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人物小传》:探国学之渊,解国学之源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5-02
手机版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在四年的历程中,大师汇聚,成果瞩目。

  在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几位导师的研究代表中国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它的辉煌与影响力奠定了清华初期的学术声誉。清华大学以“学术第一、讲学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开创了清华大学早期人文研究的黄金时代。

  同时以国学研院为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学研究人才,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清华的国学成就,成为近现代国学研究的一面旗帜。

  

  《清华国学人物小传》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及梁漱溟、李济为传主,介绍他们的生平、贡献以及与清华的关系。

  一、梁启超

  梁启超不但重视国学教育,还重视人格教育,他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成就了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梁先生认为,先做人,再做学问,他对清华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不但自己担任清华的教授,还把三个儿子送进清华读书。

  他曾告诉学生,学校是个“社会”,与朋友如何相处,怎样待人接物,都可用力磨炼人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言传身教的熏陶去感染学生:“对于诸同学,我不敢说有人格上的感化,不过我总想努力,令不至于有若干恶影响到诸同学。诸同学天天看我的起居,谈笑,各种琐屑的生活,或者也可以供我同学们相当的暗示和模范。”

  他希望教育出一批具有道德人格的知识分子,从而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他的治学思想与大学“修身以治世”的理念一致。

  1920年,他任清华讲师,讲授国学小史,著《墨经校释》,在清华国学院时期著述甚多,《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儒家哲学》等。

  二、王国维

  王国维一生学术几变,他曾被追认为文学革命的先驱,新史学的开山人物,史料建设派、释古派和清华学派等。

  王国维辛亥革命后东渡,专习经史小学,归国后继续深入,在甲骨文与殷商史等领域成就卓著。1925年,他到清华执教,个人学术研究转入治蒙古史和西北地理。同时致力于金石文献考释。

  他强调教育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也就是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王国维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介绍、引进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他主张用外来的哲学观念,来解释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性”“理”“命”问题,王国维认为“性”只能在经验的范围内讨论,超出经验的范围则不可知;先于经验去观察“性”,会出现二律背反。性善论与性恶论都属于一元论主张,会陷入二律背反境地,所以其争论是无益的。

  王国维的《原命》一文宣传了叔本华的因果律,为生命受幻影支配的悲观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引进西方美学理论的学者,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将美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对通俗文学的关注,主要表现在词、曲、小说的研究上。

  王国维在历史文献方面的研究,主要在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等古典文献学,甲骨学,金石学,简版学,敦煌学,上古史和西北史地的研究。

  三、陈寅恪

  陈寅恪是个博学多才之大师。季羡林感慨,他涉猎的语种多到“泛滥无涯”,英、法、德、俄等,小到地方语言。

  清华大学主任吴宓说过,他是全中国最为博学之人。傅斯年也曾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

  日本史学家被捧为“太阳”般的白鸟库吉遇到中亚疑难问题,请教柏林大学名教授,他们回信说应向陈寅恪请教。白鸟库吉说,若没有陈寅恪,他的疑问到死也弄不明白。

  陈寅恪在哈弗、柏林、巴黎等名校留学16年,柏林大学、巴黎大学诸多教授对陈寅恪推崇备至。

  陈寅恪的课在清华大学深受大家的喜爱。

  国研院主任吴宓更是风雨无阻,从没缺过一节课,清华文学院教授朱自清和北大德国汉学家钢和素,也是经常前来听课。

  陈寅恪认为救国经世必以精神学问为根基,过多地专注于功利治学,最终物欲横流,道义沦丧。

  1937年以后,他遭受失明膑足之难,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继续写作。

  写在最后:

  《清华国学人物小传》还介绍早期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梁漱溟,语言学大师赵元任,清华特别讲师李济……

  本书的研究建立在翔实的材料与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是国学爱好者、清华校史研究者、清华校友和在校师生了解清华国学传统的一扇窗。

  这些大师们在各自领域深耕,他们严谨治学的精神不仅照亮着清华的国学院,也照亮着整个国学界。

  #文学#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现实中人被子弹击中后,能活多久?抗战老兵: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下一篇:原创王子鸣《只为遇见你》开播,季肖冰全力追爱,张铭恩终成男主!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