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知识大全 医药学基础知识常识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09
手机版

  医药知识大全是指收录了广泛的医药知识的参考资料,这些知识不仅对医护人员有帮助,也对普通人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健康至关重要。在医药知识大全中,你可以找到涵盖各种医药学科的信息,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从常见病到罕见病,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1)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五行相乘,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所胜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也称为“过克”;

  (4)五行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对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五脏的生理功能:

  (1)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明;

  (2)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

  (3)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4)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藏血;

  (5)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2)心与脾的关系(表现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3)心与肝的关系(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4)心与肾的关系(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方面);

  (6)肺与肝的关系(表现在气机的调节);

  (7)肺与肾的关系(表现在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

  (8)肝与脾的关系(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

  (9)肝与肾的关系(表现在肝肾、精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平衡等方面);

  (10)脾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方面)。

  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

  (2)肺在志为忧(悲);肺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

  (3)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肝在志为怒;肝在液为泪;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窍为目;

  (5)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医药的基本介绍

  医药是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它的对象是社会的人。因此,医学与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具有密切关系。本世纪著名医史学家西格斯特指出:”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每一个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与病人,或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在世界各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现代西医看作是正统的医学,也称作常规医学、普通医学、现行医学,或主流医学。西医之外的医学则被称为非主流医学、替代医学、补充医学、另类医学、非常规医学等。

  医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是生物科学;医学的另一部分更为重要,也是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兴起了一门新学科:循证医学。就是充分寻求可信的临床证据,因为我们光靠实验室得出来的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另外,医学本身是科学的一个部分,本身带有一定的人文特征。所以,医学还是门人学,还是门生活方式。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他连属部分所组成。经脉主要有正经、奇经和经别。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

  十二经脉:(1)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2)交接规律为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奇经八脉是指在十二经脉之外“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而言,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及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在内。

  奇经八脉的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参与人体生殖及脑髓功能的调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沟通联络、运输气血、感应传导、调节功能。

  制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以及医药电子商务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支柱。

  1、制药产业

  制药是多学科理论及先进技术的相互结合,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模式,研究、开发、生产药品的过程。除了生物制药外,化学药和中药在制药产业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

  3、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第三方平台是独立于买卖双方的中立服务组织,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所需的各种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即提供药品信息发布、在线采购、在线交易、在线支付、药品跟踪、配合地面仓储和物流等医药流通全程服务,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高度协同的完整的医药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网上医药交易市场。

  得益于新医改稳步推进的带动作用,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2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下行。进入3季度以来,在“毒胶囊”效应趋缓和政府相继出台《“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医药行业市场景气开始回升,医药制造业产销增速扭转了上半年以来持续下滑趋势,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趋稳、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开始回升。其中,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6%,比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069、91亿元,同比增长19、52%,比上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医药品出口额89、5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8、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1、5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医药品单月进口额震荡下滑,但医药品进口额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品累计进口额102、3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8、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6、9个百分点。其中,单月进口额从7月的12、01亿美元震荡下行至9月的11、23亿美元。

  2013年,一方面,药品招标逐步趋于良性。“基药招标”的“超低价中标”模式逐步改善,政府通过“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规避低价恶性竞争和各省的比价效应,有利于提高药企的盈利能力。同时,出台的新版基药目录的扩容带动基层市场的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基药品种的增加无疑会加大政府医药卫生投入比例。

  从长远来看,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目标为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企业,100个100亿元企业,前100位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50%的目标。在上述政策鼓励及行业竞争背景下,未来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凸显企业规模的重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会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

  2012年,三年新医改结束,医药行业进入后医改时代。回首三年新医改,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投入,中国医药市场整体扩容,中国医药产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11年,医药工业规模年均递增均处于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中国医药包装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402、05亿元。随着中国医药市场容量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2013年中国医药包装市场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会达到660亿元的规模。同时,由于国家加大对医药行业的兼并重组力度,受此影响,医药包装行业的兼并重组也进入高发期。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加之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未来,我国的医药包装市场会迎来较快的增长。据前瞻网的《2013-2017年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2017年,我国的医药包装市场将会以11、5%的增速增长,预计到2017年,我国医药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991亿元。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国产疫苗在满足国内居民防病、治病的同时,已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疫苗产品,用于其他国家的疾病预防。中药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产学研各界的广泛认同。

  随着医药商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医药商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医药商业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医药商业中的翘楚!

  政策变革必然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必然有扬有抑。

  扬的是,扶持中医药、生物医药发展;基药制度纠偏“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新版基药目录扩容;二三级医院配备使用基药;三保合一、大病保障、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提高报销水平等。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民众医疗需求的释放,明确了对医药行业发展重点的扶持,对医药行业整体利好。

  抑的是,药品降价、限抗、对药品质量的严格监管、环保带来的成本压力、医保控费等。不利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尤其是广东药品交易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令市场一度悲观情绪弥漫。

  回顾医改以来的行业政策,我们认为,政府的政策主线明晰:以民生为导向,既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又要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医药行业而言,政策的后果是:通过降价加剧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淘汰低水平企业,通过行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注重研发、创新,抑扬并举,使优秀企业在行业的分化整合中脱颖而出。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可分为: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惫。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可分为:惊恐伤肾、心脾两虚、肾阳不足、肝郁不舒。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见以汤剂治疗,或加用相关西药,以免致虚劳、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可分为: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

  痹症是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中暑是指在夏天酷暑炎热之季,因于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劳作,暑热内袭或炎暑挟湿伤人,骤然发为高热、出汗、神昏、嗜睡,甚则躁扰抽搐的病证,可分为:阳暑和阴暑。

  疮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可分为:热毒蕴结、湿毒瘀结。

  痤疮是以颜面、胸背部黑头、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为特征;常伴有皮脂溢出,可分为:肺经风热、胃肠燥湿、痰湿瘀滞。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一)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1、人是有机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构成的有机整体。

  ①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相互为用。脏与脏互相联系。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将军之官;脾胃者,仓廪之官;肾者,作强之官等。

  ②五脏与腑、形体组织、五官、荣华等相联系。

  心与小肠相表里,主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肺:大肠,皮,鼻,皮;肝:胆,筋,目,爪;脾:胃,肉,口,唇;肾:膀胱,骨,前后二阴,发。这对临床诊断疾病提供较大的帮助,司外揣内。

  ③功能活动的联系性。一方面要各脏腑组织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靠脏腑组织的协调制约。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①人与自然相和谐。一方面有机体来自自然,大自然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自然的邪气又不断侵袭人,带来疾病。机体抗邪,形成正邪分争局面。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给予人类诸多恩惠,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人不能只求大自然给予,也要保护大自然。

  ②人与社会的统一。首先是社会进步,给人们带来幸福,也造成环境破坏。第二是社会动与乱,影响人们健康;第三是社会地位的变更给健康带来的影响。

  (二)辩证论治

  辩证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疾病的有关症状和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

  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既不是对症施治,也不是某病用某药的辨病施治,辨证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的分析,论治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积淀,用传统而古朴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辩证法思想。

  (一)阴阳学说

  1、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代表相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不局限某一特定事物。

  2、阴阳的属性。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

  一般说来:

  凡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功能的——–属阳。

  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衰减的、物质的——–属阴。

  3、阴阳的基本内容。

  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

  4、在医学中的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

  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

  ②说明生理功能

  阴阳的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的消长平衡。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表现。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和能量贮存。这种阴阳彼此不断的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

  ③说明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的结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④诊断上的应用

  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的,进行性的,亢进的)

  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的,退行性的,衰退的)

  ⑤治疗上的应用

  1)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阳胜则热——清热,阴胜则寒——祛寒

  阴虚则热——滋阴,阳虚则寒——温阳

  2)归纳药性

  四气:温热——阳,寒凉——阴

  五味:辛甘——阳,酸苦咸——阴

  特性:升浮——阳,沉降——阴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它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自然的事物作广泛的联系,根据其不同性质、作用、形态,分别归属五行之中。借以说明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1、五行的属性归类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2、五行的相生相克

  ①相生: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

  木→火→土→金→水→木

  ②相克: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

  木→土→水→火→金→木

  正确运用五行学说的“比类取象”,可以帮助临床诊断、解释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指导治疗,制订具体的治疗法则。

  三、经络学说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通路。

  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这是主要部分,另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这是次要部分。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

  除此以外还有经外奇穴,阿是穴。这些穴位不在经穴之列。

  十二正经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上肢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下肢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四、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大致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病理;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组织的关系,着重讨论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脏与腑构成表里关系,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脏属阴,腑属阳。

  (一)心与小肠

  心的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

  1、主血脉: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2、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

  3、开窍于舌:舌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心的病变也可从舌上反映出来,“舌为心之苗”。

  4、其华在面:心的功能及气血变化可以从面部色泽有所反映。

  小肠的功能是泌别清浊,主化物。就是对胃下传的饮食物消化吸收,分成清和浊两部分。

  四诊八纲

  一、四诊

  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为“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原则为“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望诊

  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异常变化,诊察病情的方法。

  1、望色

  包括面色和肤色,以望面色为主。

  常色:我国健康人的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

  病色:总体以明润光泽而含蓄为善色,晦暗枯槁而显露为恶色。

  青色:主寒证,痛证,惊风,瘀血。

  五赤色:主热。

  色黄色:主湿,主虚,黄疸。

  诊白色:主虚,寒,失血。

  黑色:主肾虚,水饮,寒证,瘀血。

  望色以望面色为主,结合望肤色、目、爪甲等,要与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切不可以一概全。

  2、望舌

  望舌又称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以观察舌色,舌态,及舌苔为主。

  1)舌色

  ①淡红舌:可以是正常舌象,亦主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

  ②淡白舌:气血虚,或阳虚。

  ③红绛舌:主热证,色愈红,热愈深,绛舌热更深。

  ④青紫舌:润滑主虚寒,干燥主热盛,肿胀主中毒。

  2)舌态

  ①强硬:主热入心包或风痰阻络。

  ②歪斜:主肝风挟痰,瘀阻经络。

  ③痿软:主阴伤,或气血虚。

  3)舌苔

  正常舌苔是胃气、津液上潮于舌面而成。可以诊断病邪的深浅、疾病的轻重及发展变化。

  ①白苔:主表证,寒证。苔薄白,正常舌苔,或感邪在表,尚未入里。

  ②黄苔:主里证,热证。苔黄腻,主湿热。

  ③灰黑苔:主里证。灰黑而干,热盛;灰黑而润,寒盛。

  ④苔质

  厚薄:舌苔由厚变薄,病减轻;由薄变厚,病加重。

  润燥:舌润,津未伤;舌燥,津已伤。

  苔腻:主湿浊,痰饮,食积。

  剥脱:剥脱不全,胃气受损;完全剥脱,呈“镜面舌”,主胃气大伤。

  (二)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1、听声音:包括语言气息高低、强弱、清浊、缓急,以及呃逆、哮喘等异常变化,可以帮助诊断。

  2、嗅气味:包括口气、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气味。

  (三)问诊

  1、问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住址等。

  2、现病史:起病情况,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主要症状特点,诊治经过。

  既从发病到本次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全过程及诊治经过。

  3、既往史:过去的一般健康状况,传染病史及预防接种史,其他疾病(如地方病,疫区等)。

  4、个人生活史:生活状况【出生地、曾到地区(是否有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居住时间】,生活习惯(烟酒、职业工种、劳动条件、毒物接触),婚姻生育史,妇女应注意月经史。

  5、家族史:病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健康状康,有无遗传疾病(血友病),以及可能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糖尿病、精神病、癌症),家族有无类似病人,或死因,死亡年龄。

  十问歌,P290页。“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四)切诊

  包括切脉和按诊两部分。

  脉诊是医生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触按病人腕部桡动脉,通过对脉象的辨别,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

  目前普遍用的是寸口诊法。

  寸口分属脏腑

  寸关尺

  左手心(小肠)肝(胆)肾(膀胱)

  右手肺(大肠)脾(胃)肾(命火)

  三部九部:指寸口切脉处分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侯,三部共九侯,称三部九侯。

  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成人一息四至),节律均匀,和缓有力。

  注意:平臂布指,调息切脉,运用不同指力体察脉象,侯五十动(1分钟以上)。

  六纲脉为浮脉、沉脉、数脉、迟脉、虚脉、实脉。

  八纲辩证

  入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辩证纲领。

  八纲辩证是各种辩证的纲领,概括性高,纲领性强,提纲挈领。

  表里辨病变部位,寒热辨疾病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辨疾病属性。

  表里

  (一)表证

  表证是外邪侵犯肌表的初期阶段,病位在表、病势较轻浅者。

  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主要症状: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表证类型较多,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风燥表证,暑湿表证等,临床选方用药有较大区别。

  (二)里证

  里证是邪气深入脏腑,气血、骨髓等所表现的一类病变。其范围广,形式多样,很难概括其表现。一般无表证,脉不浮,舌象有变化多为里证。

  里证形成:

  1、外邪不解内传八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所致。

  寒热

  寒热是辨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实际是辨阴阳的盛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概括说明了寒热证的病理机制。

  (一)寒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机体阳气虚衰所致的一类病变。

  病变特点:呈病理性机能减退,以“冷”、“凉”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冷(恶寒、肢冷、喜温、踡卧)

  白(面苍白,舌苔白,尿清长)

  痛(身体、四肢、关节疼痛)

  稀(咳痰清稀,大便稀薄)

  润(口不渴,舌苔润)

  寒证分实寒证和虚寒证两大类,临床治疗用药区别较大。

  (二)热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一类病变。

  病变特点:呈病理性机能活动亢进,以“火”、“热”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热(发热、恶热、手足热)

  乱(烦躁不安,神昏谵语)

  红(面红,目赤,舌红或绛)

  黄(苔黄,尿黄)

  干(口干、咽燥,便秘(干)

  热证分实热和虚热两大类,临床治疗用药区别较大。

  虚实

  虚实是辨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是指正气虚,实是指邪气实。故虚证是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侯,实证是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侯。

  (一)虚证

  虚证是人体正气虚弱,邪气不盛所表现出一类病变。

  病变特点:不足,松驰,衰退,病程较长,以“亏虚”为主。

  临床表现:由于气血阴阳虚损程度不同,故临床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四类。

  虚证临床证侯复杂,表现不一,治疗用药区别很大。

  (二)实证

  实证是人体感受实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所表现的一类病变。

  病变特点:有余,结实,亢盛。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实证由于实邪的性质和所在部位不同,表现极不一致。

  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天然物质,或由这些天然物质加工而成的产品,因此,中药及其加工品也被称为天然药。  中药的应用形式多样,有经炮制而成的中药饮片,可通过配伍熬成汤剂;有按规定处方加工制成的特定剂型,如片剂、丸剂等,需要标注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用方法,供医生、患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天然物质,或由这些天然物质加工而成的产品,因此,中药及其加工品也被称为天然药。

  中药的应用形式多样,有经炮制而成的中药饮片,可通过配伍熬成汤剂;有按规定处方加工制成的特定剂型,如片剂、丸剂等,需要标注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用方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有提取药物成分或活性部位而直接针对某种疾病的药物制剂,如注射剂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药不如西药见效快,而且古人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减弱药物毒副反应的方法。如通过炮制、配伍等;另外,强调药物有配伍禁忌、证候禁忌、服药饮食禁忌、妊娠禁忌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药的安全。所以客观来说,中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西药还是比较小的。但这也并不代表中药就是安全的。因为中药都具有一定的偏性,这是调节人体阴阳,使之平衡的治疗基础。只是,这种偏性在治病的过程中,同样会存在“弊端”。

  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轻重程度不同,又分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常规用量、用法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就能快速消失。比如服大黄会出现腹痛、食欲下降等不适;服熟地黄会出现腹胀症状等。

  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比如附子会对心脏产生损害,关木通会对肾脏产生损害等。

  古人曾经将单味中药的不良反应用小毒、有毒、大毒来标识。但目前来说,现有的12800多味中药中,标识有毒的只有不到1000味。并且,以前单味中药的不良反应除在性能中用大毒、有毒、小毒标识外,只会概括在中药的使用注意中,有些笼统。而中成药和中药提取物,则更是很少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要求标明中药的不良反应,这就能扩大病人的知情权,防止药物的滥用。此外,不良反应的标注能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便于尽早发现或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所以,建议患者在选择中药时,一定注意看清不良反应,做到心里有数,安全用药。

  医师介绍,以下三类药物不宜弄碎服用,否则会产生或增加副作用。  一、肠溶片弄碎会被胃酸破坏  首先,肠溶片是第一个要注意不能压碎使用的剂型。肠溶片是指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能够崩解和吸收的一种片剂,它通常是在普通片剂外面包裹一层肠溶包衣。有两类药物需要做成这种制剂,第一,在胃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医师介绍,以下三类药物不宜弄碎服用,否则会产生或增加副作用。

  一、肠溶片弄碎会被胃酸破坏

  首先,肠溶片是第一个要注意不能压碎使用的剂型。肠溶片是指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能够崩解和吸收的一种片剂,它通常是在普通片剂外面包裹一层肠溶包衣。有两类药物需要做成这种制剂,第一,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会被破坏、水解的药物,比如用来治疗消化不良的胰酶片;第二,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比如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会刺激胃引起恶心、呕吐,长期服用甚至会引起胃溃疡和出血,做成肠溶片就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反应。

  临床上其他常用的肠溶片还有吲哚美辛、奥美拉唑、胸腺肽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

  专家提醒大家,对于肠溶片,不能压碎或掰开,服用时也不能咀嚼,否则药效会被破坏,并引起胃部的不适。

  二、缓释药弄碎后有毒副作用

  还有一些药物,通过薄膜、骨架等技术做成缓释或控释的剂型,以保证药物在消化道中缓慢而持续地释放,以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

  专家表示,缓释、控释制剂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这对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疼痛等有好处。如果用普通片剂治疗高血压,刚吃完药,血压降下来了,过两个小时,血压又升上来了,就再吃药,血压再降。这样形成一种血压波动,对患者的健康不利。缓释、控释制剂可以保证较长时间的药效,有的能维持20个小时,能避免病情的波动。

  其次,缓释、控释制剂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延长药效就意味着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从而减少了患者的麻烦,让他们更容易遵照医嘱去服药。一天服两次药比一天服四次药要容易多了。

  心血管药物中的硝苯地平、非诺贝特、美托洛尔、氨茶碱,以及止痛药中的吗啡、盐酸曲马朵等常被制成缓释、控释制剂。此外,甲硝唑、格列吡嗪、氯化钾也有这种类型的制剂。

  如果压碎此类药物再服用会有什么影响呢?跟肠溶片相似,一旦被压碎、掰开或嚼碎,负责缓释、控释的薄膜或骨架就被破坏了,原本要缓慢释放的药物一下子就释放出来,会使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可能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比如氯化钾,它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如果浓度过高,会导致呕吐。降压药、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就更危险了,例如低血压、心律失常、消化不良、皮肤过敏等。

  三、胶囊、糖衣片弄碎会刺激口腔

  对于胶囊和糖衣片要具体分析,使用前仔细读说明书,看是否标有缓释胶囊、控释胶囊,还是肠溶胶囊。如果是,就不能压碎使用。专家还表示,胶囊和糖衣一般都有降低药物口腔刺激性,或减少苦味的作用,所以最好完整吞咽。

  其他普通药片,都是可以压碎的,但是因为压碎后有更多的药物暴露出来,增加了在空气中分解或氧化的可能性,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有毒的物质。所以压碎后最好一次服完,不要留一部分等着下次再用。

  最后,医师提醒大家,说明书中一般都会标明这种药物是否可以压碎和咀嚼,因此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而且,开药时要和医生充分地沟通,让医生了解你的用药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而不能自己随便把药掰开用。

  儿科医师介绍,服小儿麻痹糖丸前1个小时和服用后30分钟内都不能喂奶。因为,小儿麻痹糖丸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服用后会刺激抗体产生,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但小儿麻痹糖丸的药效和温度有关,一般在20~22℃最易生存并被肠胃黏膜吸收,而母乳的温度是37℃,容易使服下的活疫苗失效。喂奶前1小时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儿科医师介绍,服小儿麻痹糖丸前1个小时和服用后30分钟内都不能喂奶。因为,小儿麻痹糖丸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服用后会刺激抗体产生,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但小儿麻痹糖丸的药效和温度有关,一般在20~22℃最易生存并被肠胃黏膜吸收,而母乳的温度是37℃,容易使服下的活疫苗失效。喂奶前1小时不可用糖丸是因为母乳中可能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存在,进而使糖丸失去活性,降低药效。

  医师提醒家长,小儿出生后第2个、第3个、第4个足月是糖丸的初服年龄,4岁时需加服1次。服糖丸时,可将糖丸用汤匙压碎,溶于温水中送服;4岁的儿童可直接吞服。如果小儿正在发热、腹泻或有其他急性传染病,要暂缓服用糖丸。

  神经内科医师建议,对于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人来说,最好准备两三种安眠药,并且经常换着种类吃,这样才有利于帮助睡眠,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因为,一种安眠药服用时间过长,可能会感觉越用效果越差,甚至“失效”。这是因为人体对药物有耐受性,即当人体接受一种新的药物刺激时,机体很容易产生反应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神经内科医师建议,对于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人来说,最好准备两三种安眠药,并且经常换着种类吃,这样才有利于帮助睡眠,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因为,一种安眠药服用时间过长,可能会感觉越用效果越差,甚至“失效”。这是因为人体对药物有耐受性,即当人体接受一种新的药物刺激时,机体很容易产生反应,但长期服用,身体习惯了这种药物,就会出现“反应迟钝”甚至“反应失灵”。遇到这种情况,患者不要总认定一种药物,效果不好也使劲加量,而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使用不同种类的安眠药。此外,需要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可在家中准备两至三种药物,经常换着种类吃。

  有的人服用一段时间安眠药后,虽然入睡较为容易,但会出现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的情况,非常苦恼。张华医生解释说,这和药物耐受性有关,此时可以加服半片到一片安眠药,但不要超过这个剂量,如果还是睡不着,需更换新的安眠药。

  对于失眠症状不是很严重的人,吃安眠药最好采取间隔服用法,吃一两个星期后停药两天;如果还是睡不着,可以采取中草药配合治疗,尽量把安眠药用量和副作用减到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安眠药的患者,每半个月到20天左右,就要去医院找医生复查,根据近期睡眠情况,看是否需要调整安眠药用量和种类,千万不要自己“闷着头”吃,以免造成药物成瘾。

  总而言之,医药知识大全是非常广泛且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本文提供了一些医药知识的基础信息,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果你对医学感兴趣,那么继续学习并深入探索这个领域将会是非常有益的。

上一篇:各家媒体在2023上海车展关注什么?自主品牌“battle”合资品牌
下一篇:龙江中医教授新解《红楼梦》王熙凤并非死于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