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月 三载援疆情深 北京市对口支援兵团十四师昆玉市工作综述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5-05
手机版

  

  昆玉市文化传媒中心

  长风浩荡,大漠如歌。坐落在昆仑山北麓的十四师昆玉市,是兵团在南疆建立的最年轻的师市。多年来,兵团人发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戈壁荒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军垦城市的人间奇迹。

  2020年3月开始,第十批北京市援疆干部人才接过对口援疆接力棒,带上嘱托、告别家人,穿过河西走廊,飞越天山山脉,来到十四师昆玉市,正式开始了援疆新征程。第十批北京市对口支援十四师昆玉市干部人才共有78人,其中干部26人 (中期轮换3人)、教师19人(中期轮换1人)、医生33人。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张军表示:“北京市援疆干部人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胸怀国之大者,发扬首善精神,努力做到‘增强政治责任,坚持科学精准,提升综合效益,打造援疆铁军’。”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广大援疆干部人才始终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北京援疆精神,围绕受援地所需,积极发挥“传帮带”和桥梁纽带作用,不断促进师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职工群众的腰包鼓了、连队 (社区)绿了,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幸福像花儿一样写在职工群众的脸上,掀开了新时代昆玉发展的新篇章。

  党建统领,汇聚磅礴力量

  第十批北京市援疆干部人才到疆伊始,就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在首位,以强有力的支部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平稳起步。2020年 5月,根据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决议,并经北京市委组织部批复同意,成立十四师昆玉市干部工作队、教师工作队和医生工作队及 3个党支部。师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道凌说:“各工作队狠抓支部班子建设,通过制定完善制度、落实‘三会一课’要求,强化分管联系职责、开展干部谈心谈话,有力推动了干部队伍管理和援疆项目建设。一大批干部人才在受援岗位履职尽责,协调对接援疆项目有序进行,为师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到阳光苑的“援疆之家”,推门可见“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第十四师昆玉市干部工作队”几个大字,“首善、实干、团结、奉献”的北京援疆精神和“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20字方针赫然醒目。

  他们勤勤垦垦、脚踏实地、扎根边疆,在这片热土挥撒汗水,拼出状态、创出佳绩、干出实效。三年来,师市干部工作队被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脱贫攻坚先进集体”,5名干部被评为“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4名干部被评为师级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干部被评为师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名干部获评“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1名医生获评“ 《京心助梦》最美扶贫新闻人物”,4人荣立三等功。北京援疆干部的成绩和经验,在学习强国平台和 《兵团日报》《当代兵团》等报刊报道,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产业援疆,夯实发展根基

  2022年7月末的十四师一牧场热闹非凡,第九届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牙门景区雪山与草场交互辉映,“昆仑胎菊”“高山草原羊肉”等特色农牧产品摆在游客集散中心的展厅里。一牧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刘福山说:“围绕一牧场全域旅游,北京投入 1.4亿援疆资金,着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牙门景区、蓝湖生态园景区全面升级。这个游客集散中心就是北京援疆项目。”产业发展一直是北京援疆工作重点,通过项目“输血”,不断提升受援地“造血”能力。2020年以来,北京市向十四师昆玉市投入援疆项目70余个,援助资金6亿余元。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援疆项目及资金大幅度增加,大多数都投在产业发展领域。

  走进十四师皮山农场菜博园,如同来到一个城市公园。整齐新颖的现代化布局和造型,让人颇为赞叹。菜博园主要依托皮山农场种植养殖一体化项目建设,占地700余亩。温室里,大屏幕实时显示温度、湿度等指标,各种颜色、品种的西红柿硕果累累。园区引进其他省市农业科技龙头企业,采取“投资商+运营商+产业工人”模式,边建设边投产,吸引社会资本跟投1300万元。皮山农场党建办副主任石雷说:“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种植和管理,该项目不仅形成了‘农旅’新业态,还解决了农场吃菜贵的难题。”

  智力援疆,培育干部队伍

  扶贫必先扶智。

  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干部人才。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高度重视对各受援地的智力帮扶,把干部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帮助受援地借助外脑、拓展视野、强化本领。

  干部教育方面,采取了打捆集中申报培训需求、分专题开展干部培训班次的办法,最大限度发挥援疆资金使用效率。先后赴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革命圣地韶山等地举办干部人才培训班31个,参训学员1563人次。打造“鸿雁领飞”工程特色培训品牌,组织连队 (社区)“两委”成员到北京怀柔、山东寿光、浙江杭州等地考察学习,不断增强基层干部抓班子、带队伍和带富、帮富能力。

  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连续开展了多年的“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为师市教育系统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每年都会组织首都师资远程授课,除100名教师持续在线学习以外,还开展了“团场中小学及幼儿园骨干教师交流跟岗学习项目”,把师市骨干教师轮流送到北京的校园里,实地跟岗、手把手跟北京老师学,帮助师市青年教师人才队伍系统掌握北京先进教育方法。围绕提升医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师市卫健委选派 8名医护人员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跟岗学习,学成回归来后已能独立进行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断和处理。师市疾控中心综合业务科科长陈东表示:“我们选派了 10名疾控中心干部到北京大兴区实地跟岗,虽然只有 15天的时间,但通过培训能感受到,学员们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有了更直观、更科学的认识。”

  民生援疆,优化生活环境

  十四师昆玉市干部工作队始终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要求,牢牢守住民生和基层两个 80%不动摇,科学精准围绕师市所需,合理安排项目计划,在改善职工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上发挥基础性作用。

  四十七团老兵镇自然环境恶劣,水质差。该团党委副书记、副团长焦成志和四十七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先后多次协调指挥部党委,投资350万元实施四十七团饮用水改造工程项目。该项目2022年投入使用后,有效改善了团部7个连队1500余户4500余人的生活用水质量,得到了干部职工群众一致称赞。

  在北京市援疆干部高云飞和冯硕的争取下,2021年二二四团顺利申请北京援疆资金开展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共完成房屋改造 2136户,煤改电 2362户,户厕改造 2001户。环境美了,职工群众脸上的笑容更多、更灿烂了。二二四团六连职工吕帅东说:“连队现在越来越漂亮了,再也不像以前土大、泥大,连队职工买东西、出门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文化润疆,温暖万家心田

  从昆玉市文化馆走出来,援疆干部、师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晓亮点了点头:“文创空间建设之初,确实没想到能够做到现在这个规模,出乎意料。”他所说的文创空间,就是昆玉市文创孵化基地及昆玉礼物文创空间。该文创空间陈列有 50余款造型精美、新颖有趣的文创产品,每一款产品都兼具美观与实用性。为了做好这个空间,他先后联系了谭木匠、周广胜等知名品牌合作开发40余种独具昆玉特色和军垦特征的文创产品。样品一经展出,就受到了师市职工群众的喜爱。

  北京援建的昆玉市文化传媒中心成为文化交流新地标,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北京援疆资金和北京演艺专家团队的帮助下,由四十七团老兵精神情景剧团编排、演出的本土话剧 《沙海老兵》在昆玉市首演,万人空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广大职工群众观看完演出,深受感动。京昆两地文化艺术界人士加强交融交流,北京知名艺术家张勇手参与制作广播剧 《永不换防》3集,为宣传老兵精神倾注心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向师市捐赠58部优秀视听作品播出权,总价值约2400余万元,大兴区总工会等多家单位捐赠资金和设备价值257.05万元。

  

  十四师一牧场场部风景

  “买买提,你最近好吗?家里人还好吧?”师市教学研究及师资培训中心主任王德龙给亲戚打电话了。第十批北京市援疆干部 23名干部与 50户少数民族家庭结为亲戚,大家常来常往,从不熟悉逐渐到无话不说,时间久了,就像家人一样。牛双宝等4名援疆干部还积极参加“我在北京有个家”——北京爸爸北京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连续三年帮2名少数民族困难学生,为他们的求学路遮风挡雨。援疆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困难,为受援地捐款捐物累计达 12.04万元。

  教育援疆,打造教育高地

  继续深化“组团式”教育援疆,在前几批援疆的基础上,第十批北京援疆加大支援力度,援疆教师基本上覆盖了二二四团各学段,涉及语、数、英等13个学科。三年来,援疆教师结对培养受援地青年教师130余人,累计听评课5000余节,上示范性公开课560余节。得益于北京教育援疆工作,十四师高考成绩逐年稳步上升。2022年,本科上线率82.3%,专科上线率、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率达100%,包揽和田地区文、理科前三名,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在二二四团中学,提到“昆玉中学大讲堂”,师生们都会伸出大拇指。北京援疆教师策划和创立了这一校园文化品牌,并主动担任大讲堂讲师,从国学、科技、书法等多方面举办讲座38堂,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教师和学生在文化熏陶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师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彦舟说:“我们注重发挥北京市援疆教师的作用,通过‘青蓝工程’‘师带徒,传帮带’等措施,以党建带队建促援建,不断为师市打造教育高地添砖加瓦。”

  医疗援疆,呵护一方健康

  市民侯先生的爱人备产期间一直想去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去成,在昆玉市人民医院顺利产下了婴儿。“我们一开始有些担心,听说有北京援疆医生全程守护,才选择在这儿生。妈妈和孩子都健康,我也就放心了。感谢北京援疆医生!”侯先生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第十批援疆医生来到十四师昆玉市后,坚持建章立制,把妇产科、儿科、中医科作为重点和特色科室建设,名医出诊、帮带徒弟,努力延伸师市职工群众的健康链条,涌现出王红宇、于丽娟、马珂等一批突出典型和感人事迹。昆玉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实现了第一声啼哭以来,2022年又成功实现首例无痛自然分娩。昆玉人民生孩子要去几十公里外的和田的历史自此结束。中医科从零到有、从有到优,成为职工群众就医热门科室,床位供不应求,疗效、费用更贴近职工群众实际需求……

  北京市援疆医生团队持续派出、压茬交接、接力支援各学科建设,还在团场建立了“北京医生流动诊室”,极大方便了团场、连队职工群众就医。北京援疆医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昆玉市人民医院如今已经成为师市和周边地方乡镇患者就医的首选。

  师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罗小军说:“医疗援疆,不仅仅是替人看病,更重要的是在医疗技术上的倾囊相助。我们的团队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对患者来说都是身体上的大事。能够有机会为万里之外的十四师职工群众做一点事情,我觉得很值得的。”

  昆仑三载援疆路,悠悠一世石榴情。十四师昆玉市的第十批北京市援疆干部人才把对党对国的忠诚扛在肩上,把对各族职工群众的真情放在心里,用脚步丈量人生、用实干践行价值,把人生最闪光的年华献给了援疆事业。他们坚信,三年的点滴付出,都是新疆和兵团蓬勃发展的微光;所有的坚守执着,都是为了这片土地上手足同胞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第十四师昆玉市干部工作队供稿)

上一篇:7位帝王的埋骨地,却被考古专家认定无考古价值,如今沦落成农田
下一篇:必须打卡的甜宠小说,《快穿之宿主又娇又甜》堪称宝藏,萌动少女心!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