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铜方斝:酒器见尊卑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22
手机版

  妇好铜方斝:酒器见尊卑

  妇好铜方斝(商)

  ⊙黑王辉 文/图

  斝(音假),是古代的容器,以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居多。该字虽然从斗,但有一定的象形元素,它的字形,和器型极为相似。斝一般下有三足,腰有执耳,口为圆形,其上立有两柱,从侧面看,便是斝字的形状。

  斝和爵较为相似,它们均有三足一耳,并且都是酒器和礼器,很难分辨。《周礼·考工记》有“梓人”条,唐代学者贾公颜注释时引用《韩诗说》中的文字这样记载:“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即斝)五升。”这样看来,斝的容量要比爵大。而《礼记·礼器》上有“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即斝)”的结论,也就是说,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西周,斝的地位要比爵低,尊贵的人祭祀时使用爵,卑贱的人祭祀时只能使用斝。不过,在商代可不是这样,据记载,夏朝末年,商汤打败夏朝的末代君主桀之后,曾把斝定为他的专用饮酒器,其他诸侯饮酒只能用角。斗转星移,光阴暗换,周取代商之后,把原来极为尊贵的斝“打入冷宫”,成为卑者之器,地位转换,令人唏嘘。

  虽然斝和爵很难分辨,但并非没有方法,最明显的分辨便是器口,斝的口是普通圆形,而爵的口有流有尾,饮酒时比斝要方便。不过,斝和爵的区分或许是后人的臆断,在青铜时代,它们本来就是同一种容器。据《说文·斗部》记载:“斝,玉爵也。夏曰盏,殷曰斝,周曰爵。”也就是说,斝,在夏代称作盏,在商代叫斝,在周代,却成了爵。《诗·大雅·行苇》诗有“或献或酢,洗爵奠斝”的诗句,根据前句推测,后句的爵和斝可以相互指代。

  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妇好”铜方斝是目前出土的最久负盛名的青铜斝之一,它于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和一般的斝不同,它的口为长方形,上面有塔形方立柱;底部三足为三棱锥形,外撇;一侧有耳,为螭龙形;颈部有夔纹,腰部有饕餮纹。它通高68.6厘米,口长25.1厘米,口宽24.0厘米,重达14.45千克。在腹内底部有“妇好”铭文。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即王后),同时也是商代著名的女将军。根据殷墟出土甲骨文记载,妇好不仅跟随武丁南征北战,还多次参与祭祀活动,出席盛大祭祀典礼,可谓武丁的贤内助。妇好墓共出土三只相同的青铜斝,都是妇好专用的饮酒器,它们器形高大,铸造精致,与妇好王后的身份相符。妇好不仅是商代第一女将,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位女将军,比起乐府诗中传唱的艺术形象花木兰,妇好才是我国名副其实的“花木兰”。

  在现今流传的成语中,有“飞觥献斝”“走斝飞觥”等,指频频传杯,以此形容宴会的气氛热烈。在《红楼梦》第一回,写到贾雨村和冷子兴故交偶遇,“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在二人的推杯换盏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粉墨登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富贵扑面而来,和商代的酒池肉林极其相似,历史场景总是这般屡屡重复上演。只不过,当年的爵斝,已经换作如今的杯盏,青铜器那神秘悠远的气息,却是无处可寻了。

上一篇:成人鸡胸有什么影响 及时治疗以降低其危害
下一篇:毁人于无形的抑郁症,这真不是“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