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小的时候被侵犯,长大后不知如何反抗,觉得活该被虐待” | Q&A;
***本文内容涉及性侵等创伤性的内容,请伙伴谨慎阅读***
有伙伴提问:童年遭到过被侵犯的经历,成年后经常被有毒的人吸引,怎么打破这种重复性的模式?
在分享今天的话题之前,想跟大家讲述一下小艾的故事。
小艾遭受了她自恋的父亲的性虐待,当她向母亲求救,她自恋的母亲不仅没有保护自己的女儿,反倒指责小艾“不要脸”“不检点”“狐狸精”。
“被伤害、埋怨后,让我觉得什么都是我的错……连亲戚家的孩子没考上好大学、朋友出了车祸、邻居家的猫丢了、刮风下雨什么的都是我的错。感觉自己要疯了……”
成年后,小艾在关系中总是吸引那些对她忽冷忽热,甚至有性虐待倾向的伴侣。
她明知道对方的行为是虐待,可是每当感觉不舒服想反抗的时候,总是害怕被对方抛弃。
这种不安全感让她感到无力反抗,甚至会用性去讨好对方,满足对方的不合理的要求,在关系中不断妥协退让。
她感觉这是她的“宿命”,是在偿还上辈子欠她父母和渣前任们的。
“理性上知道我应该离开,但是情感上还会陷进去。可能这辈子我就这样了。”
如果你遭遇过相似的经历,想跟你说:这不是你的错。
如果你在怀疑自己的遭遇:
是不是没有那么“严重”?过去都过去了,没什么大的影响吧?有强烈的羞耻感和内疚感,无法在关系中表达自己,是不是我太敏感、矫情?
当一名未成年人被成人或其它未成年人用作满足自己性目的时,无论是身体性的接触(插入、亲吻、抚摸等),还是非身体触摸(暴露性器官、展示色情内容等),都是性侵犯。
未成年遭受性侵犯的几率和影响,比想象当中要大的多。
我国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期间,全国法院审理结案的猥亵儿童案有10782起,平均每天超过7起。
在2017 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受害人超过606人,其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数为548人,占 90.43% ;男童遭遇性侵人数为58人,占9.57%。
美国的数据更加触目惊心,30-40%的未成年女性曾受到性侵,20-30%的未成年男性曾受到性侵。
施虐者通常是信任的家庭成员或熟人。
性侵后的儿童可能会性情大变(极度内向或者极度活跃,甚至经常暴怒)、做噩梦、学业问题,对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对技能、安全感和价值感产生负面影响。
有些幸存者还可能会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药物滥用、成瘾、人际关系问题,被不安全感、羞耻感和痛苦感困扰。
当未成年人遭到虐待时,ta需要得到确认,即,经历是被相信的,不应该受到责备,并且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遗憾的是,在小艾的案例中,出于生存压力,一方面,她被迫和持续虐待她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另一方面,虐待的经历被信任的家人否认、羞辱。
这会给她造成巨大的内疚和耻辱感,让她不敢去相信自己的感受,认为所有不幸的遭遇都是自己的错。
这种思维模式仍在她的成年生活中上演,无法离开有虐待倾向的伴侣。
早年受到伤害的你,可能正在努力学习如何爱自己,疗愈自己的创伤。
承受这一切真的很辛苦,你做得很棒。
即便如此,之前的经历可能会让你在关系中倾向于讨好、取悦、依赖对方,这很容易受到那些自私自我、渴望关注和认可的有毒的人吸引。
相信我,陷入有毒关系无法走出,这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或者不够强大。
而是因为当你需要被关爱的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被迫习得的自我责备的循环在控制着你,让你无法离开。
作为受害者的你会吸引和陷入到一段有毒关系中,是因为这种关系与侵犯的经历有相似性。
一开始对方会用各种甜言蜜语引诱你,让你感到“特别”。
渐渐地,你放下戒备,开始跟对方建立身体和情感的连接后,突然有一天,对方真实的一面会展现出来。
在我遇到的案例中,有毒伴侣会突然跟你说:“我喜欢/想要qj你”。或者,当你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对方突然说:“上次我们做ai的时候,我感觉在qj你,你看起来特别喜欢。”
也有可能是当幸存者提出不舒服的感受,例如,“上次做ai的时候,好像你在利用我的身体,感觉不到你的情绪感受。”对方不仅不会回应,甚至会问你:“那你喜欢么?”
有毒的伴侣甚至会在没有征得伴侣允许的前提下,尝试一些危险的性虐待活动。之后不但不会承认对你的侵犯,还在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一直在强调“只有这么做,我才有xing欲”。
这种有意忽略伴侣的感受,不断暗示对方满足自己私欲的行为是一种精神控制。
即便你多次尝试向对方表达不适,对方可能只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比如:“大多数女性都有qj幻想”、“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我看你很喜欢呀”。
存在不一定合理。
在我的观察中,遭遇过性侵的女性内在的安全系统被破坏。当看到有关qj的内容,或者在有毒关系中经历身体、情绪边界被侵犯的行为,之前创伤性的体验会被激起。
即使大脑并不想要,但是身体可能会有反应。
这不是因为你多享受这样的行为,而是被伤害的感觉足够熟悉,进而合理化对方的行为,认为是“爱”“欲望”“激情”。
其实背后是伤害。
可能有些伙伴即使知道“不对”,但当面对伴侣不合理的要求时,一下子僵住,不知如何反抗,无法拒绝对方。
这也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当对方提出或者做出不合理的要求,在那一刻之前创伤性的体验会被激起,你的脑子变得一片空白,身体感觉瘫痪了一样,仿佛回到过去被侵犯的那个无力、僵住的状态中。
这个状态叫“解离”(Dissociation),是一种受到伤害后的正常反应。
这不是你的错,而是大脑在陷入危险无力反抗时,让情绪感受暂时“离场”,以便把伤害降到最低。
你只是在拼尽全力地保护自己。
当没有获得及时的帮助,结果就是,潜意识很可能就会告诉我们自己是孤独无助的。
即使周围有再多的人,但是依然觉得没有人真正在乎你、保护你,所有的求救都是无用的。
还有很多伙伴都表达过总是被噩梦困扰。在梦中总是想呼喊求救,但是嗓子是堵住的,没有办法喊出来。
这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性侵受害者很难求救、信任ta人,更难离开一段有毒的关系。
有研究显示,自恋和童年的性创伤是密切相关的。
在童年时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性侵犯,会让一部分幸存者总是希望ta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填补缺失的部分。
我听到过一个童年性侵受害者在亲密关系中跟自己的伴侣这么说:“我是在童年时受到身体和情感虐待的那个人,而不是你。我太惨了!你必须理解我,满足我每时每刻的需要!”
无论对方付出再多,这位伴侣都感到“不够”。遇到冲突,总是带着怨恨解读伴侣的行为,认为她在“有意忽略我”“不理解我的处境”“处处针对我”等等。
这种消极逃避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通常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这和病态的自恋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
“受害者”给了ta们一种身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暂时可以逃避内在的脆弱和自我防御。
同时,受害者的身份也给了ta们一种虚妄的特权,认为自己“比其ta人更强大”、“我比ta人都要重要”、“世界都要围着我转”,把自我价值感建立ta人之上。
想要指出的是,在这里我并不是提倡“完美受害者”或者谴责性侵受害者。相反,我认为承认自己是受害者需要极大的勇气,也是疗愈的关键。但是,这并不能够成为伤害ta人的借口和理由。
有位伙伴曾把自己有毒前任的经历分享给我:
“前任告诉我他在9岁时遭到了性侵,每当讲到这件事都会非常痛苦,甚至哭泣。我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所以即使面对他的出轨和谎言,我也尝试原谅他。因为我无法相信一个被深深伤害过的人,他感到那么的难过,还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
可是,现实就是,他在精神上、身体上和情感上不断虐待我。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他心理年龄只有5岁,撒谎成性。他的两个女儿都跟他断绝了联系。两年后,我离开了他。
他可能永远不会体验到爱、亲密、自信和安全感,我为他感到难过,但是我必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即使你对对方的遭遇心怀慈悲怜悯,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成为ta的父母、咨询师,为ta承担所有的苦痛,继续陷在一段糟糕的关系中苦苦挣扎。
我知道,这并不容易,可能和你理想中的结果和自己坚持的价值观相悖。
但是,虐待就是虐待,无论对方意图、遭遇如何。我们能做的只有保护好自己。
疏远或是离开不是自私的体现,而是更好地维护心中的爱与希望,不会被消耗殆尽。
你的善良值得被更好地对待。
如果持续这种“解离”的模式,你不仅会活在自我责备和恐惧中,失去很多精彩的探索自我的机会,甚至面对危险无法保护自己。
还会吸引那些情感的吸血鬼,持续陷入到虐待性的关系中。因为ta们更倾向于寻找那些容易回避、讨好、解离的“猎物”。
那具体可以做什么呢?
首先,建议伙伴们暂时不要着急约会,先尝试独处一段时间,特别是不要有性接触。
虽然之前发生的事情不是你的错,但是疗愈是你的责任。
除非把关注点放在疗愈内在,否则你将会不断重复有毒关系,陷入无效的循环中。
其次,训练自己,打破解离的应激模式。
请记住,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可能不会意识到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处理。
以下的几个步骤,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打破解离的过程。
第一步,复盘让你解离的触发点。
当我们陷入到解离的过程中,往往是被某个时刻触发,然后陷入到无意识的循环中。
可以花一些时间梳理,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会让感到思维被拽走,陷入到“离场”的状态?
可能是某个人/事/物,也可能是某一个状态,还可能是想到某件事会产生的反应。
当触发点出现,你会在心理上知道如何应对,而不会感到措手不及。
第二步,当陷入解离的模式中,变得更有觉察力。
解离的过程让我们陷入到无意识的循环中,这让人感到失去控制,仿佛被拖着走,毫无反击能力。
培养当下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到了“解离”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去打破这个循环。
冥想是一个特别好地培养当下力量的方式。
还有伙伴建议可以在手腕上绑一个皮筋儿,每当你感觉自己的想法被“拉走”的时候,弹一下皮筋儿,这样会刺激你的身体感受,帮助你回到现实此刻。
第三步,当你对自己越来越有觉察力,不断打破解离的循环。
这个过程是最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如果你感到反复沮丧,这特别正常。
因为习惯的改变需要花时间,而且需要不断强化训练。
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不断打破旧的模式,建立新的习惯。
第四步,获得支持和帮助。
求助是勇敢的,也是必要的。
寻找对创伤和哀伤的主题有了解,能够真正理解你的感受,而不是用理论去解释你经历的咨询师。
因为这是你的空间、你的故事、你的经验,不应该被评判和指责(“圣母心”“傻白甜”“为什么还不离开”),也不应该以“劝和不劝分”为主要目的。
请记住,疗愈没有快速的方法,也没有具体的时间,按着自己舒服的方式来,给自己足够的时间。
如果你对谈话治疗不感冒的话,也可以尝试其它的疗愈方式,比如:EMDR、能量治疗、舞动治疗、戏剧治疗、团体活动等等。
如果你对自我疗愈感兴趣,也可以点击自我疗愈系列,获得更多的技巧和支持。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对有毒伴侣性“上瘾”的问题,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我知道ta很有毒,但是我对ta性爱上瘾,无法离开,怎么办?” | Q&A》。
你不必孤独面对这一切。
参考资料
Child Sexual Abuse: Trauma & Recovery After Child Abuse by Carrier Clinic
Dissociation Caused By Sexual Abuse by Inner Integration
Narcissism As A Consequence Of Trauma And Early Experiences by Dolores Mosquera and Anabel Gonzalez
What Type Of Therapy Works Best After Narcissistic Abuse by Dr. Ramani
如果需要团体互助、一对一咨询和工作坊的支持
请关注公众号CouragetoBecome获取更多内容
愿你的疗愈之路,不是孤单一人
如果你经历了有毒关系,觉得目前没有准备好在团体/咨询师面前暴露自己,却想系统性地了解有毒关系以及疗愈重建的过程。欢迎在CouragetoBecome线上学院,以最经济自主的方式,设计你的自我疗愈成长计划。
上一篇: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
下一篇:讯问未成年 法律问题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