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众已习惯了从短视频、微博、公众号及时获取信息和碎片知识,我用快餐文化时代来
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以及如今半个身子踏出媒体圈的人,很久以来,一直想写这么一篇文章,一篇讨论如下几个问题的文章:
在如今用户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做什么样的新闻?
究竟应该秉承什么样的新闻理念?
究竟内容是否还为王?
深度新闻或深度类内容是否还有市场?
提到这些问题,很可能会被人认为是在甩新闻理想。但我想说的是,这跟新闻理想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社交媒体分割用户注意力;用户是否已牺牲掉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如今,我们越来越习惯用短短几行字甚至几个字表达想法、分享信息、与人互动,并且对此乐此不彼。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平台占据,时间被这些社交媒体不断分割,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经过几年社交媒体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用户注意力严重缺乏的阶段。
处于各种碎片信息洪流中的我们,即便在物理空间上是一人独处,也不断在移动社交平台上连接他人、连接各种信息。于是,细致思考和独立思考这种曾经很平常的事情,在今天却成了最奢侈和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我们直接显在的表现便是,没有耐心再阅读深度内容,没有足够独处的空间去思考深度内容,更没有一段相当长的、连续性的探索时间让自己对某件事去领悟,从而在某一时刻突然顿悟。于是,我们的思维能力似乎在日益下降。因为,对深度内容的阅读和思考才能训练并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印刷图书让我们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促进深度思维和的发展。而对于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媒体时代的这种浅阅读、浅思考等现象,技术反思之作《浅薄》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对此一语中的:互联网鼓励我们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其伦理规范就是工业主义,这是一套速度至上、的伦理,也是一套产量最大化、消费最大化的伦理。
于是,一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在尽情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快节奏的生活时,我们是否已经牺牲掉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究竟谁对此负责?当然,可能你的答案首先就是技术,技术的发展造成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媒介多样化必然会改变用户信息的接触习惯,用户必然注意力被自然地分散。但是,我们却不能阻止技术的发展,也不能归罪于这种客观现实。我们只能审视一些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媒体。
于是,问题又来了。
二、媒体应该迎合快餐文化,提供快餐新闻和内容?还是应该有态度地适当坚持深度内容?
我们说,“用户注意力的分散”一方面是表明用户自身时间和精力的分化,另一方面也表明再也不会有一家媒体可以长久地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在近期腾讯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布的《移动媒体发展新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有60.6%的用户会在碎片时间里访问移动媒体,笑话、段子等内容有更好的市场空间。这些碎片时间主要分布在:休息或闲暇时间、卫生间、床上、等待或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
因此,用户这种阅读和精神的游离,也直接影响了媒体的内容生产和内容选择。
1、新闻娱乐化更加凸显。
在许多新闻事件上,媒体关注的不再是挖掘事件本身的关联、原因和价值,而更多在意某个新闻有无看点。而所谓的看点就是能否引起更多用户的好奇心和热闹的参与互动。有时媒体并未过多思考报道内容本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而多以“是否具有娱乐性”为基础。因为娱乐就代表能迎合更多用户的消遣和快餐享受的需求,从而能给媒体带来更多流量。新闻靠标题取胜,“好内容不如好标题”,也一度成为媒体的一种现状。
同时,短、奇、快已经是今日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准则,因为在用户注意力缺乏的时代,如果做深、厚、专的内容,媒体认为是有流量风险的,认为会流失用户。所以快餐式的快内容,无需用户动脑思考太多的内容,被媒体认为是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在影响快餐文化的形成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一味追逐热点,牺牲质量,少了深度。
如果媒体一味追逐热点事件,那就不再是单纯追求时效性的问题,其背后的理念是:绝对满足受众或用户的需求,用户爱看、关注某件事,所以就报道或评论某件事。不停追热点造成的媒体现象是,大多媒体提供的都是短的时评或资讯类内容,高质量的深度分析和研究类新闻的内容较少,且媒体间的内容差异化越来越小。
从上述分析似乎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媒体市场如今对深度内容的需求不高,媒体也不愿做成本较高且对媒体而言费力不讨好的深度内容或研究型内容。
但是,深度型内容真的被快餐文化时代的用户摒弃了吗?究竟还有没有市场?
三、深度内容的价值在快餐文化时代正回归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用户本身和媒体提供内容的变化来说明,深度内容的市场价值。
1、垂直领域内容不断受欢迎,深度内容会更受亚文化不同群体的青睐
如果光站在媒体的角度来看,用户注意力的分化说明用户在某个或某几个媒体上的稀缺,但如果站在用户群体本身的角度来看,他们注意力的分化也说明,更多用户群体的生成,我们暂且可以把这些小的用户群体叫做亚文化用户群体。这些亚文化用户群体在浩瀚的信息时代,更加关注他们感兴趣的垂直领域,因此他们对垂直领域的内容有更大需求,对专门针对他们的更加定制化的内容有需求。
当然,亚文化用户群体市场也会带来内容需求的多元化,既可以有笑话、八卦、段子等消遣性内容,也会有很多群体对深度内容更加需求。比如,科技领域的数据分析、数据解读、趋势判断、用户研究等等内容会越来越有市场。从科技媒体近一两年对这些方面内容的关注增多便可以说明这一点。
2、知识性用户逐渐形成,渴求深度分析类内容。
互联网已经经过了野蛮式增长时期,海量庞杂信息也让用户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知识。快餐式内容虽然能满足用户的一时之快,但长期处于海量即时信息的用户也会疲惫,他们对深度好内容开始渴求,希望在快餐时代仍有机会通过这些高质量的内容督促自己思考和提升。以科技领域为例,许多用户从小白级别慢慢成长为知识性用户,他们对信息的需求除了资讯之外,还希望看到独特和更加透彻的深度分析,以便得到更具见解性的观点。同时,用户也逐渐从非理性、情绪化阶段慢慢变得趋于理性和客观。所以,深度分析类和研究型新闻内容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3、媒体提供内容的变化体现市场和用户需求变化。
作为新媒体的研究者,近两年我一直在观察各家新媒体内容上的变化。仍以最为熟悉的科技媒体为例,不少科技媒体在近1年来提供的原创性深度内容不断增加,对于某个方面的研究类内容也不断增加,比如对90后群体的研究,对互联网用户的研究,对O2O等行业趋势的研究。
而提到媒体内容战略的变化,不得不提腾讯。实话来讲,几年前腾讯和其他门户一样主要以资讯内容为主,深度内容和深度栏目较少,而资讯内容的最大短板就是快餐式消费信息,不能长久的黏住用户。而近一两年的时间里,腾讯分别跟国外知名科技媒体Business Insider和TNW进行内容的战略合作,这样大大增加了高质量内容的比例,从很不小程度上弥补了内容的短板。并且,腾讯又开创了研究型栏目《企鹅智酷》,目的就是开发深度、研究型新闻,并跟学术研究机构合作不断发布权威类用户调查研究干货内容,大大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从而也能对用户有更深的粘性。
腾讯在栏目更新上的动作非常频繁,曾跟腾讯内部的一位编辑聊天,他说,他们的栏目就是看绩效,如果一段时间内栏目效果不好,那么会马上换新栏目。所以,我们也会注意到,前段时间还看的栏目,过段时间就没有了,又推出了新的好玩内容。确实,他们这两年在媒体内容的把控上比较求新,在深度内容方面的开发力度也较大,这也说明,具有创新思维的深度内容一定是用户需要的。
总体上看,腾讯的媒体战略已经从原来以资讯型内容为主的媒体,转变成如今的资讯+深度内容+研究型内容的战略模式。在上课期间,我曾多次跟学生分析过腾讯的媒体战略和内容转变的过程,并且指出这种变化其实质就是体现了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也就是说,深度新闻、深度类内容的价值在今天的浅阅读时代正在回归。
四、“内容为王”并不过时,只不过有新玩法
对于内容是否仍为王的问题,业界一直有争论,并呈现正反两方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不再重要,渠道很重要。但是,从近期一些新媒体在内容上的动作可以看出,内容,准确的说是高质量的好内容重新成为它们加强的重点。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不管如何强调渠道的重要性,提供好内容仍是媒体不可绕过去的事实。因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内容,在有好内容的基础上再去谈别的。只不过,此时的“内容”在新媒体时代有了新内涵,内容不光指文字内容,还指媒体提供的“服务”或“产品”。
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成立的澎湃和界面为例,这两个后起之秀均提供原创性、高质量的深度内容,并花不小代价秉承这种专业新闻理念。而其他某些新媒体也开始注重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不断寻求合作,增加深度内容的比例,加强内容的可读性和权威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在经历过渠道爆发式增长并趋于稳定后,好内容依然是媒体长久生存的根本。
另外,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下,内容不再纯粹是媒体的专利,更多的企业和公司也将“内容营销”作为长远的战略和其生态产业链的一部分。于是,企业自建渠道,通过提供专业、高质量、垂直等内容,进行内容营销,而最终的目的就是产品营销。
所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碎片化信息时代,企业运营好内容营销传播就等于做好产品营销。通过好内容,去吸引用户、维系用户和用户互动,而企业品牌格调、风格、产品信息、理念等东西都将融入进这些内容中。因此,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播和互动,更能长期黏住忠实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感情更深,后期产品的转化率会更高。小米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如今微信上许多公号的成功同样采用的是好内容营销的手段。
如此看来,“内容为王”不会过时,只会更加突出,并且产生新玩法。
五、快餐式内容是用户的调味小菜,而深度或研究型内容将会成为大餐。
啰嗦了这么多,分析了这么多,最后想总结的一点就是:在用户注意力稀缺时代,快餐式内容是用户的生活调味小菜,深度类或研究型内容将会成为大餐,内容为王会强势回归。
而用户的更加细分,亚文化的逐渐多元,将会使得某一纵深领域的内容有好的用户市场。因为,细分用户群希望在某些他们关注的领域获取到更加专业化的分析内容,所以,针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数据分析和趋势研究等内容也会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部分。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