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数学的修学旅行》:“修学”如何为旅行综艺提供破局思路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5-10
手机版

  

  国民韩综《Running Man》中与嘉宾斗嘴而出名的PD崔宝弼,携新综回归。3月9日《没有数学的修学旅行》在SBS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虽然收视率不敌朝鲜TV的强势音综《Mr.Trot 2》,首播收视在同时段节目中排名第六,但网络评价很高:“越看越有趣”“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修学”,意为以学习为目的的旅行,在日韩两国中小学、高等教育阶段都很常见。修学旅行因学习的内容不同被细分成若干类别,比如历史旅行、自然旅行等。节目中的六位嘉宾修学目的地,是日本北海道地区,通过六天五夜的旅行,深入了解探访北海道地区。

  虽然“修学”概念在国内并不普及,但这档节目的创作思路还是很适合中国市场。尤其是当下社交网络上充斥着“特种兵式旅游”“周末旅行圈”这样的社会情绪,与节目的制作思路和切口是有契合之处的。

  

  六人组修学北海道

  节目进入主题的过程很快,同属92line的都暻秀、Zico、Crush、崔政勋与85后大哥李龙真、梁世灿在韩国一家餐厅集结,一番寒暄破冰后,六个男人的北海道之旅正式开始。

  一般来说,日韩的修学旅行中除了观风景、品美食以外,“获取知识”才是旅途中最重要的环节。学校会在修学旅行安排知识小课堂,并进行现场测试,这样的内容也在节目中得到复现。

  每当到达一处新的旅行目的地时,节目组会安排导览进行简单的资讯解说,比如“北海道是日本继本州后第二大岛屿”“北海道多雪的原因”等,而每一天行程结束后,节目组会安排六位嘉宾进行随堂考,查看他们对于当地资讯的掌握程度。

  

  如果只局限于此,那这档节目也不过是加入了知识问答的普通旅行综艺而已,不算新鲜。让冷眼真正觉得眼前一亮的,是节目对现实中修学旅行元素的拆解,和拆解过后与节目机制的融合。

  同样都是旅行,学生时代的修学旅行与成年后的旅行截然不同。后者有独立经济能力与行为能力,掌握旅行的全部话语权,而前者则往往受到金钱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而且学校组织的旅行,食宿方面也不会多丰盛。

  所以在抵达北海道那一刻,节目组就告诉嘉宾,大家都知道修学旅行可支配的钱是有限的,各位可能没法吃得很丰盛,如果想吃的更好一些,比如品尝北海道当地特产名物,就需要在问答中获得胜利。

  

  除了食宿条件有限以外,修学旅行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分享。一个人资金有限,两个人的钱合在一起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节目根据这一点,设置了名为“机会”的愿望券,比如说在比赛中落败的人受到没饭吃的惩罚,而手握“机会”的嘉宾就可以站出来表示“让某某吃一点吧”,把自己赢得的是食物与同伴分享。

  而拿到“机会”的唯一途径,就是在随堂考中获得胜利。这样的做法,让随堂知识问题的存在变得更合理。

  

  其他细节的设置也比照着真实修学旅行设计:一般修学旅行时长为3-5天,节目则是六天五晚;在修学旅行中,学生往往被编为4-6人的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节目中的嘉宾,恰好就是六人组;

  学校组织的旅行资金有限,学生们要多人一间合宿,而且有些房间谈不上舒适,有人要打地铺,学生们有时候会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决定谁住在更好一点的房间。在节目中,六人组也同样要通过做游戏,来决定谁和谁睡一间。

  

  正是这些通过拆解真实修学旅行而制定的规则与细节,让节目多了真实感与合理性。韩网的评价也证实了这一点,“科科科,想起和亲故一起修学的日子了”。

  当然,无论是哪种类型综艺,“人与人的故事”永远是节目的核心看点。修学旅行基本都是发生在同龄同学之间的,但如果凑齐一群同岁朋友旅行的话,那就与《in the soop 友情旅行》之类的旅行节目差别不大了。

  《没有数学的修学旅行》在嘉宾设置上,采取了四位92line同岁亲故+两位85后大哥的组合。“老少组”在旅行综艺中不是什么新鲜配对方式。但《没有数学的修学旅行》却要求六位嘉宾必须相互说平语,大家以同辈方式相处。

  

  韩国前后辈等级森严众所周知,而综艺节目中出现的“失序”,无疑是别样看点。

  四位92line的弟弟,从一开始嘴上说着平语,但肢体语言还保持谦恭的模样,到后来完全把大哥们当同龄朋友,整起蛊来毫不手软,甚至录制结束后还想延续“平语time”。

  而大哥们,偶尔想发挥一下前辈威严,又会自己念叨着“我们是亲故,是亲故呀”,乖乖认怂。

  

  这种说平语,以同龄朋友相处的规则,无疑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嘉宾在对决时在年龄上的顾忌。

  我们会看到,在决定“谁才能吃到丰盛食物”的游戏中, 92line的弟弟们算计老大哥,坚决不肯放水,而大哥们只能饿着肚子接受残酷的事实。

  

  有些可惜的修学题材

  虽然节目有亮点,也通过拆解修学让规则变得更合理。但目前播出的六期节目看下来,冷眼还是觉得有点可惜,“修学”是个很好的切口,可惜的是崔PD并没有完全把它运用到极致。

  如前文所说,“修学”的意义是在旅行中获取知识,节目中也设置了游览讲解、答题以及对应的奖惩制度。但这类真正与知识相关的问答环节,在节目中占比并不大,反倒是一系列与修学关联并不紧密的小游戏,塞满了80分钟的节目。

  

  这些游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节目组设置的,要嘉宾通过游戏决出胜负获得某些“道具”的,另一部分则是嘉宾之间自发的游戏对决。

  在冷眼看来,这两类游戏完全可以在内容上再做出区分,在“修学”的大主题下,节目组的角色就像是校方,是修学的组织者,那么从节目组设置的游戏,不妨都与“知识”关联,强调“修学”;而嘉宾之间的自发对决,则可以更随意,更注重趣味性。

  比如说六人组在北海道的第一顿大餐,饥寒交迫的六个人终于有了品尝北海道当地特产的机会,而节目组则表示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每一道菜,要分组进行小游戏对决。

  节目在这里选取了韩国的猜字地雷游戏,但若换成与北海道或者干脆是和当地特色晚餐相关的游戏,或许能与节目主旨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其次,节目的动因并不明确。

  为什么修学旅行的目的地是北海道,如果只是为了看雪,那为什么不选择韩国自己的江原道,目前播出过半还是没有给出答案。

  节目中对北海道本身的刻画也不多,除了少数几个室外滑雪的镜头外,节目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室内录制完成的,那么跑到北海道录制意义是什么?崔PD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如果是因为天气或其他外部因素限制室外拍摄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参考现实中的修学旅行,以“北海道美食修学”或“北海道人文修学”为主题,合理地将重点从室外转移到室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着北海道旅行的旗号,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做游戏。

  

  当然,也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录制,我们很难看到嘉宾与当地人之间发生碰撞。

  其实这种碰撞因为具备不确定性,往往会是笑点的来源,比如第一期节目中,六人组猜测司机师傅头上的究竟是真发还是帽子,最后谜底揭晓的一瞬间就很有笑点。可惜,这样的碰撞,在后面几期中几乎不复存在。

  

  那么说到本土化改造,《没有数学的修学旅行》的得与失,又有哪些借鉴与规避之处呢?

  最近冷眼恰好刷到了这样一条笔记,有网友称,在长沙步行街,有游客指着黄兴的铜像问同伴这是谁,而同伴答曰:费大厨。

  如果有一档以长沙为目的地的修学综艺出现,或许这位游客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当下的社会情绪决定了旅行综艺是有市场与受众的,从小红书等平台的“听劝”“求攻略”类笔记不难发现,除了在网红地打卡拍照,其实游客还是渴望了解目的地的人文历史的,所以“修学”就有了放矢之地。

  国内旅行综艺已经很丰富了,但像修学这种“以获取知识为旅行目的”的节目不多。

  或许我们可以以国内的某个新晋旅游城市作为修学目的地,通过问答游戏、随堂考试的方式,加深观众对该城市相关知识、历史背景的了解,甚至可以复活曾经的热线玩法,比如嘉宾在随堂考的时候,观众也可以通过线上参与的方式同步答题,加强屏内外互动性。

  又或许,可以在韩综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摒弃掉与“知识”无关的小游戏,把节目做成“修学版《最强大脑》”的模式,让嘉宾在极端时间内去往足够多的任务地点,完成知识获取把知识+旅行做到极致。

  过去三年的特殊情况,使得旅行综艺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几档有微创新之处的旅行综艺表现不佳,更让人唱衰这一品类,认为“短视频革了旅行综艺的命”。

  其实从《没有数学的修学旅行》找对切口,在节目本身存在一定硬伤的情况下,仍旧赢下不错口碑和收视的情形中,我们就能发现,只要有真创新,满足了真需求,自然会有观众愿意买单。

上一篇:原创《漫长的季节》豆瓣高分9.5,张静初备受瞩目,杨幂,梅婷追剧
下一篇:原创欲盖弥彰!曝体育总局大鱼玩金蝉脱壳,妻子退出空壳公司,要跑?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