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怎样解答“电车难题”?伦理学如何看透人性的善与恶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有着诸多的争论。人之初究竟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如何判断善恶呢?

  其实,善恶的判断必须要基于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的基础之上。这便涉及到伦理学。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规则、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它是人类社会良性运作的保证。

  由路易斯·波伊曼所著的《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首次出版于1990年,是伦理学的权威经典著作。

  书中论述了伦理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包括伦理学是什么、道德客观主义、道德价值、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康德主义与道义论等等,并围绕生物学、性别、宗教与伦理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伦理学的论述和探讨,我们可以思考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是符合我们利益的吗?我们该如何认识善与恶?

  看完本书后,也许你能给善恶一个答案,也许并不能。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们聚集一起过群居生活,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来规范人们之间的行为与互动,这就是社会道德。道德有明确的行动导向或规范性,它解决的是“应当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是人们行为的标准,也就是道德原则。这也是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有不少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人性本恶,人类的动物性也决定了人性中有着兽性的一面。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约束,人会不可避免地做出一些为了满足自身欲望而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也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和人心惶惶,大大破坏人际关系的秩序,影响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

  道德的一个核心特征是道德原则,它有五个标准:规定性、可普遍性、优先性、公共性和实践性。它就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咒,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表现。

  从全世界来说,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会中,有着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这跟当地的文化传统有关。

  并非所有的地区都有高度的文明环境和规范的道德观念。比如说,因纽特人允许他们的老人挨饿而死,东非的一个部落会把畸形的婴儿扔给河马,乌干达的一个部落对孩子和父母没有义务养育。

  这对我们这些生活在高度文明水平环境中的人来说简直匪夷所思,必然是错误的。但以他们的文明水平、文化传统和道德标准来看却认为是正当合理的。这就涉及到伦理道德的社会性和标准性问题。

  可以说,道德是具有社会性的。没有绝对的、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它具有相对性,一般是相对于文化或个体选择而有效,需要进行某种约定。

  这是一种“约定伦理相对主义”,也称为“约定主义”,即所有道德原则都是由于它们得到文化的认可而被证明是合理的,也就是所谓的“约定俗成”。

  约定主义有两个核心论点,一是多元性论点,即在道德上什么被认为是正当的,什么被认为是错误的,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受到所有社会支持的普遍道德标准。二是依附性论点,即所有道德原则的有效性都来自文化上的认可。

  另一种伦理相对主义的形式就是“主观伦理相对主义”,也叫“主观主义”,即所有道德原则都是由于他们得到个体行为者的认可而被证明是合理的。直接点说,就是一种个人主义,根据个人自己的喜好偏向来定义和评价行为和观念、判断对错。这无疑是不正确的,比如说,一个人认为折磨小孩是正确的,其他人不应该谴责他的这种行为。

  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障碍叫“反社会人格”,就是指一个人没有社会道德观念,或者跟社会道德观念相反,因此他往往没有同情心,无法对他人共情,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这种人所持的观念就是一种主观主义,认为自己的做法没问题。

  其实很多罪犯对于社会道德都会有一种主观主义,也就是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一旦认为别人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就会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来行动,伤害他人,报复社会,也就违反了法律,破坏了社会公德。

  那么采取约定伦理相对主义就是绝对正确的吗?不一定,它也可能会破坏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因为,有一些伦理道德即使是错误的,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上有可能得到认可,那么它就具有了“合法性”,会被这个社会文化范围内的成员认可和执行。

  比如,希特勒在德国推行种族灭绝行动得到了当时大部分德国人的支持;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施行的种族隔离制度,对非白人严重歧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废除;美国不久前推翻了“罗诉韦德案”,开始推行堕胎禁令。这些规则和行为在当时当地得到了社会认可和接纳,进行了约定,但却跟人类的价值观相悖。

  关于伦理的约定主义和主观主义只是伦理学的其中一个议题。伦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课题,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秩序以及社会的发展。

  有一个著名的伦理学问题“电车难题”,也许你也曾经听说过。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有五个无辜的人被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即将碾压到他们。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改变轨道。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否应该拉拉杆?你会为了救五个人而让电车改道去碾压另外那个人吗?

  你是不是陷入了沉思,觉得难以抉择?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难?因为它让我们陷入一种两难境地,无论选哪边都会有人受害,无关乎人数的多寡,我们的良心都会受到谴责,道德都会受到批判。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遭遇了类似的道德难题:一辆载有几名乘客的自动驾驶汽车在路上行驶,遇到前面有一个路人,如果汽车继续往前开会撞到这个人,如果汽车突然转向又可能让乘客受伤。自动驾驶的汽车本来要以保护乘客安全为原则,但是又不能伤害路人,那么这个时候汽车应该如何操作?

  这个难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一直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这也正表明了伦理道德的特性。善与恶没有绝对的标准,对它的判断也无法脱离一定的环境和文化。

  了解伦理学的有关知识,能让我们的思考超脱于表面现象和直觉反应,对人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判断。

上一篇:不满16岁禁止直播营销 是多重法律要求
下一篇:【转】资深眼镜人告诉你一些所不为人知的眼镜知识和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