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女替父寻亲,看到堂兄手里的花生时突然大哭:我想吃颗花生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5-03
手机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8年,台湾省新北市某个小杂货店里,一位父亲正在教女儿写自己的名字。

  “你叫陈湘华,湘江的湘,中华的华”

  6岁的小湘华的手被攥在父亲的大手里,父亲一笔一划地带着她,在小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

  父亲开的杂货店里挂着两块黑板,一块黑板高一些是父亲日常记事用的,一块矮一些是给小湘华写字画画用的。

  “爸爸,湘江是什么江啊,中华又在哪里呢?”小湘华并不懂爸爸说的,她发出了疑问。

  “湘江在我们的老家,那是一条很美丽的江,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依江而生,湘江滋养了我们”

  “而中华就是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

  小湘华似懂非懂地看着父亲,父亲仿佛想到了什么,突然间就沉默了。

  小湘华手里感受着父亲温暖大手的温度,她看向小黑板上端端正正的“湘华”二字,第一次对家乡有了概念。

  

  漂泊半生乡音乡情未改,培养儿女爱国爱家情怀

  在父亲杂货店的小黑板上,陈湘华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父亲还教她写了四个字:湖南武冈。

  父亲告诉她,虽然她和几个兄弟姐妹出生在台湾,在台湾长大,但是湖南武冈才是他们的家乡。

  父亲陈金南出生于1924年,16岁便从了军。

  1949年,陈金南25岁的时候,随军队来到了台湾,从此便离开了家乡和亲人。

  陈金南离家之前,最割舍不下的就是母亲和二哥。

  

  来到台湾之后,两岸关系日渐紧张,陈金南试图找机会回家探亲,都无法成功。

  他的年纪渐长,也只能在台湾定居下来,后来就结了婚,生育了几个子女。

  1972年,陈湘华出生,那个时候陈金南已经48岁了,算是老来得子,所以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女儿。

  接送她上下学,带着她游玩,更多的时候则是给她讲故事,教她写字。

  父亲不止一次地告诉陈湘华,他们是中国人,他们的根在大陆,无论局势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他们是中华儿女的血脉。

  

  图 陈湘华的父亲

  陈湘华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大陆的家乡也开始好奇起来。

  即使父亲离开家乡大半生,但口音和口味都从未改变,吃饭还是喜欢拿着一碗辣椒酱伴着吃。

  父亲还操着一口湖南的口音,虽然和家里其他人的口音都不同,但是陈湘华从小听到大,父亲说的话她都听得懂。

  父亲经常用湖南话喊在外面疯玩的她吃饭:“妹儿,吃饭咯”。

  听到父亲的呼唤,陈湘华快乐地像一只小鸟,蹦蹦跳跳地回家。

  她有时候还会模仿着父亲说湖南话,经常闹出笑话,让父女俩笑得合不拢嘴。

  

  陈湘华长大一些了,懂事了,就更容易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

  陈湘华10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被吵醒,悄悄来到客厅,她听到父亲在黑暗中哭泣。

  年近六十岁的父亲,像个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着,抹着脸上的眼泪。

  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父亲,她一时之间惊讶得忘了说话,父亲这是怎么了?

  第二天,陈湘华实在忍不住问了父亲:“爸爸,你昨晚是怎么了?你为什么哭啦?”

  父亲看着小湘华,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我梦见你奶奶了”。

  “你奶奶很黑很瘦的样子,生活过得很不好,在梦里她一直叫我的小名。爸爸不孝顺啊,爸爸对不起他们啊”。

  

  随着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他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重。

  陈湘华经常看到父亲拿着一个破旧收音机,反复调试着,试图接到远方的信号。

  在断断续续的电流声中,父亲聆听着老家湖南的天气。

  “喔,今天天气很好,正是晒稻谷的好时候”

  “今天下大雨啊,村子里那口池塘肯定要漫出来了吧”

  如果有哪一天,台湾和湖南的温度一致,天气一致,父亲就会很开心:“和家里一样!”

  小小的收音机寄托着父亲对家乡无尽的思念,这也是他精神的寄托。

  

  云中谁寄锦书来,离家39载终回家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当年那个来到台湾的年轻小伙子已经两鬓斑白,已是六十岁花甲之年了。

  这些年来,两岸关系逐渐和缓,两岸也开始逐步恢复通信。

  陈金南试着给家乡寄了一封信,还附上了自己一家人的照片,期待着收到回信。

  终于在1984年,从湖南家乡来的信寄到了陈金南手上。

  信是陈湘华奶奶寄来的,信上殷殷切切地写着一个母亲对儿孙的思念。

  “看到儿寄来的信和照片,娘非常的高兴,我的细宝成了家,有了孩子,娘终于放心了”。

  “你的哥哥们也成了家有了孩子,算上你一家,我们一家就有31口人了,是一个好大的家庭”。

  “如果能团聚,那该多好啊,好想听你叫一声妈妈,孩子们叫一声奶奶”。

  

  收到来信的陈金南非常高兴,拿着信给全家人传阅。

  陈湘华看着信中的奶奶非常关心自己,奶奶希望儿孙能保重好自己,孙子孙女多读点书。

  信中还有一张照片,是一个老人的侧脸,尽管有些模糊,但陈湘华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奶奶,她和父亲一样高兴。

  终于和家乡亲人联系上,父亲迫不及待地写着回信,他只想和家人再多聊几句,多说一点自己的近况,多了解一些亲人的情况。

  他非常珍视每一份回信,甚至一封信还要誊写好几遍,把写得最好的那封寄出去。

  

  1988年,与家乡取得联系几年后,两岸终于进一步恢复了通航,允许回大陆探亲了。

  陈金南立即收拾好行李,准备着回家的事宜,临行前一晚,他甚至一夜都睡不着觉。

  陈湘华看着父亲大包小包地装好回家的东西,很替父亲开心,一家人还送父亲去坐了船,漂泊异乡半生的父亲终于可以回家了。

  一个多星期后,父亲终于从湖南回到了台湾,他大包小包地去,又大包小包地回来,全都是家乡亲人的馈赠。

  父亲拿了一大袋的花生,告诉妻子和孩子们,这是老家土地种出来的花生,让他们都尝尝。

  或许是家乡的土壤种出来的花生特别好吃,陈湘华在很多年后都记着这个味道,她再也没有吃过比这更好吃的花生了。

  看着吃着花生的家人,陈金南忍不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神情落寞。

  不是刚和家乡亲人团聚吗?父亲为什么不高兴呢?

  

  在家人的追问下,陈金南才道出了真相。

  原来奶奶早就去世了,为了不让陈金南担心,二伯瞒住了他,还请了邻居奶奶拍了照片,找人按照奶奶的口吻写了信。

  陈金南这次回家,只见到了父母的两座孤坟,纵使二哥还在,但心中依旧是一片荒凉。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陈金南觉得自己很不孝顺,不能侍奉在父母身边,养家的重担都丢给了二哥,就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陈湘华赶紧安慰父亲,缠着父亲讲湖南家乡的见闻,这才化解了一些伤心的气氛。

  陈金南游了一遍家乡,吃了家乡的美食,和亲人们谈天说地,思乡之情得到释放,这让陈湘华很是欣慰。

  

  父亲重病离世,两岸家人失散

  从那之后,父亲一直和二伯保持着书信联系,二伯年纪大了,就由二伯的五儿子陈满生代为执笔。

  上次陈金南回家,侄子陈满生热情招待,最后还是他将陈金南送到了广州坐车。

  陈满生在信件中十分关心陈湘华,问她的学习和情况,兄妹俩即使没有见过面,但关系非常亲密。

  快乐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1992年,陈金南重度中风,进了医院。

  

  父亲病重住了院,全家人都急得不行,陈湘华不分昼夜地照顾着父亲。

  然而父亲的情况并没有改善,因为中风, 他大半身体都瘫痪了。

  无法说话,无法行走,甚至连手都抬不起来。

  在病床上的父亲总是看向窗外,从他的眼神中,陈湘华知道,父亲一定很伤心难过。

  这样的身体,还怎么再回家乡呢?他甚至连笔都拿不起来。

  陈湘华有想过,把父亲的情况写下来,寄信给湖南的亲人,让他们来看望父亲,也许他的病就会好些了。

  没想到陈金南听到了这个消息,拒绝了。

  他无法说话,在床上很是激动,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什么,父亲的动作和神态都表达了他不愿寄信给家人,不想他们为自己担心,于是陈湘华只能作罢。

  

  就像二伯“欺骗”父亲那样,陈湘华也编织了一个谎言。

  她代替父亲和湖南的二伯,堂哥联系,给他们写信。

  每当父亲看到信件时,心情都会很轻松,感受到的病痛折磨也少了。

  2001年,被病痛折磨了9年的父亲去世了。

  陈湘华恸哭不已,她再听不到父亲用乡音喊她吃饭,再也感受不到父亲手掌的温暖了。

  这几年忙着照顾父亲,也忙着工作,陈湘华和湖南亲人联系得也渐渐少了起来,从一年几封信,到一年一封信,最后几年一封信。

  现在父亲离世,陈湘华不知道怎么和大陆那头的亲人说,渐渐地就把这事搁置了。

  

  陈金南的遗物

  重拾亲情找回亲人,带父亲回家

  再后来陈湘华结了婚,有了孩子,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把生活过得忙碌又充实。

  当她想给亲人写信时,却发现来往的信件一封也不见了。

  他们搬过几次家,后来她出嫁搬了出去,几次搬家遗失了信件。

  她再也无法靠书信联系到对岸的亲人了。

  好在现在交通发达,陈湘华打算回湖南找找看。

  她先后两次飞去湖南,靠着仅存的记忆寻找信件上的地址:湖南武冈金称市。

  然而湖南省早年间便重新划分了行政区,当年的村子根本找不到了。

  她只能失望地回了台湾。

  

  陈湘华去湖南的机票

  后来的几年,她也尝试着托人寻找亲人,但也是无功而返。

  难道再也联系不到亲人了吗?难道不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了吗?

  好在事情终于峰回路转,陈湘华在一次打扫老房子卫生中,在阁楼的箱子里,找到了当年父亲和湖南亲人的信件。

  久违地看到父亲留下的字迹,看着信件上盛满了父亲的思乡之情,陈湘华帮助父亲完成回家愿望的心情更加强烈了。

  她靠自己很难找到亲人,于是在2018年,陈湘华求助了寻亲节目。

  

  在寻亲节目组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陈家线索。

  原来,现在的武冈改为了县级市,金称市镇划到了邵阳县,现在的陈家就住在这里。

  令人惋惜的是,陈湘华没能见到二伯。

  二伯这些年来非常挂念陈金南,二伯晚年戒烟戒酒,积极锻炼身体,只希望能活得久一点,坚持到见到小弟的那天。

  然而世事无常,二伯在一年前就已经去世了,没有能坚持到见到弟弟家人的一天。

  知道二伯去世的陈湘华泪如雨下,但好在另外一个人来了,他就是陈湘华的堂哥,陈满生。

  

  陈满生拿着满满一盒的花生,走到陈湘华面前。

  从未谋面的兄妹俩抱在了一起痛哭流涕。

  “堂哥,我找到你了堂哥”

  “湘华妹妹啊,我们也在找你们啊”

  在场的所有人都动容了,遥远的距离和时间没办法隔绝亲情,陈家兄妹证明了这一点。

  

  陈满生打开了盒子,拿出了几粒花生给陈湘华。

  陈湘华看着花生,想起小时候父亲背回来的那袋花生,高兴地接了过来,吃起来还是家乡的味道。

  这就是家乡的土壤种出来的花生,这也是父亲陈金南日思夜想的家乡风味。

  

  陈湘华在堂哥的带领下,终于回到了生养父亲的老家村子。

  车子驶过村子,陈湘华看着陌生的风景,心中却觉得温暖,这是父亲长大的地方,也是她的根啊。

  

  就像信中说的那样,陈家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家庭,所有人知道远在台湾的陈湘华回来了都非常高兴。

  一家老小早早地就守在村口等候,迎接陈湘华。

  陈湘华的堂兄弟,堂姐妹,都高兴地喊着“欢迎妹妹回家”

  堂姐见到陈湘华,更是冲上去紧紧地拥抱住了她,被家人围绕的陈湘华幸福极了。

  

  一家人欢聚一堂,陈家人带着陈湘华走遍村子,吃遍当地美食,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他们还来到了埋葬爷爷奶奶的山上,陈湘华在爷爷奶奶墓前跪拜,替父亲尽孝。

  陈湘华将父亲的一枚印章埋进了奶奶的坟里,又挖了一点坟前土装进小瓶子,打算拿回台湾埋进父亲的墓里。

  “爸爸,我带你回家了,这是奶奶安息的地方,你也回来了!”

  “我把奶奶坟前的土带回去给您,就好像奶奶也陪着您一样,爸爸你安息吧”

  离家69年的陈金南,母亲的细宝儿,终于回家了。

  

  结语

  时间和空间,山川与海峡,隔绝不开亲人的感情。

  哪怕他们从未谋面,依旧能一见如故。

  都说落叶归根,家的方向永远是每个中国人内心的向往。

  愿天下漂泊的游子都能够回家。

上一篇:八路军老兵回忆:当年抓住了倭寇,一个活口都不留,不说二话
下一篇:农村公路养护!涉及丰南18条/2023年唐山文化旅游惠民卡权益有调整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