周润发与章子怡,在竹林里打斗的戏。

  柔软的竹枝使两人的针锋相对,充满了缠绵悱恻之感,整个空间都在自然景色的烘托下,变得暧昧。

    胡金铨之所以是艺术家,就是因为他对电影构建的世界,有着近乎理想式的追求。

  这种热忱,会打动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

    吴宇森在纪录片里提到,自己曾在胡导的处女作《大地儿女》里,是一个饰演日本兵的群演。原本在电影中,就是不到几秒的戏。

  但是胡金铨却叫来了所有的临时演员,告诉他们扣子怎么扣,枪怎么拿。

  正是胡金铨这副对电影认真到极致的模样,让当时19岁的吴宇森,知道了什么是“大导演”。

    洪金宝和胡金铨的缘分就更搞笑了些。

  胡金铨非要洪金宝从六十几尺的高度跳下来,结果成片一出,洪金宝发现摄像机只捕捉了他影子的画面。

  只拍影子都不能用替身,可见当时的导演有多认真。

    他不仅是电影这门课的导师,也是电影人的精神领袖。

  作为香港新浪潮教母,许鞍华在第二届金像奖颁奖现场,提到胡金铨告诉她拍电影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

  正是他的激励,让许坚持了下来。不然很有可能就没有《投奔怒海》这部佳作。

    这样既有艺术创造力,又有艺术态度的人,被一众大导演捧上神坛,也不难理解了。

  尽管胡导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但却始终保持着谦逊之心。

  他认为自己是以电影为生,当然不能太过清高。

    《师父》的导演徐皓峰曾说,现在的武侠电影,只剩晚会一般的热闹。

  而在胡金铨导演的年代,连电影里的一块布,都不允许人工做旧,而是等它自然地泛黄。

  武侠电影虽然一招一式都快,但品的却是快不了的细节。

  纪录片之所以称胡金铨是“大侠”,或许就在于真正的侠士,总是在追寻理想,仗剑走天涯。

上一篇:原创西部五到八位要竞争了,后半区都想打太阳或爵士,避开洛城与掘金
下一篇:向上吧!青春之城|深圳城事周榜(4.10—4.16)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