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没文化的“草莓圈”事件,被骂惨了:厌蠢症有多伤人?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7
手机版

  01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帖子火了,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事件简单梳理一下,大致是这样的:

  有人点了瑞幸咖啡家的外卖,要了一份草莓瑞士卷和玫瑰马卡龙。

  但店员却因为缺货,给她换成了其他的甜品,并写了一张纸条:

  “对于没有您点的,深感抱歉,给您换了草莓圈,期待您再次光临。”

  

  也许这位店员的文化水平不高,一句短短的话里就有好几个错别字。

  点外卖的这个女生,当下没有说什么,把甜品吃了,第二天直接去找客服,要求退款。

  还把店员的字条发给了客服,吐槽字体和错别字。

  

  然后事情过了大半年后,又把这张小纸条晒到网上来示众,取的标题为:

  《这家瑞幸的文化有待提高哇》,并让大家“数数到底有几个错别字”。

  她没想到的是,评论区里,大部分网友都站在了店员那一边:

  

  “没关系啊,文化不高的人也要有一些出路,只要会做饮品就行了。”

  “别人挺有礼貌的,倒是你发出来逗乐没礼貌。”

  

  “接受高等教育是让你对知识充满向往,不是让你有高人一等的傲慢与偏见。”

  是啊,比起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但依旧诚恳地、一笔一划地给顾客写道歉小纸条的店员,有些充满着“学历傲慢”的人也许更浅薄。

  

  就像在某位家境不好、学历较低的女星评论区里,有网友给她留言:

  “Sorry你还没有让我讨厌的权利,或者说还不配让我讨厌,因为,毕竟我不是初中没上完的人,咱俩没有可比性。”

  

  内心的优越感其实无伤大雅,但大可不必把这种优越,变成伤害别人的言语毒药。

  上野千鹤子教授,曾在一段演讲中说过:

  “你们被优越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能力优势,不是为了凌驾于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们之上,而应该发挥这些能力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

  

  受到过更好的教育、拥有更高起点的人,其实更应该具备一颗同理心,去尊重、理解、帮助他人。

  就像73岁的退休教师杨维云奶奶,每天晚上都站在小黑板前,开直播教成年人学拼音识字,已经教了好几年了。

  

  你也许会疑惑:真的有人不识字吗?但实际上,她每场直播,都超过万人在线。

  有人通过她的课,学会了如何写自己的名字,有人找到了工作,有人则弥补了自己没能完成学业的遗憾。

  对比之下,“学历傲慢”的你,可能身体健康头脑聪明,可能家境良好不需要年纪轻轻就疲于生计。

  但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读过书、拥有较高的学历,是你的幸运,但不是你鄙夷他人的资本。

  02

  之前有这样一个词很火,叫“厌蠢症”。

  

  最初起源于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一个女生反向手持烟花,将烟花对着自己点燃。

  不知道是真的没有常识,还是故意用这种危险行为来博取流量。

  于是,这个词便渐渐流行开来,指的是:

  讨厌那些故意扮蠢、彰显自己天真;或者什么都问问问、智商堪忧的人。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的意思开始逐渐变味。

  好像所有莫名其妙的学识优越感和对他人的没耐心,都可以用一句“我厌蠢症犯了”来概括。

  

  比如,“今天有位顾客竟然问我芋圆奶茶里有没有珍珠,我厌蠢症犯了!”

  

  “我男朋友居然不知道碳水是什么?很无语,真的文盲。”

  

  “新来的实习生竟然不会用打印机,还要我教,我厌蠢症都犯了。”

  

  “回南天室友说要开窗通风,但凡高中地理学好点都不会这样,厌蠢症犯了。”

  很多原本不懂也挺正常的问题,结果现在一堆人围着提问者骂:“这是常识啊,这都不会?厌蠢症犯了。”

  

  但,究竟是谁来定义的这个“蠢”呢?

  你眼里的常识,也许在一些人的生活中,却是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有些人一出生就身在罗马,而有些人则拼尽了全力才能缩小横在他们面前的“知识鸿沟”。

  03

  就像媒体人沈帅波说过:

  “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中国太大了,大到里面装了好几个世界。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领域也不同,会产生一些认知偏差,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很多人都有一种“身边即世界”的错觉,用自己浅薄、狭隘的傲慢,来攻击那些所谓的“没文化、缺乏常识”的人。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知识诅咒”:

  一个人一旦了解了某件事或某些知识,就会不自觉地假设,其他人也同样知道,很难从“未知”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人。

  

  但事实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你拥有的那些学识优势,只能说明你可能比其他人幸运一些。

  比起高高在上地表达自己明晃晃的厌恶,嘲讽别人不懂自己眼里司空见惯的“常识”。

  不如学会换位思考,用更包容、耐心的态度,发挥自己的学识优势,去帮助别人缩小一些信息差。

  04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浏览量高达1764万:

  “为什么我书读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围的人?”

  

  答主张佳玮,说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杨家将》、《说唐》这类评书,三年级的暑假,在外婆家读《射雕英雄传》。

  外婆字认得不多,只看过《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而爱读书的外公就一边夸着张佳玮,一边数落着:“你看看你外婆!”

  年幼的他那时候也觉得,自己比外婆能耐多了:小小年纪,就比外婆认识更多字,看更多书。

  然而,渐渐长大后,他发现,他会的也就是读那几本书,写写字,会点外语什么的。

  但外婆会摊面饼、竖葡萄架、砌墙、做鸡笼子、编藤椅、做扇子、唱越剧、通煤炉、修理棕棚床。

  这些,是他根本就不会的东西,所以至今都为自己曾经的沾沾自喜而感到羞愧。

  上了大学,在宿舍里,他喜欢看书,而舍友们喜欢打游戏,游戏打得特别好。

  有个舍友,精研最终幻想1到9代,能画出每一代的世界大地图。

  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根本做不来。

  早在唐代,韩愈就在《师说》里写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每个人自有他的长处,也许你看不见,也许你不欣赏,但那都是真实存在的。

  没必要用你的长处,试图凌驾于他人的短处之上,那只会暴露出你的浅薄。

  就像《一代宗师》中的台词:“人生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

  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皆苦,所以慈悲。

  愿我们都能少一些傲慢,多一些温柔。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1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举报/反馈

上一篇:女人好不好“追”,对她说这3个字,就一清二楚了
下一篇:80余辆电动自行车被盗,同一人所为 警方已将50余辆返还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