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我国就是五大浪费教育的严重受害国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24
手机版

  我国是这五大教育的严重受害国,在我国,这五大教育可以称得上是五大有害教育。下面,我会借助些媒体新闻报道和我的个人在学校的学习经历,来盘点我国有关这五大教育的内容,让大家了解我国的五大有害教育有多严重,对学生的学习精力浪费有多大。

  提前教育

  先说提前教育,要判断一个国家的提前教育现象有多严重,我们只要拿我国学生学习的难度和世界那些“人才辈出”的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就可以清楚看出来。美国每年都是“诺贝尔”奖的包揽大户,说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强的国家之一,这大家都不会有异议吧。那就拿我国和美国比,就拿数学这门人类最主要的学科来比,你就发现我们国家学生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数学学习难度,差不多相当于美国高中的学习难度,美国学生的上学年龄和学校学制和我国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我国在拿高中的数学难度内容提前到小学来让我国的小学生来学,这必然会使我国的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这就是我说的提前教育。我们国家不少人还认为这是我们国家学生的数学基础打得牢。我在提前教育里就说过,提前教育对学习将来的成长成才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的,只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难度,浪费学生不必要的学习精力,仅此而已。

  判断是否是提前教育,除了这种通过学校的学习课程对比来直接判断外,也可以通过题目的难度来判断,比如不少成年人都难以完成的题目,让一个几岁的孩子来完成,大多数孩子必然会很吃力。

  你知道我国的幼儿作业有多难吗?这边收集了网络上各地家长晒的孩子的作业,可谓千奇百怪,绝对称的上是“高难度”的奇葩作业。难怪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等到孩子幼儿园毕业之日,就是咱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多才多艺、心灵手巧之时。下面我们看看都有什么样的作业任务吧。

  一、程女士刚下班回家,儿子就说作业不会做。程女士一看,作业要求:要求孩子收集废弃牙膏盒子做成一个小火车,而且第二天就得交。可家里的牙膏盒都丢了。为了帮儿子完成这项作业,一家人匆匆跑去超市买了5盒牙膏,半年都不用再买了”。

  二、手工作业:要求收集10个喝过的养乐多,用罐子做成沙漏!老爸一看,不解,问儿子:养乐多这是什么东东?原来是超市买的一种益生菌酸奶。可咱家哪有喝过的养乐多罐子,怎么办。去超市买了10瓶,直接倒掉要瓶罐太浪费,一家子马上喝完10罐,忍!可是养乐多的罐子怎么做成沙漏?一家子一边打着饱嗝一边上网查沙漏制作。还好是10罐,如果要用罐20罐来制作沙漏,20罐一晚上干下去,我估计这一家今晚都得尿床。以后商家要想自己的产品大卖,不用在超市搞促销了,直接找幼儿园的老师布置作业“指定要多少个某某某产品制作个什么东西”类似这种作业,保证这附近这种产品在这段时间内一定大卖。

  三、“烦!烦!烦!”前两天,陈女士拿到儿子领回来的新作业顿觉浑身没力。“奇妙的水、地球科学、珍惜地球资源……请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与幼儿共同制作一本亲子图书。陈女士告诉记者,真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说到亲子互动,她无奈一笑,“这种作业内容太抽象,孩子不懂,也只能帮忙粘粘胶水。”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她也只能尽力,多上网查查资料。

  四、手工活多少还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可运用电脑的作业就让家长很无语了。“这么小,就让孩子接触电脑?”忙完已是晚上10点,陈女士才想起,孩子幼儿园的作业“请将孩子的画做成PPT(注:幻灯片文件)”还没做。可问题来了,她对PPT也不熟悉,这是要熬夜研究的节奏吗?

  五、有位网友说了一件事:上次幼儿园举行歌舞表演,要求将歌舞内容做成PPT。网友又得挤出时间学习这个软件,可上班也忙,最后只能简单弄弄“交差”。后来,女儿回家对着她说,“妈妈,幼儿园给某小朋友的妈妈也奖励了一个星星,因为她们做的那个很好。”原来,孩子会在意“作业”完成的质量,会和同学对比。网友说,这以后还不能随便应付作业了,简直就是“拼妈”啊!

  六、幼儿园布置了“讲新闻、秀才艺”的活动,可愁坏了他。网友告诉记者,幼儿园要求家长引导幼儿看新闻,教孩子独立讲述听到、看到的新闻。可他觉得这个“作业”不是太适合孩子,虽然出发点是好的,能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但很难去挑很适合幼儿讲的新闻, 而且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难度也比较大。

  七、有位网友贴出一道小学三年级题目,难倒众生。小玲问小明钓了几条鱼,小明答:“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请问小明钓了几条鱼?这是她侄子暑假作业中的一道题目。该网友以为此题是脑经急转弯,小明应该没有钓到鱼。但书后答案竟是23条。对于这个答案,该网友百思不得其解,我也没有弄清楚答案是怎么出来的,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吗?

  八、李女士展示了这份让她头疼的幼儿园作业:“各位亲,请在国庆放假期间,为幼儿准备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中国有名的建筑、世界有名的建筑以及国旗国徽图片,并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成简报。”一份简报,要包括不同的肤色的小朋友、中国的名建筑、外国名建筑、各国的国旗国徽,这让专业编辑出身的李女士有点找不到重点。“简直就是宏大命题。”李女士告诉记者,这种作业一看就是“考父母”,在幼儿园并不少见。孩子的事不可能不做,而且还不能太过敷衍的做,最终,她找到自己在广告公司做美编的朋友,把自己搜集的文本发过去,再由朋友用专业的制图软件制作完成。哎!做个幼儿园作业,还要麻烦社会专业人士亲自出马。

  九、各位家长: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教育幼儿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和名俗习惯的好时机,为进一步使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体验节日气氛,我们将于本周四下午2:50在我园操场上举办主题活动—元宵花灯音乐会,届时将邀请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活动,另请家长检查并协助班级老师做好以下准备:

  1、请家长准备附答案的灯谜在周二下午放学前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到班级老师处

  2、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准备一份礼物于活动当天奖励给猜中灯谜的幼儿家庭。

  3、由于场地限制,活动当天每位幼儿由一名家长陪同。(尽量由父母陪同)

  “这种找灯谜准备礼物的作业简直是最温柔的,”刘女士的儿子七七今年4岁,用她的原话说,自从儿子读幼儿园开始,她就走上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康庄大道。

  十、为了初步让幼儿了解蔬菜食谱并建立营养搭配的概念,请家长辅助幼儿设计一份自己喜爱的蔬菜食谱于周五带入幼儿园。(图文并茂)请家长和幼儿讨论保存蔬菜的方法,了解做泡菜的方法,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泡菜,于星期五带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十一、“小雪妈妈,请把孩子小长假的活动做成PPT,PPT分成几个系列,一个是阅读的书,一个是参加的旅游点,一个是帮爸爸妈妈做的家务……”

  十二、近期深圳福田区某幼儿园的家长们收到一条信息,需要宝贝们和家长完成一本自制图书,要求图文并茂。

  十三、福田区某小学一年级老师却要求同学们熟背一个故事,然后讲给10个以上陌生人听。孩子们这下犯难了,家长们也郁闷了。福田区一位学生家长说,她把孩子带到了常去的美容院、服装店、商场、餐饮店……但原本就有点内向的孩子仍旧不敢主动上前,还是家长自己先物色好比较好讲话的路人,然后讲明此事的缘由之后再让孩子来直接开讲。还有一位家长干脆找了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开饭局,凑齐一桌之后,让孩子现场讲一遍。

  十四、开学不到一周,老师要求每位同学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做一份A4纸 大小的小报。“孩子大字不识几个,对相关内容也所知寥寥,哪做得了小报?”赵先生说,领到任务后,自己便开始忙活起来,上网找资料、选图片,用word编 辑、排版、美化,还专程到文印店打印出来。“后来感觉做得太专业了,有点假,又重做了一份。”再度构思、规划后,赵先生用铅笔在纸上画好版面,将打印的文 字剪成不同形状贴上去,又让孩子画了些图案做装饰,整整折腾两天才完工。到学校一看,发现多数小报都出自家长之手。

  十五、张女士女儿上中班时,某晚作业为用小米、绿豆粘幅画。普通胶水不行,她专门买了白乳胶。在纸上画好图案后,张女士抹胶,孩子往上粘,俩人一直干到夜里11时多。

  十六、老师要求参加征文活动,让孩子口述故事并手抄一份后,将电子版发给老师。当晚,张先生将儿子所讲内容输入电脑,儿子则依葫芦画瓢照抄一遍。“孩子入学才一个月,很多字都不会写。”张先生说,眼看已过晚上10时,故事抄了不到一半,他只好握着孩子 的手写,后来干脆由自己代劳。

  十七、严女士的小孩今年读幼儿园小班,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全家出动为孩子完成寒假作业,包括画“全家福”、拍有三个四字成语的祝福短片等等。“以为可以歇口气了,老师又布置新的作业,让孩子感受春天。”严女士说,“让孩子养蚕,买来蚕了,还得到处去找桑叶。”严女士表示,老师还让小朋友去听蛙声,看公鸡打鸣。“这个真是大城市里的孩子难以完成的作业,市场上连活鸡都没有了,到哪去看公鸡打鸣?”没完成作业,老师打电话来催。“没办法,只能请假带孩子到郊外住一晚,终于让孩子听到蛙声、鸡啼了,还借了朋友的DV,拍了一个花红柳绿的春天视频。幼儿园的亲子作业,其实就是让家长为孩子‘打工’,孩子这么小,哪懂得这些?”严女士说起来仍愤愤不平。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找春天”的作业,还有不少家长在朋友圈吐槽,受尽各式“高难度”亲子手工作业折磨。

  ......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用硬纸片做鞋,拿废旧材料制坦克,用橡皮泥在盘子里捏造型,画端午节的画,要有龙舟、有粽子。用布缝制包子,饺子,还有香肠。做家务事并弄成生活小报,做蛋糕、环保衣、海报……手工活的任务在幼儿园“作业”中出现得挺多。见过难度最高的是要求家长和孩子用废弃的材料做一个熊猫牌电视机,要求能够发声。面对幼儿园“高难度”作业,家长吐槽:臣妾做不到。

  如果拿这些作业去申请“幼儿最难作业”吉尼斯世界记录,估计希望很大。在全国都在呼吁“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时,这种“学习负担”已经蔓延到幼儿园了,甚至打着“亲子互动”的旗号,把“家长”都卷入其中。本来家长工作压力就大,再照顾个孩子更辛苦,现在还要帮孩子做这种“高难度”作业。亲子之间缺乏互动,主要是因为很多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太大,加班是家常便饭,这才是主要原因。本来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就有限,再被这种“高难度”作业任务浪费掉一部分,结果更没时间了。一个幼儿园班级老师可能随手布置一个“高难度”作业,全班几十名的孩子和家长都得活活“受罪”;一个幼儿园园长随手布置一个“高难度”作业,全园几百名的孩子和家长都得活活“受苦”。一个小孩子,智力和身体各方面都才刚开始发育,这种连“大人 ”都很难应付的作业,对孩子有什么教育可言?除了无端增加小孩子的学习负担外,能有什么帮助?相关的新闻在电视各频道上都有报道,这并非社会个例,我认为在很多大城市已经很普遍了。

  我记得我有一次去我姐家,我姐说有道作业题家里人都不会做,叫我帮助解答下,好像是我姐的哥哥的小孩的暑假作业好像。题目差不多是这样,用0到6这七个数字和加减乘除这四个运算符号列出一个等式。就这么一个小学数学作业题,我搞了快一个小时才搞出来。因为这种题目根本就没有什么数学逻辑可以推理,只能通过不断试错,运气好点,可能十几二十分钟搞出来,运气不好,搞几个小时都是正常的。以我有限的常识,我知道数学实际上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我实在不知道这种题目,会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有什么帮助。我相信社会大多数成年人面对这样的题目,解答都很吃力,那学校拿这种题目去让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去解答,合适吗?拿这种很多成年人都难于解答的题目去让一个小孩子去解答,这种学习难度远远超出孩子正常年龄所对应的学习能力,必然造成小孩子学习很吃力,这些都属于提前教育的范畴。只要看完上面我的这些描述,你就能猜想到我国的小学生学习负担有多重。

  补短教育

  接下来说说补短教育。我个人是完整地经历过我国的高考的,我的学历也不高,大专毕业。我对“补短教育”有非常深刻的亲身体会,而且我相信我把我的个人学习经历讲出来,一定会引起大量中国学生的共鸣,因为我相信不少在中国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可能都有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中。

  我在学校的“补短学习”,是直接和我国这种“不分主次,不分难度的多科总分制”考试制度有关。在我们学校几门主修学科中,英语这门外语学科是每个学生几乎避不掉的,无论你是分理科还是文科,英语都是主修课程,考试必考的(我国不是所有省份外语都是英语)。我从上中学开始就接触到英语这门学科,刚开始学就觉得比较吃力,后面是越学越吃力。在初中时,由于把大量的学习精力投入在英语“补短”上,英语还过得去,分数跟其他学得好的同学差距不是很大。到上高中时,学英语就非常吃力了,是即便我投入再多的学习精力去补短,分数也没有丝毫改善的那种吃力。我不是那种学习很差的学生,初中在九曲江中学时,我念的是尖子班,在嘉积第二中学上高一时,我念的也是尖子班,都是用分数考上的。可见,除了英语,我其他科目的学习还是不错的。在高中时的英语考试,我可以毫无避讳地说,80%选答案是靠“蒙”的,那时基本就只剩下拼“人品”的资格了。我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平时少做点缺德事,靠增加“人品”指数来提高“猜”中率。我还依稀记得那些年我们背过的英语蒙题口诀:三长一短就选短,三短一长就选长;长短不一就选B,参差不齐就选D;同长为A,同短为C。我从初一开始接触英语,一直就“补短”到大专毕业,说出来那是一把心酸一把泪。我至今清楚记得读大专时,英语就是我补考的一个科目。

  一提到“补考”这两个字眼,总能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我读大专时那段“办公软件”考证的悲催经历。“办公软件”考证就是考像“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Microsoft Office Excel 工作表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等等这些办公软件的相关操作知识。

  “办公软件”考证,很多同学第一次就考过了。我没及格也就是没过,需要交补考费再考。第一次没考过倒不是因为没学好,而是因为我在考试过程中犯了个致命的操作错误。在试题按要求操作后要保存后再进入下一题,保存我是没忘,但我多加了一个动作,就是保存后我会把题关掉,再进入下一题,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电脑系统里统计不到,上一题相当于没做。本来想做事有头有尾,有开要有关,谁知道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真是无语!

  第二次补考时间到了。那天上午,我正在宿舍里练习办公软件考证的练习题,准备下午的考试。忽然接到个学校老师电话,说我怎么没来考试。我一听心里挺纳闷,我说我下午才有考试,老师您是不是搞错了呀,而且我电脑上是有备忘的。老师说不会错,叫我再仔细检查下准考证的考试时间。我一看时间,确定是下午呀,可我一看姓名,呀!怎么不是我的名字。我翻过来才发现,我的名字在背面。卧槽!补考准考证居然是用原来废弃的准考证背面来印的,这也太坑了吧!省纸没错,可也不能这样省吧。我一对下时间吓一跳,有没有搞错,考试时间过了一个小时了都,这是又要补考的节奏呀!我以火箭般速度冲到机房参加考试,把考试中分数高操作简便的题挑出来先做,题目做了一半左右就到时间交卷了。

  为了防止再次补考,所以绝不能冒险,必须保证高分通过。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来备考,做了那么多练习题,每道题又做了那么多遍,就是这样“千防万保”,谁能想到居然还有这么一出,真是无语!

  过了几天结果出来了,果然不出意外,我又没考及格,还得补考。哎呀,真是衰!我舀了勺饭送到嘴里,嚼了几下,今天食堂的饭怎么这么难吃!听食堂饭桌旁边同学说,“小白”也考了两次不及格。“小白”是我大宿舍一同学的外号,我们平时称呼都喜欢叫外号,除了“小白”还有“小胖”“小黄”“小剑(贱)”。我一想,小白平时学习挺好的呀,我平时有不懂的练习题还经常请教他。我两次不及格纯属意外事故,但也没听同学说他出什么意外状况。60分及格,居然每次都只考五十几分,想想我也是醉了。我舀了勺饭送到嘴里,嚼了几下,今天食堂的饭还可以。

  回到正题,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从初一开始到大专毕业,学了9年的英语,可我的英语水平很烂。我在国内生活工作,又不打算从事跟英语有关的工作,学了9年的英语,浪费了那么多学习精力来“补短”,最后呢?对生活工作毫无用途,基本算是白学。我绝对不是很个别的特例,我相信中国有无数的孩子都有这种体会。9年的英语学习,不仅对我的学习精力来说是一种严重浪费,对教育资源来说,也是一种严重浪费。比如这些有关“英语”学习的书籍,教材,练习题,试卷等等需要配备的教育资源。

  掌握一门外语,真的很重要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考量。如果自己将来工作要经常用,又或者将来要到国外留学的,学会英语显然很重要。但对于一个主要在国内生活工作,又不从事和英语相关的职业,英语几乎运用不到。即使工作中少量会用到英语,我们也不应该从小学里就开始背单词,一直当作主科学到毕业,花这么多学习精力就为了这点少量英语运用,显然不划算。

  可能几十年前,那时会英语的不多,你要是学会英语,你的社会竞争力会提高很多。但现代,会英语的人一大把,英语已经不能够明显增加你的社会竞争力。像比尔盖茨,乔布斯都获得了这样的事业成就,不是一样没有学会一门外语。再加上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越专业化,再加上科技又如此发达,解决各国语言沟通问题,通常都是不难办到的。比如我英语一点都不懂,但我去美国偶尔要和美国人沟通怎么办,那就可以拨打“网络翻译服务公司”要个汉英翻译人工服务,把手机调到免提状态,我对着手机讲汉语,手机里的翻译工作者再把英语说给美国人听,美国人讲英语,手机里的翻译工作者再把英语翻译成汉语读给我听。我到法国我就要个汉语和法语的翻译服务,我到西班牙我就要个汉语西班牙语翻译服务,我到日本就要个汉语日语翻译服务......尽管我任何外语都不会,但只是有网络信号的地方我就是走遍全世界都没有沟通问题。我不知道这种网络翻译服务公司现在有没有,我没调查过,这个不重要,我想说的是通过网络和科技应用,解决这个因语言不同而导致的沟通问题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过分教育

  下面再来说说过分教育。下面例举下我们每个人在中学时期学习的几门主科的部分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看看我们还能记住多少?看看我们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运用率是多少?

  数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有理数、导数、计数、复数、代数、实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二项式定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三角不等式、三角函数公式、整式、分式、判别式、整式与分式、根的判别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角公式、不等式、根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幂的运算性质、数学归纳法、平面直角坐标系、参数方程组、变量、投影、集合、平面向量、定积分、微积分、抛物线、双曲线......。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焦耳定律、库仑定律、焦耳定律、楞次定律、胡克定律、动能定理 、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波的独立性原理、示波管的原理、直流电动机原理、高压输电的原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分子动理论、安培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马德堡半球实验、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电磁感应、核反应、电路的并联和串联、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超重和失重、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交流电和直流电、超声波和次声波、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交变电流、自感现象、洛伦兹力、向心力、自由落体运动、地球同步卫星、共点力的平衡、平抛运动、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加速度......。

  化学:原子恒等定律、离子恒等定律、电子恒等定律、电荷恒等定律、电量恒等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还有解题要用到的方法: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离子化合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物质化学式、同位素、同系物 、元素表、质子数、中子数、电荷数、相对分子质量、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还原反应、有机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电解反应、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剂、还原剂 漂白剂、常见的酸根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酸碱度的表示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盐的溶解性、碱的溶解性,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

  我们只要拿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应用,去对照这些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点,你会发现,有知识点有应用,但每科知识的整体运用率非常低。数学我从小学的简单的“加减乘除”一直学到高等数学的“微积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现实生活用到的也就是“加减乘除”,我连个根号都没开过。还有我们绞尽脑汁才解开的数学应用题,大量在现实上最后我发现根本就没这种应用。物理知识在我现实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现实具体应用的也不多,像杠杆原理,惯性,电流,声音的速度与传播等等,能够帮助我们科学的解释自然中很多现象,但最后你会发现这些知识应用非常简单,似乎我们只要按知识点的原本介绍去简单学习下,现实中基本就够用了。再说说化学的现实知识应用,你将来如果不是从事化学相关专业的工作,化学知识点的现实应用率会更低。我现在回忆这些化学知识点起来,什么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单质等等,感觉离大部分人现实生活中应用太遥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教学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而教育的价值就体现在学生能把这些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可现实情况是,知识是大量传播给学生了,可问题是学生学了那么多知识点,那么多知识每个又学到那么深的难度,花了学生那么多的学习精力,可最后发现现实生活中能用到的太少了,显然这种学习很不划算。我就对我在学校学的各科知识点做过分析总结,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学习难度越大,花费的学习精力越多,往往实现生活中越没用。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出现过分教育是很正常的,比如在课本中有很多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知识点,即使我们生活中无法运用,但这些知识点也是应该要学的。我们抛开一些教育因素影响,如学校教育筛选,按正常的道理来说,对于课本中大量的知识点学习,我们学生只要花点学习精力去了解下知识点的内容及应用,如果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专业工作要用到这些知识点,我们再进行更深层次的难度更高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精力才不会被过多的浪费掉。在国外,一些国家为了避免学生对知识点的过分学习,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前,会花相当大幅度的时间去对知识点的现实具休应用进行介绍。这样学生在在学习知识点前,就非常清楚这些知识点在现实中的运用,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程度进行适当学习。在我们国家的学校,并没有这种教学形式,这必然导致我们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根本就不知道现实具体运用。我上面列举的各科部分知识点,我相信很多学生和我一样,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知识点在现实中有哪些运用,将来做什么工作要用到,或者对做什么研究有帮助,这些列举的知识点中很多我都不清楚。先对知识点的现实应用进行介绍,再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借鉴国外学校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我国知识学习的现实应用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在我国,大量的知识点学习都是为了学校完成教育筛选而服务的。

  我国“不分主次,不分难度的六科总分制”考试制度,就导致我国的学生一定存在大量的过分教育。很简单,比如一个学生大学报了一个跟数学相关的专业,那除了数学这门学科有部分运用外,对其余五门学科的学习就大量存在过分教育,学习的大量知识点都是这个数学专业应用不上的。我国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往往就是因为我们学生学习的知识量过多,学习的难度过深而造成的,只要我国能有效控制这种过分教育,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一定是大有帮助的。

  滞后教育

  下面再来说说滞后教育。我对滞后教育也是有深刻的亲身体会的,而且我觉得我国的滞后教育现象相当严重。我个人是大专毕业,学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至于哪个学校我就不说了。对于滞后教育我有很深刻的亲身体会。我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模具这个行业,也在几个模具厂干过,像十来人的小模具厂我待过,像比亚迪第三事业部里的大模具厂我也工作过,像精度要求不高的垃圾桶配件模具我做过,像高精度的手机模具我也做过。塑料模具专业领域里的很多岗位我也都干过,如铣床、磨床、火花机、钳工、注塑机、PRO/E分模等我都操作过,这个专业工厂需要哪些技能我非常清楚。模具专业主要分为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我基本上从事的是塑料模具这块,举的例子也都是塑料模具这块。我就挑其中几个重要例子来举吧,比如用T形尺在纸上绘图,现实中都不知道淘汰N年了,那时我们还在学,还要考核,现在出图基本都是计算机出图了,又快又清楚。比如模具制造中模具制造师傅最主要的一项工作,用行内话叫“飞模”,就是模具总组装后的总检查,主要检查模具的分型面是否都能顺利合到位,这也是衡量一个模具钳工师傅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这项工作一般都是要水平高的师傅来完成。经验多的师傅在“飞模”过程中,会很容易找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原因,最后再进行有效的修整。就是这么重要的学习内容,学校教科书中居然是没有教的。还有模具工作中各种模具配件的装配,你就是把这门课学到满分,你只要到工厂一工作你就马上发现自己是“废柴”一个。别说我们,你就是把学校里教该专业的教师拉到现实工厂去实践,叫他独立制造一副模具,你发现也是废柴一个,一些工厂企业招工都不想要的那种,试问这样的老师怎么能教会我们。模具设计与制造,说完模具“制造”这块,我们再来说模具“设计”这块。一个模具设计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会“分模”,工厂中基本就是用PRO/E或UG这两种3D设计软件来“分模”。你如果连分模都不会,你就不用谈什么模具设计,就是这样一项模具设计最最基本的技能,学校居然也没有相关的课程。生产高精度的塑料制品,如手机外壳等,都要用到热流道,我们课程里也没有相关介绍。做模具这行的,我上面讲的很容易听懂,不是做模具这行的,可能就会听不太懂,有些行业专业名词不明白,很正常。我也没必要去一个一个去详细解释,大家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

  我们在学校学了一大堆课程,什么工程材料,液压,机械原理,高等数学,英语……各种技能考证,最后你发现现实中根本就用不上,要用到的专业主要技能居然好多都没有教。说白了,到学校学这个专业,可能真的就是为了混张文凭,到工厂工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试问,这种学校教育意义何在?学生学习的意义又何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社会媒体能以高等教育中的“滞后教育”作为主题,和社会上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去报道这些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我们学校的老师跟我们学生讲,高级钳工在这个社会是非常吃香的,但对钳工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我倒不是想反对这句话,只是想谈谈我做模具钳工几年后的体会。我认为,几乎所有的相对精密的机械部件生产,几乎都是要靠机械加工完成,手工是无法达到那种加工精度的。我们老师经常跟我们讲,一位老师傅,靠一把“锤子”和一把“锉刀”就能把一个部件加工出来。但这在现实中大多数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手工的钳工技术再厉害也是无法和机械加工相比的。

  有一个世界有名的英国(以前)汽车品牌,叫“劳斯莱斯”,汽车卖的很贵,这个自然众所周知。它卖的贵有一个最大卖点,就是“劳斯莱斯”声称汽车的每个零件都坚持纯手工打造。我是一个机械系毕业的学生,以我有限的机械常识,我时常在想,如果有人把一部高级轿车送给我,然后对我说,这部汽车的所有零件都是纯手工打造的。我可能连开都不敢开,因为我会严重质疑这部汽车众多零件的加工精度,进而严重怀疑这部车的行驶安全性。

  那我们模具专业在学校学的高等数学,英语,工程材料,机械结构,液压等等之类的,你要问我在模具工作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就实在话,具体的我还真举例不出来。也是说,我参加模具工作,工作中真正要用到的很多技能,几乎大部分在学校都没学到,而在学校学到的大部分在工作中又都运用不上。

  最后,再来说说筛选教育。要在我国学生学习中找出筛选教育的具体例子,太容易,哪些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筛选效果最好?就是那些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高难度的知识难题。所以,几乎我们在各科目学习中那些具有高难度的知识难题,基本都是为了完成教育筛选任务而人为设置的,这些知识解题绝大部分都属于筛选教育。

  我们在考试试卷中遇到的难题,可能在现实的解决方法和我们解题中用到的方法完全是不一样的。比如生物课中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果你的家族谱中有人带致病基因,你不会像解题一样自己用生物知识去查去推理,而是会上医院找专业医生来帮你找,既方便又专业,自己找费力不说,往往还不能确保准确;生活中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是什么化学物质,你不会像解题一样去用各种化学实验用品去通过化学反应来判断,什么白色沉淀,什么红色固体形成,什么有刺激性气味生成,什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最后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现实中你会直接送去相关的检测机构,让专业人员用专业的仪器去检测,又快又方便又准确。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发明各种产品,设备,机器等等来大量代替我们生活中的知识应用劳动。即使机器坏了,你也不必去学如何维修机器的相关知识,而是直接送去专业的维修店让专业维修工人去帮你修。除了工作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外,生活中对大量知识的运用会越来越简单,甚至很多知识都用不上。所以,按正常的道理来看,我们学生在学校的大量知识的学习应该越来越简单才对。而如果筛选教育无法有效控制在合理的范畴,那学生的学习却是越学越难的。尽管这些解题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的大量的学习精力都花在破解这些几乎毫无现实用处知识解题上,显然很不划算。

  一个国家的筛选教育程度,是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学习负担,学习的现实运用率有直接影响的,筛选教育程度严重,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学习负担重,学习现实运用率低。筛选教育最主要的体现在学生对高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习竞争,就是学校要筛选出部分优秀学生送进优秀大学,在中国就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高考。所以,要看我们国家的筛选教育程度如何,最直观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拿我国和世界那些人才辈出的教育强国作对比,用我国的高考和国外相当我国高考级别的大学考试,如美国被称为“中国高考”的SAT 和ACT考试,直接通过这种考试题目难度去对比去判断。

  在网络上流行不少这样的视频,大家可以去百度上搜一下“英国各高校学霸挑战高考题”或者“老外学霸挑战高考题”这类标题,就能看到不少这样类似的相关报道。在中国学生看来这根本就是高考送分题,但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学霸们认为,这种题的难度根本已经变态。我们国家高考这种大学考试题目的学习难度远远要比那些人才辈出的发达国家难度大得多,这就足以说明我国的筛选教育程度很严重。

  筛选教育

  筛选教育,即学校教育筛选,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学生们对知识难题的的解答竞赛。通过学生的学习竞争程度,我们也可以直接用来判断中国的学校教育筛选程度。在我国每年的6月,全国高考结束,全国各大媒体往往就会以“超级高考工厂”来批判中国两个高考“名校”:河北省的“衡水中学”和安徽省的“毛坦厂中学”,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批判的惯例,每年高考结束就来这么一次批判,批评这种违反人性的教育模式,可每年似乎都未曾有所改变。在这些报道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竞争程度,我们也可以知道中国的教育筛选有多么严重。

  下面就是我从相关报道中摘录的部分内容:

  有记者还拿到了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每天10节正课,加上一节早读和3节晚自习,一天要上14节课,每天学习时间近10个小时。晚上10点,教室熄灯。10分钟后,学生必须躺到床上休息。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可以说它的时间管理精确到分。

  衡水中学实行实行全寄宿,封闭化,半军事化管理,是名校,也是魔鬼般的训练营除了学习,其他都是“各种不能”“我们自习课不能喝水,不能与同桌讲话,不能往教室后门看,不能照镜子,不能大声笑,不能走神,不能咬笔,短裤和裙子不能高过膝盖,不能留怪异发型,女生不能佩戴首饰……”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形容,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

  除了严苛的教学纪律,衡水中学提倡“激情教育”,时常举行各类“誓师大会”或“冲刺大会”,学生代表与班级集体均发言表态、并相互比拼激励。“连教学楼的台阶上,都贴有动能定理等数理化公式。”学生形容,衡中有一种“气场”。只要走进去,便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跑步前进的学习状态中。一边,是舆论对衡水中学管理模式的质疑与批评,一边又是全省乃至全国学生,家长,老师的趋之若鹜。

  衡水中学把学生们的高分潜能压榨到极致。衡水中学的一天,是从操场上震天的口号声中开始的。每个班级音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个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就算是吃饭,学生们也是争先恐后跑去食堂,一度学校规定不许跑,甚至派人检查,仍然管不住。

  “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经典的“衡中三问”,是衡水中学学生头顶的“道德律令”。而激励人心的口号则见于每个班级和学校的各个角落,就连上楼的阶梯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公式。积极、竞争,已经深入校园里的每个角落。教学楼内,每个教室都坐得满满的,最后一排只留下1米的空间可以站立旁听的参观者。课本资料堆满了学生们的课桌和脚下的空地。每间教室的黑板上方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老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听课态度一目了然。学校向前来参观的校长和教师们开放了所有的高一和高二年级的课堂。面对教室门外探头探脑的参观者、拍照者,正在上课的学生们视若无睹。来自湖北孝感汉川的一名校长不禁感叹:“有这么专注的学习劲头,升学率肯定不愁。”

  学校实行“无死角管理”,严格到洗澡时间都要量化。从起床到睡觉,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考核,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

  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她最终考入了香港大学。来衡水中学近一年,自己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紧锣密鼓的生活,“在食堂,所有人吃饭都不能细嚼慢咽,必须兼顾速度,连女生都不能斯文,时间一到,必须离开,否则面临扣分处罚。白天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晚上一躺到床上就会很快进入梦乡。”

  尽管衡水中学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也赢得了“高考流水线工厂”的外号,更是遭到“用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管理学生的非议”。尽管衡中一再强调,学校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在外界看来,衡中的成功靠的是半军事化的封闭管理,让师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以及大量做题挖掘应试潜力,即李金池所说的“老师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学生一起做题”。

  衡水二中半年内发生两起高三生跳楼自杀事件,为了防水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跳楼,全部栏杆都封闭起来,跟监狱没什么两样在他看来,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为了节约时间,保证上课不迟到,有男生和女生和衣而睡整整3年。

  安徽省的“毛坦厂中学”主要做法和“衡水中学”基本相似,就是学校对学生采用严格的半军事化封闭管理,紧凑的时间量化管理,学校,班级,老师,学生都用现代公司管理,全部量化考核,无处不在的洗脑激励使学生长期亢奋,争分夺秒的学习氛围感染,大量做题挖掘应试潜力,还有黑洞一样掠夺附近优秀生源等,学校这些措施确实对学生在高考中“拿高分”起到决定影响。

  从这些媒体报道中,我们就知道中国学生备战高考,学习竞争的激烈程度。在面对“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时,我们说这种教育“违背人性”,但你发现,怎么全国各个地区,几乎需要教育的人,都是主动“蜂拥而至”“趋之若鹜”?我们说这种教育违背“教育本质”,但你发现,它们却教育出来更多的高考“优秀学生”,为我国的重点大学培养出更多的“学习人才”,难道你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不出“优秀学生”,还是培养不出“学习人才”?我们说这种教育“畸形另类”,其实每个中国人心里清楚的很,哪个中学不都是在做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高考成绩”这件教育核心大事,只不过是“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做的更好更出色而已。其他中学在那里谴责,无异于以“五十步笑百步”,既然我们心里这么清楚,为什么只批评“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需要进行严重的教育筛选所造成的,学生愿意接受这种“监狱”般的学校管理,接受这种“地狱”般的疯狂学习备考,就是因为学习竞争太激烈,要想脱颖而出考上理想大学,就必须付出这种学习代价。通过上面的描述,足以证明我国是存在严重的筛选教育现象的。

上一篇:旅馆接待未成年人入住要严格执行“五必须” 五类情形要引起经营者前台关注 四种情况
下一篇:许言主演伦理爱情片8月5日上线 挑战清纯洗脚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