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成人捏脊都要注意什么啊?)
捏脊疗法是用双手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通过推拿与按摩能够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那么捏脊为什么不能在晚上呢?
按一天时辰来看,最好是早上,早上旭日东升,也是人体一身阳气生发之时,此时上捏脊顺应了大自然规律,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阳伤阴,反招实热病患,有些家长反应晚上给孩子上捏脊后睡眠变差甚至烦噪不安,就是这个原因。
按照一年时辰看,最好是春、夏,冬季应以藏阳为主,上捏脊会造成阳气外泻,而且因为冬天较冷,阳气外泻就易感染风寒,所以原则上冬季不宜捏脊,父母一定注意。
小儿捏脊应选择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要捏捻,不可拧转。 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不适合捏脊。
有父母问到,说我家孩子容易感冒,又有点便秘,但又不是很容易上火,或者有的说我家孩子分不清楚是哪种体质,既不容易上火也算不上虚寒,但很想给孩子做捏脊保健。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建议父母早晨给孩子上捏脊,而晚上给孩子自上而下推背,或者早晨做完上捏脊后给孩子揉下三阴交和搓下涌泉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捏脊造成的上火。但对于实热很明显的孩子,依然不建议经常给孩子上捏脊。
成人捏脊,有个注意的就是,高血压患者捏脊时最好遵循从上到下的方法捏。其他的包括宝宝都是常规的从下到上捏脊。 成人捏脊有的人觉得舒服,有的人觉得疼痛难忍,而捏脊时有的地方很容易提捏,有的则如一块硬板,皮下肌肉粘连的厉害的就痛,中医讲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所以所有捏起来疼痛不痛的地方都是病灶处,建议减持捏脊,一个星期后你一定能发现改观,夫妻间互相捏脊除了对身体健康又帮助外,还有个好处是增进感情,。当然,实践后一定要给宝宝捏哦,你会有非常惊喜的发现的。
很多人都喜欢在劳累之后去推拿放松一下,但其实推拿的时间点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那么做推拿什么时间最好?什么时间推拿好?
1、做推拿什么时间最好
(1)早上推拿提神醒脑
早上起床之后推拿5分钟左右,先轻轻按摩头部和面部,最后延续到颈部,按压锁骨上方凹陷处,能够帮助延缓衰老。还能更好地排水消肿,纤巧脸型,细嫩肌肤,提神醒脑。
(2)晚上推拿舒缓神经
晚上推拿20分钟左右,能够很好地帮助加快身体血液循环,放松身体。对于白天一天紧张的肌肉能够得到很好的放松。注意晚上推拿之后不要着急洗澡睡觉,推拿之后在温暖环境中休息2小时左右再洗澡为宜。
(3)锻炼后不宜推拿
在进行完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之后不宜进行推拿。运动会加快体内血液循环,如果是再进行推拿的话,血液容易集中在体表,供应其他部位的血液会减少,人体容易产生头晕、恶心、虚弱等感觉。
(4)饱餐后不宜推拿
刚吃完饭是不宜进行推拿的,否则很容易影响到身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刚吃完饭胃肠道开始工作,此时此处血液供应增多,而推拿会导致大量血液集中体表而影响到胃肠所需的血液,最终影响到其功能。
(5)23点后不宜推拿
推拿是随时可以进行的,但是考虑到身体自身的自我推陈出新,每天晚上23点以后就不能进行推拿了。这是因为此时处于子时,胆经开始最旺,这个时候推拿会影响到其工作,推拿会分散人体的能量影响到其工作,最终影响到人体健康。这个时间人应该睡觉。
2、风寒感冒推拿什么穴位
(1)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风寒感冒时通过按揉曲池穴、谷穴、外关穴,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等症。
(2)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风池穴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通过此项此穴可以壮阳益气,可以散风寒,止头项疼痛。
(3)合谷穴
位置: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按摩刺激合谷穴可以起到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拿捏此处可以缓解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4)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迎香穴善通鼻窍,风寒感冒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按揉此处可得到缓解。
(5)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为人体保健之要穴,可以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能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6)大椎穴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颈部的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通过刺激穴位能够振奋人气阳气,股邪外出,常可以用于治疗感冒等症。
(7)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8)成年人风寒感冒推拿方法
第一步:先用双手拇指指腹交替推患印堂穴36次,用手拇指和食指指端同时向内按揉其两侧的迎香穴26次。再用一只手扶住额头,另外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指腹相对,揉拿其两侧风池穴36尺,然后再用拇指指腹按揉风门穴36次。
第二步:先用拇指指腹由轻而重的推揉左右两侧列缺穴36次,再用拇指指腹和其余四指相对,有轻到重拿捏合谷穴36次。
第三步:患者俯卧,在背部由下到上捏脊3次。注意整个过程需避免受凉。推拿后饮热生姜水小睡片刻即可。
(9)小儿风寒感冒推拿方法
第一步:推拿者用两手中指按揉位于小儿眉后凹陷的穴位(太阳穴)30-50次。注意手法宜轻柔。
第二步: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的线状穴位(肺经),自指尖推向指根,推约200-600次,手法宜轻快。
第三步: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食指掌面指尖到指根的线状穴位(肝经),自指尖推向指根,100-300次。
第四步: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前臂掌侧正中线自腕处推向肘关节处的线性穴位(天河水)。从腕推向肘关节,100-300次。
第五步:推拿者以一手扶住小儿前额,用另一只手拇指、食指分置于小儿颈项两侧的穴位(风池穴)处,指揉1-2分钟。
3、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的适宜年龄
通常来说,小儿推拿疗法只适宜于6岁以下的儿童效果明显,6岁以上的儿童在经行推拿的过程中,除了选用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外,还需要选择食用成年人推拿按摩的一些手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并且需要注意小儿推拿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相应的推拿的次数以及时间都需要相应的增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把握好推拿的时机
幼儿在在饥饿或者过饱的状态下不利于发挥推拿的治疗效果,因此不宜进行小儿推拿治疗,如果小儿烦躁哭闹,应当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再进行推拿操作,儿童较好的配合,有利操作手法的实施和准确。
(3)选择适宜的环境
在进行小儿推拿的时候应当选择空气新鲜新鲜,温度适宜,光线应充足的房间进行,这样更加有利于诊察息儿的病况。由于小儿在推拿的过程中需要除去一部分身上衣物,因此在推拿治疗中和结束后都应当注意避风,避免小儿免受凉。
(4)注意选穴合理
虽然说小儿推拿主要选择手臂穴位进行操作,方法简单,但也应当根据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科学选穴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虽然说前人有男左女右之分,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无明显差别,具体操作时可以操作方便为原则进行选择。
(5)推按手法得当
因为儿童皮肉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在推拿过程中应当选择适宜的推拿介质,使用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手法,切忌粗暴。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应当根据小儿的体质以及病情的寒热虚实属性进行辨证论治,合适的选择补的操作手法或者是泻的操作手法进行推拿治疗。
(6)操作合理有序
儿童较成年人来说更不容易配合治疗,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先选择推拿刺激不容易引起小儿哭闹的穴位,先推拿主穴,再推拿配穴,最后在选择刺激性较强的容易导致儿童哭闹的穴位进行治疗。
(7)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儿童脏腑稚嫩且形气未充,病情发展传变迅速,因此,儿童一旦患病更应及早就医明确诊断,正确施治,小儿推拿只是众多治疗手段中的其中一种,因此,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病情特点,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避免耽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8)规范化的治疗过程
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主要以推、揉为主,操作次数较多、时间较长,应当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中途中断或者减少操作时间,应当保证充足持续的刺激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普通病症每日治疗1次,3-6次为一个疗程,如果是病情严重的儿童可每日治疗两次。
冬天孩子感冒发烧咳嗽,各种病症都容易找上门,如何增加孩子抵抗力,让孩子少生病?
其实没事给孩子按按这四个部分就有保健作用。
确实,最好、最自然调理孩子脾胃的方法,除了食补,就是推拿了。 在民间,有“小儿推拿治百病”的说法。 但是,在为宝宝进行推拿之前要先学习正确的推拿手法,这样才不会由于方法错误而伤害到孩子的 健康 ,分享4种日常保健的中医小儿推拿手法教给家长们。
位置: 位于前臂内侧拇指一面。
手法: 从手腕横纹推到上手肘横纹,每次可以推拿100-300次。
功效: 推上三关具有培补元气,补气散寒的作用。
孩子日常推推上三关能壮脾胃,感冒发烧时,推推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是什么原理呢?其实这就是“推上三关”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上,推上三关能益气行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中医上讲,小儿为“纯阳之体”,小孩子体内本身就有热。只要稍一受寒,就会引起风寒感冒而发烧。这在民间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寒包火”或者“寒包热”。
这时候只要推推孩子的上三关,让孩子发汗解表,既可以把体表的寒邪驱赶出去,也可以让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从而起到退烧的作用。
位置: 整个腹部。
手法: 用掌根按住腹部下沉1-2厘米,顺时针揉腹3分钟,逆时针揉腹3分钟。
功效: 摩腹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去旧生新、充实五脏。 在古代就有“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之说。
摩腹对脾胃更是大有益处:经常摩腹可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更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并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
不过,摩腹也有讲究的:
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
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虚寒泻等。
位置: 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
手法: 让孩子安静地趴在床上,家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孩子后背的皮肤,由下向上沿着脊柱两侧,一边把皮肤捏起,一边向上推。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一般要捏3~5遍。捏脊推荐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
功效: 捏脊具有调畅气机,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功能,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捏脊”几乎是小儿推拿中家长运用最多的手法。有些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不过,有的家长盲目的觉得“捏脊”就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给孩子捏上十几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还继续捏,这样长期坚持的话反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就是因为这位妈妈太追崇捏脊的保健效果,长时间的给孩子过度的捏脊,引发了孩子身体的不适。所以,我提醒家长朋友们: “捏脊”虽好,但每日不可多捏,一般3~5遍就可以,多捏无益。
位置: 位于脚底第二、三趾缝跟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二交界点处,也就是我们把脚弯曲下来,凹陷的那个位置就是涌泉穴。
手法: 用拇指指端稍用力按揉,一般涌泉穴按揉30~50次。
功效: 按揉涌泉穴具有补肾壮骨,纳气填精的作用。
涌泉穴也称“长个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说过涌泉穴的功效:"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涌泉穴是肾的反射区,人体的能量都是从这个地方涌出来的。家长经常给孩子搓一搓涌泉穴,体内的火、毒就都排出来了,身体机能会比较 健康 。
本文来源于: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47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