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姜尚起过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有部名叫《封神演义》的小说,把姜太公写得神乎其神。这部小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甚至农村盖房竣工后,也要在后墙写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位我国妇孺皆知的姜太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姜太公,姜姓,名望,又称姜子牙。姜太公本属东夷人,是炎帝的后裔,他的祖先曾因功而被舜封于吕。关于姜太公如何归周,辅佐文王剪商的传说有三种。

  第一,姜尚早年家穷,曾在朝歌宰牛卖肉。尽管才华横溢,但在殷商怀才不遇。后来听说文王任用贤能,便到周。先隐居于民间,常在渭水河畔钓鱼。有一次文王外出打猎,与姜尚相遇,并且被之才华所吸引,深入了解之后,便拜为太公。

  第二,太公望博闻多才,原来为殷纣王之臣,见纣王暴虐无道,便离纣而去。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曾游说诸侯,但总遇不到贤明的君主。年老穷困之时,西去投奔周文王,终于受到重用,助周剪商。

  第三,吕尚本是一个怀才不露的道士,隐居于东海边上。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于牢中的时候,散宜生、閎天因为一向知道姜太公的贤才,便聘请他出来助周灭纣。后来,他们三人设计,为营救西伯,搜集得有莘氏的美女,以及其他珍贵的奇宝怪物,献于殷纣王,才赎回西伯。

  文王归周后,便重用吕尚为军师。尽管有关姜太公事周的情况不一,但历史上姜太公事周灭纣是确有其事。姜太公的历史作用,主要就是助周灭商。

  文王自从任姜太公为军师以后,一切军政大计和“剪商”战略方针的制定,以及在军事行动中的权谋奇计,大都出自姜太公之手。当时,姜太公帮助文王制定推行了,一套既文迷惑股纣,而又积蓄反商力量的两面策略。

  姜太公让文王在表面上臣服殷纣,并想法取得了殷纣王的信用,使文王能身居西伯之位和拥有“弓矢斧钺”的征伐大权;同时,在暗中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壮大军事力量,寻机“翦商”。

  对待各诸侯国,姜尚施拉拢计,授意文王利用“西伯”的地位,团结拉拢诸侯归周。在此基础上,又实行政治攻心,在诸侯中积善累德,调解纠纷,提高周的声望,使诸侯纷纷归附于周。对于不服从周或死跟殷纣的诸侯国,就进行武力征讨,如伐犬戎、讨密须、征耆国和那国,最后集中兵力灭掉崇侯虎。

  灭崇以后形势更加有利于周,文王迁都于丰以后,姜尚又协助文王大力经营剪商事业,造成了“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优势地位,从而为武王克商寞定了基础。

  文王死后,在武王伐纣的进程中,姜太公更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武王孟津观兵,姜太公左杖铜铖,右持白旄,领兵誓师,宣市军令;武王兴兵伐纣,但占卜不吉,加上风雨暴至,致使“群公尽惧”,连武王也发生了动摇,而姜太公却力劝武王出征,坚定了武王的信心,结果武王遂行。

  姜太公不仅协助武王制定了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而且亲率大军冲锋陷阵。牧野决战时,姜太公率领勇士首先向纣军挑战,使武王能迂回猛攻纣军而获大胜。

  甚至在武王进殷都社庙祭天时,姜太公也牵性与祭,不离武王左右。可以说,武王伐纣的胜利,姜太公应功居首位。西周建立后,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那时,莱人乘殷末周初局势混乱之机,逐渐强盛,正兴兵争营丘,与姜太公争国,形势比较紧迫。

  据说,姜太公受封后立即返回齐国,从而打乱了莱人的争国部署,姜太公取得了胜利。姜太公治齐,以营丘为都城,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迅速安定了齐国。

  在政治上,姜太公根据齐地的风俗民情,整修国政。姜太公把周初的分封制、宗法制及其他规章制度,删繁就简,择其要者在齐地施行贯彻,使齐很快就秩序井然,政平民安。

  在经济上,姜太公根据齐临东海的便利条件,大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很快地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姜太公治齐政绩卓著,很受周公的称赞。姜太公封于齐以后,仍在周王朝中央保留太师之职。

  在成王年幼和周公代行摄政期间,由于管、蔡等散布攻击周公的流言,加上武庚串通东夷诸国和勾结管、蔡进行叛周活动,使周王朝一时陷入混乱状态。在这种形势下,周公首先向姜太公和召公解释,在取得太公、召公的谅解和支持后,才进行东征。

  姜太公一方面协助周公为成王平定了武庚叛乱,同时又使齐国真正成了周王朝的东方屏障。据说姜太公活了一百多岁,死后先葬于周,五世后归葬于齐。

上一篇:当《流浪地球》被捧上神坛时,导演郭帆的看法却不是这样!
下一篇:《唐人街探案3》张子枫海报笑容灿烂,两点原因可以说明她就是Q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