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姐:与青春期的儿子成为敌人,把原生家庭给我的疼痛都治愈了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让一个女人成长的,究竟是什么?

  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撰文 编辑|涉川

  去外交公寓采访瑛姐的时候,我内心是有犹豫的:瑛姐太成功了,看她的履历,从小一直是学霸,第一份工作就是大国企的金融领域,后来开投资公司,做大健康投资人,动辄调动上亿的资产,这样不为一个生活发愁的人,似乎跟我们的距离太远了。

  当我推开她的家门,瑛姐穿着毛衣、拖鞋,提醒我进门洗手,像妈妈一样到厨房为我冲咖啡。

  整个采访过程非常顺利,瑛姐似乎对我没有任何防备,不需要任何暖场和采访技术,她一下子就向我打开了她的过往、她的心。这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女人。

  当我进入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的恐惧、她的渴望,她未被满足的心愿,与大多数普通女性一样:在刚硬的生活中,想要变强,想要对生活有掌控感。直到四十岁,与青春期儿子关系破裂那一天,她才开始重新理解了爱。

  一生想要做个强者,人到中年为心爱的人而改变,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1.

  母亲家庭主妇,

  父亲放荡不羁

  我的童年自负又自卑

  瑛姐出生在安徽徽州的一个艺术世家,爷爷是艺术家,爸爸也是一位民间工艺大师,做砚台的艺术造诣很高,自诩做歙砚里没人能超越他,18岁就获得全国工艺美术一等奖,家里还有一个个人艺术博物馆——方见尘艺术馆。

  因为爸爸收入还可以,妈妈很早就不工作了,帮爸爸打点砚台生意。但是爸爸个人生活放荡不羁,不断在外面找女人,妈妈天天和爸爸打架。瑛姐从小看到了妈妈的痛苦,听惯了妈妈对她说:就是因为你们姐妹俩,所以我才不离婚。

  外婆就是家庭主妇,吃了很多苦,妈妈也是家庭主妇,吃的苦瑛姐都看在眼里,变成她内心深处的伤痕。她从小就立志,这辈子一定不要成为伸手要钱的女人。

  瑛姐的学习是有天赋的,特别会考试,虽然经常偷偷找理由不去上学,回来总能考全班第一名,老师非常喜欢她。

  然而对她优秀的成绩,爸爸完全不在意,有一次爸爸甚至问她:你读几年级了?妈妈对她负面的评价比较多,担心她长得不好看,胖,没法嫁人。这让她内心非常敏感,“我是分裂的,自负又自卑,班级活动跳集体舞,我一定要跳独舞;如果几个同学在交头接耳,我会觉得他们在说我;别人有蝴蝶结我没有,我就会嫉妒。”

  十三岁的瑛姐在日记中写到:我又胖又矮,鼻子又大,爸妈都不管我。

  一边感到不安全,一边渴求爱,高中时,瑛姐没有别的朋友,只有一个男朋友,男朋友的爱就是她的全部。

  1987年,瑛姐被推荐上南开大学金融系国际金融专业读大学,高考也考了徽州的状元。去天津上大学,成为了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瑛姐和父亲的合影

  02.

  事业上大杀四方

  婚姻关系不好,

  活得分裂

  在大学里,瑛姐遇到了自己的后来的先生,全心全意谈恋爱,除了学习和男朋友之外,她的生活和别人都没有太大交集,一个人的时候看琼瑶小说、爱情电影和连续剧,依然是一个一塌糊涂的恋爱脑。

  

  ▲大学毕业时的瑛姐

  大学毕业之后,她被中国投资银行录取,开始了自己的职场生涯。在天津,住在证券部,业余时间听同事领导聊的都是早上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什么猪肉好吃,生活且过得舒服。

  

  ▲在天津工作时的瑛姐

  后来中国投资银行被国家开发银行合并,瑛姐从天津调到了深圳,又生了孩子,当了妈妈,突然有了钱的压力:孩子特别能喝奶,奶粉要好的,尿不湿要用花王,加上从小家庭条件不错,对自己的吃穿用也很讲究,“我爸对我唯一的正面影响,就是要臭美,头发要做,衣服要穿体面的,工资很快就花没了。”

  于是,不懂人情世故的瑛姐,开始想要升职,因为升职就意味着更高的收入。从小到大,家里人都没有工作,没有人教她职场的规则,瑛姐也没有受到什么污染,在职场里是一朵奇葩,性格简单,做事不喜欢循规蹈矩,跟行长拍桌子,行长骂她说你懂个屁,她回怼说:我一定能做成。她眼中没有权威,有的是干倒权威的野心和行动。

  当时的瑛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野蛮生长,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正值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深圳又是一个实力为王的地方,加上北京派驻过来的领导是见过世面、有胸怀有格局的领导,不因为年轻人气盛就排挤、打压,还相当欣赏瑛姐的才华,发自内心想去成就她。这让瑛姐如鱼得水,事业一帆风顺,从副科级升到正科级,从副处级到正处级,成为了深圳的金融专家、投资处处长、规划处处长,也深受单位年轻同事的欢迎。

  职场20年,瑛姐开始对世界打开了自己,关系中不只有老公和孩子,交到了真正的朋友,“别人都说职场无朋友,但我的所有朋友,都是在工作中结交的,都是职场中的领导和同事。”

  而若干年后,瑛姐回忆这段经历,也从年轻时的人生得意,回归到平和:“社会的洪流、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时代、最好的人,把我裹在一起了,我的一点点成就都是大的时代造就的。人要看到人的渺小,你不要觉得成功都是你的,不要觉得自己多牛,要看到你背后的大势,谦卑一点,不要骄傲,你也不会那么焦虑。”

  获得了世俗上的成功,瑛姐渴望的爱和安全感,都得到了吗?

  似乎并没有。过了很久瑛姐才看到,有了好工作、好收入,就有了好人生,根本就是一个荒唐的谎言。“虽然职场上一步步升,增长了知识和阅历,但我的心性停止不前,傲慢,焦虑,控制,要去获得结果,很多抱怨,抱怨天天加班,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有好多东西可以抱怨的,幸福状态跟职场完全不同:婚姻关系不好、亲子关系不好,一个人怎么可能幸福呢?”

  人前光鲜亮丽,回到家中一地鸡毛,瑛姐觉得自己活得很分裂。而这种分裂状态造成的矛盾,到了孩子青春期,才像炸弹一样爆发出来。

  03.

  与青春期的儿子

  成为敌人

  瑛姐人生的第三个重要转折点,是来到北京。舍弃在深圳的一切,搬家到北京的核心动力在于,在北京孩子能受更好的教育,她和丈夫才做了这个重大的决定。

  在北京,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事业和生活的分裂,张力越拉越大。

  在事业上,在深圳的打拼,让她积累了创业需要的知识基础和人才资源,创业的伙伴,都是她深圳时期招来的人,来自清华,中科大和复旦的职业选手。

  作为一个创业者,100天里有99天怀疑自己,只有1天是高兴的。她开始学会了承担责任,再没有借口,没得抱怨,一切都自己做决定,以前的讨好他人的软弱都被治好了,“以前我总是讨好下属,说好了的事,员工不做不做就算了,后来发现对他人放松是害了别人,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成长。这是我的问题,我开始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在事业上,瑛姐进入了另一个黄金时期,但在亲子关系中,过往积累下来的矛盾不断,矛盾开始爆发了。

  到了北京,瑛姐还是延续着在深圳的焦虑,想尽办法给孩子世俗上好的教育,送他上奥数班,上景山学校,后来又送去哈罗学校,但孩子始终不喜欢学习,对自己”神经质”的妈妈也越来越抵触:好的时候百般好,母爱泛滥,不好的时候难听的话一大堆,就像自己的外婆一样。

  瑛姐从小是学霸,她不能接受孩子不爱学习、偷懒、打游戏。瑛姐的妈妈的妹妹也在家帮忙照看孩子,家里三个女人都挺焦虑的,儿子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再也无法忍受家里的压抑,半夜跑出去不回家,瑛姐的同事从海淀赶过来帮她找孩子,每个网吧都找过。后来还是在楼梯上把孩子找回家了。

  这对瑛姐的打击很大,她开始看书、学习,开始自我探索,修炼自己的心性。这成为了瑛姐整个人生转变的开始,“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有个人一直让你痛,那么你可以逃跑。但是儿子不行,亲子关系是一个一直让你痛,你又不能放弃的关系”。因为父母关系带来的痛,瑛姐学会了变强,学会了与孤独共处,但是儿子是一个她无法放下的人,“我能怎么办呢?我不能不管他,我不可以逃走。”

  为了改善与儿子的关系,瑛姐开始学习心理学、哲学、宗教,有老师告诉她,你的问题出在你跟你爸的关系上,爸爸代表了权威,你跟权威的关系不太好,这意味着你在关系中很难去处理权力之争,所以你跟老公、儿子、领导的关系都会出问题。

  瑛姐觉得很有道理,她学习亚隆团体治疗,学习海文、学习费登奎斯,发现人看到的外界世界,都是内心的投射,从与他人的关系中,她看见了自己的阴影,转化自己的阴影成为潜能,这才是个人成长的开端。

  她也发现了自己个性中的矛盾之处,对领导很强势,但是又很讨好他人,后来明白了,强势和讨好,其实都是同一个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的人,认为关系中只有一个人是对的,一个人必须听另一个人的,而不是互相倾听和沟通。

  越见自己,瑛姐就越松弛。就像庄子所说: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是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开端,也是修复与他人关系的开端。

  

  ▲去美国看儿子时的瑛姐

  04.

  大病一场,天性不服输

  人生谷底有巨大的生命力

  2015年,正值投资事业的上升期,瑛姐确诊了卵巢癌三期,这对瑛姐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都交接后事了,到了这个阶段生存的概率挺少的,很容易复发”。

  瑛姐是天性中不服输的人,虽然前半生活得讨好,活得不自信,遇到真正的挑战,她是不服输的,越是被逼到谷底,越是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她跟别人的交集越来越多,跟很多人聊天,管中窥豹,发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背后有共同的东西,感觉自己和世界都被打通了,那种欣喜若狂的快乐,真的感觉世界成为自己的舞台的,这种快乐让你脱离了对某一种东西的依赖,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没有生病,一个人不会下这么大的决心做身心方面的训练。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无法承受的痛苦,都是上天给你的一份特别大的礼物。”

  她有生第一次走进了死亡咖啡馆,成为这个非盈利组织的理事,和创始人王莹夫妇成为好朋友,支持更多的人直面死亡,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亲人的有生之年。她投资治疗癌症的新药公司,支持生物技术的发展,让更多肿瘤病人受益;又因为自己每天都要吃一款新西兰的蜂蜜,开始洽谈中国总代理的业务,带給国内更多像她一样需要的人。

  她开始见天地。她发现,一个真正有大成就的人,既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又能环顾环境,就像过马路,车来了,不要一味为了赶上车而硬闯。改变能改变的事情,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知道什么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是人生的智慧。

  她开始见天下,知道人的一切都是环境给的,都是生态给的,没有这个环境,人类什么都不会有。“我还没有破我执,但那是一个方向,我希望越来越能见众生。”

  慢慢的,瑛姐的肿瘤标志物稳定下来,身体也渐渐好转。

  05.

  “40岁,我对爱的理解变了”

  生病之后,瑛姐的自我了解越来越深入,她发现,自己和儿子、和丈夫的关系,慢慢变好了。

  生病了,儿子在家就陪她去看病。疫情期间,儿子没有去读书,在家时间很多,他对瑛姐说:你对你妈妈不好,你看我对我妈多好啊。听到这句话,瑛姐顿悟了,“其实儿子对我挺好的,以前我只盯着他学习不好,我没看到他有他难的地方,在学习上他没找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但他内心是很接纳我的,接纳我这个很奇葩的老妈,生活上他从来不抱怨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我对他外婆好。”

  她和丈夫的关系也变好了,有次去化疗,北京下大雪,椅子湿漉漉的,丈夫一屁股坐在上面,坐干了再让她坐。她说:“婚姻最底层的是信任,我丈夫总是对孩子说,没有你妈搞不定的事情。他对我盲目自信,允许我折腾,这对我很重要,我特别害怕别人给我定规矩。”

  “人到中年,我对爱的理解变了:爱不是不见不行了,不见就要死了。我儿子与我的关系就是爱,我接纳他是一个还没有找到人生兴趣的孩子,我儿子也接纳我是一个神经质的妈妈,理解他、信任他、接受他,他对我也是这样的。”

  人到中年,瑛姐不再是个战士,她开始变得柔软。

  曾经以为安全感来源于成绩、来源于工作,现在才发现,安全感来源于自我接纳;曾经以为,爱是天意、爱是征服他人,现在才发现,爱是臣服。

  Love is surrender.

  

  06.

  瑛姐给女性同胞和孩子的建议:

  第一、去构建你的支持体系

  作为女性,你要去建造自己的支持体系,不能只有家庭和工作,要有朋友,闺蜜,共同兴趣的爱好者,在这个支持体系中,你才能游刃有余,自由是你有选择,而不是去要确定的结果。去接纳无常,爱是无常的,事业是无常的,健康是无常的,无常就是生活的本质。

  第二、去折腾吧

  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人生还是要去折腾,至于折腾的结果怎样都无法控制。临终的人,大部分会因为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后悔。不折腾,是不行的,不要只听父母的,只有自己碰过壁,疼过,才能建立自己的体系。

  第三、去发展整合能力

  如果你想从事金融投资工作,那么辩证和整合思维能力很重要,没有任何一个项目和人是没有缺点的,没有看到黑暗区,不要去做决策,最后怎么做决策,就要靠整合能力。

  最后,奔向广阔自由的人生

  一个人不是活得长、学问高就好,人类文明是社会化发展的过程,文明在根本上是反人性的,你要看到并接纳自己身上的动物性,用终身学习去驾驭它,学习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使命,每个人都是有灵性的,中国人的哲学中正包容,去发展你的灵性,去跟随你的激情、发挥你的潜能、不要控制、要自由地生长。

  编辑后记:

  你或许会觉得瑛姐太幸运了,妥妥的人生赢家。像瑛姐这样的女性,学习能力强、天赋高,或许就是注定要去走这条精英的路的,挡都挡不住,但是,这似乎也对她的生活品质没有多大帮助。就算事业有成,人生还是有很多挑战和痛苦,并没有因为世俗的成功而减少。

  我们常常会认为,一个人如果学习优秀、工作好,我就可以摆脱人生的痛苦,奔向幸福人生。到了中年才知道,这是个谎言。

  如果一个人不在自我成长上做功课,不去见自己、见天地,见天下,不去关心更广阔的世界,不管多么成功,也很难拥有良好的生活。

  瑛姐说,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U型理论,一个人在45岁之前向外求,求而不得快乐时,就会向内求。改变自己内心的状态,就能拥有更好的人生体验。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面对的人生功课,几乎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一些大山,需要自己去翻越。

  你有像瑛姐一样,向内探索而翻越大山的奇妙时刻吗?

  童书妈妈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书评论人、TEDkids智库专家、中国营地联盟理事,亲自下场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阅读写作教育者,致力于用顺应天性的阅读法与写作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写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爱写作》(即将出版)。

上一篇:男人值不值得爱,看“这一点”就够了
下一篇:一览学员风采,见证艾辰影视辉煌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