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太久的好处(每天睡17个小时的好处)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24
手机版

  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睡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0蛋蛋0的世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芊和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最高赞回答是:睡眠能力。

  渡边淳一曾在《钝感力》一书中说:“睡眠良好,是一种真正的才能。”

  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更能反应出一个人的规划时间和调整心态的能力。

  想拥有掌控人生的能力,请从好好睡觉开始。

  01

  好好睡觉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2019年,一个名为《睡眠是你的超能力》的演讲在网上火了,在TED年度流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演讲中,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马特·沃克的一项研究表明:

  “缺乏睡眠,不仅影响生殖能力,引发心血管疾病,更会对我们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睡眠时间愈短,生命也就愈短。睡眠短少预告了各种可能的死亡。”

  2021年第一天,《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年仅25岁的她曾因长期熬夜导致身体健康严重受损,25岁的身体有着39岁的健康状态。

  除此之外,各种因为睡眠缺乏导致的死亡的案例层出不穷。

  l 2011年,复旦大学教师于娟患乳腺癌离世,她得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熬夜,生活极不规律;

  l 2016年,天涯副主编金波在地铁站晕倒死亡,据说他生前经常加班,去世前一天还在连夜赶稿;

  l 2019年,著名演员高以翔因通宵录制节目引发心源性猝死,之前他已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

  睡眠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虽然不是即刻可见,但不好好睡觉,真的会要命。

  马特·沃克在《Why we sleep》一书中写道: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个可以让你延长生命的革命性的新秘方。

  它能提高你的记忆力,增加你的魅力;让你保持苗条,降低食欲;保护你不得癌症和老年痴呆;不让你感冒和伤风;降低你心脏病、心梗和糖尿病的风险。

  这个可以包治百病的良方,不是爱马仕,而是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你就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最重要的健康。

  02

  好好睡觉,是让人聪明的捷径

  2004年,德国吕贝克大学做过一个关于睡眠的实验。

  研究人员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玩一个数字游戏,其中隐藏着一个算术公式,找到这个公式的志愿者能够快速掌握游戏技巧。

  一开始的实验中,大约25%的受试者自己发现了这个隐藏的规律。

  然后一些志愿者被允许去睡觉。

  八小时后,研究人员再度测试志愿者的游戏水平发现,睡醒后的志愿者再玩数字游戏时,发现规律的人数达到了59%,是那些一直醒着的志愿者的两倍以上。

  实验结果让人觉得相当神奇,本来不会的问题,一觉醒来,很多人却找到了规律。

  难道睡眠可以让人变聪明吗?

  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曾说:

  “人们普遍有这样的体验,晚上在一个问题上冥思苦想不得解,可是经过一夜安眠后,早上你会得到答案。”

  事实上,不少伟大的人都曾在睡梦中获得灵感。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颠覆性的研究突破中,睡觉功不可没:

  l 门捷列夫在睡梦中看到化学元素排列的规律,醒来后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l 凯库勒打盹儿时梦见咬住自己尾巴的一条蛇,灵机一闪想出了环状的苯结构简式;

  l 就连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也是因为梦见被电击的母牛受到启发创造出来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黛迪尔·巴瑞特说:“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会更直观地思考。”

  研究表明,进入睡眠状态的大脑会对白天接收的海量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加工整理,删除多余信息或形成长期记忆。

  科学家认为,睡眠中的"快速眼动"(REM)期对学习和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缺乏睡眠,会让人大脑变笨。

  所以,如果你想变得聪明,好好睡觉其实是一条捷径。

  03

  好好睡觉是高效人生的秘诀

  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如何高效地利用这24小时,只有管理好自己的作息,与时间友好相处,才能让每一寸光阴都为我们所用。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就是高效利用时间的典范。

  30岁才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的他从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发表至今已获奖无数。

  40多年时间中,村上春树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11部短篇小说,而且每一部都畅销全球,其中《挪威的森林》由于超高的发行量甚至引发了“村上现象”。

  除此之外,他还写了20多本随笔,兼职翻译了60多部国外著名文学作品。

  杰出作品和高效创作的背后是村上春树良好的睡眠习惯。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工作,晚上九点准时上床睡觉,每天还要午休半小时。

  村上春树曾说:“假如没有午睡这件事,我的人生和作品说不定会比现在暗淡许多。”

  正是如此规律的作息让他能够始终保持精力,即使70多岁依然笔耕不辍,活跃在文坛。

  《睡眠革命》一书中说: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会主动控制自己生活的节奏,提高自己的睡眠能力,才能永远以积极的状态应对工作和生活。”

  好好睡觉不仅是让人精力充沛的源泉,更会让人拥有清醒的头脑和事半功倍的效率。

  任何全力以赴的成功奋斗都离不开那占据一天三分之一以上时间的睡眠。

  所以,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请一定要好好睡觉。

  04

  好好睡觉是不良情绪的解药

  人生在世,总有诸多烦恼。

  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说:“睡眠是对醒着时苦恼的最佳治疗。”

  曾经有段时间我的生活陷入低谷,职场的压力,家庭的烦恼让人心力交瘁。

  每天晚上我会工作到很晚,以为投入更多的时间就能解决更多问题,而躺在床上时又想东想西,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越积越多的不良情绪让我到了崩溃的边缘,再加上长期休息不好,我被一场感冒袭倒。

  实在坚持不住的我放下工作,吃了感冒药,躺在床上蒙头大睡。

  没想到一夜安眠后,第二天醒来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睡觉带来的幸福感让我暂时忘却了所有烦恼,我调整好心态,专心投入工作,终于走过了那段难过的时光。

  人生中总有无数充满压力、焦虑和烦恼的时刻:

  你可能在失恋的夜晚,纠结着曾经的美好,无心睡眠;

  你可能面对重要的考试,生怕自己准备不充分,不敢睡觉;

  其实,过去的事情早已无法挽回,深夜的焦虑只会让人丧失精力,还不如暂时抛弃一切烦恼,好好睡一觉。

  醒来你会发现自己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排解掉不良的情绪,你才能信心百倍地与生活斡旋。

  伏尔泰说:“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

  好好睡觉,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05

  好好睡觉,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睡觉的重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

  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睡商”的概念,并认为这是一种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能力。

  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在单位睡眠时间更快恢复体力和精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而更让人庆幸的是,“睡商”也是一种通过锻炼可以提升的能力。

  你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1. 比起睡得多,你更应该睡得好

  我们都知道睡眠不足的危害,但这并不意味着睡得越多越好。

  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并不相同。

  世界上既有像撒切尔夫人这种每晚只需睡6个小时的人,也有像飞人博尔特这种每晚需要睡10个小时的人。

  最科学的方法是采用《睡眠革命》中的R90睡眠方案:以60-90分钟的睡眠周期为单位,一周获得35个完整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状态。

  2. 比起睡得早,你更应该有规律

  我们常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没有条件早睡时,很多人会用睡懒觉的方式补充睡眠。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不但无益健康,反而会打乱你的生物钟,长期下去,会让人黑白颠倒,加剧失眠。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作息,把缺少的睡眠在午后用一个睡眠周期弥补。

  3. 让运动成为治愈失眠的良药

  2021年3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

  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而运动人群失眠困扰比例仅为10%。

  如果你正在深受失眠困扰,不妨去参加一些运动,它会成为治愈你失眠的良药。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愿每一个看文章的你,都能拥有美梦,好好睡觉。

  作者:芊和,热情的生活家,冷静的思考者。体验人生,记录生活,分享感悟。和你一起,读懂自己,读懂人生。

  天天喊口号

  要早睡要早起

  现在请扪心自问一下

  昨天是不是又熬夜了?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俗话说

  熬夜使人头秃

  熬夜使人“月半”

  以及

  熬夜使人变傻

  熬夜的危害我们都知道了

  但你不知道的是

  如果睡太多的话

  危害比熬夜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研究表明

  睡眠超过一定时间

  早死风险会增加三分之一

  ……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那到底睡多久算久?

  最佳睡眠时间又是多少呢?

  看完不要惊掉下巴

  ↓↓↓

  是不是睡得时间越久越好?

  很多人以为,既然熬夜有害,那多睡就好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人体是有“生物钟”的,能够受到光线以及黑暗的影响。生物钟发挥着很重要的功能,其中一项就是调节睡眠。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因此睡眠也是有节律的,睡眠太多或者太少,对身体来说,都是一种不规律。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睡眠过多是会影响到人体健康的。睡眠时间与寿命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支持。

  英国基尔大学医学科技研究所联合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涉及 300 万多人、世界有关睡眠与健康的 74 项高质量研究报告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平均每晚睡眠 10 小时的人,与平均每晚睡眠 8 小时的人相比,早死的风险增加 30%。其中死于中风的危险增加 56%,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 49%。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此外,睡得越多,还会:

  1)增加患癌风险,以打鼾和超重者尤甚;

  2)更易患糖尿病;

  3)影响血压;

  4)妨碍神经系统功能;

  5)记忆力减退;

  所以说,睡得多和熬夜一样,都会危害健康。那么睡多久才算多呢?

  最佳睡眠是多久呢?

  首先,对于午睡来说,30 分钟以内为宜,10-20 分钟是最有助于恢复大脑功能的,能够帮助你的大脑在工作之后进行“重启”。

  超过这个时间的午休,则是无益的。一是,过长的午睡会引起大脑迟钝;二是,会影响你晚上的睡眠质量。

  而对于晚间睡眠,大多数成年人每天睡 7-9 小时即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在 6-7.25 小时的人群平均寿命最长。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时间是针对成人而言,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于睡眠的需求是不同的。美国睡眠基金会根据最新研究,推荐了不同人群的睡眠时间:

  0-3 月的新生儿:14-17 小时

  4-11 月的婴儿:12-15 小时

  1-2 岁的幼儿:11-14 小时

  3-5 岁的学龄前儿童:10-13 小时

  6-13 岁的学龄儿童:9-11 小时

  14-17 岁的青少年:8-10 小时

  18-25 岁初入成年:7-9 小时

  成年人:7-9 小时

  大于 65 岁老年人:7-8 小时

  对于如何判断自己需要睡多久,只要在相应年龄区间所推荐的睡眠时间段内,并且睡后精神状态不错,就是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

  晚上熬夜白天补觉

  有没有用?

  还有些人晚上报复性熬夜,然后白天疯狂补觉,以为只要睡得够多,疾病就追不上自己。其实也是错误的。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首先,熬夜会打乱正常的“生物钟”,从许多方面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免疫力下降,脸色黯淡,眼睛干涩,记忆力下降等。

  其次,补觉的睡眠质量完全不能和正常睡眠相比,这是因为白天补觉时人体无法迅速适应新的生物钟,从而影响睡眠。所以,第二天补觉是不能恢复精神的。

  最后,白天补觉之后,会使晚上入睡更加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完全打乱你的“生物钟”。

  所以,不要抱着补觉的侥幸心理,放下手机,乖乖睡觉。

  睡得多不如睡得好

  想要睡得更好,除了放下手机,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卧室里杜绝蓝光:睡前关掉各种电子产品,上厕所可留一盏夜灯;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选择舒适的枕头;

  3)晚饭不要吃太多,睡前 1 小时不要进食;

  4)睡前喝热牛奶优于喝酒,少喝水;

  5)睡前运动要适量:剧烈运动放在睡前 4 小时,而瑜伽、太极等低强度活动可在睡前进行;

  6)睡前 4 小时尽量不吸烟,尼古丁有让人兴奋作用;

  7)慎服安眠药,不要把服药当做助眠的办法。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所以

  别熬夜也别睡太多

  更别迷信补觉就能管用

  该睡觉的时候就放下手机

  毕竟

  你的健康最重要

  来源:科普中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全球范围内,跌倒在老年人意外伤害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位居首位[1]。我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跌倒同样是我国老年人因伤致残的首位原因,每年约有30%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2]。通常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造成的疾病负担除了医疗和康复支出等直接费用外,还包括死伤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导致的社会和家庭负担,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4]。因此,跌到事件的及早预测至关重要。目前,有关睡眠时间和跌倒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有研究认为,睡眠时间与跌倒无关[5];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跌倒风险存在"U"型相关性[6]。同时,既往研究多针对住院患者、养老机构老年人,以及抑郁症患者等特定人群,样本量也相对较小[5,6,7],缺乏对社区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跌倒关系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45岁中老年人睡眠时间对跌倒的影响,以期为该领域研究积累证据,为预防中老年人跌倒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于2015年7—9月在全国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8]。该调查采用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首先从我国28个省份抽取150个县(区),在每个县(区)抽取3个行政村(社区),然后根据CHARLS-GIS软件随机抽样确定家户抽样比例。截至2015年,该调查已涉及约1.24万户家庭、约1.9万名≥45岁个体的微观信息。剔除年龄、性别、跌倒、睡眠时间等重要信息缺失,以及躯体残疾致使行动不便的人群后,本研究最终纳入≥45岁中老年人18 181例。CHARLS项目经北京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于2020年12月提交数据申请,于2021年4月获取数据。

  本研究从CHARLS中收集的资料包括:(1)跌倒与跌倒就医:由受试者自我报告近两年是否发生跌倒,以及有多少次严重到需要接受治疗。(2)睡眠时间:问题为"过去1个月内,您平均每天晚上真正睡着的时间大约是几小时",根据受试者自我报告的睡眠时间,将其分为<5 h组、5~<6 h组、6~<7 h组、7~<8 h组及≥8 h组[5,9]。(3)其他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午休习惯等行为与生活方式指标,BMI分级及是否患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躯体疼痛等健康状况指标,自评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等自我评价指标。

  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性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中老年人睡眠时间对跌倒和跌倒就医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人口学特征:18 181例中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为(60.3±9.9)岁;女9 356例(51.46%),平均年龄为(60.6±9.9)岁,男8 825例(48.54%),平均年龄为(60.0±9.9)岁;居住在农村地区12 561例(69.09%);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2 498例(68.74%),中学3 479例(19.14%);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2 296例(12.63%)。(2)行为与生活方式:吸烟5 182例(28.50%),偶尔/经常饮酒6 554例(36.05%),有午休习惯9 770例(53.74%)。(3)健康状况:BMI分级为超重/肥胖7 863例(43.25%),中心性肥胖7 663例(42.15%),患高血压6 992例(38.46%),患高血糖2 646例(14.55%),有躯体疼痛5 416例(29.79%)。(4)自我评价指标:自评生活满意16 641例(91.53%),自评健康状况为好9 012例(49.57%)、一般6 428例(35.35%)、差2 741例(15.08%)。

  18 181例中老年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4±1.9)h。其中,每晚睡<5 h 2 945例(16.20%)、5~<6 h 2 755例(15.15%)、6~<7 h 3 824例(21.03%)、7~<8 h 3 257例(17.92%)、≥8 h 5 400例(29.70%)。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是否有午休习惯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级及患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躯体疼痛情况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评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患高血糖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8 181例中老年人中,近两年发生跌倒3 092例(17.01%),跌倒需要就医1 264例(6.95%)。(1)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是否有午休习惯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患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躯体疼痛情况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评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级及是否患高血糖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中老年人的跌倒就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是否有午休习惯中老年人的跌倒就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患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躯体疼痛情况中老年人的跌倒就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评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中老年人的跌倒就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级中老年人的跌倒就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趋势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睡眠时间的延长,中老年人的跌倒和跌倒就医发生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中老年人睡眠时间对跌倒和跌倒就医的影响分析

  模型1:以近两年是否发生跌倒和跌倒就医为因变量(赋值:否=0,是=1),以睡眠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晚睡<5 h和5~<6 h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风险、跌倒就医发生风险高于每晚睡6~<7 h者,每晚睡≥8 h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风险低于每晚睡6~<7 h者(P<0.05)。模型2:以近两年是否发生跌倒和跌倒就医为因变量(赋值:否=0,是=1),以睡眠时间为自变量,以人口学特征指标为调整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单因素Logistic回归相似的结果。模型3:以近两年是否发生跌倒和跌倒就医为因变量(赋值:否=0,是=1),以睡眠时间为自变量,以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指标为调整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晚睡<5 h和5~<6 h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风险高于每晚睡6~<7 h者〔OR(95%CI)分别为1.31(1.16,1.49)、1.14(1.00,1.30)〕,每晚睡≥8 h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风险低于每晚睡6~<7 h者〔OR(95%CI)=0.88(0.78,0.99)〕;每晚睡<5 h中老年人的跌倒就医发生风险高于每晚睡6~<7 h者〔OR(95%CI)=1.30(1.08,1.56)〕,见表3。

  3 讨论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有超过30%的≥65岁老年人会发生跌倒[10,11]。国内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7.8%~22.7%[9,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45岁中老年人的近两年跌倒发生率达17.07%,低于上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可能原因为:(1)上述研究纳入的是≥60岁老年人,而本研究针对≥45岁中老年人;(2)各项研究的研究时间、地区存在差异,对跌倒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相对较高,应积极开展中老年人群跌倒干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我国≥45岁中老年人群中,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每晚睡<5 h者和5~<6 h者的跌倒发生风险分别是每晚睡6~<7 h者的1.31倍和1.14倍,说明短时睡眠(<6 h)可增加中老年人群跌倒发生风险。国内一项研究显示,睡眠时间≤5 h的老年人,跌倒次数明显增加[14];国外研究结果亦显示,睡眠时间≤5 h和<6 h会增加老年人跌倒发生风险[5,6]。机制研究提示,这可能是因为睡眠在机体代谢水平和激素水平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短时睡眠(<6 h)可降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1)和睾酮的分泌[15],同时短时睡眠也可导致皮质醇水平上升[16]。GH、IGF-1和睾酮分泌降低,可阻碍肌肉蛋白合成、增加骨骼肌蛋白的分解,皮质醇水平升高可导致肌少症,从而增加跌倒风险[17]。同时,有研究结果显示,睡眠不足与脑蛋白病变有关,是老年人跌倒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5,18,19]。睡眠时间与跌倒关系的研究证据目前相对欠缺。本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8 h者的跌倒发生风险较每晚睡6~<7 h者低12%。有国内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持续时间与跌倒呈现近似"U"型剂量反应,其中睡眠持续时间为7~8 h者跌倒风险较低[6]。但STONE等[20]研究发现,自我报告的睡眠持续时间与跌倒风险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这种报告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受试者的准确报告睡眠时间能力有关。

  综上所述,我国≥45岁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风险较高。与睡眠时间6~<7 h者相比,睡眠时间<6 h者的跌倒发生风险较高,睡眠时间≥8 h者的跌倒发生风险较低。因此,在制定中老年人群跌倒干预措施时,应关注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除在社区开展健康睡眠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与技能讲座外,建议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尤其是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的人群,开展预防跌倒的小组活动,评估其居家环境,安置防滑扶手等,以降低跌倒的发生。

  本研究资料来自CHARLS,数据具有全国代表性。CHARLS设计严谨,质量控制严格,数据全面,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指标。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断面调查数据,不能得出睡眠时间和跌倒的因果关联;睡眠时间由受试者自我报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回忆偏倚。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秦皇岛妇幼殷秀荣试管?哈尔滨医大一试管?
下一篇:成年人必看的5个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