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成年人最舒服的疗愈,是去进入深度关系
这是来自于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先生的文章,也有很多大的自媒体号分享过本篇文章,更深刻的描述了人在成长环境中,一点点建立起的成长心路,原生家庭给孩子的启蒙所带来的利与弊。
婴幼儿时,孩子有一个极度宝贵的练习场——基本没现实损失的吃喝拉撒睡玩,即进行这些行为时,婴儿基本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和代价。
但同时,这些行为又几乎饱含着人性的所有象征、所有隐喻。
养育者要帮助孩子基本掌控吃喝拉撒睡玩,并且要给孩子一种感觉:
“我”可以赢。
也就是说,孩子能在这些事情上伸展他自己的动力,可以击败“你”,即养育者,这是整个外部世界的最初表达和象征。
如果养育者不配合孩子,或者在这些事上,都用自己的意志击败了孩子;
即虽然你照料了孩子的基本需求,但如果只是按照养育者的意志与感觉,而不是按照孩子的感觉,那孩子的体验会是——
“我”被击败了,“我”不得不接受“你”的意志逼迫。
这会有很多后患。
遗憾的是,也许在我们的文化中,大多数人在婴幼儿时期,都有共同的遭遇。
1
生死隐喻无处不在。
能否持续投入,背后藏着深刻的生死隐喻。
例如,一个女孩,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件事,比如喝水。
首先,她启动了一个喝水的念头,然后选择用什么杯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倒水与喝水……这整个过程,有她的意志在。
如果喝水这件事顺利实现了,就意味着,她的意志得以生存,活了下来。
但如果当她这么做时,被父母破坏了,例如父母非得让她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做这件事,这就意味着,这个女孩自己的意志死了一次,而父母借助控制孩子,让父母自己的意志越界活了一次。
父母与孩子处在复杂的互动中,父母有时会破坏孩子的意志,反过来也会被孩子破坏自己的意志,这很正常。
但如果父母破坏孩子的意志成为一种惯常,那这就意味着,孩子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意志被杀死。
于是,孩子就难以投入了。
因为过往经验说明,他的意志总是会被杀死。
再比如一个读者讲的故事。
她妈妈大事小事都必须要赢过她;
比如小时候一起去逛街,她喜欢黑色的裙子,妈妈却因为自己喜欢蓝色,就硬逼着孩子买蓝色,最后就算买了黑色,回到家里因为反抗不过她,又被带着去百货商店费好大的麻烦退换。
这位母亲总是这么做,就相当于是孩子的“死神”。
2
不能投入,其实是恐惧死亡。
有一个复杂的三角关系——孩子是“我”,父母为“你”,事情为“它”。
孩子能专心于事,得有一种基本感知:
“我”与“它”的关系,是不会动不动就被“你”破坏,相反是会得到“你”的鼓励和支持。
更原始的关系,则是“我”与“你”的关系,即孩子生命最初,与第一个最重要的养育者的关系。
将这位养育者——常见是妈妈,视为“你”。
那么,这投入意味着,“我”可以真切地感知到,我的生命力是可以延伸到“你”这里的,是基本上被你所接纳和欢迎的。
并且,也是可以荣耀“你”,给你带来快乐和滋养的。
当有这份基本感知时,一个孩子就可以专注地投入到原初的关系,而后也被这种感觉带到了其他各种关系中。
因此可以说,原初的母婴关系,犹如命运的雏形。
当然,“你”其实涵盖着整个世界。
如果在和妈妈的关系中,这份感觉没有充分活出来,孩子还是有可能在其他的关系中,寻找到能接纳自己的“你”,从而展开新的生命力。
而精神分析将生命力称为“攻击性”,这个词很精准。
当攻击性能在一个关系中表达时,其实就意味着,“我”的攻击性,被“你”接纳并允许了。
当攻击性能给关系带来活力,导致双方都有愉悦和享受时,这就成了更为巨大的祝福。
虽然说权力欲可以让一个人感觉很爽,但根本上,人还是希望,“我”的攻击性既不会被“你”灭掉,也不会灭掉或伤害“你”。
但是,如果父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去破坏孩子的各种关系,那么孩子的一切自发努力基本上都被破坏掉。
这导致的恶果会是,孩子简直不能投入到任何事情中。
因此,小孩子适当蛮一点,要胜过早早就懂事。
当幼儿的生活基本得到掌控时,他们才会形成一个基本感觉——“我”的动力和意志可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这种基本感觉,就化为了抽象意义上的自我,这通常在三岁的时候形成,但我们社会,太多成年人都没形成,因不被允许和鼓励。
当然,不能把一切责任都推给父母等养育者。
但在我看来,投入与专注这样的品质,的确是从关系的这份隐喻中而来。
3
最后回到专注于一个关系,和不断寻求刺激的这对矛盾上。
能专注于关系,就意味着会不断深入关系,体会到关系演化带来的享受,而且深信这是可以的,即深信,这个关系中的生能量是可以不断积聚的。
不能专注于关系,就会不断从关系中跳出来,然后人会想去寻求刺激,就是不断去制造一件又一件事,体会短暂地拥有一个又一个“它”的感知,觉得这可以增强自己的生能量。
例如,有的人会不断寻找新鲜的对象,有的人喜欢换一份又一份的工作,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稍微有点不顺,就开始不自觉地寻找新的关系,极少去尝试经历里面的不如意。
只是我们必然会发现,这种不断更换带来的快感只会是短短一会儿。
自嘲一下,我现在买了很多很多摄影器材,就是无形中幻想着,我的摄影能力因为有了各种顶级器材,可以自动获得巨大提升。
其实这是幻想,摄影能力真正的提升,在于我和这些器材等事物建立关系的深度,说白了就是——
我掌握它们了吗?
我被它们掌握了吗?
最深的摄影,绝不是只是“我”的想法加于“你”,也是“你”的生命流动到了“我”这里。
最初是“我”得到了“你”的接纳与许可,但终究是“我”也能容纳“你”的一切信息与生命力,乃至破坏,乃至巨大的死能量。
因为深度关系意味着,关系成了结实的容器,能容纳并转化“我”和“你”扔出来的攻击性、破坏性、死能量……
一女子,一直有莫名的死亡焦虑,总担心遇到意外死亡,并因这个想象而觉得所有努力都没有意义。
后来明白,母亲如死神,会持之以恒、超有决心地破坏掉她一切自发的选择,因此她的努力基本上活不下来,最终都不敢生出努力的心了。
对于成年人来讲,看到儿时的养育环境,也包括此前的社会环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这是重要的归因。
但作为成年人,是要学习持续地投入,去“完成”一些事,哪怕事情很小,用这样的方式不断疗愈自己。
完成,胜过完美。
作者: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非常尊重作者的著作权,如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好,谢谢。
上一篇:五年级孩子厌学怎么办3篇
下一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