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孩为抢座辱骂老人是一个伦理道德规范问题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25
手机版

  武汉年轻女孩为抢座位,辱骂老年人引起公愤,女孩竟然连骂车厢内两名乘客,最终挨了男乘客一耳光。(楚天金报10月25日)

  这一则新闻再一次触碰到了一个古老的话题:给老人让座为什么就那么难?新闻中的年轻女孩拒绝给老人让座,反而破口大骂老人,不得不令人深思。在事情发生争端开始,两个女孩在车厢里遭到了大家的谴责,在经过一番“舌战”之后,便在下一站下了车,很显然,她们是感到理亏了才下车的。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0月7日发生在广州地铁站内青年与老人抢座打架的事件,扭打中,青年最终不敌,被阿伯咬伤耳朵。最后在地铁职员和警方的介入下,厮打双方被控制。从后来两位的回忆看,两者都有过错,但是老年人一口咬定“我是老年人,这是老年人专用座”,从而占据了上风,青年人觉得理亏,也不便还手。虽然这两个事情争斗的形式、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争执中的优劣势不一样,但是这都涉及到老年人和青年人在“让不让座”上产生的巨大分歧。

  为何会产生意见分歧呢?为什么让个座就那么困难呢?当然,事情并不是谁对谁错那么简单。在武汉公交车上,我们经常听到“如果您身边站有老弱病残孕以及带小孩的乘客,请给他让座,谢谢!”的提示,这种提示的目的就是倡导大家给他们让座,这也反映了在公交车上经常发生不让座的事情,不然,为什么公交车会特意提示呢。我们知道,没有让座的主要是一小部分年轻人。

  这一小部分年轻人之所以对于让座一事变得冷漠,可能是基于两点:一是之前媒体时而报道有老人把年轻人该让座给自己当成了自己的权力来强迫别人去遵从,这让一小部分年轻人觉得老年人也不该“嚣张”。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年轻人的确变得没有耐性,没有爱心,自私自利,道德修养不高,对人冷漠,叛逆性强。上面这两个方面都涉及到三组基本的对应关系:权力和服从、权利与义务、法律与道德,在让座这个问题上,基本的约束力是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规则,我们说老年人有权利去坐别人让的座位,而不是说老年人有权力去强迫谁去让座,或者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和别人打架,与此相对应,让座者让座主要是基于伦理道德规范,基于良心的自我觉醒,基于个人道德素质高尚程度,而不是基于必须要履行的义务而言的。因此,那一小部分年轻人的“莽撞”行为以及部分老年人的“强势”行为属于正常现象,只是我们内心里已经构建好了一套伦理道德规范,我们用这套标准来检验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伦理标准,一旦出现不符合的情况,我们就表现得不能容忍。

  那么,“让不让座”这个伦理道德规范问题能否得到很好地解决呢?我们来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相关事情。新华报业网10月24日报道,西安86岁的解长峰老人将自己编撰的《陕西名胜概览》送给让座的乘客。潇湘晨报10月24日报道,老人自制“让座书签”送给让座者表示感谢。因此,对于老人而言,对让座者怀着感激之心,而不是响当当地站在道德制高点,“理所当然”去强迫别人让座甚至发生斗殴事件,这就是对让座者最大的慰藉。

  此外,媒体不要过分大量报道相关事件,使得这一类型的事件被刻入年轻人的脑海,从而严重影响了青年人对于给老年人让座的判断力,不利于年轻人继承光荣的传统道德规范。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主动为身边站有的老弱病残孕以及带小孩的乘客让座,而不是等到司机或者旁人提示,或者等到需要座位的人自己请求示意了,才有所动。当然,那一小部分甚至连老人的请求置之不理的人,我们虽不能从法律上制裁他们,但是车厢里的人可以群起而攻之,营造舆论氛围,就像武汉发生的“舌战”中的女孩,被车内的人谴责,她们以后的行为至少会有所收敛。

  中国城市文明调查联盟曾经在中国30座城市进行文明度调查,其中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调查者故意抱着小孩上这些城市的公交车,以此调查这些城市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给有需求者的让位概率。结果排名第1的是重庆(上车30次,让26次),第2的是南京(上车30次,让24次),第3的是武汉(上车30次,让22次)。很巧合,前三名都是“三大火炉”城市,“让不让座”是一个伦理道德规范问题,我们希望道德规范可以释放出其巨大的能量,希望坐在老弱病残孕以及带小孩的乘客旁边的乘客,主动一点,谦让一点,牺牲一点,彼此相互关照,社会才能和谐,像女孩在重阳节不但不给老人让座反骂老人的行为就不会在武汉发生,借让座率排名表达笔者的愿望,“愿关爱老弱病残孕的行为能量能在火炉里越烤越大”!

  (责任编辑:武晓娟)

上一篇:2017年5月二级技能简答题及答案
下一篇:有哪些关于法国巴黎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