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13
手机版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话题绝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已是老生常谈了。笔者再度谈起,是想谈谈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关系问题。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义务参与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来

  从目前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是:理想低级、扭曲,普遍缺乏责任感和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理想与现实脱节。

  如今学生以追求个人幸福根本出发点,缺乏奉献精神,价值观发生扭曲,对人生意义理解出现偏差,在对待家庭、学校、社会和其他人方面责任感淡化。比如:笔者所教的学生,普遍是农村的学生,家境比较不好,大多靠父母打工维持生活。可学生表现出来的是:讲吃讲穿,就是不讲学习;犯了错误觉得是个人的事,不想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做事、说话不计后果,不管他人的感受如何,缺乏责任感;遇到挫折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极差。记得有一个男同学,因为与同学发生了冲突伤害了同学,父母说了他几句,于是该学生就服下了8片感冒药,同学发现后告诉老师,老师将其送往医院才脱险。这件事说明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很差,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没有考虑到社会的残酷,理想与社会脱节。

  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引起了高度重视。育人先育德,我们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承担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义务。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孩子的品德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家长是知道的,德育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大纲的要求,没有理由不去做好。下一代的智慧将用于社会的建设事业,我们三方面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品格和思想。

  2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时间中的关系

  笔者认为,三者的关系是:家庭是基础,学校是关键,社会是难点。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邮寄统一的整体。

  2.1家庭是基础: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学校、社会之前开始于家庭,家庭成员的言行时刻在影响着未成年人。再说从科学的角度看,婴幼儿时的品格形成是难以改变的,所以说家庭是基础。

  2.2学校是关键:

  一个未成年人在学校不算学前班从8岁起要12年,时间较长;这阶段纪要改变过去不好的品格,又要培养良好的品格,而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三观刚刚形成,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对其一生都有影响,所以说是关键。

  2.3社会是难点:

  一个人品格的形成要保持才能长久,而保持就如记忆规律一样,要有个过程,这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但得到社会中保持,而没有形成的要到社会中形成。可社会是复杂的,国内的、国际的身边的人和网络上的人的各种思想道德 摆在了未成年人前,要他们如何辨别。况且有的是自由范畴,不能用法律和制度去约束,要靠道德去约束。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品格形成确实重要,所以是难点。

  综上,三者不可孤立存在。从三者的目标看有其一致性,即都为了把未成年人培养成有着良好品格的人才,故三者应有机统一起来。

  3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如何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主体有机地统一起来

  家长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要改变只注重学校时的思想教育,而不注重学龄前的教育,改变只注重 学习成绩而不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现象。在学龄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生阶段与学校搞好配合。家长要有实际行动,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要注意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学校要意识到重要性,同时也要有责任感的去做这件事。要两手抓,抓好升学的同时,也要抓好德育工作,要动员全校职工都要参与这项工作,要有具体的方式方法和标准,要与家长互动,特别是农村的家长要多沟通,做好提示、引导、教育,不要孤军奋战,特别要做好留守儿童这方面工作,要与社会各方面人士互动,争取帮助……。

  社会的力量来源于各级政府部门,只有各级重视和做这项工作,才能使全社会的人参与。如:当前困扰家长的网吧问题,这不是家庭和学校能解决的问题,可这是一个各种思想传播的主渠道,还有就是影视报刊,各种思想都有,要下大力气整治。

  总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要连动、互动、形成合力。一方面,要想办法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以给其良好的“生长土壤”;另一方面,要培养其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的能力。同时要教育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学、什么应该摒弃。我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就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一份导论/ 翻译
下一篇:不发朋友圈,是因为朋友圈中没有了在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