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午休折寿”不靠谱 小睡别超一小时
炎热夏季,经过一个上午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午饭后小睡一会儿,缓解疲劳补充体力,是我们中国人的老传统,也是很多人的养生习惯。
“午后小睡可能会让你的寿命减少好几年。科学家发现,白天睡一小时或以上的英国成年人早死的概率提高了近三分之一。这可能是因为小睡会引发体内炎症。此外,白天打盹或是得了肺病的信号。”这是近日在微博上点击转发率颇高的一个“健康热帖”,连日来在各大社交网站上热传,也引发了不少有午睡习惯人们的担忧。“午休折寿说”到底出自何处?是否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午睡是否也应有科学讲究呢?
白天睡觉超1小时早死概率高32%,此研究尚缺乏进一步研究和印证
记者通过检索发现,网上转发的“英国研究表明”指的是英国《每日邮报》近期刊发的一篇署名帕特·黑根的新闻报道《为什么说午睡提高1/3的早死几率》。报道中引用的观点来自《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学术文章。剑桥大学的这项研究在13年间追踪1.6万名英国成年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包括关于午睡的数据记载,以及这些因素对癌症方面的影响。
13年间,有3000余人相继死亡,研究者将午睡习惯和死亡率做交叉分析后发现,白天小睡不超一小时的人死亡风险比不睡午觉的人略微上升约14%;若小睡时间超过一小时,死亡风险会提高32%。在死亡原因调查中发现,每天小睡的成年人死于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最高,是那些白天不睡的人的2.5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小睡会引发体内的炎症。
从事睡眠研究的福建医科大学教授胡志坚表示,这个结论仅是研究者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对肺炎等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没有临床指导意义。“与中国相比,西方很多国家有午睡习惯的人比例小得多。这个样本完全取自英国,结论是否适合中国人还有待进一步印证。该研究只是发现了午睡、肺病和死亡率之间的一种关联,不能得出直接的方向性因果推理结论,也不能排除午睡以外的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胡志坚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彭玉清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午睡早死说”尚未得到进一步病理学方面的证实时,公众完全不用对午睡习惯感到担忧。“这个说法目前来看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且尚未经过实验室证实,且只针对英国人,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建议人们不睡午觉。” 彭玉清说。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彤教授说,是否应该进行午睡,主要与国家、民族、文化、生活习惯有关,无所谓好坏。午休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个部分,“饥餐、渴饮、困睡”,人体养生本就应该顺天而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可能延长寿命。
记者还发现,英国《每日邮报》原文报道中还有许多平衡的观点,在网帖传播过程中被忽略和过滤掉了。原文章还称,拉夫伯勒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说,短暂的打盹或许仍大有帮助。如果小睡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约85%的人面临的风险并没有提高。有着严重肺病的人也许还从午睡中获益,午睡不仅没有加速这些病人的死亡,甚至延缓了他们的寿命。文章中还提到此前中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次性午睡半小时以上和Ⅱ型糖尿病正相关,但研究者未能证明是午睡引起的糖尿病,还是糖尿病诱使人们午睡。
超六成人每天或经常午睡,八成人想午睡但没条件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午睡”列入了健康作息时间表,目前还有多少人能坚持午睡的习惯?日前,搜狐网对此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4179人中,34.05%的人有每天坚持午睡的习惯,30.94%的人经常午睡,28.91%的人偶尔会睡,从来不睡的占到6.1%。虽然午睡的比例很高,但午睡群体多为老年人(37.57%),其次为中年人(32.66%)、孩子(15.27%),而工作最繁忙的年轻人仅占14.5%。
调查中,88.13%的人认为午睡有用,但没条件睡。在无法午睡的人群中,47.04%的人是因为中午安排了其他事情,工作太紧张没时间睡的占16.91%。
午睡有五大健康益处,是最佳“健康充电”
国内外关于午睡好处的研究层出不穷,彭玉清还把午睡比喻成最佳的“健康充电”。
1.可增强记忆力。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平均午睡26分钟,人的精力和警觉性就能提高50%以上。德国杜塞道夫大学的研究显示,午睡不但可以消除疲劳,对增强记忆力也有帮助。
2.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力。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中午1时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免疫学专家指出,这时睡个短觉,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彭玉清认为,午睡还对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有良好作用。
3.使心脏更有力,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国外不少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降低人体紧张度有关。彭玉清强调,炎热的夏天午睡片刻,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是护心法宝。此外,午睡还可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机会。
4.心情更舒畅,赶走抑郁。最新的《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刊载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一篇报道,指出午后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人体紧张度,缓解压力,效果就像睡了一整夜。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午睡40分钟,可以有效赶走抑郁情绪。
5.消除疲劳,补充睡眠,消暑解热。彭玉清指出,夏天日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们夜间入睡迟,早上醒得早,睡眠质量也不高,这就更需要通过午睡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王彤则建议,午休时即使没睡着也是一种放松,就算有五分钟、十分钟的短暂睡眠,都能让下午精力充沛。况且,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中暑大多发生在中午前后,午睡也会降低中暑的发病率。
午睡也有“六不宜”,四类人不适合午睡
上述网络调查还显示,除了有条件在家睡的人以外,21.86%的人都是在办公室睡沙发或支床睡,还有14.14%的人只能趴在办公桌上睡。而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近三成的人有定时午睡的习惯,其中又有80%的人因睡姿不当、睡眠时间失度而使午睡质量大打折扣;另有过半数的人认为,实在太困时,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解解乏。彭玉清建议,午睡的方式也要讲究科学,以免利变成害。
1.不宜过长:午睡1小时内为最好。一般人若睡80~100分钟后,便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这时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加深,脑的血量相对减少,体内的代谢过程逐渐转慢。若在此时醒来,就会感到全身不舒服而更感疲倦,头沉头晕,肢体不听指挥。这是因为大脑皮质还未立即解除抑制状态,大脑出现暂时的供血不足,自主神经紊乱所致,这种不适的状态短则十几分钟,长则数个小时才能消失。另外,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由于睡眠时间过长,醒来时往往经过几番挣扎,大汗淋淋、心跳加快,好像受惊了一样,甚至还有产生危险的可能性。
2.不宜过饱:饭后不能马上入睡。过饱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而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彭玉清指出,很多人习惯午饭后就睡,这时胃刚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午饭后可先做些轻微的活动如散步等,大约半小时后再午睡。
3.不宜趴睡:采取仰卧位或右侧位睡姿。彭玉清说,趴着睡觉会使眼球受到压迫,长期如此会造成眼压过高,形成高度近视,增加青光眼的发病率。趴着睡时间长,手臂和脸部都会受到压迫,时间长了会演变成局部性神经麻痹或脸部变形,还易导致颈椎变形,引发颈椎病。
彭玉清建议,正确午睡的睡姿,原则是不压迫内脏器官,采取仰卧位或右侧位睡姿最好。办公室和学校应想办法增加一些午睡的设施,如简易的帆布床;上班族最好能睡床上或沙发上,也可将几张椅子拼在一起睡或半靠在椅背上,再在颈部垫个充气颈枕,然后把腿尽量伸展开放在另一把椅子上,使下半身彻底放松。
4.不宜枕手或高抬手臂。也有人午睡时喜欢头枕着手,或扬起手臂放在头的两侧。彭玉清提醒,临床实验证明,睡觉时高抬双臂,由于肌肉的牵拉,横膈膜产生移位,使腹压增高。特别是睡前进食过饱者、老年人,以及妊娠后期的妇女,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长时间双手高举过头睡眠,会造成对“反流防止机构”的刺激,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此外,高举双臂睡觉,还会使肋间外肌、膈肌、腹臂肌和胸廓的前后肌不能自然回拉与舒张,影响肺部的自然呼吸,会造成胸闷、乏力。
5. 不宜着凉:午休时应做好保暖。彭玉清提醒,人在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保暖不当容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所以午睡时要特别注意免受风寒,除了避免在空调、电扇等风直接吹向身体的地方睡觉,最好能在身上盖件小毯子或外衣以保暖。
6.不宜猛醒:醒后要有缓冲时间。一般午睡后,人会有些许恍惚感,此时不要着急马上工作,尤其是复杂和危险的工作。彭玉清建议,最好先喝一杯水,清醒一下后再工作。
彭玉清还指出,有四类人不宜午睡或睡得太长。
1.患有低血压疾病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的人。低血压的人午睡时,血流速度缓慢,本身黏稠度高的血液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诱发中风危险。低血压患者午睡时间不宜长,最好以半小时为宜。
2.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此类人最好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后,喝杯白开水再午睡,能减少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3.年龄在65岁以上老人。老人睡眠时间较短,如果白天睡得过多,晚上容易睡不着。
4.体重超标准20%的肥胖者。对于超重的人而言,午睡易使肥胖加剧,不妨改在午饭前小睡20~30分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上一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
下一篇:哪些人需要做胰岛功能检查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