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途径十篇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德育教育途径篇1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德育教育途径篇2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德育途径

  道德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的历史悠久,我国人民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探究数学教学中渗入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据数学历史的德育教育。数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数学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中西数学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数学的图案或圆点,西周出现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现了数学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教学史的介绍,并与西方数学发展历程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我国数学发展灿烂文明的文化财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2.根据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与有关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出数学发展也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3.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教材是针对学生知识传承和思维培养编写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思维和知识的教育。德育教学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但是教学中要保证主要部分的实施,又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渗透。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得到知识、培养思维,又能适当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课前合理引导。数学教学在课前学生预习掌握住课程知识点。教师有意识引导数学知识的历史,学生了解数学课外的知识,意识到数学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德育教育。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适应数学教学,也不能促进数学的德育实施。课前备课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合理预习和规划,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2.课堂中随机寓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中。高中数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主,培养学生的辩证的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课堂教学包括知识教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并运用到德育观念。例如,通过两个圆之间位置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得到:物质时刻能够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3.课后小结的德育途径。课后对数学的总结和练习,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现实。例如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有时会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选择最方便合理的方法。这和高中生对人生的选择一样,人生之路多样,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坚定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三、教师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途径篇3

  关键词:生命教育 德育 护理专业

  生命作为人的载体,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它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随着转型时期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物质观念的变化,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和伤人的现象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不能理性地、成熟地对待生命、理解生命的真正涵义,不但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反而漠视生命的尊严、曲解生命的意义。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恶性事件有上升趋势,自杀、他杀、出走比率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上升,退学、休学比例增大,这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和损失。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对“性命”的漠视,应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充满了仿徨与迷惘,同时也否定了他人生命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缺乏生命道德意识?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一、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她们在正确正视自身生命的同时还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天职,她们每天都和生命打交道,她们除了要关爱自己的生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关爱病人的生命。在临终护理教学中就涉及到死亡教育的内容。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与死亡有关的医学、心理学、精神、经济、法律、伦理学等知识,通过生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命价值观、生命伦理观,使受教育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减少盲目的轻生和不必要的死亡。因此,作为未来白衣天使的护理专业学生,更要深入思考和论释生命的内涵,在探讨生命内涵的过程中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服务于临床实践,维护病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

  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白衣天使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关爱情怀,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履行救死扶伤、维护患者生命健康的神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视野下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

  高校生命教育是树人的教育,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同样应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始终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生命教育的生命化原则,生命教育的价值性原则,生命教育的超越性原则,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原则。

  生活是生命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生命教育要回归的地方。生命教育要引导人过美好生活,必须在生活中才能实现。在生活中,生命教育才能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生活中,学生才是有着自主、自觉的生命主体,生命教育才能顺利进行。而且,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教育,生活中种种关系和现象都充满着生命问题和生命体验的触点。生命教育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必须融入生活之中才能进行。同时,生命教育不仅要以生活为本源,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而且生命教育要引导人过美好的生活、善的生活,这是由生命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决定的。在生命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把生活与课堂连接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使生命教育更有针对性。

  三、德育视野下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学术界中关注生命存在、强调生命体验、促进生命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不断增多。但是要想把关注生命的思想真正落在实处,除了在理论上论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呼唤师生生命活力外,还需要在实践层面体现德育存在的生命意义[1]。欣赏生命价值的德育评价的理论依据是,每个个体生命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我们应尊重每一个生命,学会欣赏每一个生命的价值,使大学生在被欣赏中,完成道德学习,获得德性提升[2]。欣赏生命价值的德育评价使德育评价制度更新了视角,从正面的、积极发展的视角来评价大学生。欣赏型德育评价真正体现了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涵养生命的道德教育宗旨[3]。为此,教师要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审视大学生,他们要能够充分欣赏每一位大学生的“道德生命之美”。比如孔子之所以能够因材施教,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充分欣赏每一位学生。他欣赏子路的勇敢,子贡的豁达,冉求的才艺,认为他们都是能担当重任的人物。“道德生命之美”的创造需要教师真诚地欣赏并且充分地尊重大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健康发展。同时还应当注意发动师生双方尤其是大学生自己对于自我生命的欣赏,因为这样会让教师与学生在德育生活中获得意义感,加快大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目前,在我们的高校中开展“学会欣赏”活动、进行“赏识教育”的实践越来越多。采用欣赏生命价值的德育评价,需要教师对大学生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赏识大学生的优点,交给他们一份自信。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大学生,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就要为他们大声喝彩。在这种生命的欣赏中,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他们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欣赏型德育评价把每个大学生都看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对生命的欣赏过程中,它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笨的学生以智慧,从而使每个大学生都生活在自信中,使他们的生命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源:《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中国学校卫生》2005/12。

  德育教育途径篇4

  关键词:德育教育;新途径;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34-02

  一 德育教师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中职校开展职业指导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中职生成材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学校竞争力的需要。做好职业指导是一件双赢的工作,通过就业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学生的顺利就业也促动了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德育教师应当在职业知道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德育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态、职业目标比较了解。在学校是与学生交流最多、最易受学生信赖的老师,德育教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个好和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作为中专三年“教”学生时间最长的老师,德育教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实施系统、持久的指导,从而督促学生完成职业指导各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任务,将职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保证职业指导的有效性。德育教师应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职业指导的过程,提高对职业指导作用的认识。

  我校共有德育教师11人,其中1人是政治教育专业,2人是法律专业,其余8人的专业与德育课没有多大的联系。与职业指导则几乎没有联系。校级领导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指导指导工作不能完全由德育教师来完成。必须强化职业指导教师的队伍。2010年安排2名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指导师班”,并通过了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今年安排1人。学校计划在4年内,是每一个德育教师都具有“职业指导师”或“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以此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针对以前在该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理念不清晰、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学方法传统落后等问题,做了统一规划,并从教学实践中对课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成立“职业指导室”对从事职业指导教学的老师,实行“职业指导员”持证上岗,保证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对所有来咨询的学生做好登记和建档工作,以便职业指导人员对咨询者进行跟踪指导,使职业指导形成一个长期的过程,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 在校内实训进行安全教育

  我校化机系、化工系、应用化学系和医药系四个拥有自己的实训车间及实验室,并且这些实训车间的设备在沈阳市都是一流的,有些成套设备在千万元以上。中专学生不需要多少理论知识,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学校从新生入学的第二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为期3周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并且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比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检验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凡是参加技能大比武的学生,在毕业时都去了理想的单位,比如华晨宝马、沈阳金杯、沈阳石化、蜡化、三一重工等待遇高的知名企业。并且得到了这些企业领导的认可。

  在校内实训进行安全教育。具体方式:通过反复播放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影视材料,从宏观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通过对设备的具体操作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对我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进行讲解,更加具有说发力。

  三 结合校企合作拓宽德育的渠道

  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走联合协作办学的路,稳定学生就业出路。在合作中使学生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更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促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拓宽了德育教育的渠道。

  1.初级形式——与“蒙牛公司”合作

  蒙牛沈阳公司是我校的合作单位,每年有200多名学生到蒙牛工作。同时学校每年的第一学期结束后,组织应化系二年级200名学生到蒙牛带薪实习一个月,由蒙牛公司为学生开资。

  在实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有的学生工作几天,不愿意干了,有的学生不请假擅自离岗,造成生产损失。原因是:工作太累,肩膀疼,或者车间噪音太大,生产雪糕的车间太阴冷了,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是要解决的学生的思想问题。来到职业学校,具体说来到化工学校,你的职业定位就是一线的生产工人,一线工人的工作地点就是在车间,而不是在办公室。如果想在办公室里也是可能,但需要自己的刻苦努力。这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即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对自己要从事或者已经从事的工作如何进行规划。如何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规划,更新职业观念,优化职业理想,使得自己的行为更积极,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

  通过德育教育和切身的实践,学生体会了劳动的艰辛,虽然他们的手粗糙了,但是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有的被评为生产标兵,有的被评为生产能手,在领取工资和奖金时感受更多的是劳动的快乐。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了解目前本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及企业用人需求以及自身的差距。

  2.高级形式——与“希杰公司”合作

  今年年初在化工系主任胡秀军的联系下,我校与希杰(沈阳)饲料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与跟蒙牛合作进行比较,这次合作是一种无缝对接的合作。具体操作是从化工系的8个班级中选拔出200人成立4个班,命名为“希杰1、2、3、4班”。这4个班的学生与希杰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同。学生在校期间既是沈阳市化工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希杰公司的员工,享受希杰公司员工的待遇。即每个月为我们的学生开资,提供服装。希杰班的学生没有参加工作,却享受了参加工作后的待遇。希杰班的学生的实习有希杰公司组织。近期希杰公司组织“希杰班”的学生到“希杰(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一个月。

  我校通过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在职业指导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凸显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讲座形式。在对在校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见习拓宽视野,让他们对行业发展有更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聘请校企合作单位、企业家做学生的职业指导导师,利用企业家们的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方向、行业发展特点、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和求职过程中的技巧等,以此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学校还可以通过对已就业的毕业生建立用人单位档案,了解毕业生在单位里的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为在校生的职业指导提供现实依据。

  (2)专题教育。选择是人的意识的特征之一,是一种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同时选择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最重要的是要承担选择的结果。我们选择了希杰公司,就应该安心到希杰公司工作,不能用希杰公司的短处和其他公司的长处进行比较。越是通过这种比较就越会心烦。为什么不要希杰公司的长处与别的公司的短处进行比较,毕竟希杰公司为我们提供别的公司没有提供过的优厚条件。

  我们与希杰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就应当履行劳动合同,违反劳动合同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教育,到希杰公司的学生已经能够安心工作了。

  德育教育途径篇5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基本途径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德育教育途径篇6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新途径

  小学生德育工作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他们的道德素养的养成。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来进行,比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当前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只依靠原有的德育教育途径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了。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将德育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根据网络时代小学生的特点,创新德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实施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感恩父母。这是小学生德育教育首先应该提倡的。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对孩子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让他们记住父母亲的生日,为父母做家务。还可以利用感恩主题班会的机会,让家长参与,让父母和孩子进行情感互动。二是感恩师生。教育学生要感谢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使他们懂得如何尊师重教,相互友爱互助。比如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批改作业,体验教师的辛劳,让他们尊重、理解教师,在教师节向老师献真情;还可以开展同学之间表达友爱的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帮助同学或者班级做好人好事等等,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三是感恩社会。组织学生开展爱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读书和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的真情和爱;还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学雷锋活动来引导学生表达对社会关怀的报答之情,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四是感恩大自然。通过感恩大自然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植树节进行植树活动,平时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让他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让感恩大自然教育成为小学生的自觉的日常生活行为。

  二、用故事传递德育教育思想

  小学生德育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心志教育为主,通过故事来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用故事教育学生,由此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故事传播着思想,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精彩故事的演绎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德育工作也是一种新的途径。具体来说,老师可以每周为学生上一节“故事课”,通过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将德育教育寓于故事中。在故事中要少说教,多向学生分享故事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对故事进行评议,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所讲的故事要能够以小喻大,选取的故事内容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理心理年龄,富有启迪意义,这比单纯的说教所达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利用故事进行德育教育,并达到良好的效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演讲能力,在课堂上讲故事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还要将故事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用故事教育学生的德育工作形式简单而有效。

  三、利用校园文化网络实施德育教育

  学校要通过网络构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文化网络教育平台,构建完善的网络教育管理中心。不但教会学生掌握简单的网络操作技术,还要加强学生的上网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看待网络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树立学生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学校可以开设网上论坛,让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从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网络教育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电子刊物,教会学生如何下载电子文稿以及在线阅读,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文章,丰富学生的思想。教师还可以结合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励志活动。

  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

  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而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从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教风三个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师德师风研讨活动、评选活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考核。以教师的师德与业务水平作为考核机制,不断激励教师加强自身的能力和思想道德建设。学校要积极推行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制度,构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平台,坚持开展德育工作会议。发扬师德典范的作用,弘扬师表风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师德师风的明显提升会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新途径的开展方式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将德育资源充分运用到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中去,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力量,通过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构建学生的德育意识,并付诸到德育教育实践工作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久州.怎样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J].课外阅读:中下.2012(3)

  [2]唐惠玉.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提效方案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德育教育途径篇7

  摘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 将大学生德育的培养与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探讨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途径,以及对体育教学改革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德育培养体育教学

  德育就是道德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和政治的教育。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学校体育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教育,才能使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高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4.组织纪律性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5.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6.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7.意志品质教育: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其途径有那些呢?

  一、结合教师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但是学生并非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状态,尤其是当他们有了辨别之后,会对施教者评头论足,表达自己的好恶,我们也曾那样过。因此,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自身的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绪。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德无时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二、运用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特点展开德育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任务。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

  但由于各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又各有侧重点。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三、通过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同时,由于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和竞赛、游戏等活动时,学生之间的联系、协作对抗也较多,不可避免的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发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但是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要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四、心理素质更是德育培养的良好途径

  德育教育途径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05—02

  一、前言

  高校德育是由德育的各项基本要素和相应的配套制度、规定构成,是一个有形、有序、可行、可控、可测的稳定系统组织,是按计划执行的德育实践系统工程。高校德育是完整的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1]。体育德育是指体育教育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良性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从国内学者在此问题上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以及国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对中外德育研究的比较分析情况统计来看,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较少,多数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德育的理论探讨,很少从单个学科的层面去分析德育的渗透途径,因此,本文围绕德育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深入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价值以及相互联系,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高度概括了体育的功能以及德、智、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清晰地指出人的身体及其感觉机能是构成所有知识技能、社会行为的物质基础。目前在高校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独立实体,对教育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和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却主要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缺乏实践性和时代性的道德教育很难实现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德育如果脱离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其效果就会大大降低。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其效果能够直接作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及发展,并逐渐改变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大学生品德的养成是有重要的影响,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因此,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发挥和渗透高校德育的功能,大学生在认同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只有在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中,通过自我选择与自我体验、经过自我内化,这样的德育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优越性

  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具有直接参与性、动态性、身心合一性、社会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的优越性:高校体育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是学生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的最好平台,是一个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德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我建构而成。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时,往往情绪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优越性表现为: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总结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德育因素,循序渐进地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使学生们不仅热爱体育运动,更要在运动中感受一种体育精神,树立勇于拼搏的决心和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认同并鼓励学生的运动实践体验,使德育置于整个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之中,让体育德育似春雨润物般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内化为他们的生命需要[3]。

  四、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1.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影响学生的过程,而是双方交互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首先是由体育教师的主动活动发起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施加影响,而成为德育教育的主导,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教师是整个德育过程的主导,但由于大学生作为德育过程中最基本要素,是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工作中内化的主体,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将德育主体与德育客体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高效率的完成“自主性内化”。

  2.重视隐蔽的德育课程、加强德育的渗透力度

  高校体育教学德育的渗透,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德育内容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之上,向时代和生活开放,不断从社会变革中吸纳新鲜的思想道德养料,充分发挥体育课中的载道和渗透作用,拓展德育传递的空间,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实施隐性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始终,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高校体育德育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或是在体育课程中师生之间做一次坦诚的交谈、聊天等等。这些隐蔽课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有效避免老师直接说教的缺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接受德育教育。隐性课程还可以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思想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实施德育时应该善于把显性德育方法和隐性德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重视高校体育课内外相结合对大学生的熏染作用

  高校体育课外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与大学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德育融于生活,它具有凝聚、陶冶、导向等方面的功能。良好的体育课内外活动是塑造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阳光、空气和土壤,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所以我们不仅在内容选材上强调德育,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课堂组织形式上都应该始终贯彻德育的教育目标,未来的校园必然是开放的充斥德性的生活化的校园,所以,要注意挖掘、整理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体育课内外活动内容,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创造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不同的校园环境对德育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施展个性的场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不断地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锻炼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等。

  4.努力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事实证明,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前提,是作为主体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良好的师德修养与人格魅力。伴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同时,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质量也需要全面提高,要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不断研究德育教育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不断适应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工作需求,凭借教师的个人素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加强品德修养,拓展文化视野,激发教师“自我更新”发展,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品质、高水平、高情操的师资队伍,在实施过程中主动调控发展方向才能使德育工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论建设中国完备的高校德育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4(03).

  德育教育途径篇9

  德育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思想品质和思想道德认识水平都大有裨益。在小学阶段,通过德育教师正确的教学引导,能够保证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有助于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低年级学生因为年纪尚小,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皆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成熟,对社会上的善恶分辨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加强德育工作的进行。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课堂

  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课堂资源,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任务。既要着重在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语文、品德和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文学科优势,在同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其他的一些学科如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也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的形成,还能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除了对不同学科的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师还应该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以使学生能直接快速的获得信息资料。这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理解力较薄弱但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Flas、PPT课件以及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品德教育道具。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很快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观看这些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迅速抓取到正确的品德教育资源,以使德育教育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更生动具体有助于理解。

  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对身边学生的优秀事迹进行表彰,来为大家树立正确的目标榜样。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优秀学生会继续发扬好的品质,多做好事。同时,又能激励其他学生向这些榜样们学习,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形成。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长的配合下,使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学校需要及时通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品德表现情况。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和家长的互动,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为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以让家长切实体会到教育活动中孩子的品德需要改进的地方,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同时,学校也要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针,使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管理。也让家长可以吸取到学校教育制度的精华,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正确的德育培养方向为指导,采用正确的管理方式,做到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研究探讨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法。只有学校和家长积极沟通交流,才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新的互动模式,从而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德育教育,单纯地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寻找德育的新方法,让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修养。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带来的益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而他们却憧憬比较丰富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更多的同这个社会和大自然接触,因此,学校老师应该多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另一方面,可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年人,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温暖,又能让学生们在同老年人的接触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再就是带领大家到大自然中,进行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会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还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去劳动,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又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果实的得来不易,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身临其中的体验经历,而且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

  四、结语

  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满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过去的强制性说教,慢慢转变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人性化教育。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完善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共同参与。在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地做好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真正意识到学生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同学校联起手来,一起监督孩子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从中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的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丁宝宏,傅氏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J].江海纵横,1997,(06).

  [2]李鑫峰.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永恒主题[J].徐特立研究,2003,(04).

  [3]陈宏.转变教育观念,是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灵魂[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S3).

  [4]王呈祥.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学校德育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德育教育途径篇10

  (一)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二)其他学科领域教学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二、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的措施

  (一)做好说服工作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感

  情感陶冶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身边的好人好事,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

  (四)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从而使学生判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表扬是对品德好的学生的一种肯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对个人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对集体的行为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质的一种否定,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

  三、结语

上一篇:《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一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考上研究生的朋友圈文案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