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类人》漫画中的各种类人型进化物种,荻野真冷门趣作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小类人》漫画,是荻野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虽然该作不如《孔雀王》那么声名在外,但是作者荻野真那将大量元素融会贯通的高超本领,依然在《小类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类人》

  据荻野真所说,他创作《小类人》的灵感是因为得知了一种“幼态成熟”的生物特性。

  在这种状态下的生物,其外形不会长大为成虫,反而会一直保持着幼虫形态成长。

  于是,荻野真便想到了要创造一种以人类模样出现的“幼态成熟”动物,那正是故事的主角——“小类人”。

  

  此后,荻野真开始阅读大量有关进化的书籍资料,并着手追溯进化论的历史。

  他将这些元素与自己所擅长的神秘学领域相结合起来,就此以“进化”为主线、“小类人”为主角的的漫画作品《小类人》便诞生了。

  

  在《小类人》这部作品中,荻野真对物种进化的方方面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

  比如人类的DNA结构,就被其描述为:双重螺旋之蛇,凭借贪婪的本能,啃食着伊甸园中智慧之树的果实。

  

  双重螺旋之蛇

  又比如生物的不断进化过程,被其解释为:依靠吃掉其他生物的遗传基因,来增加自己的基因数量,从而进化成更高等的生物。

  而人类之所以拥有60兆遗传基因,也是吃掉众多生物的结果。

  

  生物进化

  与此同时,荻野真还在整部作品中创造性地添加了各种“人属进化分支物种”。

  其中的“小类人”,正是隐藏在普通人类社会中的分支物种之一。

  “小类人”作为故事的主要角色,与“大类人”、“亚大类人”等其他物种轮番上阵,在追寻进化和避免灭绝的道路上不断碰撞,使得整部作品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在故事中所设计的几类主要进化物种。

  在普通人类以外的人属中,还存在一些进化分支,其中一种分支就是“小类人”。

  “小类人”,会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停止长大。他们在漫长岁的月里,以人类小孩的身份隐藏在普通人类社会中。

  

  “小类人”的寿命很长,通常能活数百岁。每个“小类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这些能力也是他们得以生存下来的保证。

  这些能力有诸如物质转换、能量增幅、变形、空气炸弹等等。而主角雏形平次的能力,是让沾上他血液的物体变成生物。

  

  “小类人”的特殊能力

  “小类人”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会在人前使用自己的能力。只有在遇到生命危险,或者争夺觅食区、地盘和对象时才会展示出能力。

  如果“小类人”的能力被人目睹,那么就得把对方铲除以绝后患。

  

  除了散布在人类社会中的“小类人”之外,在远离人群的海岛上,还存在着一个“小类人”国度。

  这个海岛由主角雏形平次的父亲所建立,主要针对“小类人”进行保护和教育,并打下与人类共同生存的基础。这里也是“小类人”的主要聚集地。

  

  “大类人”是在人类之外的人属中,比“小类人”更早分支的一个物种,也被称作旧人类。

  

  “大类人”

  “大类人”的数量稀少,外形为大人。他们拥有不死的寿命,永远不会进化也不会退化,一直生存至今。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他们甚至具有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的能力。

  

  在整个故事当中,只出现过一个真正的“大类人”代表——佐藤。

  佐藤将“大类人”自诩为是保护生命之林的巨大古木,而将普通人类等物种视为蚕食森林枝叶的害虫而已。此外,他的身体结构犹如植物,亦可以操纵植物进攻。

  

  对于“大类人”而言,他们的重要缺陷就是无法繁殖后代。

  因此,他们是只能等待所有物种终结、停滞不前的一种可悲生物。

  

  为了避免灭绝,也为了能创造出可以继承自己基因的生命体,并代替他们管理新世界。

  于是“大类人”以人工科学研究的方式,又开发出了另一个新物种——“亚大类人”。

  “亚大类人”,是以人工方式创造出的“大类人”克隆生命体。其生命力异常强大,足以成为地球的下一个支配者。

  

  “亚大类人”

  “亚大类人”的细胞与单细胞生物很相似,可以让细胞单独生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亚大类人”不过是细胞群体聚集形成的类人型生物。

  因此“亚大类人”的身体,只要有足够的细胞可以聚集就能不断再生。这也是“亚大类人”无法被杀死的根本原因。

  

  但是人工创造的“亚大类人”也有严重的缺陷。

  其无性繁殖的方式,以及过度的细胞复制,使得“亚大类人”的遗传基因变得伤痕累累,而且寿命极短。

  

  由于遗传基因的缺陷,制造出来的“亚大类人”残缺率也很高。

  而且“亚大类人”虽然身体是大人,但智商基本上为小孩水平。

  

  “亚大类人”的最强能力,就是以群体化聚集变形,形成同一个巨大生命体,该形态也称之为——蛞蝓移动体。

  在此形态下,无论身体组织细胞被如何破坏,都能在群体中进行及时补充。

  因此,当一群“亚大类人”联手,几乎可以说是无敌的。

  

  JUNK,启动了潜藏在体内的JUNK遗传基因而形成的生物。

  其是生物进化中的一种极端生命形式,也是进化的死胡同。

  

  JUNK遗传基因,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直未使用过的遗传基因的叠加。

  这些未使用的遗传基因,停止活动后即成为JUNK遗传基因,并存储在细胞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只要能够重新发动沉睡在体内的JUNK遗传基因,便可以让生物重新拾起未使用过的遗传基因并进化成别的物种。

  这也是JUNK生物能够变成恐龙、猿猴等其他生物形态的原因。

  

  JUNK的几个形态

  JUNK依靠吞噬其他生物个体的基因生存。他们虽然丧失了繁殖能力,却能进将啃食过的人也化作同类。

  JUNK在不断吞噬基因的这个过程中,其数量会呈几何式的增长。当食物消失殆尽之后,JUNK便会开始吞噬同类,直至整个物种灭绝。

  

  而JUNK生物和JUNK遗传基因的真正幕后操纵者,其实是从太古时期就存在的食欲与邪恶的象征——“蛇”。

  所谓的“蛇”,就是当初引诱亚当和夏娃吃下禁果的诅咒之“蛇”。

  

  “蛇”一开始不过是拥有食欲本能的、没有细胞的基因,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宿主细胞的死亡,也意味着它们的消亡。

  为了使自己的物种永远生存下去,“蛇”必须不断促使宿主进化,直至找到最强大的生物体。

  

  “蛇”一旦侵入生物细胞中,就会躲藏沉睡的JUNK遗传基因中。

  它们会从内部操纵细胞机能,使宿主本身的基因停止活动,并令JUNK遗传基因取代其基因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操控下,宿主的形体和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会变成一个服从欲望的生存机器。

  

  当宿主濒临进化极限时,“蛇”便会重新寻找有继续进化可能性的其他生物,从而抛弃、灭绝之前的宿主。

  所以对于“蛇”来说,宿主不过是承载遗传基因的交通工具而已。

  

  在地球进化史中,曾经支配地球一时的巨型昆虫、恐龙等生物相继发生大灭绝,这都是“蛇”操控进化的结果。

  而如今JUNK的出现,也意味着各人属物种也将面临同样被灭绝的命运。

  

  作者荻野真将伊甸园中的亚当、夏娃与蛇,分别融合进了自己所设计的进化物种当中,并将神秘学领域与进化论做了有机结合。

  虽然在《小类人》中,故事前后设定略有不足之处,不过其所设计的多样性“人属分支”,也使得该作看点颇多。

  

  在《小类人》故事的最后部分,主角雏形平次成为了新世纪的创始之子。

  作者荻野真也为人类的进化填上了一笔结尾:“人类的进化在到达最后的第七周期时,被转送到神秘之星巴尔干完成。”

  【往期阅读】:《孔雀王》正传剧情梳理,这部神魔漫画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文章和女友父母到三亚旅行,女方正面曝光,气场比马伊琍强大
下一篇:人工智能训练代码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