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师十九路军驻泉州往事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6
手机版

  在民国时期,由陈枢铭、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曾于1932-1934年入闽驻守泉州,治理地方,虽然为期不长,但是他们的这段历史却在泉州流传得十分深远。

  一、华侨请愿

  十九路军,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之师。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2年1月,得知日军登陆上海,驻防的十九路军积极备战,南京政府却采取绥靖妥协政策,正准备下令十九路军换防。1月28日,日军登陆,十九路军英勇抗战,为期33天的淞沪抗战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泉州的人民尤其是海外的华侨同胞无不衷心拥护英雄之师十九路军,华侨多次组织捐款和抗日救亡运动,不仅捐献巨款,还组织医疗队、救援队,并携带大量医药品和物资支援前线。

  而随着南京政府和日本人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遂有意把十九路军调防到福建,一则有“发配”教训其不听话之意,二则想令其防止共产党红色力量在福建的渗透。此时,泉州人民尤其海外华侨闻讯,欢欣鼓舞,纷纷函电请求国民政府将这支英雄之师调防到福建来,既保护其免受权力倾轧之祸,又能改变福建的局面。

  当时,福建境内处于割据的混乱之中,政治腐败,山头匪势交错林立,这些势力罔顾百姓生计,或打家劫舍,或横征暴敛,地方糜烂至此。

  

  当时的泉州海外华侨先是菲律宾、其后是新马等地,纷纷成立救乡会,希望能帮助家乡肃清境内匪患,澄清政治,安定地方,建设家园。在听闻十九路军即将入闽,各救乡会遂联合海内外力量共同组织了“福建海内外民众团体代表联席会议”,并且于1932年6月初在香港召开会议,表示欢迎十九路军入闽,并提出了一些救乡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改组省政府,刷新吏治;肃清匪患,安定地方;保护华侨利益;实行地方自治;发展实业,普及教育;整编部队,统一号令;取消苛捐杂税,严惩贪污;鼓励华侨投资建设等等,共计数十条之多,可谓是一份凝结了当时华侨智慧和心血的治闽方案。

  当时正好碰上十九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在广州,会议就推选了秦望山等二十人为代表,一同由香港前往广州谒见蔡廷锴,当面呈交了联席会议的请愿书和全部决议方案。蔡廷锴和当时同行的几位十九路军将领一同会见了代表们,并对请愿书和方案表示采纳。

  

  当时,十九路军即将调防入闽的消息已经见报,而蔡廷锴接见代表和采纳意见的消息传回福建和海外,闽地民众和海外侨胞无不欢欣雀跃,倍受鼓舞,对即将到来的这支英雄之师翘首以盼。

  二、军民鱼水情

  6月8日,十九路军的先头部队61师由上海乘轮船抵达泉州,随即受到泉州人民的热烈欢迎。兵船抵达后渚港之时,各界代表和无数群众沿着泉秀公路夹道欢迎,一路上鼓乐声、鞭炮声和欢呼声混成一片。部队由登岸到入城,百姓沿途广设香案,案上摆一盆清水和一面铜镜,寓意清如水明如镜。城中正灯结彩,张横幅标语无数,仪式隆重一时。

  不仅如此,当十九路军运送辎重的轮船需在秀涂港转卸民船,并运至南门码头之时,船工们纷纷踊跃前往自愿献工,坚决不要工钱,为期十日,将辎重如数搬完。可见当时泉州人民对十九路军的崇敬和期盼之情,真世所罕见。

  

  部队入城的第二日,各界召开欢迎大会。师长毛维寿、张炎讲话,报告淞沪抗战经过,并对泉州人民和华侨的大力支援表达感谢。各界代表也在会上演说,慷慨激昂地盛赞十九路军的爱国之情和英勇之举。民众在广场上围得水泄不通,时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场面极其热烈壮观。

  受当时氛围之感染,会后即有人开始散发要打倒割据闽南的军阀势力陈国辉、以及清查匪产的传单,并提出要立即逮捕当时陈国辉派留守泉州城的特务营营长李忠。但因当时十九路军尚未接手福建军政事务,才没有执行。但一时间,陈国辉的势头和气焰被压制,其也开始撤去其在城中的机关,准备率所部往南安、仙游、永春山区退守。

  

  除了泉州人民对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的崇敬之情,以及十九路军对泉州人民和侨胞大力支援的感激之情,十九路军的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也使得这段军民鱼水情更加相得益彰。

  61师部队抵达泉州之日,还来不及分驻各地,他们就在中山公园搭起帐篷过夜,坚决不叨扰民房。后来发现公园地小不够住之时,在地方和民众的热烈邀请之下,才借住民房。就算如此,部队不仅事先一定征得主人家同意,而且打扫干净,不拿取民众一丝一物,真有借用的需要,也是由单位写明借条,有所损坏也一律照价赔偿。

  这种军民相得的情谊,在泉州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当时涂门街刘姓将大厅借给部队住,后来发现这些兵住得过于拥挤,刘家人要腾出房间,被一力推辞。后来刘家兄弟生病,借住的兵哥为之亲自请卫生队的医生来就诊,还免费赠药。

  61师有位兵员庄永新,在“福建事变”失败后,不愿意接受蒋介石的收编,就留在泉州谋生。当时部队溃散之际,他曾退到惠安境内,遭土匪抢劫。当时附近的村民听闻十九路军士兵遭劫,就纠集村人一同去找土匪,告诉土匪说,钱财你尽可拿去,但十九路军健儿的性命你不能妨害,否则与你没完。土匪也不敢加害,就把他放了,于是村民还一路护送庄永新。

  这些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大抵如此,流传至今。

  三、整顿治闽

  如前所言,十九路军是带着华侨和人民对改变福建混乱与割据局面的期盼而来的。

  当时,在华侨和人民团体联席会的联合请愿之下,同时也为了安抚十九路军将领,南京政府发命改组福建省政府,撤掉闽南军阀陈国辉的靠山方声涛的福建省政府主席职务,任命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为省政府主席,副总指挥蔡廷锴为绥靖主任,多名将领也被任命为政府要职。同时,任当时的侨领李清泉为省府委员,许友超为厦门市长。还有,省府所委任的南安县长叶松生、晋江县长周俊烈、惠安县长梁光龙等人也都和华侨有关,冀望借助当时华侨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经验视野,共同治理闽政。

  

  改组省政府的同时,十九路军一入闽即着手改编省内林立的杂牌军队,消除地方割据局面,并戮力剿匪。当时盘踞泉州的陈国辉势力最盛,且倒行逆施,民怨也最深,十九路军认为首先需解决陈国辉。十九路军1932年6月入闽,三个月后的9月26日即借由方声涛之力把陈国辉诱至福州扣押,2个月后即公布其罪状,执行枪毙。而为患多年的匪军高杨罗也很快在惠安境内被歼灭。泉州的地方秩序于是得见好转,人心逐渐安定。

  十九路军随即废除各地民军盘踞地方时所分派的琳琅满目的的捐税,这些捐税尤以陈国辉在泉州所设的蔚为大观,诸如嫁娶捐、棺木捐、番薯苗捐、迷信捐、猪仔捐···并宣布禁烟(鸦片)、禁赌、禁娼,以及推行一系列相关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政策。

  这些举措虽然无法一下子改变尚处百业维艰的时局,但风气却为之一新。加上与华侨共治的新型体制,海外华侨感受到家乡的新气象,纷纷返乡探亲,或投资兴业,或兴学办教,或集资造桥修路···十九路军也很注重保护华侨利益,当时有华侨回乡新建新宅,驻守泉州的61师甚至还派军护送。停顿多年的泉州华侨公会也在此时,在十九路军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复办。

  

  而十九路军虽然入闽,其抗日救国之志始终未变。而闽南侨乡的民众和华侨也始终拥护十九路军的抗日主张。不仅华侨公会组织人在南洋发动捐款购买军用物资甚至飞机,泉州民众亦积极响应参与十九路军和地方政府组织的各种反日会、培训班及宣传活动,当时反日运动气氛高涨,声势震动海内外。

  十九路军在泉州城加强治安巡查,支持了如工会、农会、渔会及妇女会等民众团体的整顿和发展,一时间民气可用,泉州社会经济局面复苏,物价稳定,市面繁荣,百工百业呈现兴旺之象。

  四、反蒋自立

  经由淞沪抗战之后,十九路军领导人蒋光鼐、陈枢铭、蔡廷锴等人已察觉自身与蒋介石在政治路线方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故而入闽之后,即已开始酝酿反蒋。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和整军,认为准备成熟了,即于1933年11月20日在福州发动历史上著名的“福建事变”。

  22日,十九路军在福建正式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改元“中华共和国元年”,改新国旗,宣布脱离国民党,组建新的“生产人民党”。12月12日,将治下的福建分为闽海、兴泉、汀漳、延建四省,其中兴泉省管辖范围约为今天的泉州、厦门、莆田三地,并以泉州为省会,由戴戟任省长,因其未能到任,由陈公培任副省长负责省务。当时驻守泉州的61师也被扩编为第二军,负责泉州的治安警备事宜。

  当时的泉州人民对蒋介石的妥协和反动政策也是不满的,也纷纷表达对蒋光鼐、陈枢铭等的支持,一时间街上贴满了“打倒卖国的南京反动政府”、“拥护生产的大众”、“拥护人民的革命政府”等标语。这些举动令蒋介石十分恼怒。

  

  12月1日上午,泉州各界在中山公园举行“庆祝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上代表正在讲话之时,忽然三架漆有青天白日徽的飞机从秀涂港方向袭来,从会场上低空盘旋而过。聚会民众一片慌乱之际,飞机开始陆续投掷炸弹进行轰炸。于是乎,或因炸弹爆炸,或因相互推挤踩踏,民众死伤无算,甚至有炸弹投掷到了街巷民宅之中,毁厝伤人。过后保守估计,此次轰炸投弹十枚,16人死亡,伤者近百。这是泉州城历史上第一次遭飞机轰炸,竟是出自南京国民政府之手。

  此次轰炸后,福建民怨沸腾,海内外群情激愤,纷纷谴责蒋介石之惨无人道。而十九路军也当即出来抚慰民众,并加强防空意识宣传,在泉州的各城乡中多处组织民力修建防空洞。今天在泉州多地还留有许多防空洞,一般人以为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修,其实很多早在这时就已经修建。

  

  然而,十九路军反蒋理念虽然可贵,但是毕竟其所引起的政局巨变,还是给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当时,泉州市场波动,银行发生了挤兑现象,有不法商人借机囤积货物,米价等物价节节高升,人心不稳。文化教育方面,推行了新的革命文化宣传,并改革了教学内容要求,一时间诸多中小学都有些无所适从,局面陷入混乱。

  对于这些局面,应该说十九路军和新的“人民革命政府”还是很积极地采取措施和调整政策进行应对的,当时还准备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并改革农会和和组织农民自卫等,可惜不久“福建事变”失败,所以也无从检验这些新的机制和措施会给福建的发展带来什么效应了。

  五、事败人散

  十九路军在决定反蒋之时,曾经与多方势力进行联络,以图获得支持,最终却都没能成功。势单力孤之下,最终失败。

  陈枢铭曾与胡汉民联系,原以为已取得国民党多位元老和粤系的支持,不曾想十九路军一易帜改党,胡汉民即出来强烈反对,指称十九路军为“乱党”。还曾与桂系联络,取广东广西为根据地,互为联结,桂系最终也按兵不动。又与红军联合制订了作战计划,却因对共产党心存疑虑不能真诚合作,终究未能实行。

  一方面是孤立无援,而另一方面内斗内行的蒋介石却迅速集结海陆空三军,海上封锁出入海口,空军飞入轰炸,陆军十五万人三路并进准备对付只有六万多人的十九路军。

  而外无援兵的十九路军和新的“人民政府”,其内部也诸多隐忧。

  自陈国辉之死,接受改编的卢兴邦、张贞、刘和鼎等军势内不自安,早已暗中向蒋介石投靠,以求自保。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十九路军内部对于中下层官兵的宣传工作也准备不足,事变一起,许多将士都感到十分突然与愕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尤其是这些官兵自来都受教育,信奉追随孙中山先生及其三民主义。而十九路军易帜改党之后,却要求撤去孙中山之像并不再对其行礼。将士们对此的思想准备和理解不足,无法像抗日之时那样意志坚定,军心难免浮动。

  1934年12月,蒋三路攻闽,先是在温州打败了十九路军的先头部队。其后,因为刘和鼎的投附,闽北重镇邵武、建瓯不战而落入蒋手。失了屏障的延平、水口、古田也相继被占,福州告急。当时十九路军的毛维寿、张炎等高级将领遂请蔡廷锴离开福州,前往泉州。其实当时兴泉的驻军已被派往前方,只有翁照垣收编的“人民自卫军”驻防,这是举动看似正常,其实是这些将领要架空蔡廷锴,为跟蒋谈判做准备了。

  1934年1月13日,南京政府任命蒋鼎文为“讨逆军”总司令,陈仪为福建省主席。因此时蒋光鼐、陈枢铭、李济深等主要人物都已前往泉州,蒋、陈二人不动一兵一卒顺利进入福州,并以卫立煌为前锋,跟踪向南撤退集中的十九路军四万余人。1月14日,双方在惠安洛阳桥一带发生了最后一战,十九路军战败。

  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由毛维寿以专车挂白旗前往与卫立煌谈判。1月21日,毛维寿、张炎、沈光汉、区寿年等十九路军将领在泉州发出通电,宣告脱离“人民政府”,拥护蒋介石,停止行动,静待国府处置。轰轰烈烈的“福建事变”持续不过两月,至此宣告失败。

  

  其后中央军入驻泉州,与军纪严明的十九路军相比,中央军不仅纪律差,惊扰地方,甚至在城中发生了抢劫民财和强奸民女的事件,直至今日,依然有老一辈讲起过当年城中流行的“来了中央,百姓遭殃”的怨言。

  十九路军其后接受了改编,番号改为第七路军,编制也缩减为两万人,成了不受老蒋待见的杂牌军。其后,这支曾经赫赫有名的英雄之师,再也不复其威名了,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战绩,不能不令人唏嘘感叹!

  而当时有许多不愿意接受改编的英勇健儿,其后留在了泉州谋生,直至今日,其后人犹在传颂着他们的事迹。

  举报/反馈

上一篇:沙尘暴突袭青岛,一觉醒来“天黄了”!
下一篇:十万火急!苏丹冲突让同胞面临险境,利比亚撤侨的战狼或再出发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