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我,一个成年人,在影院被这部电影吓哭
《穆赫兰道》上映20周年之际,我有幸能在大银幕上观看这部电影。看之前我并没有刻意做太多功课,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会酌情考虑一下。
此前我对《穆赫兰道》的了解只停留在烧脑+梦境,介于平常我看类似电影有可能会呼呼大睡的经历,我还是对它放松了警惕。然而接下去的147分钟我将在大银幕上迎接导演大卫·林奇给我编织的一场噩梦,以至于看完全片我不敢一个人行走在漆黑的夜路上,晚上睡觉闭眼全是电影的可怕画面……
不夸张的说,《穆赫兰道》是大卫·林奇用电影给我植入的一个噩梦,直击我的心灵,抓住我的大脑,潜入我的意识。
关于影片的影评分析其实非常多,从镜像的展现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内核,都可以通过多刷影片找到踪迹,这也是它被无数影迷大为赞叹之处。在这里我不会再着重分析影片,只是想单纯地以个人角度出发谈谈为什么这部影片明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却能让人如此害怕。
《穆赫兰道》无疑是一部关于梦境的电影。人们都说电影就是造梦的艺术,那么如果你在大银幕上亲临一场噩梦是怎样的感觉呢?《穆赫兰道》会告诉你答案。
影片前四分之三都是黛安的梦境,现实的部分只用了最后20分钟交代。作为一个没做功课的观众,对这一重要的信息不已知,那么就已经成功被导演带入这场诡谲的“梦境”了。《穆赫兰道》的精妙之处不在于它反复在现实与梦境中交织,让人疲惫无头绪;而是因为它精准地利用主角的潜意识编织了一场近乎于现实的梦,还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噩梦。
我不知道大家对做噩梦的体验是怎样的,除了被鬼怪追杀以外,还有一种噩梦是来源于现实中的场景,但是它又只有一部分相似,甚至你所认识的人同时出现,但他们的身份又和现实中不完全对应,梦中的错位就给人带来了现实与梦虚实难辨的感觉。
比如我梦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大学阶梯教室里聚集着我小学到大学的同学,大家会一起上雷打不动的数学课。好在上数学课并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但梦中的他们互相认识这一点就挺诡异的。
当电影缓缓开启,你会以为主角是黑发女子丽塔,你会因为她出车祸失忆而格外关心她的身份,贝蒂对其伸出援助之手,你以为所有的悬疑是丽塔做的一场梦,帮助她找到线索就是全片的悬疑线索……这就是我看影片时候的逻辑,实际上我完全会错导演的意了,以至于最后被吓得不轻。
因为电影中的梦境部分实际上是属于另一个主角黛安的,而梦中的贝蒂、丽塔、亚当、一字眉男、杀手又是她不同程度的自我投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时候在自己的梦中,我们会出现导演视角,看见一些和自己长得完全不像的人出现在梦境中,心里却清楚的知道那个人就是“我”。
电影中的“我”在看“我”这一行为很好地可以用精神分析学来论证。但更令我感叹的则在于导演通过精妙的剪辑把梦境勾勒的太像现实了,梦中贝蒂的支线日常、朴素,一个善良、单纯,对表演抱有憧憬并极具天赋的演员碰上一个出了车祸的神秘女人,二人会擦出怎样火花?着实引人好奇。
一切被导演渲染的那么美好,我显然将梦境信以为真。然而,越是美好的梦破碎的时候杀伤力就越强,所以当现实部分再展现在我面前时,我已然也分不清楚“梦”和“现实”了,从而无法接受“现实”。
林奇的电影真的非常非常怪异。
他的电影常常这样开始:风和日丽的一天,非常普通的美国小镇住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但不知不觉就会出现诡异的事件,每个人也开始变得不正常,怪异笼罩在原本“正常”的家庭氛围中。
如果说这些怪异实际是后现代所展现人的异化和候群症,那么林奇则非常善于捕捉人内心的恐惧,并将其通过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展现给观众。《穆赫兰道》梦境中的“怪异”不仅是噩梦中常能看到场景,更是超现实与现实完美缝合出的杰作。
我很害怕由日常突然转变怪异的过程,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丽塔与贝蒂双双躺在床上,半夜丽塔突然睁眼自言自语,嘴里说着“寂静”“乐队”等字眼,机器人人般的语调,像被异化的人,特写给到瞪大的双眼让我隔着银幕都不敢直视。
以及影片中的“寂静剧场”,又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存在,但形式诡异的地方。其中的演奏全是录音就足以怪异,仿佛洛奇秀一样的表演让人摸不清叙事逻辑的同时,更给噩梦增加了暗黑色彩。
你无法去探究为什么一字眉男人总是看到两次毛人乞丐,也无法去探究“选角恶势力”到底是何方神圣,更无法去探究为什么女尸躺了这么久却无人发现?
因为这些就是梦里会出现的可怕场景啊,是由恐惧而演化而来的异化。因为和现实太过于相似,被隐藏在梦境的角落里,但只要出现就是给做梦的人致命一击,它们就是恐惧的根源。
源于黛安的“生生害怕”以这些怪异的元素呈现出来,而作为观众的我目睹了这一场“害怕”,它又是与我平日做噩梦的感受如此相近,足以让人背脊发凉。
其次,利用“潜意识先行”达到“一切合理化”也是《穆赫兰道》处理梦境最为高超之处。
我们不得不承认,梦是没有逻辑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梦中的导演亚当想要砸车他手上就一把高尔夫球杆,随身携带以方便他办案。梦里的巧合是黛安现实中想要完成却未完成愿望的投射,无逻辑的行为恰巧验证了这是黛安的潜意识。
先是把梦编织的真实无比,然后又把深层的潜意识呈现给你看,双料夹击,你怎能不被这场诡谲的噩梦所吓倒。
与梦相关的电影有非常多,非常多的大师都用自己的理解和风格拍成了影片,但为什么无论是《梦》还是《八部半》这样同样的大师之作不会牵起我关于梦更多的共情处和回忆,我想除了经历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电影议题不同,还源于每个人对恐惧的来源是不同的。
通过《穆赫兰道》我完全能够体会那种做了噩梦的反应,所以它带给我的害怕不只是关于梦的内容,更多是关于做噩梦的相似点。
当我看完电影,仔细回想感受到自己其实沉浸在黛安恐惧的梦里,其中布满了她的潜意识的时候,这就足以让我回想起我所有做噩梦时的感受。
我对人的潜意识其实一直抱有高度的警觉。
因为我觉得人的潜意识是一个相当私密的领域,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突然的闯入都会有不堪的后果。当然,梦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做的梦其实很难再次被百分百完整的复述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潜意识带来的魅力。
它在人大脑的深处,你无法真正走进它,更不用说触碰到它。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同样是描写梦境的电影《盗梦空间》里当男主打开妻子的潜意识(梦)中看到了什么,其实是关于回忆的坍塌。这也是我为什么有点抵触通过非做梦的其他形式进入潜意识的原因。
我觉得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如果被外化那它一定不是完整的,而是像很多线散落在大脑各处,因而我们才会有一些事记得清一些事记不清了,即便我们对某些事耿耿于怀,但如果潜意识是一个具象的东西,它也一定是一副坍塌的场景。
它破旧,因为内心的欲望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达成完整。那么我一定会想去修补它,这也是为什么《盗梦空间》里的妻子最终留在梦境中的原因。
我们常说梦与现实不分,我很害怕自己陷入这样的窘境。我们深知现实中不可能有尽善尽美,所有的遗憾会化作潜意识潜藏在你的大脑,如果一定要修补,现实中无法实现那只有进入梦境才能完成。
这势必会抛弃此时此刻的现实生活。
所以无论电影把梦境渲染的多美好,寻梦之旅再美好或崎岖,我相信关于梦的解释都无法用任何一种艺术或科学完全地解释清楚。
显然《穆赫兰道》是这样一个关于恐惧的噩梦,它力图让我们通过银幕呈现他人的梦感受到曾经自己做噩梦的感受,去感受自己内心的恐惧。
随着一声枪响,黛安的噩梦终于结束了。但电影仍然不愿以现实收尾,伴随着曾经昔日的美好,我们再次来到“寂静剧场”,怪异的蓝发女人缓缓吐出一个词:寂静。
这时你是一个观看演出的旁观者,但你又是构成这梦境的一部分,你到底有没有走出梦境,还是说你又进入了另一个噩梦?
最后我想说关于《穆赫兰道》的片名,显然这是导演兴致一来取的名字,不然为什么不叫更为贴切的《双姝奇缘》或者《好莱坞之死》?穆赫兰道的确真实存在,在影片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标,当我看完电影我能想到与影片最为直接相关的就是派对发生的地点在穆赫兰道上。
这是噩梦开始的地方,只要打开《穆赫兰道》,噩梦就会开始。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