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来描写爱情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出自先秦时期《邶风·击鼓》。

  这首诗经的全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其大概的意思是说:击打战鼓咚咚作响,士兵们都在踊跃的练武。有的士兵在修路筑墙,而我啊,独自从军,去了南方。跟随统领孙子仲,联盟陈宋两国。我不能回到卫国,这让我忧心忡忡。哪里可以停下歇息呢?战马跑了,哪里可以寻到呢?一路的追踪,不知道了何处,却没想到啊,它早就跑入了森林。同生共死,不分离,这是我们早就立下的誓言啊。我握着你的手,一起同生共死在战场上吧!只怕你我就此分离,没有再相逢的机会,只怕你我分离,没办法守住誓言了。

  从诗的开篇就看出,这是关于战争的,关于军人之间的情谊。前三句都是描写军旅,只是后面两句有了分歧。以至于后来很多大家都在这两句上有了不同的解读。

  西汉师从儒家大佬荀子的毛亨的《毛诗故训传》说:“契阔,勤苦也。说,数

  

  也。偕,俱也。”东汉郑玄在《毛诗笺》云:“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志在相存救也。执其手,与之约,示信也。言俱老者,庶几俱免于难。”

  所以这两位认为是战友情,可是到了曹魏时期,另一位大家王肃却认为这时爱情,《毛诗正义》有引用王肃的解释:“言国人世家之志,欲相与从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成男女之数,相扶持俱老。”当时王和郑有学术之争,其中原委难以言明。

  到了北宋时期,这时候出现得了一位文学大家欧阳修在《诗本义》中指出:“《击鼓》五章,自爰处而下三章,王肃以为卫人从军者与其室家诀别之辞,而毛氏无说,郑氏以为军中士伍相约誓之言。今以义考之,当时王肃之说为是,则郑于此诗,一篇之失太半矣。

  他也认为这说的是爱情而非友情,到了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著的《诗集传》问世,这才奠定了爱情这一主流。

  所以到了后来,我们都认为是这里说的是爱情而非战友之情。可惜时代太过于久远,那时候人们能传下来已经不易,其中究竟是战友之情还是爱情,众说纷纭。

  举报/反馈

上一篇:馒头脸、通天鼻、锥子下巴,为什么影视剧中的“假脸”越来越多?
下一篇:国内新闻: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