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专辩论赛金钱辩那一场,为什么被许多辩友成为“最经典一战”呢?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单就比赛来看,这场比赛的战术安排或许并是不是教科书式的完美,但是并不影响金钱辩的地位。

  在这场比赛之前,大陆辩论的风格自93年狮城舌战开山以来,到西交四剑的“铁立论,快思维,美意向”,大多是在语言上取胜,以至于我们对辩论的印象就是语言的艺术。

  及至金钱辩,我们发现:语言并不是一切,除了语言,更重要的是逻辑。

  于是穷究逻辑成了辩论的另一种风格(05年电子科技大学可见一斑)。

  在这场比赛之后,以少爷为代表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但是依然没有放弃逻辑。

  以上全凭印象,想到更多的再补充吧。

  不请自来;

  首先,我们要明确提主所说的“经典”是什么意思。

  在本人看来,金钱辩在华语辩论中所处的地位,不能用“最经典”来形容,如果非要给个标签,那就是“最有代表性”好了。

  就好比说道中国围棋的代表人物,大家第一反应是“聂卫平”,但聂卫平的水平比不过吴清源。

  就好比说道中国小说的最高峰代表,大家第一反应是“红楼梦”,但其是艺术水平最高也有待继续研讨。

  金钱辩最受关注,但其所展现的辩论水平是不是最高的,观众接受的美感是不是最好的,不见得。

  纵观当年的国际华语辩论赛发展脉络,本人可以做以下评价:

  93年是进入观众视线的一年,狮城舌战开启了大陆辩论热;

  95年是转变观念的一年,大家开始关注台湾辩论的特点和可以借鉴的地方(林正疆出现)

  97年是值得沉思的一年,而华语辩论界开始知道辩论不是死背稿子,而是思维的真正交锋。

  99年是扬眉吐气的一年,西交四剑开始展现“铁立论,快思维,美意向”的辩风,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随后便是01年的金钱辩,由于万众期待,所以武大辩论队备受关注。而这场比赛收到了随后的极大讨论,原因有以下几点:

  1 99年大陆辩论队的完美表现,使大陆观众对武大的比赛万分期待;

  2 武大辩论队在前面几场的比赛中表现优异(与新加坡队伍的英雄辩等),使大家更加期待大决赛;

  3 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带有优劣势的问题,使处在劣势的武汉大学备受关注;

  4 输比赛之后的一本《金钱辩》,随着主力队员的讨论使大家对优劣辩题、评委选择等方面问题开始关注。

  不管怎样,这场辩论赛成为了很多人开始接触辩论的钥匙,我接触的很多辩手都是当年在课堂上看了这场比赛而开始对辩论感兴趣的。不管走了多远,我想我们都应该对这场比赛和武汉大学表示感谢,这无关技巧,关乎对于辩论的情怀。

  这或许就是“走了太远,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吧。

  我个人认为这场比赛并不是水平最高的比赛 也不是华语辩论史是最重要的比赛但是其经典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这场比赛极其精彩好看 很多高水平比赛比如99美是主客观 10用人不疑其实作为辩论新手或不打辩论的人是看不懂且看不下去的 但是金钱辩理论简单易懂 语言精彩幽默 充满了大量交锋的急智 幽默的段子以及不同辩论风格的碰撞 即便是圈外人也会看的津津有味甚至大笑鼓掌 很多人正是被这场比赛吸引才走上了辩论之路

  其次 金钱辩双方上场辩手实力极强 在我印象中 这样该是国辩史上双方辩手实力最强的一次 其中武大的袁丁 余磊 周玄毅 马大陈勋亮 胡健彪都可堪史上前十之列 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这也导致了这场比赛的精彩

  其三 这场比赛极富戏剧性和话题性 这场比赛颠覆了之前国辩场面=胜利的历史 评委将近一个小时的讨论和一票之差也使这场比赛的结果在当时极具争议 也引发了华语辩坛对于场面理论 辩题优劣势以及评委判准的大讨论

  这场比赛开始,大陆辩论开始注重逻辑而不是言语的华丽

  这是一场史上号称“最经典”辩论赛之一,无论你用哪个搜索引擎、哪个视频软件,关键词输入“最经典辩论赛”,“金钱辩”都是名列前茅的辩论赛。

  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

  场上辩位布置呈“八”字形,这样布置好处是辩手不需要太费力的转身就能看到主席、对手和观众。部分大学里用的还是“一”字形场面布局,其实客观来讲:很影响辩手的发挥。

  比赛双方:正方:武汉大学代表队,观点:钱是万恶之源

  反方:马来亚大学代表队,观点: 钱不是万恶之源

  这场比赛词汇之丰富、用典之高明、文法讨论之深入、逻辑推导之严谨的确配得上“史上最经典”之称。各位辩手也堪称个中翘楚,彼此配合、攻防也颇有棋逢对手之感。

  先来看一下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其实这个辩题很直观,正常人遇到这个辩题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构造正反方的立场,觉得都有道理,然后做一个中性的假定:钱是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恶”的根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恶”单纯是人的劣根性使然,与钱无关。且有很多人都是因为有了钱才变坏,做出恶行。

  外行与新手都会有一个“骑墙头”的心理暗示,以显示自己公正不偏私的心理状态。去看辩论赛嘛,肯定不先入为主的支持某一方。其实这很没必要,辩论的乐趣,就是在支持某一方后,再尝试用其他观点推翻它,接受新的理念,如此反复……部分人不喜欢辩论原因也在于此:老是来回推翻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很多人是承受不了的。

  所以客观来说:喜欢辩论或者长期接触辩论的人,他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是非常强的。

  而正是因为观众有这样的常识性中立的“假定”存在,人们对这个辩题能够更公正、客观的去看待这场比赛,正反方谁说的更有道理就判定谁是对的,每个人都有投票的权利,比赛才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而对于辩手来说,这个辩题可不简单。从题意上来说,“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很有迷惑性,什么是“万”恶之源,什么是万“恶”之源,什么又是万恶之“源”,可以说这个辩题有三个方面的讨论方向。

  第一个方向:“万”字该怎么解释。是数量上的一万种还是涵盖一切的统称?亦或者是说数量很多,概略性的表达繁多的数量?

  第二个方向:“恶”包括什么。侵犯别人的利益也许是恶,但正当的竞争和不正当的竞争哪个更恶?小孩子偷水果也许不算恶,那如果小孩子偷钱呢?到底什么样的不好的行为能称得上是恶?界限在哪里?而到了讨论意义的恶又与钱有什么关系?

  第三个方向:什么是“源”。源头、渊源、来源等等怎样融入辩题进行讨论?如果钱是万恶之“源”,钱又怎样控制人的行为?还是有“恶”的心后,通过钱来放大“恶”的行为。那么到底万恶之源是钱还是恶之心呢?能放大“恶”之心的钱算是万恶的源头还是万恶的放大器呢?

  不是辩手,也许根本考虑不到这儿,因为平常人谈话不需要说文解字,研究每个字的意义对题目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场比赛。首先是正方开篇立论: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圣经》中“失乐园”的故事和中国先贤孟子的教诲都说明人之为恶并非本性使然,而是外在的诱惑使人迷失了自己的良知。那么外在诱惑如此之多,为什么偏偏是钱成为了万恶之源呢?

  第一,钱具有与任何商品进行等价交换的现实合法性。一方面,钱是财富的象征,又是一般等价物,它具有无限的效力因此能煽起人的无穷贪欲。但是另一方面,每个人对于金钱的占有又都是有限的,无限的欲望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正是金钱这种效用无限性和占有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它比其他任何物品都更能激起人心中的非分之想,从而使人迷失良知,堕入邪恶。

  第二,钱不仅可以在商品领域呼风唤雨,而且可以使非商品也商品化,它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而且成为了精神价值的筹码。权利、地位可以用钱购买,贞洁名誉可以公开出售,人性、尊严被待价而沽,甚至天理良心也染上了铜臭之气。莎士比亚早就揭露道:金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正是因为金钱具有如此混淆是非、颠倒乾坤的无边法力,它才成为了滋生种类繁复、数量极多的罪恶肆意蔓延的深刻根源。

  第三,人对钱的崇拜还异化了人与钱之间的关系。钱本来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但在现实中,却被人们当做了顶礼膜拜的上帝。因为钱,人们迷失于这光怪陆离的物欲世界;因为钱,人们丧失了内在良知却还浑然不觉;还是因为钱,人生价值和人性尊严都被当做了牺牲品供奉到了拜金主义的祭坛之上。钱作为工具,的确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问题就在于现实中,它已经被人们当作了目的本身在看待。但是,当崇尚自由的人类精神已经被缚上了黄金锁链的时候,他还能自由飞翔吗?谢谢。

  我个人没太研究过《圣经》,但还真不知道她说的“失乐园”是什么。所以我想她有可能是说错了,她想表达的应该是“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被蛇引诱吃树上的果子的例子,通过它来表达人性本善,而经过“外界的诱惑”才做出了恶行。而所谓的(中国先贤孟子的教诲)应该指的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把这个具体的例子和先贤孟子的做人道理并列确实在文法上不妥。而且很有可能让观众在思考的时候,听不明白你要表达什么。

  不过她清楚地表达了“人性本善”和“外界诱惑”结合产生了恶行,立论如此,说明正方的立场从根本上就不认为人的恶行是天性使然,或者是后天教育的缺失。而把“外界诱惑”归纳为金钱,而且在这里,她还做了一个不太明显的比较:(那么外在诱惑如此之多,为什么偏偏是钱成为了万恶之源呢?)意思是说,“外界诱惑”很多,而钱是可以确定的、更强力的万恶之源。那么在这里,正方也隐晦的表达了恶的形式、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大部分都是钱,或者说是以钱为核心的。那么他们的主观思维上就表达了“万”不是一切的意思。

  总结来看,正方的一辩稿表达了一个现实推论:所谓恶行,就是单纯的人类加外在诱惑所形成的错误行为。而在这个推论上,他们为维护自己的说法又建立了三个像论点一样的假说:

  一、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与任何在物质层面进行交换的现实合法性,所以它能煽起人的贪欲。而每个人对于金钱的占有又都是有限的,无限的欲望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这种人的矛盾性与对物质的追求形成了“钱控制人”的假说。(不过私下来看:她的说法并不是很有说服力,钱具有与任何在物质层面进行交换的现实合法性,可怎么就能和人的非分之想来自在一起了?缺少论证。)

  二、第一点强调物质层面,这一点就在精神层面做了补充。而在精神层面上,又表达了钱能改变事物正邪美丑的能力,加深了钱是万恶之源的说法。

  三、在社会架构上,钱作为一个工具,就现在地位已经超过人的地位来说明钱的可怕。

  但这三点“论点”都很缺乏论证,几乎可以说是:因为现实已经有了如此之多的乱象,所以钱成了万恶之源。说实话,论证力很有限。

  之所以说这三个说法“像”论点、且定义为假说,就是因为其不具备有效的说服力,容易被打破。辩题的三个讨论方向他们只涉及到了第一个:对“万”的讨论。且还是隐晦的提出。而对“恶”与“源”也没有进行详述,也就是说,他们的所有推论和想法都建立在主流价值印象的基础上。

  接下来是反方一辩的立论。(注意,在这里主席明确了“破题立论”的说法)。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钱之所以是万恶之源,因为她把钱等同于目的了。那我想请问二辩一个问题,我今天奉公守法地去追求钱,钱也是我的目的,请问钱成为万恶之源吗?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钱有时不是万恶之源,是因为有法律的制约。我想请问各位,法律是不是制约我们钱不赚还是制约我们行为的准则呢?如果是制约行为的准则,那钱还是万恶之源吗?

  接下来,且让我开宗明义,理解一下辩题的几个重要意义吧。钱,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不经主动性的交易媒介。而恶只是一个价值上的破坏、行动上的破坏,而我们所谓的源就是事情的起源和根本。对方辩友告诉我们钱是万恶之源,就得告诉我们,一切恶的根源是由钱导致出来的。我方认为:不是。因为钱根本就无法导致万恶之源有两个特性,第一,它无法告诉我,钱如何全面性的涵盖一切恶源;第二,钱不具有“源”的根本性。如果对方辩友说钱是根本、是万恶之源的话,那就请你解答我方以下的四大疑问:

  第一,世间上的恶可是成千上万,难道用单一的钱就可以解释所有的恶吗?强盗杀人放火也许是为了钱,但难道今天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甚至是种族大屠杀都是为了钱吗?第二,今天钱的起源其实是错综复杂的,我们无法将它归类成一个共同的源头。我们知道独裁者排除异己可能是为了钱,但难道他就不可以为了权势、地位或是因为愚昧吗?可见,如果以钱作为万恶之源,是有点以偏概全之嫌。第三,今天,萨特这位哲学家就告诉我们:人具有自由意志,人是有选择的权力。因此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而做出一切的责任。我们不应该把一切的恶的罪行都怪罪于钱上。同样是钱,但是为什么君子求财却是取之有道,小人求财却是偏偏喜欢偷盗呢?可见,关键根本就不在于钱嘛!第四,今天如果钱是万恶之源,为什么有人会用万恶之源来行善呢?陈六水先生创办了南大,而我们看各地的华人也在华东的大水灾时候慷慨解囊。如果钱是万恶之源的话,那到底这个恶源如何结出善行呢?谢谢各位。

  反方的立论很不错,虽然在辩题的三个讨论方向上层次并不太分明,但都涉及到了。且作为单辩题辩论赛的反方,完整的做好了反方一辩稿的任务。也就是说,反方的立论都是攻击属性的。

  而在反方反驳正方立论的时候,所谓的“破题”没有做好。反方一辩在第一段的话没有逻辑关系。第一点:他说(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钱之所以是万恶之源,因为她把钱等同于目的了。)然后又说(那我想请问二辩一个问题,我今天奉公守法地去追求钱,钱也是我的目的,请问钱成为万恶之源吗?)这两句话前后没有承接关系,这属于文法错误。也许观众不会计较,但遇到严谨的评委,是要扣分的。而他说的第二点:(对方辩友告诉我,钱有时不是万恶之源,是因为有法律的制约。我想请问各位,法律是不是制约我们钱不赚还是制约我们行为的准则呢?如果是制约行为的准则,那钱还是万恶之源吗?)也是一样,正方一辩没有明确的指出“钱受到法律制约,有时不是万恶之源”这样的言辞,属于错误理解,一样是不合理的。如果换成“对方辩友的立论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因为她提到………”就可以了,这样表达就可以有一种“归缪”的攻击技巧。但当然这也不能说明反方一辩的实力有问题。可以这样想:反方一辩的发言“破题”的部分是现场写的,而后面的“立论”部分则是在场下写好的,就能理解为什么他的发言不如后半部分流利的原因了。

  所以说,作为辩手不仅仅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一定程度的演讲能力,更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不会被紧张情绪影响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方一辩在场上“破题”部分的逻辑问题可能是因为他在慌张的写稿时没有听清楚正方一辩的发言,只听了个大概所以才会犯错误。

  再来说说反方的立场,他们的立论还是很不错的,在辩题的三个讨论方向上都明确了定义,并且抽出了两个主攻方向:(第一,它无法告诉我,钱如何全面性的涵盖一切恶源;第二,钱不具有“源”的根本性。)也就是说,在对“恶”的定义上,正反双方默认的达成了一致,都是符合主流价值观对恶的定义。而对于钱,正方认为是(一般等价物),反方做的更深刻一些,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不经主动性的交易媒介。)这样形容,钱对恶行的影响就归结到“人的选择”了,因为(不经主动性的交易媒介)嘛。而单纯的比较对钱的定义,虽然看起来程度不同,但没有根本上的出入,所以不用纠结。而两个主攻方向明确了反方立论:

  一、钱不能滋生一切罪恶,也就是说许多恶和钱无关。同时呼应辩题第一个讨论方向:“万”是不是一切。反方隐晦表达出“万”是一切,所以钱才不是万恶之源;

  二、钱不是“源”,也许钱与相当一部分的“恶”有间接关系,但不能说其是“源”。

  至于他最后的四点疑问,则完全是抒情式的攻击,且不是并列型的攻击:第一点和第二点相同,许多恶行与钱无关;第三点是说万恶之源也许是人,钱没有选择的能力;第四点是说恶源不可能结出善的果实。而纵观整个反方一辩稿,我们发现这四个疑问和他们的论点的作用差不多。而从形式上看,这四点疑问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等同于设定了战场,改变了战场方位。因为正常的正反方攻防是立足于正方论点上进行拉锯战,而这场比赛反方似乎在正方的城墙下架起了战阵等着正方来一决雌雄。不过主动权确实还握在反方手中。

  接下来看正方如何接招:(此时主席说的是“进一步阐述正方的观点”,可能是因为时代不同赛制有所差别,那么按主席的意思正方在这一环节中的任务应该是在“城里”调整战阵,设定方略准备决战。)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同学有四大问题,可惜一个前提错了,他们告诉我说,《辞海》中“万”是一切,可是我方也查过《辞海》,无论是《辞海》、《辞源》,还是《说文解字》,万从来就没有一切的意思。对方同学用的是不是盗版的呢?不过盗版也是钱造的恶呀!对方同学,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说一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是不是说他要经历一切的苦呢?那这个人肯定不是男人,因为男人再苦也没受过女人生孩子的苦;不过他也肯定不是女人,因为女人再苦也没有受过男人怕老婆的苦。万是一切吗?

  其实钱是万恶之源,就是说钱能够产生数量极多,而且品种繁复的恶行。这一点,历史早有凭证。想当年,罗马帝国雄据一方,征服给帝国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但是很快,原本纯朴的罗马人就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沉迷于声色犬马的放荡之中,而帝国终于也在这种腐朽和堕落中分崩离析。《圣经》里说让有钱的人入上帝的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然而在利欲熏心的人看来:这是天堂大门朝南开,有德没钱您就别进来!

  到了近代,社会进步的阳光普照大地,然而金钱罪恶的阴影却依然挥之不去。因为钱,热爱自由的美国人却迟迟不肯把自由给予黑人奴隶;因为钱,标榜平等的荷兰人却要强迫东方国家和他签订不平等条约;还是因为钱,高唱博爱的法国人却偏偏忘了把爱给予终日劳作却依然食不果腹的数万童工。

  事实胜于雄辩,一部西方文明发展史清清楚楚地向我们表明金钱化神奇为腐朽的巨大魔力。无独有偶,在东方,无论是古巴比伦王国还是阿巴斯王朝,不都是由富甲天下走上了荒淫颓败吗?而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一个满腹道德文章的读书人其最高理想也不外乎“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把人生看作一场金钱的交易了。因而才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当金钱的魔力使人把羞耻之心和报国之志都抛诸脑后的时候,我们还能说“钱不是万恶之源”吗?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面对着东西方的历史,我们不禁要问:金钱,究竟有多少罪恶由你而生,究竟有多少盛世由你而亡?谢谢大家。

  正方二辩精彩的发言下暴露出他一贯的作风,也可以说是缺点:扣帽子!反方从来也没提到过《辞海》,也并没有对“万”字过多的进行解释。另外,根据主席表达出来的赛制这个环节应该是防守性的“进一步阐释本方立场”,正方二辩的方式选取不恰当。(当然也有可能主席对辩论根本一窍不通,所谓的什么“进一步阐释”、“开宗明义”、“反驳………”很有可能是随意说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懂行的主席对辩论赛有多么重要,不然会影响比赛环节开展,甚至影响比赛胜负。)

  但他的攻击方向是对的,反方确实明确的提出了“万是一切”的概念,也就是他们的第一个论点。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意思是没有歧义存在的。另外,正方二辩的优点从花辩的风格中升华了,他还融入了自己擅长的历史资料素材,并有方向的提出了从西方到东方历史的立体逻辑思维,增强了说服力。而且他出色的语言技巧也与观众产生了共鸣,通过掌声就能判定他的发言有多受欢迎。这样纯粹的攻击套路是很值得有激情的辩手学习的。

  但总结来说,也就第一段是干货:“万”不是一切,也稍微带点儿防守的意思,并且,他的(不过盗版也是钱造的恶呀)可谓扣帽子这一不合理行为上的“画龙点睛”之笔,虽说一开始的出发点有误,但确实切合题意,赢得了观众评委的肯定。(虽然不值得推崇,但不得不说在辩论赛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里,适当的“欺骗”也并非不可以用,只是不值得推崇。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骗,一旦骗局被拆穿,扣分更多。不过在心理学上看,在比赛过程中的紧张情况下,有人说你说过了,你还真就会恍恍惚惚间觉得你说过了,达到被人骗的可能。所以,能够咬死自己说过或者没说过的话,也是十分重要的。)到了这一步,比赛就到了定义战的领域,争“万”到底是不是一切。

  另外,必须客观赞扬一下正方二辩的实力。他花辩的辩风实在精彩,“举例子”这样一个太过平常的手法被他用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高逼格程度,举例西方各个国家横跨多个历史阶段和战争名场面,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到出名但并不常见的,堪称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地步。也可以看出,这位辩手的阅读量有多不一般,这可不是单纯的场下准备充分,几个例子这样信手拈来可不是做好准备就能说得出的。

  接下来是反方二辩的发言:(主席说是“反驳正方观点”,这就有点儿像法庭申论式比赛的味道了,没有攻辩环节。)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一个苹果,你不管再怎么切,它终将也只是一个苹果。既然对方似乎列举了很多种的恶,但其实就只有一种:那就是贪钱。而世间的万恶真的就只有贪钱一种吗?而且对方说,今天万不叫做全,那我想问对方辩友,今天我说你万万不可同意我的立场,是不是说,你大部分时候不同意,偶尔可以同意一下呢?

  而今天对方主辩的逻辑很有趣,他今天告诉我们:因为对金钱的追求是无限的,而对财富的占有却是有限的,所以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了。那既然我说,我对道德的追求也是无限的,可是我所拥有的道德也是有限的,所以道德也是万恶之源吗?照这样的逻辑今天健康也是万恶之源,今天爱情也是万恶之源了。

  OK,继续阐述我方立场。我方认为钱不是万恶之源,为什么呢?因为钱无法全面性地涵盖世间所有的恶。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妇女,趁她丈夫熟睡的时候竟然用菜刀狠狠的把她丈夫的子孙根切下来了。我们说这种惨案的发生到底是因为家用给的少,还是因为仇恨呢?而我们更看到,大马有一个痴心汉因为他的女友另结新欢,结果,他就把他的女友分尸十三段。这个恶的导因到底是他内心的仇恨,他内心本来的这种憎恨,还是因为他的女友没有给他分手费呢?我们更看到,第三,价值的非理性违反。我们知道,今天不忠、不孝、不仁等等都是恶,可是我们看到,吴三桂让清兵入关,他为了是陈圆圆,而不是美元。而今天,我们更看到,如果你走在路上,你看到一只狗,你踢它一脚;你看到一只猫,你踩它一下,到底这是因为你有暴力倾向还是因为那只猫和那只狗欠你钱呢?所以我们知道,因为综上所述,世间的很多恶绝对不在于钱,钱不能引导恶的出现,钱到底能是万恶之源吗?如果真是万恶之源的话,请对方解释种种以上的恶到底跟钱有什么直接关系。谢谢!

  反方这次的反驳其实就不是很好,因为没有达到攻击目标。只对“万”字提了一句,不足以反驳对方的定义,且文法错误,对词性理解不够,形成漏洞。

  从原文上看,也能看出该辩手思维不够严谨。(一个苹果,你不管再怎么切,它终将也只是一个苹果。)这就有误区了,你只能说苹果泥也是苹果,你不能说一个苹果切几刀它还是“一个”苹果。另外,反方二辩形容正方的逻辑观也有问题:(而今天对方主辩的逻辑很有趣,他今天告诉我们:因为对金钱的追求是无限的,而对财富的占有却是有限的,所以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了。那既然我说,我对道德的追求也是无限的,可是我所拥有的道德也是有限的,所以道德也是万恶之源吗?照这样的逻辑今天健康也是万恶之源,今天爱情也是万恶之源了。)这样的论断他缺少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讨论的核心是钱与万恶之源的关系,并非其他事物。而且人对财富的追求远不是对道德、爱情的追求可以同列比拟的,造成的后果也是一样。他这样说只能表达对方逻辑不正确,却把自己也解决不了的“道德”、“爱情”问题也扯进来了。打辩论赛,特别忌讳偏离主题,虽然看似只是错误举例说明正方的问题,但如果正方揪着这一点不放,反方就要消耗大量时间解释,也就是说,反方二辩的发言为己方引入了进攻的负能量,不利于己方接下来的发挥。

  包括他后来的举例,引入“吴三桂”这个争议性颇大的人物,也很有可能被对方抓住反利用,内耗进攻能量。

  这里解释一下“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意思。不仅仅是辩论赛,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你要去学校学习,偏偏得自行解决路费、伙食费等等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就是为你“学习”的主观动力产生了负能量。辩手打比赛时,举例不要太随意,千万要注意切合题意且符合大众心理,你看到吴三桂有情有义你就说他是好人的话,就很容易被对方利用,造成损失。

  另外,反方二辩提到了(我们更看到,第三,价值的非理性违反。)注意他此时看了一下手卡,这说明他一半是自己发挥,一半是看稿。侧面印证他的水平还是不够,不能处理好资料和临场发挥的关系,造成发言的断层。他前文没说到第一、第二,就突然来了个第三,虽然大部分辩手都会因为受情绪的影响现场卡壳、忘字等意外,但像他这样出现明显“断层”状况的,只能说还是太依赖手中的提示词了。

  所以总结来说,反方二辩的发挥是不成功的,没达到攻击或者防守的目的,而从他的论述上判断,这两点他都涉及到了。也就是说,他也攻击了,但攻击没有产生杀伤力(他只说了有许多恶行与钱无关,但没有说明与钱无关的恶行占所有恶行的多少,不能证明“钱不是万恶之源”这一根本立场);他也防守了,但防守的不够没有改变对己方不利的形式(“万”到底是不是一切)。

  接下来看正方三辩的发挥:(这里主席说的是“请三辩对正方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补充”,我们就能看出这个主席的不专业了,正方全是对自己的补充,反方就一味的反驳,用词重复且没有这样单纯进攻或防守的赛制,影响辩手发挥。)

  正方三辩:谢谢主席,评委,各位好!对方同学的问题,我会一一解答,请不要着急。首先,对方告诉大家,万万不可表明一切的意思,您搞错了。万万不可的“万”字是一个副词,我们今天说的万恶之源的“万”字是一个形容词。您把副词和形容词来做类比,是不是叫做把马嘴安到牛头上呢?

  对方同学今天要我方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邪教问题在哪里。可是您知不知道,您举的那个麻原彰晃的例子,麻原彰晃的一根头发卖给他的教徒要卖三万日元,一杯洗澡水要卖五万日元。他嘴上不说,心里想的还是钱呐。其次,对方同学谈到了家庭暴力,那我们想一下,家庭暴力大多数是男人打女人,男人打女人时说什么:“我辛辛苦苦赚钱养家,你还不好好伺候我?”还是钱呐!第三点,对方同学还谈到了仇恨。让我们想一下,仇恨是什么。中国人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可是现在有的人没有钱可以卖老婆,有了钱可以出卖自己的父亲,还不是仇恨吗?最大的仇恨都是由钱而引起,对方同学还能否认钱是万恶之源吗?第四点,对方同学还提到了吴三桂,他说吴三桂是为了陈圆圆,这样的借口对方同学能相信吗?如果吴三桂真的是为了陈圆圆,之后他在清兵入关的时候已经做了云南王,陈圆圆已经到手了,为什么还要高官厚禄,心里还不放松,还要做皇帝呢?还是为了钱呐!对方同学以上种种例证都不能证明如何否认我方观点呢?

  刚才我方二辩已经从东西方的历史给大家证明了钱是万恶之源。现在再让我们看看这个现实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在政治领域,因为对金钱的崇拜导致人们对权利的追逐。而一旦获得权利,又以权利为工具来攫取金钱,从而形成对方同学深恶痛绝的权钱交易。在经济领域,由于金钱的巨大魔力,导致了人们违背自己的天理良知去制造假冒伪劣,牺牲自己的恻隐之心来打击竞争对手;甚至在面对冰冷的绞刑架时,依然能够表现出飞蛾扑火般的莽撞与冲动。在日常生活领域,同样因为钱,一些人可以杀人放火,抢劫绑架,拐卖人口,贩卖毒品………这些活动,哪一样没有深深地打上金钱的烙印呢?面对金钱造成的骇人听闻的一切,如果对方同学还能告诉大家钱不是万恶之源的话,我只能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来与对方同学共勉:金钱无孔不入的渗透到我们的社会当中,它控制了法律,控制了政治,控制了经济,控制了道德,当我们的一切为金钱所控制的时候,我们将何去何从!谢谢各位。

  这就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气场、用词、目标完成度完全不一样。完全不看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卡壳全文也都流畅真是实力的展现。他抓住了对方对词性的误判,且做出正确解读,这样造成的杀伤力比直接进攻产生的杀伤力更大。从这里,正方对“万”字的定义更加深入观众的心了。

  可能由于新加坡政治和时代的问题,这场比赛被剪切了几段内容,不得不说这是辩论界的一个遗憾。所以正方三辩提到的“麻原彰晃”的例子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自己说的还是根据对手提出的说的。但我们知道他对宗教罪恶的解释也与钱有了关系,包括家暴、仇恨,用同样的方式证明其也与钱有关。而且,在他提到的第三点中,对“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做了一个比较标准:(最大的仇恨都是由钱而引起,对方同学还能否认钱是万恶之源吗),连最大的罪恶都是由钱导致的,更何况小的问题?而且即使与钱无关,那也与正方对“万”字的定义呼应上了,正方本来就不认为万是一切,那么钱是“万”恶之源也就立住了。

  而他的这个“第三点”就不像刚刚正方二辩的发言,他是针对三个类型的例子进行反驳提到的“第三点”,而反方二辩提到的第三点标志着之前没有出现过的一个标志词(价值的非理性违反),有了明确的区别。

  另外,正方三辩对“吴三桂”这个例子也进行了批判式的分析。之前之所以说它不应该被引入,就是因为双方都可以用,且论不出来个结果。其实正方三辩说的吴三桂得到了陈圆圆也不准确,历史书上的内容也不一定是真实的,而且即使他得到了陈圆圆也不能说明他想做皇帝是为了钱,也许是为了权呢,也许是陈圆圆不爱他了呢。所以,这个“负能量”属性的例子谁用都不好。之所以正方三辩发挥出了攻击力还是因为反方二辩自己留下了破绽,且被正方三辩抓住了而且切中要害。

  最后,说说正方三辩的抒情。同样是抒情,对比他的队友二辩的立体式历史框架的发挥,他更多了一丝“不容置疑”。而且,相比于正方二辩那些生僻的,观众听到过或者没听到过的例子,正方三辩的发挥更能影响观众们的主流价值观,(一些人可以杀人放火,抢劫绑架,拐卖人口,贩卖毒品………)这些没有具体却也同样让观众深恶痛绝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家暴、宗教等例子到底能不能证明本方的立场要看辩手的发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一旦做到影响了观众对主流价值观的判断时,比赛基本上就定性了。

  这里题外插一句:很多年前我打过一场“作为当代大学生,看到老人倒在地上我们该不该扶”的辩题,我是反方。严格说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辩题,因为辩题倾向性太过明显。但是我硬生生把这场比赛给打赢了,原因也非常简单,我就是站在作为辩手的立场上去影响观众对辩论赛价值观的评判:那就是作为当代青少年,老人倒在地上我们确实该扶起来,不应该怕“被讹”。但是作为一个辩手,作为在一个在价值观上去判定该不该扶的问题上,我认为不该扶。因为当代社会子女和有许多福利机构对老人是有赡养义务的,如果有老人倒在地上,我们就应该想为什么他的身边没有人照料呢?之所以有老人会倒在外面的路上,很明显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子女或者这些福利机构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作为当代大学生,你把这些老人给扶起来了,那么就是在包庇这些福利机构,可以不用尽心尽力的去照顾老人,反正有的是人做好人好事!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做扶老人这一件事呢?应该,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你却不理不睬,那还是配当一个大学生吗?可是作为一场辩论赛的价值判断,我们要做的就是判定自己应不应该去做,而不是去不去做。

  这样,我成功的影响了观众以及评委的主流价值观,虽说在现场的许多人,即使看到老人倒在地上也不敢去扶他们,只能庆幸自己没有遇到这样一个情况让自己纠结。但是在心理程度上,所有人还是认为老人倒在地上我们是该扶起来的,只不过作为一个辩手,在辩论赛上我们要做到一个价值判定,在这种层面上影响观众们对主流价值观的判定,比赛获得胜利,而且不影响我个人对自己的行事追求。这种进攻技巧是更高级的攻防战,“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次伐城。”所以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在辩论赛的攻防战役里,能够影响观众主流价值观的策略才是最顶级的策略。正方三辩在这一点上确实达到了,只不过在形式上对罪恶的表达不能作为主攻方向,着实可惜。

  接下来是反方三辩发言:

  反方三辩:谢谢主席。首先说要我说万是一个副词,而不是一个形容词。那形容词可多得很,什么叫万全之策,万无一失,什么叫万有一例,万物之灵呢?这些万难道不是指全部,难道是指有例外吗?第二,对方今天逻辑其实很简单,他告诉我们,因为钱有诱惑力,所以钱就是万恶之源。可是我们知道,女性的美对于男性来说也有一种无限的诱惑力,难道男性侵犯女性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女性的诱惑力,女性就是万恶之源吗?第三,对方从一辩到三辩形形色色的告诉我们种种关于恶的类型,其实一句话,就只有一个贪钱而已。但是贪钱,恶在于贪,还是在于钱呢?如果说恶是在于钱的话,那么我告诉你,人类不只贪钱,还贪吃、贪喝、贪睡觉,那么食物、睡觉本身难道又是万恶之源吗?

  钱和大多数的恶都没有关系,但是根本性的原因即使跟钱有关系,钱也未必是恶的必然导因。第一,以钱为目的,未必就让人去行恶。同样是追求金钱,有人奉公守法安分守己,有人作奸犯科、不择手段………关键不在于钱,而在于人追求钱的方法和手段。今天主办当局设定一万元的冠军奖金,难道是诱我们去行恶吗?不,追求金钱不是恶,不择手段追求金钱那才叫是恶。

  第二,以钱为手段就未必导出恶的结果,如果说钱是万恶之源,大家想一想看,恶的根源为什么会结出善的果实呢。今天我以万恶之源来奉养我的父母,今天慈善机构都会以万恶之源来救苦济贫,新加坡政府更以万恶之源来建设国家,这难道是在行恶吗?可见不是哦!那么对方是不是已经默认了,其实是人的行为决定了钱的善恶,但是钱怎么还可能是万恶之源呢?

  第三,以钱的本质而言,钱没有主观能动性,钱是一个没有意识,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对方把一切罪行都归在于钱,这对钱公平吗?那小偷就会说,我偷钱的时候,不要怪我,不是我本身有贪念,而是那个钱太吸引我了。要抓,抓钱,不要抓我啦。这样子不负责任,能够被大家接受吗?

  第四。恶的出现在先,钱的出现在后,请问大家:在还没有钱出现以前,世上难道就没有恶行吗?原始人的时候,在还没有钱出现的时候,他们饿了,就杀掉同类;他的性欲来了,就侵犯异性。这样子的恶,又是什么钱导致出来的呢?因此,恶在先,钱在后。钱又怎么可能是万恶之源呢?谢谢大家!

  可以说,反方三辩的语言不如正方二辩优秀,逻辑不如正方三辩严谨。但他成功的反驳了正方的所有立论,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就是因为他跳出了所有的争论,从总体战略上调整布局,进攻对方立论。

  开篇他表达了三点:一、“万”是一切,(首先说要我说万是一个副词,而不是一个形容词。那形容词可多得很,什么叫万全之策,万无一失,什么叫万有一例,万物之灵呢?这些万难道不是指全部,难道是指有例外吗?)万到底是什么词,各有各的说法,但在这一点上反方已经落了下风,能做出这样像样子的反击也算不错了。而他很聪明的没有在这一点上过多争论,毕竟还有两个点。另外,像(万全之策,万无一失,万有一例,万物之灵)的词也说明了正方对“万”字的形容也不一定对,它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不是。或者说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所以,做出适当反抗反方三辩就转移了战场。

  第二,(因为钱有诱惑力,所以钱就是万恶之源)这一正方论断是公认的。从比赛一开始正方一辩提出了三个论点,但是在后期的作战中,正方并没有用过这三个论点,而是清一色进攻型的把反方的一些问题着重来说。也就说明这三个论点其实并不是正方的基础论断,他们的立论核心还是出于对后期比赛行进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问题,也就是说像“万”不是一切、钱引发的恶行有多大等等。而(因为钱有诱惑力,所以钱就是万恶之源)这一论断是总结正方的开篇立论和后期作战重点结合出来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也给了正方重大一击,也就是辩题的第三个讨论方向:“源”字的理解。他还做了一个比喻,(女性的美对于男性来说也有一种无限的诱惑力,难道男性侵犯女性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女性的诱惑力,女性就是万恶之源吗?)这一明显的悖论就明确了正方在辩题第三个讨论方向“源”上的失误。

  而接下来,反方三辩用了大量的时间着重对“源”的讨论方向进行“炮火猛攻”,分四点来论证钱不是万恶之“源”。在这时,暴露了反方三辩大局观缺失的不足。因为很明显他之前的论述已经确定了正方在“源”字的讨论方向上的错误理解,加之前面在对“万”字的讨论上失利的局面,那么在战略上反方的任务就应该落实在对“万”字的反扑或者在对“恶”字进行争论。如果反方在比赛之前没有对辩题划分这三个讨论方向,那他们也应该在别的方位上对正方进行攻击。

  打个比方来说:攻城时,进攻一方已经兵临城下,守城一方各种扔石头、堵城门………这时进攻一方好不容易砸下了半面城墙,这个时候就应该组织人手冲进城内杀人放火或者加大力度再砸一面城墙。这场比赛打到这个时候反方取得的胜利就像是突破了正方固守的一面城墙(正方没有像样的论点,也就没有炮楼之类的固守点),可反方四辩的选择是拼了命的把砸下来的城墙又砸成了粉末………这真的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接下来是自由辩论环节:

  正方四辩:对方三辩刚才谈贪“贪”,请问“贪”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贝。贝是什么意思?还是钱嘛!

  反方四辩:我倒是对对方一辩提出的整个立论架构很有兴趣:她说今天人为恶不是本性使然,是钱诱惑他的。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钱还没有发明之前,世界上有没有万恶呢?

  正方三辩:原始社会到底有没有恶,伦理学上有争议。但是没有争议的是什么呢?是钱产生之后,恶的种类,恶的形式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犹如黄河之水涛涛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呐!

  反方三辩:对方认为在原始社会钱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那种伦理还有争议,真的是有争议吗?难道肚子饿了就杀掉同类,他的性欲来了就侵犯女性,这种恶还叫做有争议呀?

  正方二辩:这叫做动物性,根本就不是人的善恶。我再请问你,又是什么力量使得色情网站如洪水猛兽一样,打击东方各国原本淳朴的本土文化的呢?请正面告诉大家吧。

  反方一辩:我也想请对方辩友先告诉我,猿人在钱还没有出现以前,是兽性,也就是钱还没有出现以前,人根本就不是人,人是动物。这样的逻辑大家可以信服吗?

  正方三辩:动物性等于恶吗?请大家想一下,对方辩友看到一只老虎吃兔子,会告诉大家这个老虎多么恶,这个恶是我们社会评判的标准吗?对方辩友善恶的观念根本就是界定错误啊!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对方说人没有恶的本性,那请问,贪婪是不是恶的本性,是不是人的本性呢?

  正方二辩:我方已经说了,连“贪”字下面都有一个“贝”字,那不是表示对钱的贪欲吗?

  反方四辩:有一个“贝”字,就是为了钱。那我们今天辩论员的“员”字,下面也有一个“贝”字,你是说我们大家都是贪钱的人喽?

  正方三辩:首先告诉对方同学,在中文的“员”当中,目前的文字当中,没有一个“贝”字。对方同学说,今天的奖杯有一万块钱,我们会不会去贪呢?我们不会,因为我们受过教育,而且还要提醒对方同学,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恶的存在。没有恶的存在对方同学还要讨论万恶之源是不是叫做没有牙齿的老太太嚼牛筋,白费口舌呢?

  反方二辩:对方说交易,我倒想问一个问题,既然交易,是交易人还是交易钱呢?

  正方四辩:对方同学,您的四辩告诉大家说,我方不谈逻辑,光谈事实,可是事实,您一个都没有解决呀!您不愿意说赌博的问题,那好,我们就谈谈毒品犯罪,请问您,毒品犯罪背后的推动力量究竟是什么?

  反方三辩:如果要谈事实的话,我想人类最悲剧的一个事实就是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请问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日本人蹂躏我们中华女性的时候他是为了钱才这样子做的吗?

  正方三辩: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日本人侵略亚洲各国,为的不是经济利益,为的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样的借口,我们能接受吗?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别忙着扣帽子,如果经济发展就是万恶之源的话,那新加坡今日经济蓬勃发展不是把恶源堆的越来越多了吗?对方辩友,请你回答我方的一个例子吧。如果钱是万恶之源,那么到底钱跟东京的沙林毒气案件有什么关系呢?

  正方四辩:经济发展,新加坡的确做的很好。可是日本的经济发展比新加坡做的更好,他还不是一阔脸就说我现在有钱了,我根本就不承认我侵略了东南亚各国啊!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说到日本人篡改历史,我就一肚子气。我想请问,这种不顾事实,掩盖历史的现象,这种恶是钱带来的吗?

  正方三辩:钱多,这叫钱多烧的慌,冲昏了头脑啊!对方同学,毒品的问题,请您告诉大家,是什么让毒贩舍得一身剐,敢把毒品扶上马。

  反方一辩:其实对方辩友来来去去还是谈一个例子,就是贪钱的例子。请问今天我们贪的就只有钱吗?我方问了,色情的罪恶是不是万恶之源。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到底强奸是不是万恶包括在内呢?

  正方三辩:中国人说:万恶淫为首。但是现在有了钱,可以大摇大摆出入红灯区,还认为是风流快活。对方同学把不道德的变成道德的、把不合法的变成合法的,还不能说是万恶之源吗?

  反方四辩:说到“万恶淫为首”,就要让我想到性侵犯。美国根据调查,每三位妇女就有一位曾经面对性侵犯的这种侵扰。请问各位:这个钱有什么关系?

  正方二辩:可我也知道:美国现在每两分钟就有一次抢劫案,每三分钟就有一次盗窃案呐!

  反方一辩:所以对方辩友说得好,又有抢劫案,又有强奸案,为什么今天你的万恶之源导致部分的恶呢?部分的恶等于万恶吗?请你论述一下。

  正方三辩:很简单嘛!对方辩友同学,我方已经重申过四遍了。

  反方四辩:对啊!这个界定本身就是不看原典。请问你知不知道这句话原典是来自提摩太第六章第十节。

  正方四辩:我可以告诉您,中文的原典在哪里。在这里《汉语大词典》中,“万”字一共有九种意思,没有一种是一切。请各位自己去查。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把今天这个辩题断章取义。你只告诉我,这一个“万”字不是万恶之源。成语、谚语、《辞海》也告诉我们:万恶之源所指是一切恶的源呐!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刚才我方的问题您都不愿回答。其实贩毒是冰山一角,现在全世界的有组织犯罪,还有偷渡,卖淫,造假,洗钱,走私………请问其中哪一种不是为了钱呢?

  反方二辩:毒贩有罪,还是钱有罪呢?

  正方二辩:对方同学知道为什么毒贩抓不到吗?因为有官员腐败。请问腐败是不是为了钱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到底是毒贩有罪还是钱有罪呢?

  正方三辩:毒贩不是为了钱难道还是吸毒者服务吗?他干脆无偿大派送好了!

  反方三辩: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一个强奸犯强奸一个女人,是强奸犯有罪,还是那个女人有罪呢?

  正方三辩:对方同学今天的兴趣怎么只在强奸上面?世界上那么多的恶。你视而不见呐!

  反方四辩:所以对方辩友今天谈万恶之源,只看抢劫,那强奸他们就认为不是万恶,那是大善吗?

  正方二辩:强奸当然是恶,可是我已经说啦:现在有人有了钱会进红灯区,连强奸都算不强奸了。这是不是恶呢?

  反方三辩:如果强奸对方同学不能回答,那我就问你:校园枪杀案是不是说杀了一个人,我就可以得到很多钱呢?

  正方三辩:因为新闻媒体播放暴力片,让天真无邪的孩子心理受到蒙蔽,对方同学能说这不是为了钱吗?

  (正方时间到。)

  反方一辩:那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一个事实的例子:美国校园枪击案,到底跟钱有什么关系呢?

  反方二辩:今天破坏公物也不是为了钱,可是破坏公物到底是不是恶呢?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说“万恶淫为首”,那性侵犯和钱有什么关系?请您论证。

  反方一辩:,那通过……………

  (反方时间到。)

  根据双方辩手的发挥,我们来逐个分析:

  正方四辩:对方三辩刚才谈贪“贪”,请问“贪”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贝。贝是什么意思?还是钱嘛!(个人认为,打辩论赛不要用这种拆字的方法来举例,因为汉字博大精深,你能拆出对你有利的,别人也能拆出对他们有利的,到最后,其实什么也说明不了。而且作为自由辩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首先发言的一位,这一手还失了先机。其实在自由辩环节中,谁先发言代表着接下来的战场由谁来定,可以选择对己方有利的问题讨论就是先机的重要性。)

  反方四辩:我倒是对对方一辩提出的整个立论架构很有兴趣:她说今天人为恶不是本性使然,是钱诱惑他的。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钱还没有发明之前,世界上有没有万恶呢? (反方回避了这个自己不想打的问题,抛弃了这个没必要争论的战场,对正方的立论核心发起了冲击。他用了一个最有利的方式:没有钱的情况下,有没有恶呢?这样问的好处是不管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因为都有恶客观存在,就没法论证钱是万恶之源。而坏处是正方也可以选择不回答,因为辩题不一定非要讨论过去,只讨论现在也并无不可,而且正方有一个推定优势:“万”不是一切,也就是说纯粹动物性行为的恶与钱无关,正方也可以说纯粹动物性的人不是人,没有讨论必要。当然,如果正当这么说了,可能会影响观众对正方的印象分,因为主流价值观未必能容得下这么有争议的话。)

  正方三辩:原始社会到底有没有恶,伦理学上有争议。但是没有争议的是什么呢?是钱产生之后,恶的种类,恶的形式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犹如黄河之水涛涛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呐!(这个回复就是用原始社会这样一个有伦理学争议的条件下恶是很难界定的来躲开对己方不利的争执,而且没有说“原始社会的人不是人”这样对主流价值观具有明显挑战性的话语。正方三辩很聪明的选择了用钱在人的贪欲上酿成更大的罪恶来说明钱是万恶之源,而且应用正方的推定优势:“万”不是一切,包容一些有动物性标志的恶行。成功挡下了反方的进攻。)

  反方三辩:对方认为在原始社会钱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那种伦理还有争议,真的是有争议吗?难道肚子饿了就杀掉同类,他的性欲来了就侵犯女性,这种恶还叫做有争议呀?(反方在这一点上的进攻暴露了一个缺乏前提准备的不足,因为在前期反方并没有对“恶”字进行讨论,现在强行进攻一方面是由于其他进攻方向不利不得不为之,另一方面是认为在这一点上有利可图:正方似乎无法解释这些纯粹的、没有钱的作用下发生的恶行是由什么导致的。正方三辩做了一个恶行比较适当的反击了反方,但这个点上确实还有的打。只是在没有前期铺垫的情况下很难达成战略目标。)

  正方二辩:这叫做动物性,根本就不是人的善恶。我再请问你,又是什么力量使得色情网站如洪水猛兽一样,打击东方各国原本淳朴的本土文化的呢?请正面告诉大家吧。(这个回答其实大有深意。色情网站的泛滥就是没有的时候人们不会去想,但有了以后绝大多数人都忍不住去看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罪恶,而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钱。这一例子就是对正方立场最好的诠释,而且印证了动物性与人善恶的区别:不经外物诱惑的情况下动物性不能算恶,而经过钱的升华动物性就变成了恶,因为人经过教化已经知道了善恶,明知道不对还去做,那还能不是恶吗?且呼应了正方最初的立论核心:钱具有最大的诱人向恶的魔力,所以钱是万恶之源。

  但这句话上面的含义我能理解,评委就未必能那样评,观众也就未必能那样想。应该做更加详细、亲民的推论和总结,把这一点战果扩大。)

  反方一辩:我也想请对方辩友先告诉我,猿人在钱还没有出现以前,是兽性,也就是钱还没有出现以前,人根本就不是人,人是动物。这样的逻辑大家可以信服吗?(反方在这里的推导就是在定义人与动物的界限,如果动物不是人,就无法论证钱与恶的关系。所以我说前期没有论证“恶”是反方多么大的一个失误,明明是很值得争论的战场,却频频失利,让正方有充分的时间弥补防御不足。早知道,防御可比进攻轻松的多。)

  正方三辩:动物性等于恶吗?请大家想一下,对方辩友看到一只老虎吃兔子,会告诉大家这个老虎多么恶,这个恶是我们社会评判的标准吗?对方辩友善恶的观念根本就是界定错误啊!(不正面回答具有争议的问题,用大自然的规律来界定恶这一避重就轻的作战思维十分高明,虽然正方也没有提前讨论“恶”的概念,但这样一打,反方就没戏上了。)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对方说人没有恶的本性,那请问,贪婪是不是恶的本性,是不是人的本性呢?(没明白反方的进攻目的,如果说(对方说人没有恶的本性)是反方推论的话,那论证贪婪到底是人性还是单纯的恶有什么意义呢?)

  正方二辩:我方已经说了,连“贪”字下面都有一个“贝”字,那不是表示对钱的贪欲吗?

  反方四辩:有一个“贝”字,就是为了钱。那我们今天辩论员的“员”字,下面也有一个“贝”字,你是说我们大家都是贪钱的人喽?(这一轮对攻就有些随意了,反方的进攻让人捉摸不透,正方的回复更是没有任何意义。但双方似乎很默契的又转移了战场。)

  正方三辩:首先告诉对方同学,在中文的“员”当中,目前的文字当中,没有一个“贝”字。对方同学说,今天的奖杯有一万块钱,我们会不会去贪呢?我们不会,因为我们受过教育,而且还要提醒对方同学,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恶的存在。没有恶的存在对方同学还要讨论万恶之源是不是叫做没有牙齿的老太太嚼牛筋,白费口舌呢?(截此为止,正方依然占据上风,主动权虽说不在,但是反驳有力,在对“恶”的讨论上赢得了优势。)

  反方二辩:对方说交易,我倒想问一个问题,既然交易,是交易人还是交易钱呢?

  正方四辩:对方同学,您的四辩告诉大家说,我方不谈逻辑,光谈事实,可是事实,您一个都没有解决呀!您不愿意说赌博的问题,那好,我们就谈谈毒品犯罪,请问您,毒品犯罪背后的推动力量究竟是什么?

  反方三辩:如果要谈事实的话,我想人类最悲剧的一个事实就是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请问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日本人蹂躏我们中华女性的时候他是为了钱才这样子做的吗?

  正方三辩: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日本人侵略亚洲各国,为的不是经济利益,为的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样的借口,我们能接受吗?(正方三辩的春秋笔法用的好,不管是之前面对家暴、仇恨这样不利的问题还是这次的南京大屠杀的问题,他都能转移观众视角,用别的角度回避对方的进攻锋锐,在技巧上可以称之为“侧方瓦解”,你说日本人南京大屠杀是人性之恶,那我就回到日本人发动战争的初衷,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获取经济利益来说这个例子本身的矛盾,而避开日本人在过程中的烧杀掳掠等等恶行。这样,就成功解决了对方有杀伤力的进攻。)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别忙着扣帽子,如果经济发展就是万恶之源的话,那新加坡今日经济蓬勃发展不是把恶源堆的越来越多了吗?对方辩友,请你回答我方的一个例子吧。如果钱是万恶之源,那么到底钱跟东京的沙林毒气案件有什么关系呢?(反方在策略上的缺失让他们频繁转移战场,日本南京大屠杀其实是很好的与钱无关恶行的实例,任谁也不能为其辩解。正方回避了屠杀这一恶行的进攻,并不代表这个问题就没有杀伤力了,反方应该加大对这个问题的输出,达到“南京大屠杀这一恶行能达到的战略目的:恶与钱无关。”那么同时也能证明正方三辩在对恶行比较上的弱点:不是所有与钱无关的恶行都是小恶。但反方转移了战场,跟着正方三辩的思路走下去,就失去了重要的战机。)

  正方四辩:经济发展,新加坡的确做的很好。可是日本的经济发展比新加坡做的更好,他还不是一阔脸就说我现在有钱了,我根本就不承认我侵略了东南亚各国啊!(反方忘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正方没忘,而且还利用反方提出的日本人的例子,把继南京大屠杀之后日本人又修改教科书企图掩盖恶行的恶行拿来与钱关联,层层堆砌,真是高明!)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说到日本人篡改历史,我就一肚子气。我想请问,这种不顾事实,掩盖历史的现象,这种恶是钱带来的吗?

  正方三辩:钱多,这叫钱多烧的慌,冲昏了头脑啊!对方同学,毒品的问题,请您告诉大家,是什么让毒贩舍得一身剐,敢把毒品扶上马。(掩盖这种恶行可以说是为了面子,但也可以说是为了保持形象去赚钱。正反方这一轮交锋还是正方占据了上风。)

  反方一辩:其实对方辩友来来去去还是谈一个例子,就是贪钱的例子。请问今天我们贪的就只有钱吗?我方问了,色情的罪恶是不是万恶之源。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到底强奸是不是万恶包括在内呢?(面对正方基本没有意外情况的发问,反方当然不能正面回答,而是又总结起来说恶本身:贪钱或者纯恶。但这种说法又绕回了正方已经胜利的战场:“万”是不是一切。)

  正方三辩:中国人说:万恶淫为首。但是现在有了钱,可以大摇大摆出入红灯区,还认为是风流快活。对方同学把不道德的变成道德的、把不合法的变成合法的,还不能说是万恶之源吗?

  反方四辩:说到“万恶淫为首”,就要让我想到性侵犯。美国根据调查,每三位妇女就有一位曾经面对性侵犯的这种侵扰。请问各位:这个钱有什么关系?

  正方二辩:可我也知道:美国现在每两分钟就有一次抢劫案,每三分钟就有一次盗窃案呐!

  反方一辩:所以对方辩友说得好,又有抢劫案,又有强奸案,为什么今天你的万恶之源导致部分的恶呢?部分的恶等于万恶吗?请你论述一下。

  正方三辩:很简单嘛!对方辩友同学,我方已经重申过四遍了。(正方如此回答,就是在和评委说了,也是在强调己方已经确定的推论,避免用更长的时间去争论这个问题。)

  反方四辩:对啊!这个界定本身就是不看原典。请问你知不知道这句话原典是来自提摩太第六章第十节。

  正方四辩:我可以告诉您,中文的原典在哪里。在这里《汉语大词典》中,“万”字一共有九种意思,没有一种是一切。请各位自己去查。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把今天这个辩题断章取义。你只告诉我,这一个“万”字不是万恶之源。成语、谚语、《辞海》也告诉我们:万恶之源所指是一切恶的源呐!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刚才我方的问题您都不愿回答。其实贩毒是冰山一角,现在全世界的有组织犯罪,还有偷渡,卖淫,造假,洗钱,走私………请问其中哪一种不是为了钱呢?

  反方二辩:毒贩有罪,还是钱有罪呢?

  正方二辩:对方同学知道为什么毒贩抓不到吗?因为有官员腐败。请问腐败是不是为了钱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到底是毒贩有罪还是钱有罪呢?

  正方三辩:毒贩不是为了钱难道还是吸毒者服务吗?他干脆无偿大派送好了!

  反方三辩: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一个强奸犯强奸一个女人,是强奸犯有罪,还是那个女人有罪呢?

  正方三辩:对方同学今天的兴趣怎么只在强奸上面?世界上那么多的恶。你视而不见呐!(这一招反击就有意思了,把不利的问题踢还给对方强迫转移现场,在比赛中真的很难有机会做到。因为强奸是很有代表性的与钱无关的罪恶。这也说明了同样的招数不要多次重复使用,任何人都会很反感,显得其没有其他内容只能抓住这一条不放,且没有风度。)

  反方四辩:所以对方辩友今天谈万恶之源,只看抢劫,那强奸他们就认为不是万恶,那是大善吗?

  正方二辩:强奸当然是恶,可是我已经说啦:现在有人有了钱会进红灯区,连强奸都算不强奸了。这是不是恶呢?

  反方三辩:如果强奸对方同学不能回答,那我就问你:校园枪杀案是不是说杀了一个人,我就可以得到很多钱呢?

  正方三辩:因为新闻媒体播放暴力片,让天真无邪的孩子心理受到蒙蔽,对方同学能说这不是为了钱吗?

  (正方时间到。)

  反方一辩:那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一个事实的例子:美国校园枪击案,到底跟钱有什么关系呢?

  反方二辩:今天破坏公物也不是为了钱,可是破坏公物到底是不是恶呢?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说“万恶淫为首”,那性侵犯和钱有什么关系?请您论证。

  反方一辩:,那通过……………

  (反方时间到。)

  总结来看,这场自由辩论还是正方占了上风,条理清晰的把每个战场捋顺且没有太大的失误。而反观反方就有太多问题了,首先是准备不足在对“恶”的讨论上没有达到攻击目标,且在对己方有利的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问题上占了下风,最后所有实例都没有达成攻击效果。

  在之前我说过这场比赛被剪过,以下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一些内容:

  正方四辩:对方三辩刚才谈贪,请问贪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贝,贝是什么意思,还是钱。我请问对方辩友一个你也很熟悉的问题,所以请不要回避:请问印尼前总统苏哈托,是什么力量使他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可以两全的呢?

  反方四辩:是他个人的贪念。我想苏哈托不会说由于是钱的诱惑他个人无罪吧?我倒是对对方一辩提出的整个立论架构很有兴趣,她说今天人为恶不是本性使然,是钱诱惑他的。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钱还没有发明之前,世界上有没有万恶呢?

  正方一辩:对方没有回答我方二辩的问题,那我还要请问您一个熟悉的问题了.是什么力量使得马来亚的球员在联赛中愿意把球往自己的球门里面踢呢?

  反方四辩:一场辩论赛,我们说要讲事实,摆道理。对方辩友空摆事实,不讲道理。您的立论明明告诉我们说,人的本性根本没有恶这一回事,那是你的立论基础。为什么你又告诉我人有动物性这种恶的本因呢?

  正方三辩:动物性等于恶吗?请大家想一下。对方辩友看到一只老虎吃兔子,会告诉大家这个老虎多么恶,这个恶是我们社会评判的标准吗?对方辩友的观点根本就是界定错误。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对方说人没有恶的本性,那请问,贪婪是不是恶的本性?是不是人的本性呢?

  正方二辩:我方已经说了,连贪字下面都有一个贝字,那不是表示对钱的贪欲吗?对方同学请你告诉我们,马来西亚的球员为什么要把球往自己的球门里踢?对方同学恐怕不是不知道,那是因为赌球,赌球是为了什么?

  不算是多么精彩的攻辩,能被剪掉是因为其中涉及了许多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虽说现代社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但也并不是说我们绝对的自由,许多问题还是不能被拿出来讨论研究的,不管是民众还是干部,“自由”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开放言论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规范言论就是个人文明的体现了。这其中的道理还要由各位修仙怪们自己理解。西方开放言论自由所以才获得了无数科学文明成果,可泛滥的民主自由又伤及到了国家根本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现在,我们更能看清东西方发展差异,这和对自由的限制也有极大的关联。

  最后,是总结陈词环节:

  反方四辩:其实刚才一连串的争议都起源于对方一辩在开展论题的时候所犯下的几个关键性错误。一开始,他们展现了两个前提,用这两个前提开展他们的立论。第一,他告诉我们,今天所有的“万”不指全部。但是对方辩友用《辞海》断章取义,只看一个万字,不看万恶之源这四个字,是不是有点离题之嫌呢?对方辩友第二个假定是告诉我们,今天人本身是没有恶性的,这个恶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外在诱惑出来,然后他们就告诉我们说,钱怎么重要,怎么诱惑做恶事。我想请问各位:真的是人没有恶的本性吗?请大家抚着自己的良心,人类本身的贪婪,人类本身的那种兽性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钱是万恶之源,那钱还没有发明之前这种兽性跟贪婪性为什么就突然间不叫做恶了呢?

  根据这两个前提,他们开展出三个论点。第一个,他告诉我们钱本身现在能够等价交换,所以钱是万恶之源。那我想请问各位,为什么钱能够有等价交换这种高尚的能力呢?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按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要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其实真正是万恶之源呢?第二个论点,他告诉我们,今天钱能够成为一个人的精神价值,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必然判断吗?今天一个丈夫殴打他的老婆,本身可能是因为工作上不满意,可能因为情绪的宣泄,这和钱有什么关系呢?第三,他告诉我们,今天钱本身是一个目的,是一个工具,因此是源。对方辩友其实这一点已经阐述错误了,目的和工具不等于一个推导的导因。我们说目的和原因有什么差别呢?一者是说从哪里来,一者是说到哪里去。如果两者是等同在一起的话那么目的和原因有什么差别?

  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今天钱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手段就说明它是中性体,如果是中性体的话,我想请问各位,怎么还会突然间变成了万恶之源呢?而今天我们认为钱不是万恶之源,不是我们想为钱多说好话,而是想给钱一个确切的定位。我们看得到:有人为了钱确然去做恶事;有人为了钱也去做善事啊!今天我为了钱,奉公守法赚钱,但是与此同时帮助国家成长,是善是恶呢?如果这个万恶之源一时会推出善,一时又会推出恶,那他怎么还会是万恶之源呢?如果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个钱能够推导出万恶之源有能够推导出万善之源,那就是告诉我们,他有时是万恶之源,有时突然间又不是万恶之源。那您是不是一半论证自己的立场,一半论证我方的立场了呢?

  我们姑且把那善的一半掩起来不看,我们效仿对方辩友只看恶的那一部分好不好。就算在恶的那一部分,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在社会上出现的恶,基本上可以包含在四个层面。第一个,本身所说的就是极端的信念带来的恶;第二个,就是非理性价值的违反;第三个就是非分之情欲,像邪教啊、恐怖分子、塔利班毁佛事件,甚至到南京大屠杀。这些恶和钱有什么关系呢?还是对方四辩想告诉我们由于这些恶都没有钱涉及在内,所以他们就突然间不是恶呢?那我突然间恍然大悟,原来日本人他们篡改教科书是有根据的,那个不叫做恶,因为没有钱涉及在内。就是说,我们今天把这三个部分没有和钱有关系的恶都撇开不谈,我们只看有涉及钱的恶好不好呢?有涉及钱怎么样呢,代表钱是万恶之源吗?正如刚才所说的,贪钱,钱是恶,还是贪是恶?对方辩友把一当做万的推论方式,能够论证万恶之源吗?在数学上,把一当做万,本身就是一个推断错误;在逻辑上,以一当万,以偏概全,就不能够是一个有效的推论;在内容上,盖着一大部分,只看一小部分,就是以偏概全的诡辩。只看恶的那一部分,有关系到恶就当做是恶的“源”来辩解,是第二层诡辩。谢谢!

  这是一篇能够几乎可以锁定胜局的四辩结辩稿,真的是在在前期有正方二辩花辩魔力和正方三辩雄辩画风、中期自由辩环节频频失利的情况下力挽狂澜,逐一否定,展示了把观众拉回主流价值观这一力挽狂澜的能量。让人钦佩。

  首先,他总结了对方从一辩稿到后面所有发挥,当然这个总结是中肯且没有偷换概念的,完全符合正方的论述。而且把正方的优势一一破解:第一、“万”是一切,也许单纯的一个万字不是一起的意思,但结合起“万恶之源”来说万就有了一切的意思。但这一点并不能说服别人,更别提有这个推定优势的正方。但是在他的结辩中提出了对这一点的质疑就会引发评委的思考:万不是一切,那辩题“万恶之源”是不是一切恶的源头呢?因为之前反方没提过这一概念,所以最后这一句的提出就有了深刻的意义,他让“万不是一切”这一命题“存疑”了!我们没说清楚,你们也不一定对嘛!

  第二、对“恶”的讨论。从结果来看,反方似乎也没意识到这一讨论方向的重要性,但是他对人性、兽性的讨论削弱了钱的催化,符合了主流价值观的倡导。

  如果说他对正方立论的反驳尚且不能形成杀伤力,那么而后他对正方的三个假定的进攻就是毁灭性的了。无论是钱具有与任何在物质层面进行交换的现实合法性,还是在精神层面改变事物正邪美丑的能力反方四辩都做了反驳,且反驳成立。在反驳的最后,还用对“源”的讨论说明正方立场的偏颇。

  那么,结辩到此,反方四辩把辩题的三个讨论方向都进行了定性:万不一定不是一切,万恶之源有一切恶的意思;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也许能随着钱扩大但没有钱恶的人一样很恶;“源”指的是原因,并非目的,万恶之源强调的是恶的成因,不是为恶的目的。三个讨论总结合在一块儿,基本确立了反方的辩证结论:钱不是万恶之源。

  最后,他通过对“恶”的深刻讨论:①极端信念;②非理性价值违反;③非分之情欲。第四点应该是时间的缘故他没说,或者是与钱有关他没敢提。不过这不影响局势,对“恶”的深刻理解标注了其本质与钱无关的特性,至少他总结出来的恶都与钱无关。

  也就是说,他结辩的方式是基本忽略双方争论的结果,重新提出对几大战场的思考,让观众忽略他们在比赛中失利的地方,避免再多失利,反而让大家关注的点放到他的结辩上。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战术得当。但不与前期战场得失结合,终归不能一稿定胜负。

  接下来是正方的结辩: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的确,辩论是对语言和文字的玩味。今天我们很欣赏对方四位同学玩味的能力。然而请问大家了:玩味的前提究竟是什么?是对于基本的概念有一个规范和一个标准。今天这样一本最权威的《汉语大词典》告诉大家:“万”字一共有九种意思。五种是名词,一种是数词,还有三种分别代表极大的、极度的、极多的。因此今天我方只需要证明“钱产生了这个世界上种类繁复、数量极多的罪恶”我方的观点就可以得到证明。而对方同学今天告诉大家:我方要证明钱产生了世界上一切的、微小的、琐碎的、细微的罪恶。这是不是有一点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的嫌疑呢?而且我还要提醒大家,《辞海》是一本辞书,而“万恶”是一个短语。一个短语竟然能在《辞海》里面出现,这是不是有些奇怪呢?

  总结对方同学今天的观点,其实无非是说“恶”源于人的内心,源于人的本性。可是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呢?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我们人都有是非、恻隐、恭敬、羞辱这四端,这才是本心,这才是本性。当心中有了恶念,就像是清澈的湖水里泛起了污秽。这污秽之源到底是湖水本身呢,还是外部的杂质呢?外在诱惑就是我们人心中的杂质,而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则是这种种外部诱惑的抽象化身,所以我们才说钱是万恶之源。

  事实胜于雄辩,今天我们一起在历史中回顾,金钱如何腐蚀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这个时候,对方同学告诉大家,钱不是万恶之源;我们一起在现实中看到了,走私、贩毒、战争,有组织犯罪如何都是因为金钱而生,对方同学仍然告诉大家,钱不是万恶之源;我们一起看到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都在对于金钱的追求之中,充满着血腥、暴力、仇恨与背叛的同时,对方同学仍然告诉大家,钱不是万恶之源?此刻,就在对方辩友侃侃而谈,为金钱进行辩护的同时,我们不知道在金钱魔杖的运转之下,又有多少奸商一夜暴富,有多少暴徒铤而走险。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用闪闪发光的黄金去引诱那些原本淳朴善良的灵魂。又有多少的灵魂在金钱的引诱之下一步一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面对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不能不觉察到。金钱光辉背后罪恶的阴影,我们不能不聆听到金钱喧嚣声中良知的呻吟。是的,钱是万恶之源,然而万恶之源本身并不是恶,只要我们发扬自身的理性和良知,在历史的天平上,钱仍然有自己应该有的位置。在这个恶之源,同样可以开放出美丽的善之花。的确,总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迷失本性,那是金钱无所不能的魔力。然而同时也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返回本心,那是我们心中永恒不灭的人性之光。谢谢!

  不得不说,如果正方今天比赛输了,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乱给人扣帽子这一坏习惯!人家没有提到的东西你非要说人家说过,还信誓旦旦的说人家论证的是错误的。

  第一段,正方对“万”字咬死,它就是没有一切的意思。但是对着一个已经确立的推定优势没必要浪费篇幅再度证明,还数次提到《辞海》给对方扣帽子。其实在前期正方就已经确定了“万”不是一切,在这一点上无论反方如何挣扎都推翻不了。强如反方四辩也只能说到“存疑”,但没有太大意义。正方只要再强调一下就够了。

  第二段,正方四辩讨论的是人的本性,对应反方提到的兽性是不是人性这一论调。但他把重点搞错了,不应该讨论人的本性,而是人的本性与万恶之“源”的关系,也就是辩题第三个讨论方向,定义钱与源的关系。正方从一开始就说人性本善,因为钱的诱惑才作恶。虽说这一思想本身有一定问题,但也不是一定立不住,关键是它与“源”的关系得不到论证,一辩抛出了这个概念,到了四辩就应该顺应着说下去。

  反方没有抓着这一点打我是有些遗憾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很模糊的,也许在社会价值观里许多行为是错误的,但在人的本性中却未必是恶。比如人的性欲来了,他要去满足性欲是一种本能,可到底是去找配偶还是找另一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对象,强迫还是顺应性的满足,结果都是不同的。可这种行为只有放到现代社会才能称之为善恶,在原始社会这只是一种行为,无关善恶。就像老虎吃兔子一样,你能说老虎是恶的吗?但换个角度,人本身性欲来了,自己却因为各种原因压抑了,可当他看到一个漂亮的对象,就压抑不住自己的欲望了急切的用强迫的手段要去满足性欲。这种恶的源头是什么?是人的本性还是对象太诱人?这种恶的源是什么?这个讨论点对反方是有利的。

  但是正方把握了,在第三段,正方四辩用抒情的方式把整场比赛正方有优势的点总结起来发挥,表达了钱是万恶之源。但讨论不深入,还是没有论证钱与恶“源”的关系。不过在反方也没有论证的情况下,正方还是有优势的。

  比赛结束。

  我们看一下评委点评:

  谢谢谢谢!在华语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针对这一场辩论,真的算是精彩万分。正方对“万”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说“它不等于一切”。在策略掌握上由二辩点出这一点,失了先机。反方一开始就把金钱和贪念划分开来,金钱和念头不同,不是一回事。在贪钱不存在的时候,念头照样存在,也许在钱这个工具还没有创造之前,正方把念头定为兽性,但仍然默认念头是存在的。但是正方强调每一个例子,后面都有钱的因素,正方为了应付这个局面,就提出了“万”不代表一切,所以只能证明有很多并不代表所有。

  谈到自由辩论的时候,有同一个事件两方都讲出来,就是南京大屠杀,正反都有不同的诠释。我们认为,武汉大学的语文掌握能力很强,词汇也算是很丰富。当然,一切辩论的胜负除了语文之外,也要考虑到逻辑思维和内容的说服力。这一场辩论当中有很多位优秀的辩论员,各有各自的风格。当然我们评判团的评决是:最佳辩论员是正方第三位余磊同学。今天我们做最后的评决,这个真难真难,非常非常之难。我们五个评判员很难很难得到一致的想法。我现在把我们评决的结果交给主席。

  评委判定:三票对两票,反方胜出。

  我认为,最佳辩手是正方三辩实至名归,无论从哪个角度正方三辩都发挥出了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个人能力。而比赛最终的胜负还是有待商榷的。

  很多评委在评价比赛结果时很难抛弃自己本身的立场,也就是说,他并不在乎比赛打成什么样,也不在意双方辩手的实战发挥,他开始是怎么理解的,最后就怎么评。我们不能确定这场比赛的评委到底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评反方胜利,但正方输了。输了,就说明正方还是没能说服评委相信钱是万恶之源,无法改变评委的固有立场,把与钱无关的罪恶(如强奸、家暴等)缩小在“万”以外。

  不过,个人角度来讲,我还是更支持正方。因为辩论,始终是语言的艺术,既然是语言的艺术,用典啊、观众心理预期啊……都不应该跟比赛有关,最重要的应该是场上辩手的发挥。他们发挥的好,就应该胜利,而这场比赛,不得不说:正方一直是在压着反方打的。而从战术理论上来讲,反方也没有怎么攻入正方的城池,充其量毁了几面墙而已。

  综合来看,这场比赛正反方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个人实力以及配合战术都十分优秀。但不足之处与他们的优点一样明显,那就是他们对辩论赛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对辩题剖析不够深刻,且对比赛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讨论不够深入,不懂的咬死一个点打出优势。不过也能理解,2000年左右的华语辩论对辩论的研究当然不能像现在那么深入。

  总之,作为单纯的一场辩论赛,它无愧于“史上最经典”之名。

上一篇:晚娘 - 来自泰国2012年西野翔主演电影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下一篇:日本伦理电影50年(8页)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