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热下寒体质:这3类方法,让你把身体里的火气转成元气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23
手机版

  原标题:上热下寒体质:这3类方法,让你把身体里的火气转成元气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身体也容易燥热,上火,许多亲戚朋友聊天都说,最近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火,自己嗓子也肿,牙龈也疼,嘴唇上还起了泡,嘴都张不开。

  身边也有朋友说自己的智齿发炎,腮帮子肿的就仿佛里面塞了个鸡蛋一样。于是乎,各种清热降火的凉茶,牛黄,冷饮全都安排上了,不成想火没消下去,还把自己吃得腹泻腹痛。

  归根结底,我们这么大的火气,都是因为身体不通!在自然界都分阴阳两面,人体也不例外,由阴阳组成,我们的阳气足是好事,但若是阳气充足,身体瘀堵,身体的循环出现问题,那么阳气(主要是心阳)上浮,全都集中在我们的头部,就会把火气给拱出来。

  而我们阴气(主要是肾阴)集中在下半身,正常情况下,阴阳相交,我们的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既不会寒也不会热,但如果我们阴阳循行的通道堵住了,阴气集中在腹部以下,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腹部和脚部冰凉不温的情况。

  所以想要让我们身体的阴阳平衡,火气消灭,那就得把这条通道给疏通顺畅,心阳和肾阴相交,我们的身体就能得到温煦和滋润。

  上半身火气旺,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嗓子发炎,下半身寒气重,腹部腰部脚部冰凉,腹泻腹痛,这种情况又被称为上热下寒,冰火两重天。那么为何在夏季,上热下寒的情况会更严重,更明显呢?

  因为夏季的主心,天气炎热,本就容易上火,心火过旺,而天热大家都容易出汗,正所谓汗血同源,出汗出多了,是会损耗阴血的,阴血不足,我们也容易体热,而这股热不是实热,是虚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火过旺。

  若是身体通畅,那即使我们用脑多,久坐不动还好,但偏偏很多人的身体都是堵着的,尤其是我们中焦脾胃的部分,夏天一到,饮食也变得肆无忌惮,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夏季又是吃夜宵的季节,各种煎炸油腻的食物下肚,消化不掉变为痰湿堵在中焦。

  想要彻底改善上热下寒的体质,最重要的就是把瘀堵的中焦疏通开,让心阳心火与肾阴肾水相交,火气变元气,有寒化寒,有瘀化瘀。下面就分享3类方法,帮我们把堵住的中焦疏通开,把火气降下来。

  第一类:清心降火,滋养肾阴

  现代人都容易焦虑,精神压力大,用脑也多,所以心火过旺是常事儿。我们身体上热下寒,上的火大部分都是心火,这股火由于脏腑调节能力降低,情绪不稳定而生。

  心火这么一直“烧下去”,不单单是嘴角起泡,嗓子肿,口腔溃疡,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心气不足,这样气血运行也会受到阻碍。

  所以即使我们要清热降火,也要有针对性的去清热,重点在于清心火,降虚火,而不是一桶凉茶冷饮下肚,这不是清火,这是往身体里灌寒气。

  【降心火茶】

  真正的清心降火,要讲究食材的性味搭配,有凉有温,温和的去清心火,分享一组清心火的名方,叫导赤散。

  用到的有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其中生地黄是养阴的,清心火,凉血;木通能把我们的心火给排下去;

  生甘草梢是清热止痛的,咱们上热下寒的朋友,很多都是嗓子疼,牙疼,感觉这股火气要把自己给“烤干”了,此时就可以借助生甘草梢,把火气清掉,舒缓疼痛;竹叶也是清心火的,还利尿。

  只需要准备淡竹叶6克,生甘草3克,藏红花3~5根。这个相对来说更温和,不会造成泄火过度,淡竹叶清心火,舒缓我们烦闷的情绪,藏红花是活血化瘀的,生甘草是清热的。

  【滋肾阴茶】

  上热下寒除了心火过旺,肾阴也容易亏损,也就是体内的阴液会被这股心火给“烤干”,所以不妨试试这款既能降心火又能滋养肾阴的茶饮。

  准备莲芯3克,枸杞15克,淡竹叶10克,藏红花3~5根。莲芯是降心火,清虚热的,枸杞子滋养肾阴,让心肾水火调和。藏红花活血化瘀,淡竹叶清心火。

  第二类:暖通中焦,引火下行

  除了借助咱们外界的力量,把心火降下去,肾水滋补上来,还可以利用温热之性,把我们中焦的瘀堵给化开,把心火往下引,让心火往下走和肾水相交。

  南怀瑾大师在当年就提出了肚脐灸,非常温和,不用点火,不用忍受火炽的疼痛感,只需把艾草做的小球,塞到肚脐里,睡前塞下,第二天醒来后取出,丝毫没有不适感,而且简单方便,避开了那些繁琐的步骤,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南怀瑾大师曾经说,我们的肚脐是会吸收的,好的会吸收进来,不好的东西它不吸收,而中焦又是我们的腹部,所以正好利用这个肚脐灸,借助艾草之力,把堵住我们中焦的湿浊,寒浊甚至是痰湿都给化开,让心火顺利往下走,肾水顺利往上升,交融在一起。

  肚脐灸的做法也不难,材料也简单,只需要准备干的桂圆肉,花椒和陈年艾绒即可。比例在2:1:1,这些都可以放到料理机打碎,艾绒可以先用剪子剪碎点再放进去打更容易,桂圆一定要去核去脾,只要那个黏黏的果肉,花椒最好纯一点,不要那种炮制过的。

  打烂之后,捏上去就有黏性了,不够粘稠的话可以加一些温水进去,之后搓成一个个小球,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到密封的玻璃罐中保存。

  不光要放到肚脐里,我们双脚脚心处涌泉的位置,也要各贴一个,这样才能起到引火下行,把上面的火给引下来。

  肚脐的位置塞一颗,为的是疏通我们瘀堵的中焦;脚底塞2颗则是把心火往下引,还有助于促进肾水的滋生,这一点千万别忘记,双脚脚心一定要贴。

  如果自己懒得做,也可以备上两瓶这种现成的肚脐贴,除了陈年艾绒,花椒和桂圆肉外,还添加了安神的酸枣仁和枸杞,艾绒选用南阳艾,三年陈放后,晾晒,去燥,捶打,筛选,清洗,消毒,每一步都严格把控。

  不同于我们直接用搅拌机搅碎,这个为了里面成分更好地释放,是经过熬煮的,把里面草本精华提取出来,之后再按照古中医搓丸的手法,搓成一个个小球。

  每一颗都用蜡纸包裹好,放到消毒后的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开盖就能闻到浓郁的艾草味儿夹着花椒的味道,表面有一层花椒粉,还配备了专用贴,把艾草球塞进肚脐里,用专用贴贴住即可。

  这款肚脐贴,用的都是三年以上的南阳艾草哦,提绒后驱寒逐湿的效果更强,一般贴的时间八小时就可以,基本睡前贴上,醒来后取出即可,专用贴也是采用的无纺棉贴,透气性好,如果皮肤过于敏感的朋友,建议换成纱布或是保鲜膜。

  小贴士:孕妇,小孩子以及身体发热的朋友不要贴哦。

  第三类:祛除痰湿寒,中焦畅通无阻

  我们上面提到,夏季上热下寒的情况频繁大多也和我们饮食有关,吃得东西口味重,辛辣,上火,或是寒凉冷饮吃得多,都会让我们的脾胃不堪重负,它转化食物能力降低,那么痰湿垃圾就会变多,堆在脾胃中,就会越来越堵,我们还得费时费力去疏通。

  所以平时多注重脾胃的养护,让脾胃运化能力变强,少生痰湿,减少我们中焦的瘀堵,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上热下寒情况的发生哦。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脾胃自己运化能力上来了,减少瘀堵的情况发生,我们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上热下寒的问题。

  想要健脾养胃,那一定不能少了这个从明代流传下来的健脾糕,又叫八珍糕。是明代御医陈实功为了脾胃虚弱的皇子研制,后来流传到清朝,相继成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养生糕点。

  咱们现代人为了生活奔波都忙,太复杂的东西不实用,而这个小糕点,随时随地都能吃,简单省事,而且包含的食材也多。

  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直接备上几盒现成的。想要自己做的朋友,可以一次做出一星期的量,吃的时候加热一下即可。

  准备茯苓,薏米,莲子,山药,鸡内金,芡实,山楂各50克打粉,党参5克打粉,粳米粉和糯米粉各100克。之后把这些粉用温水和成面团,喜欢吃甜的可以加点麦芽糖进去,不建议添加蔗糖。揉成面团后,盖上保鲜膜,醒发半小时。

  之后切成一个个小剂子,用做月饼的模具压出花型来,放到锅中,隔水蒸半小时,软软糯糯的,带着天然的谷果香,因为里面含有薏米,孕妇不宜食用哦。

  如果懒得自己制作,也可以试试这款开袋即食的古方八珍糕,既遵循古方的基础搭配,又由多位国医大师共同研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食材的升级,更适合咱们现代人的复杂体质。

  其中鸡内金可以帮我们尽数疏通瘀堵,无论是痰湿,寒湿,还是湿热浊气,鸡内金化瘀清积的能力很强,所以即使脾胃已经有了瘀堵也不用愁。

  薏米,茯苓主要是祛湿降浊的,脾胃若是被湿气所困,运化能力很难提升上去,所以想要健脾,需要脾内的环境保持干爽。薏米和茯苓可以化掉湿气,通过小便排出。

  莲子是清热降心火的,麦芽是行气化浊的。砂仁除了祛湿外,还有健脾的能力,它独特的芳香能化湿降浊。

  白扁豆和山药都是健脾的,其中白扁豆化湿健脾能力很强,山药是滋补脾阴的,还有助于脾气的提升,陈皮是化痰的,山楂则是活血化瘀。

  而且这款糕点是不添加蔗糖的哦,所以咱们不能吃甜的朋友也可以放心食用,为了保证食材的营养不流失,摒弃传统高温烘焙的方法,采用先进的低温烘焙法,保留食材中的养分不流失。

  经过烘焙后的糕点,吃上去有酥酥的口感,不干不硬,很好嚼,即使中老年朋友也可以安心食用,带有天然的谷果香,还有浓郁的鸡蛋香,面粉烘焙后也散发着淡淡焦香,一口咬下,口感层次丰富。

  而且为了适合大众,这款糕点分为成人版和儿童版,儿童版不含人参,小朋友们也可以放心吃哦。成人一天2~3块,儿童1~2块即可。

  每一块都是独立包装,干净卫生,尤其是夏天,食品安全很重要,再也不用担心吃不完造成变质浪费了,出差,工作,放到包包里随身携带,好吃又营养。

  咱们夏天心火旺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啦,若是发现自己虚火旺,口腔,牙龈肿痛,同时还伴随着腹泻,腰腹,脚部冰凉,不妨试试这些小方法,把身体疏通顺畅,让心火和肾水更好的相交,身体就能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奚梦瑶录节目连夸刘嘉玲6次,第1次被忽略,第5次苏芒的眼神亮了
下一篇:【本宫撩戏】之蜘蛛侠平行宇宙,漫威小主们的19年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