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牛羊组合对战虎狼组合,没有胜利的可能性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3
手机版

  前言

  牛羊是食草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它们是虎狼的猎物。无论牛羊怎样的"怒发冲冠",它们也是无法战胜虎狼的。在丛林法则中,综合实力才是王道。

  无论是建文帝朱允炆,还是方孝孺,他们都属于文弱书生一类,可以说是"牛羊组合";而朱棣本身就是久经沙场的好手,再加上他身边的"黑袍妖僧" 姚广孝,这两人的组合简直就是"虎狼组合"。这两个组合在战场上厮杀,胜负可想而知。

  "牛羊组合"和"虎狼组合"简介

  这两对组合四个人,因建文帝朱允炆是皇帝,他没有御驾亲征的经历和胆识,所以咱们这次探讨靖难之役就不对他单独进行分析。

  一、方孝孺是何许人?

  在百科中讲的很清楚:

  方孝孺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看到没,他不是军事家!

  方孝孺从小就聪明好学,人称"小韩愈",长大后曾跟着一代大儒宋濂学习,许多的文人前辈的治学水平都不如他。方孝孺身上很有中国古代文人清流的风骨。有一次家中断了粮食,仆人着急地向他汇报,他却笑着说,

  "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

  这大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气概,可是在战场上注重一个"诡"字,《孙子兵法》中讲的很清楚,兵行诡道,象方孝孺这种思维模式放之战场上,就是个"雏儿"!

  朱棣起兵造反时,朝廷的议定讨伐,诏令、檄文都是方孝孺亲笔写的,写得是激情四射、文采飞扬。

  可以说方孝孺是个文人,或者说是一介书生,舞文弄墨还行,但动刀动枪、叱咤疆场,他真不行!

  二、朱棣和姚广孝是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十分器重朱棣,朱棣能征善战,智勇过人,为朱元璋打天下、治天下都立下过汗马功劳。朱棣原本像老虎一样盘卧的自己的领地里,想伺机而动还没有机会呢,这朱允炆偏偏要上赶着招惹他,这岂不是给了一个正想瞌睡的人一个枕头?

  姚广孝人称"黑袍妖僧" ,说说他为什么被称为"黑袍妖僧"就会知道他有多么厉害。学识之广近乎妖,诸子百家,姚广孝样样精通;睿智之巧近乎妖,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之智近乎妖,而姚广孝更甚之;文化成就之高近乎妖,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出自姚广孝之手;鼓动朱棣造反是为妖,朱棣刚开始对是不是要起兵造反还犹犹豫豫,最后能下定决心,都是姚广孝那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劳;在靖难之役中,给朱棣谋划决定性策略的也是这位姚广孝。

  姚广孝人称"黑袍妖僧",那不是江湖传言,也不是浪得虚名!是实至名归!

  靖难之役的背景

  什么是"靖难"?靖难的意思是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靖难之役就是围绕着"靖难"二字展开。

  一、朱元璋封王

  当年朱元璋为保他的大明朝能千秋万代,他把他的24个儿子和1个孙子都分封到全国各地为藩王。按朱元平璋的思路,这些儿孙把守在全国各地的要地险碍,可以严严实实地把京城保护起来。

  二、靖难之训

  朱元璋把儿孙们都分了封,还专门制定了让这些儿孙们保护京城的制度,即外地藩王可以发兵京城擒拿皇帝身边的奸佞之臣(清君侧),前提条件是皇帝发出需要外地藩王勤王的诏书。

  三、建文削藩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朱元璋当年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们都早已做强做大,各藩王在各自的属地里都有成建制的军队。这种形势对朱允炆的统治是十分不利的,想想啊,"有枪便是草头王",各地的藩王拥有军队,就意味着拥有对抗皇帝的实力,朱允炆肯定是要担忧的。

  解决的办法只能削藩,削藩就势必引起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地步就会引起战场,这一切都发展地顺理成章。

  朱棣是所有藩王中实力最强劲的一个,也是能力最为强悍的一个。朱棣看着兄弟们一个个都着了建文帝朱允炆的道,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方孝孺一介书生应对一场残酷的战争,想胜利就只能是梦想

  靖难之役一开始,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就无可用之将,为啥?朱元璋为了保朱家江山不落外人之手,早早把那些老将杀得快没了。也里也说明了朱允炆的失算之处,你没有实力削什么藩呢?

  战争一旦开打,就没有回头之箭,没有可用之将也得打啊,所以才有了方孝孺上战场。方孝孺不是写了征讨朱棣的议定讨伐,诏令、檄文吗?朱棣那边也毫不客气,针锋相对地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方孝孺靖难之役中给建文帝朱允炆出了许多谋划,每个谋划都透露着满满的书生气,根本就不能叫战略谋划。

  一、大名府斗法

  建文三年,朱棣的燕军攻打大名府后,朱棣给朱允炆上了一封书,说是让朱允炆交出朝廷中的几个奸臣(清君侧),双方停止战争。

  方孝孺给朱允炆出主意,天气正热,燕军肯定在大名府呆不住;先答应朱棣的要求,因书信来往得一两个月,燕军等朝廷的回书肯定等得心烦气燥;派兵进入山海关,攻打永平,同时派人通过卢沟桥直接进攻北平;燕军本来就在大名呆得心烦,见后院起火,肯定回军救援;趁燕军退兵回援的时候,朱允炆派兵跟进攻打。

  朱棣是什么人?他带后出征怎么可能不防着有人进攻他的后院?朱允炆派出攻打朱棣后院的军队半点好处也没有捞着,损兵折将大败而退。

  还有,方孝孺派人给朱棣送回书时,还动了个小心思。方孝孺派去送回书的人是大理寺少卿薛岩,他让薛岩到了大名府燕军那边后找机会离间燕军的将领们,结果薛岩根本没有那胆量。

  这又是方孝孺在想当然!离间计是用在对方有矛盾的时候,得先找到矛盾才能使用离间计。薛岩到了燕军那边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他怎么用离间计?别怪薛岩胆小,谁也在那种情况下用离间计,说错一句话就是个死!

  大明府斗法,朱允炆的失败全是方孝孺想当然的结果。

  二、方孝孺离间朱棣世子再次失败

  朝廷的军队和朱棣的燕军在作战中一败再败,朱棣又一次派使上书,让朱允炆交出朝廷中的几个奸臣(清君侧),双方停止战争。朱允炆想答应,可方孝孺坚决阻止,说什么错过现在的机会以后就没有机会能消来朱棣了。

  看看这方孝孺口气大的,就凭朱允炆和他方孝孺能灭了朱棣?

  朱允炆听从了方孝孺的话,杀了朱棣派去的使者。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自古战场上的规矩,朱允炆和方孝孺连这点都搞不懂,还想打胜仗?

  方孝孺得知朱棣的世子性情仁厚,另一个儿子十分狡诈,就用动了心思离间人家哥俩,想给朱棣制造内部矛盾以乱燕军的军心。方孝孺派使者拿着带有朱允炆玺印的书信去安抚朱棣的世子,结果人家世子连信也没有折,就连信带使者一同交给了朱棣。

  方孝孺离间朱棣世子再次失败,还是方孝孺想当然的结果。

  三、南京保卫战,死板用兵。

  朱允炆一系列的战败,可是并没有把精锐全都消耗完。朱棣打到南京城下时,有人劝朱允炆先行转移,然后再招集人马应战,方孝孺坚决要求死守待援,还说什么大不了为了国家社稷战死。

  这叫什么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结果朱允炆还就听了方孝孺的话,死守在南京城。朱棣也没客气,没费多大气力就破了城。

  南京保卫战是方孝孺最没脑子,最大的失算,足以看出他没有军事家应有的把控全局的能力。

  当时朱棣兵临南京城时,并没有消灭完朝廷的军队,朱棣是听从的那个"黑袍妖僧"姚广孝的建议,绕开朝廷军队外线的主力,迂回进兵,攻击南京。这时候如果朱允炆避开朱棣的锋芒,完全有机会再战,因为外线还有军队啊。朱允炆和方孝孺非要在南京死扛,这一死扛正中了"黑袍妖僧"姚广孝的计。

  说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败给永乐帝朱棣,方孝孺的参与是主要原因,这是一点也没有冤枉他!术业有专攻,打仗根本就不是他方孝孺的专业!业务选手对打职业选手,呵呵,咱们后人也只能呵呵了。

  听雪者说

  靖难之役的发生是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必然结果,靖难之役失败也和朱元璋有莫大的关系。如果朱元璋不将朝中大将诛杀殆尽,朱允炆也不至于在靖难之役时无将可用,如果朱允炆有将可用,方孝孺一介书生也到不了战场上"臭棋百出"。

  历史不能假设,也不能重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古人,都是为了传承文化,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惋惜、感叹都没有太大的意义,生在现代社会,反思古人,只为了做好自己。

  参考资料:《明史》

  听雪之无声,察未动之机。听雪者评文说字只是就事说事,各位切勿对号入座,祝大家身心安康!

  声明:本文由听雪之无声1919原创,欢迎关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小编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一世独尊》落榜,被吕家先生这部9.8分小说超越,强势崛起
下一篇:久别重逢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