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21部动画片有1465个易被模仿危险点,动画分级势在必行?能否一劳永逸?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7
手机版

  21部动画片,1465个问题:在冰面玩耍、从高处坠落、用电锯锯树等行为均“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偶尔出现的脏话也“妨碍未成年成长”……近日,一份关于未成年人家长如何看待市面上动画片的调查报告引发关注,有网友建议“管管家长,放过动画片”,也有网友呼吁动画分级制度尽快出炉。

  动画分级话题再上热搜,21部动画片共1465个易被模仿危险点 

  4月6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针对小孩家长的调查报告,其中显示引起家长不满的主要有以下21部动画片。

  image.png

  《报告》显示,21部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8成家长支持进一步严格把控放映尺度;家长对这些动画片不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暴力犯罪元素、危险模仿行为、阴暗黑化元素、大量植入广告。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下一步将依法约谈涉及的动画经营相关方;对拒不整改的企业,将考虑通过公益诉讼等手段坚决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很快,#江苏消保委呼吁动画分级#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网友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image.png

  可此类行为全要甩锅动画片吗?网友对此看法不一

  有网友认为,有关部门确实该管一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有网友认为,家长存在引导的责任,不能把问题都归咎为动画本身:

  image.png

  image.png

  儿童模仿动画片多次酿悲剧

  孩子天生爱模仿。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模仿不是坏事,是孩子成长中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但孩子还小,不知道某些高危的模仿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现实中,确实会有一些小朋友因为模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近年来,相关悲剧事件屡见报端。

  据媒体报道,2021年2月,因模仿动画片情节,银川一名8岁小孩撑伞从楼上“飞”下,身体多处骨折。

  2018年7月,一名8岁女童模仿动画片里的攀岩情节,不慎坠亡。

  2018年4月,安徽芜湖一个6岁小女孩模仿动画片场景撑着小花伞从13楼跳下,所幸,女孩拿着伞从窗户跳下掉落在了6楼门面房的阳台上,经及时抢救,女孩并无大碍,仅受皮外伤。

  2017年7月,安徽阜阳年仅4岁的淘淘模仿葫芦娃喷火的动画情节,导致自己家被烧得面目全非。

  2017年4月,江苏昆山的一7岁男孩独自在家时,竟模仿动画片情节,打着伞从5楼直接往下跳!万幸的是,男孩落到2楼时被物体阻挡后才落地,没有生命危险。

  2017年3月,在乌鲁木齐居住的冯先生妻子将孩子锁在家里看动画片,5岁孩子模仿动画片场景,撑伞从11楼跳下,导致严重摔伤;

  2016年12月,6岁蕾蕾模仿动画片情节,抱着水管从楼上往下滑,从5楼摔了下去;

  2016年3月,陕西一个5岁的小女孩,被姐姐翻出的一把电锯,学着动画片《熊出没》中“光头强”的常见动作,在妹妹脸上锯了过去,将妹妹的鼻子锯掉...

  2014年7月,徐州7岁的男孩琪琪模仿动画片《熊出没》情节,趁着家人睡觉的时候,用工具拆下家里的电扇外罩,接通电源,将整只手被绞进了高速旋转的扇叶。

  2014年3月,宿迁一名两岁半的男孩,因模仿动画片里的“光头强”玩斧头,结果不慎把自己的两根手指砍伤。

  2014年1月9号,重庆合川某6岁男孩模仿奥特曼从6楼“飞下”,摔成重伤,事后,他告诉爸爸妈妈,“我以为自己是奥特曼了。”小男孩在病床上还不忘模仿奥特曼……

  更早些的2013年4月,还曾经发生一起幼童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与同伴做“绑架烤羊”游戏,导致同伴被火严重烧伤的事件。这起事件之后,20家动画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联发倡议,倡导“绿色动画”,要求削减动画片暴力低俗内容。

  动画片常年“被举报” 家长呼吁分级管理

  虽然大家对各监管部门的具体举措态度不一,但屡次发生的悲剧事件,也让众多家长开始呼吁动画分级管理。

  动画从来不是少儿专属 分级应提上日程

  动画只是给儿童看的吗?其实,动画只是一种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可以表达个人的艺术理解,也可以表达大众的趣味,可以给小孩看,寓教于乐,也可以给成人看,紧张刺激。

  多年以来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分级制,才造成了动画只是“小孩子的玩意”的刻板印象。没有分级制的现状,体现在观众身上,就是容易“把小孩当大人,把大人当小孩”。孩子很容易会看到各种不适合的东西而早熟失真,一些动画片里的略显暴力、过于成熟的行为和对白,在孩子们中流传。

  另一方面,当市场没有制度管理的规范,失去控制和标准,这样的“自由”其实更多是混乱。本来少儿动画因为各年龄段的不同,需同时具备科学指导的严谨和艺术创造的趣味,难度应该是最大的。而现在,少儿动画反而成了低级和幼稚的代表,成了水平良莠不齐的混水摸鱼池。动画产品单一,加上低质,怎么会有好的市场生态? 

  “道德”不应成为分级标准 “规则”亟需探讨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制度”,而不只是“态度”。没有清晰明确的分级制,被网友们从个人角度进行“道德判断”的动画片才会屡屡引发争议。

  “分级”究竟该怎么做?

  在国外,动画片分级管理由来已久。日本设立“映画伦理管理委员会”对动画电影进行许可性审查,按观众年龄分为全年龄、12岁以上、15岁以上与18岁以上等级别。面向儿童的动画必须避免不良倾向的诱导,违例者一律删剪,否则禁播;面向成年观众的动画,只允许安排在儿童入睡后的深夜播出。英国的动画分级制度则规定,厨房用具、电视机、游戏机、家用电器不能作为暴力工具出现在动画片里。

  美国也给动画片分级。TVY表明这个节目适合所有的儿童观看,节目里的因素是特别为小观众设计的,包括2-6岁的儿童。TVG表明这类节目适合所有儿童观看。这类节目也许不是特地给小观众设计,但可以放心让幼儿观看。TVY7表明这类节目是给7岁以上的儿童观看的。节目里可能会含有轻度的幻想,怪念头等等,或者是少量的戏剧性暴力。TVPG表明这类节目含有不适合低龄儿童观看的内容。节目可能会含有中度的暴力,有一些和性相关的场景和语言,偶尔会有脏话和粗话,以及一些暗示性的对话等等。TV14表明这类节目14岁以下的儿童都不适合观看,这类节目有比较强的暴力,比较多的和性相关的镜头,非常多的脏话和粗话等等。

  在我国,关于动画片分级的呼声也已经持续多年。2014年,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推出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将儿童影视剧分为五级:TV-K(2-6岁)、TV-G(6-7岁)、TV-7(7-10岁)、TV-PG(10-14岁)、TV-14(14岁以上)。根据该分级制度,《喜羊羊与灰太狼》为TV-G(6-7岁),《熊出没》为TV-PG(10-14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则为TV-K(2-6岁)。

  江苏省消保委所提出的建议也值得研讨。他们建议从两个维度探索动画分级制度。一是从受众年龄看,确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基础标准,对成年人动画内容审查适度放宽。而在未成年人领域,需要进行进一步划分,如0-2岁为婴幼儿保护级别、3-6岁为学龄前儿童保护级别、7-12岁为学龄期儿童保护级别、13-18岁为青少年保护级别划分。

  在此之前,一些视频、动画平台也已经开始用实名制和大数据筛选推荐的办法来实行站内动画分级。很多网络平台还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功能,根据用户年龄段来筛掉“不适合”的内容,这都是动画分级上的有益尝试。

  家长正确引导 帮助孩子识别善恶辨别正能量

  动画片是少儿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片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和道理,所以,孩子们观看的动画片应该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但是,动画片对孩子们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娱乐作用,很多在大人眼中毫无意义甚至可谓是无聊的动画片,却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所以,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看动画片不可或缺,以下等关键点家长需了解。

  321.jpg

  来源:人民网

  一、孩子为何喜欢看动画

  孩子的好奇心理起重要作用。由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未知的东西都十分具有吸引力。动画片里面的卡通造型、色彩、画面、声音等等,孩子们都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触及的,所以,他们喜欢在动画片中寻找快乐,把自己的好奇心和奇幻地想法在动画片中实现。

  二、孩子几岁起适合看动画片

  2岁以下的幼儿最好别看动画片。11个月的孩子已经能看懂听懂电视中的某些情景了,而2岁以下的幼儿,一旦让他坐在电视机前,他会非常安静地一直盯着电视看。但是,2岁以下的孩子各种感官器官都还没发育完全,如果让他们在这个时候看动画片,动画片里强烈的色彩、刺耳的音效,会影响孩子们的发育。

  三、动画片一次能看多长时间

  通常一集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都是一个小时左右,当然,有些电视台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会长期甚至一整天滚动播放动画片。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学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在15分钟时陪他们聊天,玩玩游戏等,在一集动画片播放完毕后,带小孩到外面走走。

  四、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动画片

  家长要在内容上为孩子把关,即对孩子所要观看的动画片进行筛选。为孩子提供集思想性、知识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动画片。

  五、陪孩子看动画片时应注意什么

  日本儿童科学会调查发现,如果父母亲能陪伴孩子收看电视节目,并且适时穿插亲子间对话,十分有助于孩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动发育潜能。家长应随机引导孩子谈论、比较、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让孩子真正体验其中的真、善、美,发展其口头表达能力。此外,父母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还可以调节或减少不健康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家长还要陪孩子用喜爱的动画人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加以引导孩子。

  222.jpg

  动画片《小猪佩奇》再次被列入“黑名单”,有家长反应孩子沉迷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常模仿其中的小猪跳床、跳沙发、跳泥坑、跳水坑,学猪叫。面对这些现象,家长应该客观看待并进行相应引导。

  1.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家长应正确看待这一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于1961年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波波玩偶实验。研究发现,孩子们不仅会模仿成人去殴打、拍击、辱骂,还会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攻击。通常,3岁以上的小孩就具有一定模仿力。因此,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动画片和游戏中的行为。据有关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孩子会模仿动画片,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大部分孩子往往是盲目模仿,只是觉得有趣,或是在当下的情形和情境之中,让他们联想到了动画片里的情节,自然而然地就模仿出里面角色所说的话,或所做的行为,这是由于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决定的,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这一成长现象。

  2.懂得正确引导很重要

  在孩子处于模仿的敏感期时,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如果孩子的模仿行为并不算严重,家长可加以适度的引导,以婉转的方式告诉孩子怎么样是对的,怎么样是不可以的。比如当孩子沉迷于踩泥坑时,不如让他踩个够,等他觉得没意思了不踩了的时候,家长可以蹲下来,心平气和地问他“宝贝,你觉得这样好玩吗?"如果孩子回答“是”,家长可以继续问他:你看,衣服都弄脏了,这不是你最喜欢的衣服么,怎么办呀?你把泥水都溅到别人身上了,这样做好吗?水坑下面有什么东西,你根本看不到,如果下面有井盖没盖严,你一踩,会怎么样呢……注意要每问一个问题停顿下来看孩子的反应,给他时间思考回答,多用反问句的方式更有利于引导孩子自发思考。

  本文由中国教育新闻网彭诗韵、项佳楚、杨楠综合整理

  参考文章:

  《暴力镜头让人担忧!#江苏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荔枝新闻新浪微博

  《21部动画片查出1465个问题,江苏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观察者网

  《动画片分级,还要等到何时?》川观新闻SCOL

  《调查显示超八成家长表示应严格把控动画片放映尺度动画分级制度标准亟需加快建立》央广网

  《儿童模仿动画片情节酿悲剧父母应该怎么做?》 微信公众号“兔兔嘟嘟”

  《动画片分级管理不能再拖了》 检查日报正义网

  《喜羊羊的“粗俗暴力”不是道德问题 是分级问题》 凤凰网

  《儿童动画分级制度 分级易执行难 国漫难腾飞》 

  《家长需正确引导孩子看动画片》新浪育儿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看动画片,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公众号:放牛TV

  《<小猪佩奇>又火了一把 原因令人哭笑不得》夫子云教育

  《家长陪孩子看动画片时应注意什么?》宝宝1-3岁

上一篇:考教资的友友们~整理了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的条目分享
下一篇:《古村女人》第18集国产剧达达兔全集免费观看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