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童年”带来的伤害,成年人可以这样补回来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即便成年后,人们仍会受益于幼年时的自由玩耍。不过,如果童年时“没有玩够”,一个人会受到多大伤害?成年人还有挽救的方法吗?

  很多研究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幼年时“没有玩够”,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一些心理学家担心,不让孩子自由玩耍可能导致他们不开心、过于焦虑、社会适应能力差。

  1961 年,“国际游乐协会”在丹麦落成,旨在保护儿童拥有自由玩耍的权利,并向全社会宣传自由玩耍的重要性。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随着更多非营利机构在全球建立,自由玩耍的重要性受到更广泛关注。这些组织呼吁人们重视玩耍的价值,强调对不能尽情玩耍的担忧。这些机构包括美国童年联盟( Alliance for Childhood)、玩耍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lay)以及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国家玩耍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等。

  现代社会中,孩子们经常会参加一些组织性强、规则完善的游戏。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安东尼·D·佩莱格里尼(Anthony D. Pellegrini)认为,有规则的游戏能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是获取各种经验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游戏事先设定了规则,人们必须遵守,而玩耍没有规则,因而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创造性反应”。

  这种创造性很重要,因为与遵守既定规则相比,它能给发育中的大脑带来更多挑战。在自由玩耍中,孩子们会利用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尝试新的活动和角色。它跟动物王国中的玩耍极为相似,这也说明玩耍有着重要的进化基础。《动物玩耍的起源》(The Genesis of Animal Play)一书的作者戈登·M·布格哈特(Gordon M. Burghardt)花了 18 年的时间,对动物进行了仔细观察,进而给玩耍作了定义:重复的(动物触碰一下某个新奇物体不能算作是玩耍)、自愿的、在轻松的情境下产生的行为。无论是动物还是孩童,在没有吃饱或者倍感压力的状态下,都不会有心情去玩耍。最关键的一点是,玩耍并没有什么显著功能,也就是说,玩耍本身没有明确目的。

  那么,儿童如何从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活动中获益呢?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玩耍能让我们获得较强的社交技能。佩莱格里尼说:“你可以从老师那里学会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你无法因此变成社交强人,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你的社交能力才会变得越来越强。通过与同龄人互动,孩子们逐渐会知道哪些东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哪些是无法接受的。”

  相应地,不能尽情玩耍就会阻碍社交能力的提高。早在 1997 年,美国科学家就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相比那些始终有老师教导、孩子不能自由玩耍的幼儿园,以自由玩耍为主导内容的幼儿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数据显示,到 23 岁时,曾就读于教导型幼儿园的孩子中,超过 1/3 的人都犯过重罪,而曾在玩耍型幼儿园学习的孩子,只有不到 1/10 的人犯过重罪。此外,玩耍型幼儿园的孩子成年后,只有不到 7% 的人有过被停职的经历,而教导型幼儿园的孩子长大后,1/4 以上的人都被停过职。

  动物研究认为,玩耍能够促进与情绪反应和社会学习有关的高级脑区的发育。2003 年,科学家发表报告称,玩耍打闹能够促使这些脑区释放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一种促进神经生成的蛋白质。在 3 天半的时间内,研究人员让对照组的 13 只大鼠与同伴自由玩耍;与此同时,他们将另外 14 只大鼠隔离起来。研究人员观察两组大鼠的大脑发现,在对照组大鼠的大脑皮层、海马区、杏仁核和脑桥(pons)中,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明显高于隔离组大鼠。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雅克·潘克赛普(Jaak Panksepp)表示:“我认为,玩耍是让高级脑区对社交活动作出正确反应的主要机制。”

  但是,玩耍为什么会使孩子更优秀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MarcBekoff)认为,“玩耍就像个万花筒”,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他还认为,从根本上说,玩耍能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他们遇到意外情况或处于新环境时,将更具竞争优势。美国塔夫特大学儿童发育专家戴维·埃尔金德(David Elkind)等儿童心理学家都认同这种观点。埃尔金德认为,玩耍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没有玩耍,儿童就会错过不少学习机会”。

  既然玩耍如此重要,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玩耍,结果会怎样?虽然没人知道答案,但很多心理学家都对此表示担忧。由于玩耍具有一定的风险——玩耍中的动物警觉性较差,容易遭到捕食者袭击,因此玩耍行为很可能赋予了动物某种生存优势,它才会不断进化并延续下来。贝科夫说:“如果玩耍不重要,它就不会进化出这么复杂的形式。”

  事实上,玩耍具有悠久的进化史。新皮层(neocortex)是与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如有意识的思维和制定决策等)有关的脑区。去除了这一脑区的大鼠仍能正常玩耍,这说明玩耍的动机来自于脑干。而早在哺乳动物进化出现之前,脑干就已经存在。潘克赛普曾在 1994 年主持相关研究,他解释说:“这意味着与玩耍相关的主要神经回路位于非常古老的脑区,而且还通过遗传,在动物中代代相传。”

  小时候没玩够的成年人该怎么办?虽然我们不太可能坐着时光机回到过去补上“缺掉的这一课”,但是仍然可以从当下开始,给自己创造自由玩耍的机会。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Marc Bekoff)指出,不去玩耍,成年人最终可能会因过度繁忙而倦怠不堪。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如何更多地享受玩耍的乐趣呢?美国精神病学家、卡梅尔瓦利国家玩耍研究院创始人斯图尔特·布朗(Stuart Brown)给出了三点建议:

  ·身体玩耍

  在没有压力、没有任何预期结果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某种活动。(如果你是为了减肥而锻炼,那就不叫玩耍!)

  ·物品玩耍

  动手制作你喜欢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可以,但同样不能有明确的目标。)

  ·社会玩耍

  布朗建议参加一些没有什么目的的社会活动,“比如,闲谈或争论”。

  如果你仍不能确定应该做些什么,那么试着回忆一下你的童年趣事吧。布朗说“发现童年玩耍的乐趣”,然后根据现在的环境,尝试着把那些记忆变成现实。美国田纳西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戈登·M·布格哈特(Gordon M.Burghard)指出,如果花些时间跟小孩子在一起,也许更能触发你对童年的回忆。

  其实,重要的不是你如何玩耍,而是你要去玩耍。贝科夫建议,为了确保能做到这一点,每天要计划好玩耍的时间。他说:“工作总是会做完的。事实上,就算我不玩,我也不会做更多的工作。”布格哈特补充道,从玩耍中体验到的快乐和新鲜力量“不只是能够补偿‘失去’的时间,还将带给你更多的收获”。

  人们应该重新认识玩耍,不能将玩耍看作是工作的对立面,而应看成是对工作的补充。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力就像肌肉一样,不用则废。

上一篇:2022年成人英语真题及答案分享
下一篇:酒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