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美》后记:人生就是一次旅行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5-02
手机版

  梁东方

  深秋的中午,在石家庄的西北郊,在河水与果园的间隙里的行走,沐浴在这样的氛围里:绝对没有风,梨园的黄红的叶子颜色很暗,地上满是落叶,枯了的小枝安静地躺着,新生的小草在高一些的枯草的掩护下显示着异样的绿色。杨树比一般的树还是要持久一些,还有些叶子在树干上顽强地坚持着。

  在这样的地方步行着,推着自行车行走,一边走一边听收音机里的长篇小说连播节目,讲王洛宾,讲马占山,那种谈不上高深和富有诗意的句子,如果是阅读的话,是提不起你的任何兴趣的,但是,在听觉上,在经过播音员加工过的抑扬顿挫中,就会由着这声音的牵引而想起儿时的岁月,想起遥远的和眼前景物没有任何关系,而眼前的景物又确实帮助了你的这种想象的一些东西、一些场景、一些情绪……

  这也是旅行,这是旅行的时候才有的快乐。那种不是发自内心的会议旅行,那种呼朋唤友的到外地去吃喝的旅行,那种不太想去而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去的旅行,其实都不如这一个冬天已经降临了的季节里的一次时间是中午、地点是郊外的果园的步行。

  每次出门,不论远近,哪怕是回一百三十多公里之外的保定;不管以何种交通方式出发和抵达,都是对自己感觉的一种激活和唤醒。

  旅行过几次以后,一些人就会拿出几句口号来标榜,比如:世界尽头才是家。这句口号仔细想想还真不是完全的自豪,而是有着一种自嘲的意思在里面的。地球是圆的,世界尽头不存在,走着走着就能走回你出发的地方,尽头可以是任何地方,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甚至就是你还没有出发的脚下。

  而出门确实能将人从原来习惯的状态里一下提拔出来,用一种全新的环境和生活将自己刷新一下。让自己再次真切地体会到,人实际上有体验多种多样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可能性几乎是无穷的。好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的麻木感会在出行伊始就烟消云散,一扫而空。纷至沓来的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还有貌似与这些感觉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联想和想象,都源源不断地涌现了出来。不仅人在旅行,在位移,思想和精神也跟着起飞、翱翔了起来。

  车窗外匀速后退的铁轨和大地,一下就将平常看不见的时间的形状清晰地勾勒了出来,让人一直盯着看,一直有望之不尽般的逝者如斯的感慨。

  人生至少尚有一种幻想,一种很可能实现的幻象,一种等待自己去实现的幻想埋藏在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之中:骑车穿越村庄城镇,自由行止于季节之中,不问前程地一直向着那些从未抵达过的地方而去……

  感受从来不因为隆重或者奢侈而有所偏重,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流恰恰相反,经常是在朴实和本分、简单和平常中实现的。当然,如果外在的旅行原因符合了我们内心的要求,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既合了朋友的意,又能赏心悦目地完成自己内心的旅程——当然这后一点肯定是要打折扣的,因为内心的旅程从来都是很害羞的,它只喜欢安静,有了热闹它就走了。

  成年以后的人生,其实每天和每天的生活都是很相似的。如果不做物理位置的转移,如果不去旅行,再不读书,那每一天其实与每一天都几乎是一样的;除了生命在逐渐消失的事实以外,少有变化,近于枯乏。在毫无意义的状态下,没事找事、惹是生非、自寻烦恼之类的无名病就会时时袭扰。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学习其实也是为了生活,不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好。如果你有了文化,而且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在不能做物理位置的移动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就可以在书本里遨游,做物理位置并不移动的精神旅行。

  生活多不理想,人生如此艰难,我们为什么还要说什么旅行呢?其实正因为现世人生的不如意,我们才更应该将旅行放到自己的生命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可能还做不到那种将旅行很天然地融合到生命之中去的自然而然,也应该能有意识地让自己能经常从现世人生的不如意中抽身出来,投身到旅行之中,体会人生中那一片风姿绰约的广阔领域。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这次旅行的颠簸与停顿都有其必然的节奏,为了旅行顺利我们会做出种种努力来,为了身心健康以便将旅行进行下去,又需要各种各样的调节与舒缓之方。在诸多有益身心的方式方法中,旅行,具体的位置移动意义上的旅行,无疑是其中一种尚好的选择。以物理的方式进行着的却是精神上的耕耘与享受,这是旅行的奇妙之处。

  小时候,在标语和口号之外也看见过一些风景的画片。在父亲陈旧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里的一些还有空白页的,都给了我当作业本了)里,有一些风景的插页,好像是雁荡山;在某一年的年历上,有一座铁路大桥下面都是盛开的油菜花的《祖国新貌》;在歪歪扭扭的烟囱后面的老师办公室的墙上,有领袖坐在椅子里看风景捎带着也就有了风景的大照片。后来风景和服装和卷发一样都不再是资本主义了,于是就突然多了起来。快过年的时候,在新华书店或者那种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就总是有花花绿绿的一大片。风景多了,就不如少的时候那么铭心刻骨,但是毕竟是新鲜的,虽然每一幅画面被凝视的时间不像原来那么长了,可是“见多识广”的快乐也确实是难得的。其中,那些被买回家的风景挂历被凝视的时间自然最长,很多画面都已经融化到了血液之中。后来的岁月里,在那个风景所在之地,突然置身于挂历中的图片所取的那样的角度里的时候,就会浑身一震:那种激动以后的释然感觉,就像是转向转了很久的人突然不转了,突然就明白了自己在地理上的坐标位置。哦,原来就是站在这里照的相啊!那么神秘那么伟大的画面怎么会就只是如此呢?或者那个时代的污染很小,或者那个时代就真有什么神光的环绕?现实中的景色是朴实的,是被污染以后无辜地垂着头的。仿佛拍摄者已去,景色的光彩也无。在没有神光的景色里,我们的呼吸是平静的。待久了,那流水和叶摇就会使你悟到:景色从来就只是景色,变了的是人心。当一颗心永远和景色融合的时候,它就再也不会变了。

  对风景的向往,直接导致了对地理的热爱。曾经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总是将新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地点作为自己地理学习的最好线索,进行不断地查找与记忆。可惜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图书馆也尽付阙如,想查点东西,哪怕只是最简单的地理知识,也只有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这么两张图。即使在图上找到了那发生了重大事件或者重大事件正在那里发生的小点儿,也再无别的信息可知。不知道那里的地理山川与物产,只能就图上相邻国家与地区的名称获得一点点可怜的地理定位方面的简单知识。

  求学时代对于地理的热爱使自己一度认为自己只对大于等于人的东西感兴趣,大于人的是天地自然,是植被动物,地理万物;等于人的也不过是某些具体的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尤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碌碌之人。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一个没有地理感觉的人,一般来说也都没有哲学思维,没有宏大的涵盖天地和人生的通透性的思索。一般人也就所谓了,可悲的是许多所谓作家艺术家,也居然是这样的人。这一度使年轻的自己很是不以为然。不过,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宽容的理解力的建立,逐渐明白所谓人文地理的理论与个人实践,不单单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观察地理的方法,而更是阐述一种观照现实人生的途径,它代表了一批热爱地理、热爱人生的人关照这个世界、观照人生的方式方法与审美倾向或习惯。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们的趣向,而他们的趣向也肯定在丰富着这一理论及其他类似的总结归纳。世界气象万千,不走这一套路数的人,还可以有别的路数去走,不能因为途径不一而生歧见。

  而在气质上、在爱好上、在思维的路数上有热爱地理、热爱旅行的倾向的人,在书本知识之外构建个人的地理感觉与地理架构的人生过程中,不行走不漫游,不知道几十公里以外的某处的地理细节——这地理的细节包括地形意义上的细节、气候意义上的细节、植被意义上的细节、人居意义上的细节,等等——不知道那样的细节,在固定居所的栖止就显得十分含糊不明,人生状态就不够清晰,甚至会有分不出东南西北的转向的人的那种浑浑噩噩。人说,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世界不是存在的结果而是认识的结果。也就是说你不去认识你周围的那一处地理细节的话,你的世界就少了一块。自己的世界,比别人少一块,总是遗憾的。

  对一个热爱地理的人来说,任何一次出行都是莫大的享受。到达以前曾经到达过的地方,可以在前后两次或者多次的到达的对比中加深印象,享受对变化着的地理进行认知的快乐;到达没有到达过的地方,则会为自己建立起新的地理认识,扩大世界在自己头脑中的存在。这两种到达都是令人兴奋的,而那到达的过程中的感受,过程前后的想象和回忆,也都是整个享受中可以进行细分成不同段落的部分……

  人到中年,诸多欲望都已经变得淡薄起来。如果说还有什么热切的向往,或者准确地说还有什么能让自己像年轻人一样身心皆跃跃欲试地想着的事情,那就是去旅行了。这个旅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去风景名胜里随团而行,而是去任何一个自己以前没有到过,或者虽然到过但是没有来得及细细地转过的地方。所谓细细地转,就是骑车在它周围慢慢地体会,到它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一点一点地徜徉,像长期居民一样地把周围的山川地理做详细的各个角度各个季节的观察与记录。那里的乡风民情,那里的小吃美食,那里的言语举止,那里的树木植被,那里的天气风云,那里的一切一切都是新鲜的,对自己来说都是崭新的,仿佛新生一般的感受会扑面而来,应接不暇,源源不断,兴奋可以一直持续,一直持续,等相当了解之后再做转换,去另一个新的地方,一个同样没有到达过的地方,去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感受……

  这样的关于旅行的想象,一直是自己一种潜藏在心里的欲望,等待着一个恰当的时机去实现;它成为现在所有事情的背景,成为一种人生还有所求的目标。值得庆幸的是,在充分确认旅行的人生观价值观支配下,自己有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一次次或长或短的旅行之中,在旅行中与旅行后的观察与书写过程中也就逐渐积累了不少的感触。现在这本书,就是这些感触的集合。整本书的结构和框架是,把关于旅行的领悟与哲思,把旅行中的浪漫主义感受,都安排到了一个旅行的技术性文本之中。从开始到结束,尽量观照着旅行中的细节,在一个个细节上展开自己的文字诉说与情绪洇润。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或有谬误,却都出自真感受。

  人生在继续,旅行也在继续。这是向前、向后、向自己的内心都张望了张望的,一个小结。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不一样的读书故事
下一篇:韩媒:日本游说别国“欢迎”排污入海的企图失败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