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铺就美好“幸福路”——从强省会战略目标看济南新未来之“富”(下)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5-02
手机版

  民生为本,铺就美好“幸福路”——从强省会战略目标看济南新未来之“富”(下)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习近平

  要想实现“富”的目标,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立足群众所想所需,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千年古城济南的“富”字标签愈发清晰有力、令人憧憬。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更公平的教育资源、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健全的养老服务……立足群众所想所需,济南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市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富”,正一点一滴写进千万济南人的寻常生活。

  民生为本,铺就美好“幸福路”——从强省会战略目标看济南新未来之“富”(下)

  拓宽教育资源“共富路”

  “上最合适的学校,上家门口的好学校”,这是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也是对“教育共富”最朴素的理解。

  为满足家长们“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景,我市持续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增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家庭。2022年,我市完工中小学校30所,新增学位5万余个,完成率全省第一;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3所,超额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2023年,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全市将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5所。

  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我市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效能,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在近日公布的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2022-2025)人选遴选结果中,济南80多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榜上有名。在山东省首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我市推荐3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活动,在教学素养、专业素养、试题命制三大类别、7个项目的激烈角逐中斩获佳绩,参赛教师全部获得奖项,远超全省60%的选手获奖比。

  教师资源代表着教育的“软实力”。2023年,济南提出:以“大先生”之风引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围绕“选”“育”“管”“用”做好“文章”,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万名骨干教师、千名卓越教师、百名专家型教师,从而更好地赋能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在“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上精准施策。今年3月2日,《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规范》5项地方标准正式施行,填补了国内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空白,得到了

  家长和教师的广泛认可。正是这一项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创新举措,一件件办到群众心坎儿上的教育实事,让“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品牌深入人心。

  筑牢织密共富“保障网”

  “退休8年了,我的养老金每年都上涨,一年能涨近200多元,现在每月5000多元,看病还能用医保报销,心里很踏实!”市民赵先生的话,道出了泉城市民的心声。

  近年来,济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共享发展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济南为群众共同富裕作出的努力——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至170元,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70元;

  持续落实社保兜底帮扶政策,截至2022年底,为符合条件的6.49万特殊人群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1040.43万元;

  连续17年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达1045元/月、814元/月;

  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1492元/月、1356元/月,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高新等5个区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1560元/月,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去年我市医保参保人数增量居全省第一,今年在巩固好现有97%参保率基础上,将强化对重残、低保等困难群体的帮扶,加大对大学生、青少年等群体的政策倾斜,优化对农民工、灵活就业等群体的服务保障措施。提高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能力,职工、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数量分别由过去的26个、22个统一调整至51个,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定点药店纳入门诊待遇保障范围,探索将辅具租赁使用纳入长期护理服务项目范围。

  在奔向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路上,更需要兜牢民生底线。

  济南推进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教育救助为重点,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政府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预计到2024年底前,将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

  民生为本,铺就美好“幸福路”——从强省会战略目标看济南新未来之“富”(下)

  画好健康共富“同心圆”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济南向来毫不保留、全力以赴。

  市委、市政府始终从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盼出发,加快健康济南建设步伐,我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提质”与“均衡”为重点,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公共卫生屏障更加巩固,中医药特色优势持续发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更加蓬勃,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老一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我市强化“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将托育服务设施纳入新建社区配建项目,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15个,居全省首位,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拟命名名单。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8家、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区1个。扎实推进全国首批“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宫颈癌综合防治试点”,综合成绩位列试点城市第一名,七年级女孩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达94%。

  济南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在高点定位、科学谋划的前提下,我市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如今“六大中心”全部封顶;10个区县疾控中心启动改扩建,2个区县获批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高新区、南部山区、起步区独立设置疾控中心,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武医院济南医院通过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现场评估,投入1.6亿元启动泉城优势临床专科集群建设,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互联互通五级乙等现场测评。

  除了做大“龙头”,更要筑牢“网底”。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社区医院58家,位居全省首位;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可及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踏上新征程,济南将继续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医防融合、平急结合、医养结合,重点补齐基层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公立医院建设短板,推动人才、科技、数据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全力打造医疗卫生服务高地。

  民生为本,铺就美好“幸福路”——从强省会战略目标看济南新未来之“富”(下)

  绘就养老共富“幸福图”

  “儿女不常在身边,他们就是我们的孩子,有事只要打个电话就行。”济南高新区新东佳苑社区的王阿姨高兴地说,自己和老伴儿的年纪大了,腿脚没那么灵便了,有时候洗澡、吃饭都成了难题,现在这些问题社区都帮他们解决了!

  为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洁助餐服务,进行健康检测,并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是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一部署、统筹推进。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根本目标,聚焦全市老年人“急难愁盼”事项,积极探索基本养老服务“济南实践”,推进基本养老服务普惠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多途径增加有效供给,确保“有地住”。

  济南在全省率先破解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难题,将设施配建列入土地出让条件,实行项目开发与设施建设“五同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幸福院分类建设,规范基本就餐、休闲娱乐、助洁、短托等服务,更好服务保障农村老年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80%以上,区县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或在建,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幸福院行政村覆盖率超50%,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947处,数量居全省首位。4个区县入选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2022年我市入选全国首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

  全面建立普惠养老服务,确保“兜住底”。

  完成敬老院改造提升专项行动,3年改造提升敬老院56处,新增护理型床位6385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助范围,建立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托养服务制度,为2800余名老年人提供集中托养及居家养老服务。2020年到2022年足额及时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实施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700余户,设立市级普惠养老床位520张,优先保障低收入家庭成员、计划生育家庭特扶对象、烈士遗属等老年人。

  民生保障需要全情投入,更需要持之以恒。

  我市将扎实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建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与强省会地位相适应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图本报记者兰萃 王晓菲 史春勇 邱天)

上一篇:杨疯记:慎独自律,做一碗良心老鸡汤
下一篇: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暴露了匈奴对待王昭君的真相,让人难以直视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