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为何不待见《金瓶梅》?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1、《金瓶梅》原著小说和四大名著一样富有底蕴,但为什么四大名著,甚至说包括《封神榜》等都有了大陆版本,偏偏《金瓶梅》就没有。
2、为什么其他古典名著的改编都能做到精益求精,而《金瓶梅》却往往脱离原著,除了那几个主要角色,基本就是找些美女,然后胡编乱造些情节呢?西门庆在原著中明明是富家翁的形象,可到了影视剧中吧,突出一个“贪欲无度”倒也说的过去,怎么老是把他的影视形象塑造成孔武有力,功夫高强呢?
3、为什么说影视圈不待见《金瓶梅》呢,就是因为《金瓶梅》的文学高度是能够和《红楼梦》一个级别的,可是影视方面却从来没有特别青睐《金》,对这本名著,就好像和猎奇小说一个档次。
谢谢邀请~~平时太忙,回答迟了请见谅。我说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期待有更好的回答补充。
金瓶没有一个好的影视版本,我一直也深以为憾,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金瓶整本书都在摹丑,专为暴露社会阴暗的一面,因为其过分的真实,而真实确实是丑陋的,这种丑陋的现实生活和欲望的放纵之下使得全书弥漫着绝望的气息,这种主题比较消极悲观,并不适合拍成电视剧。笑笑生不仅表现普通人的琐碎驳杂的家庭日常生活,更将笔锋指向色欲,财欲,和同类型的小说比较,金瓶使用了较多的笔墨来描摹性放纵和性龌龊,在欲念的涌动之下埋葬了巨大的悲悯和哲理。《幽梦影》中也提到过「金瓶梅是一部哀书」,笑笑生独特审美的方式,或者说审丑的方式,以及他博大深厚的内涵和慈悲,普通人理解起来都很困难,更遑论需要演员,编剧,导演共同努力来做成一部优秀的作品,恐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以为比红楼翻拍的难度等级要高的多。
谈起金瓶梅,大多数人都会不怀好意的相视一笑,我和旁友也会开这样的玩笑,但金瓶到底写了什么,是不是只写了性,我是心知肚明的,实际上读过金瓶的朋友都知道,其中的性描写并不多,我大约估计有两万字吧,不过全书的百分之一二。但事实上是,金瓶其中的情色的确是最诱惑读者的,我虽然没有看过金瓶所改编的影视作品,但通过海报和内容简介可以大致推测,这些作品几乎都是打着金瓶梅的噱头,以西门庆、潘金莲和李瓶儿这几个为人熟知的淫棍荡妇为主角,尤其是前两者,已然异化为性符号。情色观看价值才是这些金瓶衍生出的影视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这和笑笑生的本意相差甚远。比如书中西门庆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纵欲过度的淫棍,他还是个极其精明的商人,手段了得,小潘也不止是个荡妇,败坏贤妻良母的坏女人,在她身上更多的是需要救赎但只能无能为力的接受死亡的结局,她也是受害者。影视作品的性泛滥,使得女性的身体只是一个赚取眼球的工具。
很可惜金瓶这样好的作品,却被今人的改编观念生生降低了文化品位,歪曲成哗众取宠的低俗色情读物,真是忍不住要为笑笑生叫屈。
谢题主邀。
其实《金瓶梅》影视化这个问题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人提过了,80年代的时候,四大名著陆续拍出了电视剧,研究《金瓶梅》的这些金学家们就也开始呼吁《金瓶梅》影视化。有两位剧作家用了近三年时间,把《金瓶梅》改编成了40集的电视剧剧本。很多金学家们对此事也挺重视的,开了座谈会,还请了红楼梦剧组的成员来,请他们提意见,向红楼剧组学习经验。影视界也没有不待见,相反,人家是积极响应,陈家林愿意担任导演(这是后来执导康熙王朝的导演),和专家们合作拍好这部《金瓶梅》。
然而,专家学者们呼吁、努力,剧本写好了,导演敲定了,最后。。。。。。没拍成。原因是:条件不成熟。
当时极力呼吁并推动《金瓶梅》影视化的专家领头人之一是吴敢,徐州市文化局局长,徐州教育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原金瓶梅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这样的身份头衔,再加上一大批专家学者教授们的努力都没能把金瓶梅影视化这事办下来,可见其阻力之大。
《金瓶梅》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很尴尬的处境是:专家认识与民众认识脱节,学术地位与文化地位失衡。
研究者们说这是本好书,但大多数老百姓还是一提就嗤之以鼻。专家们呼吁金瓶梅影视化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向大众推广,破除民众对于它的误解。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很困难啊。
我没有看过任何与金瓶梅有关的片子,也不了解这方面信息。不过看问题描述和下面一些答案里说的似乎是有影视版的,只不过拍的和原著不符,成了三级片、A片了。这样一来,误解就更深了,和专家学者们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了。
就现下的条件来说,比三十年前还不成熟,即使上面能批准拍,也多半是拍出来一坨垃圾。流量、资本、当红小生、收视率、市场、粉丝。。。。。。当这些元素成为导向之后,就越来越难有真正好的作品出现,像近几年的某些国产剧,收视率是很高,但内容实在是一言难尽。前几年翻拍的红楼梦,和87版对比,高下立判。
《金瓶梅》影视化的条件想要成熟,太难了。
谢邀,仅有一点粗鄙之见。
2017年10月21日更新一下
谢谢 @朱权 指正,我对于内地学术界的评价确实鲁莽,但是我丝毫没有轻视国内研究金瓶梅专家的意思,在此造成的误解表示歉意。
我有这样的评价,很大程度是因为《红楼梦》和《金瓶梅》是同类小说,红学的著作比较多,民间影响力也比较大。金的研究则比较少,我看到的比较热门的也多是海外的著作。
二者都是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和《西游记》等其他话本来源的小说有不同之处,都不太适合改编影视,红楼影视剧较多是因为多位研究者的影响力比较大,读者关注较多,金这方面实在是不乐观。
不是影视圈不待见《金瓶梅》,而是内地的管理机构禁止拍摄吧?我印象中好像原广电总局有这方面的禁令。拍摄什么样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不仅是影视公司的事情,更多的是观众想看什么,群众对于某些作品的看法,例如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北京台播放了几集,就有老干部给有关部门打电话,要求停播,后来就改在河北台播出,所以一部影视剧的拍摄,要考虑到社会的影响,而目前内地的很大一部分观众仍然趋于保守,电影分级制度难以推行,《色戒》类的电影被删减,更不要说《金瓶梅》这类古往今来称颂的“黄书”了,问题不在于小说性描写的多少,而在于大众眼中,《金瓶梅》就是淫秽的书籍,就是把性描写删除,也会有人觉得是色情作品。目前的文化氛围下,很难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有也会被批的体无完肤。还曾记得当年的《庐山恋》的吻戏,剧组承担着多大的风险啊。
具体到您说的几个理由,我们逐个分析。
1.四大名著和《金瓶梅》都富有底蕴,内地拍摄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正能量,《红楼梦》歌颂宝黛爱情,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有一种悲剧美。《水浒传》歌颂反抗,揭示社会根源,还能体现兄弟情深。《三国演义》充满了厚重的史诗感,《金瓶梅》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但是色调灰暗,观众看了难受。人物语言也是俚俗化,是否有教坏小朋友的嫌疑呢?
2.《封神榜》重视的是情节曲折,而不是思想意义。1989年版也曾经禁播,所以知者甚少。1990版算是内地和港台合作,掺杂着商业的利益。香港影视圈商业气氛浓厚,重视经济效益远超社会效益,再加上中西合璧,文化比较开放,所以会选择一些市场方向比较好的题材,拍摄的视角也是深入观众内心,观众想看什么,就拍什么,名著不过是噱头。例如张国荣早期有一部《红楼春上春》,取材自《红楼梦》,却渲染了色情。我们目前看到的关于《金瓶梅》的电影,好像都是三级片,三级片给什么人看?看的目的是什么?观众有一种带入感,满足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所以西门庆就得“孔武有力,功夫高强”。
3.《金瓶梅》有一种自然主义的风格,太过于真实,不像《红楼梦》充满了诗意,而真实的现实必然是丑陋的,贪财好色,官场职场内幕丛生,性混乱庞杂,作者试图用这种审丑的方式,西门庆的死亡,家族的没落,在悲悯中透着警醒,“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可是“痴儿尚未醒悟啊”。本来是教育我们,这些都是错误的行为,但是欲望促使我们一错再错。
坦率来说,学术研究和民间讨论仍然存在着隔阂,我们看电视剧《红楼梦》看的是宝黛爱情,《水浒传》看的是豪情,《西游记》看的是幽默,《三国演义》看的是权谋。《金瓶梅》看的是……
何况《金瓶梅》的学术研究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增加,陈大康教授做过统计,不是因为小说的资料增加了,而是大家的观念改变了。目前关于《金瓶梅》研究的书籍比不上同样这类题材的《红楼梦》,学术界和民间交流也不够,实在是可惜。
谢邀。
能把性描写剪掉,可是原著里面贪污受贿走后门包二奶怎么剪,如果这些也剪了,那金瓶梅就变成生意人家后门几个嗑瓜子女人的争宠剧了。
上一篇:一个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个鸡蛋?
下一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规定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